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林业动态》2006,(6):F0002-F0002
2006年2月15日在《京都议定书》生效一周年前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表示,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有能力、而且正在按部就班地实现公约规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3日至15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和《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和活动。会议共通过了28项决议,其内容涉及适应气候变化基金、减少发展中国家因森林砍伐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技术转让、能力建设、《京都议定书》下的灵活机制、国家通讯、财务和行政问题以及执行公约的长期行动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业产业》2010,(10):44-45
“碳政治”,也称“气候政治”,是一种新型的国际政治模式,来源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鉴于《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各工业化国家碳排放标准2012年到期,各国期望在2009年底哥本哈根会议上签署第二期减排协议。由此,全球围绕碳排放展开了攸关国家发展的激烈博弈,这就是“碳政治”。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陆地碳的主要储存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京都议定书》生效和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森林固碳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精确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已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主要研究方法:生物量清单法、微气象学法、蓄积量法、生物量回归模型、模型法和遥感估算法进行了评述,提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即将结束之际,全球更加关注"后京都时代"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安排。2009年12月7日,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代表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加为期近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共商应对气候变化对策。发达国家碳排放的承诺,发展中国家适当缓解行动,以及减排资金和技术支持问题,成为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会上,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主张和举措备受关注。联合国专门负责气候变化谈判的最高官员德博埃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举措已位于世界前列。"森林既是吸收汇,也是排放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减缓和适应双重功能。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1990年~2005年,全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森林面积均是负增长,只有中国在过去15年森林面积不断扩大,蓄积量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惟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将完成第一承诺期。而《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实行和一二期之间的无隙连接问题,成为近几年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两大阵营围绕《京都议定书》的未来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在关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中,相关分歧不但没有弥合,反而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7.
<正>面对全球气候变化,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这就是低碳理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化与森林碳汇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球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从未有过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国际社会在共同的利益和责任的驱动下,积极寻求应对之策。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参与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了以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在《京都议定书》签订后,  相似文献   

9.
2002年12月16~19日,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在浙江林学院举办了“造林绿化与气候变化”研讨会和培训班。这是中国政府核准《京都议定书》后国家林业局首次在行业内进行的关于森林与温室气体排放关系以及“碳基金”、“碳交易”、“碳汇”等问题的研讨交流。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司长魏殿生先生。记者:魏司长,在我国政府核准《京都议定书》后国家林业局随即就“造林绿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举办了研讨会和培训班,请您谈谈其意义和效果。魏司长:1997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  相似文献   

10.
生态视窗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我国采取7项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今天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的日子,在我国政府为此举行的庆祝活动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中国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谈判代表团团长刘江说:"议定书的生效和有效实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发展中国家缔约方,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依据国情,采取自主行动并以相应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关于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认为,森林在大自然的呼吸过程中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依据这种想法,如果所有缔约国都能营造大量的森林,那么就可以产生吸收这种危险气体的神奇效果。但是,如果树木既吸收二氧化碳,又释放温室气体怎么办?欧洲科学家开展的一项研究已提出这种假设。议定书支持者坚信森林是温室气体的“汇”,而此项研究可能对《京都议定书》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3日至15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和《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和活动。会议共通过了28项决议,其内容涉及适应气候变化基金、减少发展中国家因森林砍伐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4.
经过国际社会多年的共同努力,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又迈进了一大步。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是人类在与气候变暖进行抗争中迈出的第一步。签署议定书的141个国家和地区称赞它是地球的一道“生命防线”!  相似文献   

15.
叶浪 《国土绿化》2008,(4):24-25
一、关于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第三次会议制定。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危险,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到2010年。相对于199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全世界总体排放要减少5.2%。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间,欧盟国家应减少8%、美国7%、日本6%、加拿大6%、东欧各国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1%。  相似文献   

16.
全世界煤炭资源还可以开采100年,石油可以开采20 ̄30年,天然气可以开采50 ̄60年。这些能源燃料所释放的温室气体,严重地污染了大气环境,导致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降低。为防止全球变暖,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要求工业化国家排放温室气体总量要在1990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平均减少7.2%。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我国CO2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目前还没有受到国际减排限制,但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活动中遭受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这要求我国不能再走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必须…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京都议定书》,承认在完成《议定书》规定的减排标准时可以把能够贮存碳的特定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计算在内。即在某个国家1t碳被贮存在树木中(即所谓的碳汇)而从大气中清除出去,  相似文献   

18.
区域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估算森林碳储量是了解森林固碳增汇能力大小的前提,也是了解森林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贡献的基础,同时也是体现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及特殊地位的量化指标。因此,对区域森林碳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本文介绍了区域尺度森林碳储量的估算方法,包括森林植被、森林土壤和枯落物三部分的碳储量。  相似文献   

19.
据澳大利亚入网站2007年11月22日报道: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鲁弗德经济与管理学院塔科尼(LucaenTacconi)副教授呼吁政府支持《京都议定书》到期后的阻止森林破坏和森林退化的活动,并为这些活动设立碳信用市场。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和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导致气候变暖的元凶是"碳",世界各国为减缓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速度,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第三次会议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文章阐述针对包头市的自然条件,为了保证造林的质量,应该在造林中继续大力应用抗旱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