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州地区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受大蜂螨 Varroa jacobsoni、小蜂螨 Tropilaelapsclareae 的双重危害,蜂群一年四季都有大、小蜂螨寄生,其中大蜂螨的寄生水平较低,巢房寄生率通常在5%左右,而小蜂螨危害比较严重,夏、秋两季是小蜂螨严重危害期,巢房寄生率最高达67.56%,巢房寄生密度达2.98螨/房。大、小蜂螨的消长变化与其寄主蜂群密切相关;随其寄主蜂群群势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西方蜜蜂群中大蜂螨,小蜂螨某些寄生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大蜂螨、小蜂螨在西方蜜蜂群中的某些寄生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蜂群同时有雄蜂和工蜂封盖子可寄生时,大蜂螨趋于选择雄蜂封盖子寄生,差异显著(P<0.01),因此在春季繁殖期通过割封盖4~5天的雄蜂封盖子使幼螨死亡可达到减轻危害的目的。而小蜂螨对雄蜂和工蜂封盖子的寄生差异不显著(P>0.05)。大蜂螨对巢脾不同部位的雄蜂封盖子选择性不明显(P>0.05),而小蜂螨更喜于选择上缘的雄蜂封盖子寄生,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小蜂螨作为亚洲地区主要的蜜蜂害虫,严重阻碍了蜂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定量描述小蜂螨的暴发风险等级可以为该螨的早期防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根据郑州市1991年至2010年的气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小蜂螨暴发地的6个相关气象指标转换成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再对综合指标值进行加权相加得到各年小蜂螨暴发风险的综合评价值,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分别得到各年小蜂螨的暴发风险等级。其中除2006年外,其余年份均与实际调查结果相符,其等级评价正确率达90%。根据不同的暴发风险等级,需要采取不同的防御手段,特别是对当年小蜂螨暴发风险等级较高的地区应加强监测,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引自加利福尼亚的西方盲走螨释放于兰州地区苹果园,由于不能抵御当地1月份低温,未能自然越冬。针对该螨越冬场所:对苹果大树用旧棉絮、麦颖等材料,外围以塑料薄膜包扎枝干;对幼树,采取树冠下地表盖草压土等保护措施,使该螨存活越冬,翌年继续发挥控制李始叶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个体饲养观察,明确西方盲走螨捕食山楂叶螨和李始叶螨生长发育情况良好。1983~1985年,兰州田间试验表明:5月下旬到6月中旬,根据苹果树的不同树龄和叶螨的虫口基数,以1:36~64的益、害比,每株释放西方盲走螨雌成螨350~2,750头,经过45~60天,释放树上山楂叶螨和李始叶螨的种群数量发展缓慢,渐趋衰亡,达到完全控制。释放西方盲走螨不仅当年控制李始叶螨为害,可减少用药3~4次;其效果可持续两年。  相似文献   

6.
1988~1989年,在兰州市农科所和榆中县园艺场对1983年以来释放过西方盲走螨的苹果园及其周围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螨已在兰州地区自然越冬,建立种群。1983~1987年先后重复释放面积为9亩,1988年自然发生面积21亩,1989年达41亩,对李始叶螨发挥良好的控制效果,年施药次数可减少2~3次。在地下土缝、地表覆盖物和枯枝落叶丛中越冬的西方盲走螨,是兰州地区自然发生的主要虫源。西方盲走螨越冬成功与否,与越冬前和出蛰期的食料条件,及其活动期使用化学药剂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8.
应用智利小植绥螨防治温室四种花卉上二斑叶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温室栽培的一串红、藿香蓟、马蹄莲和爬蔓绣球上释放智利小植绥螨防治二斑叶螨均取得满意的结果。早期(10—11月)释放捕食螨,可减少花卉受害,节省捕食螨数量。于苗期或分盆前释放,还可节省用工。智利小植绥螨的释放量,因叶螨密度、花卉种类、植株大小而异,每次每株释放1—50头不等。3—4月初,如叶螨数量有回升,可释放第二次。一般能控制害螨每叶一头以下。  相似文献   

9.
水文研究智利小植绥螨 Phytoseiulus persimilis Athias-Henriat 大量繁殖与低温贮藏。结果表明:一、利用早春草莓上的叶螨作为繁殖基地,繁殖了大量的智利小植绥螨,供释放田间之用,消灭叶螨初期发生的为害;4~10月分期盆播云豆与不同栖息植物季节性衔接繁殖叶螨与智利小植绥螨;越冬繁殖保种,用塑料小拱棚繁殖叶螨与智利小植绥螨与贮藏相结合可提供早春螨种。二、低温贮藏,将益、害螨分别放于4℃、8℃低温下冰箱贮藏16~48天,能延缓其生长发育,达到保种和积累数量待急时需用。  相似文献   

10.
从实生苗的出现和死亡情况研究了冷蒿 ( Artemisia communtata)小禾草群落的实生苗动态 ,发现实生苗出现时间和数量均受水分条件的制约。而不同植物的种子萌发特性不同是造成实生苗出现时间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自然条件下由于水分的限制这种差异并不明显 ,浇水后显出规律性的变化 ,出现两个明显的高峰期。种子萌发后并不意味着完成了实生苗的补充 ,大部分实生苗会在各个阶段死亡。造成死亡的外因主要有三个 :干旱、竞争及家蓄和野生动物的采食、践踏。但在放牧条件下 ,实生苗死亡率的变化仍有较一致的趋势 ,即随着牧压增加实生苗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正> 通过对干旱区及撒哈拉地区沙鼠种群的连续追踪,揭示了确定因素与大量发生周期的实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气候因子有关的以及根据生态学理论等级划分(个体、群体、种群、生态系统)定义的社会单位、空间分体模型、扩散、取食和繁殖策略及其消亡。啮齿目种群功能模型表明在干旱地带和摩洛哥境内撒哈拉沙漠地带所观察到的种群惊人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