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种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侵染寄主植物的细胞病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对3种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侵染寄主细胞病理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virus,TZSV)侵染的番茄,叶部细胞中病毒粒体呈块状聚集于内质网池中,果实细胞中呈块状、管状或单个粒体散布于细胞质中,细胞核较完整,叶绿体空泡化;凤仙花坏死斑病毒(Impatiens necrotic spot virus,INSV)侵染的蝴蝶兰叶部细胞和亚细胞结构消失,病毒粒体分布较少,聚集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池内;花生黄斑病毒(Groundnut yellow spot virus,GYSV)侵染的辣椒果实的亚细胞结构较完整,病毒粒体呈块状聚集于细胞质的囊腔内.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Tospovirus病毒侵染寄主植物后,其病毒粒体在寄主细胞内的分布、聚集方式及对亚细胞结构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由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侵染所致的水稻普通矮缩病是我国水稻上主要的病毒病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水稻种植区。研究了一种快速简捷的检测水稻和传播介体中RDV的方法,整个检测过程仅需20min。利用无菌水(100μl)研磨RDV侵染后的水稻病叶(10mg)和带毒传播介体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10mg),取上清液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可稳定地检测到5条特异性电泳条带,大小在1000~5000bp,而在健康水稻叶片和无毒叶蝉水提物中检测不到任何电泳条带的存在。该方法可方便快速地检测到水稻和叶蝉中RDV的存在,避免了常规血清学检测和分子检测(RT-PCR和Western-blot)等方法的昂贵试剂和繁琐的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3.
由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侵染所致的水稻普通矮缩病是我国水稻上主要的病毒病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水稻种植区。研究了一种快速简捷的检测水稻和传播介体中RDV的方法,整个检测过程仅需20 min。利用无菌水(100μl)研磨RDV侵染后的水稻病叶(10 mg)和带毒传播介体黑尾叶蝉(Nephotettixcincticeps)(10 mg),取上清液进行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可稳定地检测到5条特异性电泳条带,大小在1 000 ~5 000 bp,而在健康水稻叶片和无毒叶蝉水提物中检测不到任何电泳条带的存在。为了进一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再利用RT-PCR对上述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其水提物存在电泳条带的RDV病叶和带毒N. cincticps中均检测到RDVS8片段中1 375 bp的核酸片段,而在阴性对照中均未检测到RDV的存在。该方法可方便快速地检测到水稻和叶蝉中RDV的存在,避免了常规血清学检测和分子检测(RT-PCR和Western-blot)等方法的昂贵试剂和繁琐的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4.
我国福建和湖南水稻东格鲁病的两个分离物--闽株2号和湘株1号,与菲律宾的菲株1号,在电镜下均能见到水稻东格鲁球状病毒(RTSV)粒体,直径为30-33nm,闽株2号和菲株1号尚能见到水稻东格鲁杆状病毒(RTBV)粒体,大小在(35×150)-280nm,而湘株1号则否;闽株2号和菲株1号,与RTSV和RTBV都有血清学关系,而湘株1号只与RTSV有关;3个分离株均能以黑尾叶蝉、二点黑尾叶蝉和电光叶蝉为其介体,并作半持久性传毒,但3种介体对3个分离株的亲和力、获毒时间、传毒时间及其在TN1和Sukanandi两个水稻品种上的反应特征都有不同;通过交叉接种,菲株1号和闽株2号不能侵染已被湘株1号侵染的植株。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课题组与杭州师范大学植物逆变课题组最新研究揭示了水稻叶绿体发育的新机制。叶绿体主要分布在植物叶片中,叶片的发育直接影响到叶绿体的发育。水稻叶色突变体的研究可以挖掘更多叶绿体发育相关基因,为叶色调控网络解析奠定基础。研究人员利用一个水稻白条纹叶突变体(WFSL1),图位克隆了WFSL1基因。WFSL1基因突变导致叶绿体结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课题组与杭州师范大学植物逆变课题组最新研究揭示了水稻叶绿体发育的新机制。叶绿体主要分布在植物叶片中,叶片的发育直接影响到叶绿体的发育。水稻叶色突变体的研究可以挖掘更多叶绿体发育相关基因,为叶色调控网络解析奠定基础。研究人员利用一个水稻白条纹叶突变体(wfsl1),图位克隆了WFSL1基因。WFSL1基因突变导致叶绿  相似文献   

7.
在甘蔗褪绿线条病所致甘蔗叶片中,可见有大小约50-400nm×18-21nm的长短不一的杆状病毒粒体,健株中则没有。叶片中的病毒粒体主要见于韧皮部细胞内,尤其是筛管细胞内,有些分散排列,大量则整齐排列。叶片病部部分细胞变形或坏死,有些线粒体则肿胀变大。叶绿体受不同程度破坏,其降解过程似与淀粉粒的累积和降解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水稻矮缩病毒的检测和介体传毒能力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从水稻叶片和单头介体昆虫中检测水稻矮缩病毒的斑点分子杂交。与10%SDS-PAGE检测方法相比,不仅敏感、快速、简单,可以检测田间批量样品,用于病害流行研究和测报,而且可以用于介体叶蝉传毒能力的分析。研究表明:用本地黑尾叶蝉分别接种RDV本地分离物和云南分离物,斑点杂交显示介体带毒率相似,分别为84%、75%,但生物学接种结果差异相当大,分别为28.1%、3.8%,另外斑点杂交显示云南病区的黑尾叶蝉带毒率为88%,说明介体叶蝉的传毒能力具有地域性,介体叶蝉带毒率与传毒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防虫网室内,人工接种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fijivirus,RBSDV)于3叶1心期至5叶1心郑单958玉米苗上。接种10 d后,每天调查症状,抽雄期测量植株上部幼嫩茎节长度;对接种病株和未接种健株的叶片进行横切;对茎节组织进行横切和纵切,荧光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横切片的细胞数量、形态变化,测量茎节纵切片的细胞长度。结果显示:与未接种的健康对照相比,受侵染的玉米叶片和茎节组织的韧皮部细胞畸形、数量剧增,且排列紊乱。感病植株的节间长度缩短,细胞伸长受阻。本研究通过组织细胞形态观察,明确了RBSDV侵染玉米后,所致内部组织细胞形态的变化和外部植株矮化、叶背蜡泪状突起等典型症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在云南的发生分布研究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学及细胞病理特征,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I-ELISA)和双抗体夹心EUSA(DAS-ELISA),部分样品经番茄斑萎病毒(TSWW)核壳体蛋白基因(N-gene)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以及部分样品的生物学回接测定的方法,对采自云南不同地区20种寄主植物上204份疑似Tospovirus侵染的病株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共有20种寄主作物139份样品中含有Tospovirus分离物,从检出样品的分布看,云南全省均有分布,但在海拔2400m以上的地区其症状表现不明显.Tospovirus云南分离物在血清型、细胞病理特征以及寄主范围方面与国内外报道的同属病毒有共同的特征,同时也有较明显的差异,即云南存在有Tospovirus新的株系或种类.  相似文献   

11.
Ultrastructural alterations in foliar cells were studied in leaves of resistant maize varietyLuyu16 and susceptible maize inbred line Luyuan92 infected by maize dwarf mosaic virus Shandong isolate(MDMV-S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rked cytopathological alterations were observed both inresistant plants and in susceptible plants, compared with that in healthy plants. However, some ultrastructur-al alterations, which observed in resistant plants,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susceptible plants. In resistantplants, which infected with the virus, the main organelles, including chloroplasts and mitochondria, wereslightly destroyed, the amount of mitochondria and peroxisome were increased. A few or no plasmodesmatawere observed. There were three kinds of inclusions including pinwheel, bundle and laminated aggregate, andthe virus particles in the cytoplasm. In susceptible plants, which infected with the virus, the chloroplasts wereheavily disrupted, including thylakoid swelling and envelope broking. The virus particles were more than thosein the resistant variety. Four kinds of inclusions including pinwheel, bundle, laminated aggregate and highelecton-dense body appeared in cytoplasm. Plasmodesmata and plasma membrane were abundant, and therewere frequent invaginations of the plasma membrane that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vesicles and myelin-like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2.
水稻矮缩病毒基因组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调查发现,云南、福建两地的水稻矮缩病症状存在差异。生物学接种实验排除了水稻品种引起这种差异的可能性。通过10%SDS-PAGE对福建、云南两地的7个水稻矮缩病毒分离物基因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S2、S3、S11、S124个基因片段上,其中S2、S3片段之间的差异与症状差异有地域上的一致性,推测这4个基因片段中的一个或几个与病毒的致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云南马铃薯A病毒(PVA)分布及其外壳蛋白的分子变异,2007年至2011年分别从云南滇西北、滇东北、滇中及滇南马铃薯种植区采集381份马铃薯样品,进行马铃薯A病毒DAS-ELISA检测,结果表明,PVA阳性样品共43份,其中滇西北22份,滇中17份,滇东北4份,滇南未检出。对带有PVA的部分样品进行电镜负染色观察,电镜下观察到长约750 nm、直径约15 nm的线状粒子。根据已报道的PVA外壳蛋白基因(c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以带毒样品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得到807 bp目的片段,克隆测序并对其推导的外壳蛋白(CP)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区PVA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分子变异。结果表明,云南不同地区PVA分离物与GenBank中登录的部分PVA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3%~100%,依据不同PVA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云南PVA分离物与中国福建分离物(AF483279)亲缘关系较近,形成一个进化簇。PVA不同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分子变异分析表明,不同分离物CP氨基酸变异位点主要分布在氨基酸序列的N端。  相似文献   

14.
感染玉米矮花叶病毒后玉米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透射电镜对感染玉米矮花叶病毒山东分离物 (MDMV SD)的不同抗性玉米叶片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与健康植株相比 ,无论是在抗病品种鲁玉 16还是在感病的自交系鲁原 92细胞中 ,MDMV SD与玉米植株之间的互作都可以导致寄主发生明显的细胞病理学变化。但是 ,在抗病和感病植株中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在抗病植株细胞中 ,虽然叶绿体、线粒体等主要细胞器的结构损伤较轻 ,但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的数量明显增多 ,细胞质中有风轮体、束状体和片层聚集体 3种内含体 ,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病  相似文献   

15.
 研究通过电镜、免疫捕获RT PCR的方法,对云南昭通表现花叶的苹果病样进行鉴定,电镜观察到直径为26~35 nm,无包膜二十面体的准等轴对称病毒颗粒,与苹果花叶病毒(Apple mosaic virus,ApMV)相似。根据苹果花叶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提取病毒病样品总RNA,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侵染云南昭通的苹果花叶病病原为ApMV。把本试验鉴定的苹果花叶病毒与已报道的31个苹果花叶病毒分离物进行序列比对和分析。所有的ApMV分离物可以划为3个亚组。其中,亚组Ⅰ、亚组Ⅱ中均有侵染苹果的ApMV分离物。亚组Ⅰ寄主分化较多,亚组Ⅱ多为苹果分离物,而梨分离物单独聚在亚组III。本研究的云南昭通ApMV分离物(ZT)与昆明斗南月季分离物(Kmi2),美国分离物(NCGR9026)、捷克共和国分离物4个分离物(Cz1,Cz2,Cz3,Cz5)、德国分离物(G1)聚为寄主分化较多的亚组Ⅰ,与昆明斗南月季分离物Kmi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相似性达到998%。本研究为研究云南ApMV分子变异、与寄主的互作和指导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RT-PCR的方法从感染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的水稻中克隆该病毒的运动蛋白基因S6和外壳蛋白基因S8,通过Gateway系统进行原核表达,获得表达载体p DEST17-Pns6和p DEST17-P8,将表达载体转化E.coli Rosetta,经IPTG诱导表达后获得分子质量约为59和46 ku含HIS标签的融合蛋白.以诱导表达的目的蛋白为抗原,免疫注射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Western blot检测制备的Pns6和P8抗体可特异性检测RDV,间接ELISA测定Pns6和P8抗体的效价均约为6 400倍,并建立了可靠、灵敏、特异的Dot-blot ELISA方法检测RDV.以上研究表明,RDV运动蛋白和外壳蛋白抗体均可应用于该病毒在田间的大规模调查和检测.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由介体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云南滇西及滇中地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对水稻的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为此,笔者采用生物学接种方法开展了云南水稻主栽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及RSV致病性分化分析。供试的12个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部分粳稻品种对RSV表现为高感,而籼稻品种则多表现为抗病或免疫。采自重病区的5个RSV分离物在水稻上的致病性分化不明显,致病性的强弱主要体现在对小麦和玉米等的侵染差异,为此可以将5个RSV分离物分为3组,但组内分离物之间致病性又有所不同,致病性最强为楚雄分离物,其次为保山、大理、禄劝分离物,致病性最弱为陆良分离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