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模式的转型,村庄开始面临环境问题和生态压力。文中以解决村域生态问题为导向,着重研究基于生态质量评价和生态现状特性的村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方法,期望能为村庄生态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3年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建州60年。经过近60年的努力,海南州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缩小差距,并进一步改善海南农村牧区居民的生活,海南州、共和县两级党委和政府决定全面开展共和县的新农村规划与建设工作。共和县恰卜恰镇东巴村作为省级示范村,其规划在空间布局和发展方面强调历史文脉的保护,注重实效,力求对全省村庄规划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永安市城乡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在对永安市"四绿"工程建设现状分析基础上,针对城市绿化与城市发展不相统一,集镇和村庄公共绿地偏少,次干道、巷道绿化绿量不够,道路景观特色不强等问题,提出要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要求,加强城市森林建设。    相似文献   

4.
康居示范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康居示范村村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江苏泗洪县梅花镇大罗村小王庄现状的分析,规划整体布局,并对建筑单体设计、基础设施、绿化景观等进行详细规划。    相似文献   

5.
在对邢台市公园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以及植物造景知识,提出了集景观欣赏、休闲娱乐和科学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公园规划方案。园区突出以生态游憩为主的造景理论,突出自然生态的特点,根据不同功能分区来构造不同的植被配置,使景色与植物达到协调一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其总体规划可归纳为"四多一结合",即,乡土树种多、传统绿化树种多、造景方式多,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是一所集休闲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城市建设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特殊意义、主要思路和工作基础,并在规划上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城市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性的基本原则和重点保护工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村庄绿化现状分析和经验总结及典型介绍,展示了仙居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面貌。    相似文献   

8.
宝鸡市城市园林绿化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宝鸡市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一张蓝图绘到底",结合城市地貌地形,坚持节约型绿化建设,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系统做好城市绿化工作,探讨了西北欠发达地区城市绿化可持续建设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城市森林规划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城市森林规划在中国发展的背景,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比较了英美两国城市森林规划的特点以及中国城市森林规划的特点,从城市森林规划的范围、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规划对象、内容、方法、城市森林的多功能问题、协调问题、规划实施和规划立法九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城市森林规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绿道规划建设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代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绿道(greenway)的规划设计基本原理,指出了绿道规划在维护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提高市民游憩质量等方面重要意义,并在杭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依据杭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和绿道规划建设要求,制定并实施了市区和城区两个层次的绿道规划。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振兴推动下,富含特定民族文化的乡村生态宜居景观规划设计尤为重要,本文基于黔东南地区的广西程阳八寨、西江千户苗寨两个村景观改造案例的实地调研,拍摄现场照片、村民问卷调查,总结出每个乡村的景观营造特点,对他们居住条件整治、公共环境治理、乡村风貌改造等方面的可取之处借鉴,总结出3个规划策略:保护生态环境策略、村民生活环境整治策略、人文景观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浙江宁海县岭口村景观规划为例,对其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根据其历史文化和地形特征提出构建以"诗画山村"为核心的山地村庄景观规划,以展现岭口如诗如画般的风景,形成有历史文化感的山村特色。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农村园林化规划与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园林化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分析农村园林化的必要性及其农村园林化的可行性,初步形成园林式村镇的规划原则、规划方案;同时,对现有农村园林化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旨在为园林式村镇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海口市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铭怡  付晖  许先升 《广东园林》2021,43(6):17-23,40
在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中,如何因地制宜地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取海口市 15 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取村落的形态、规模,以及村落所处的高程、坡度、水系、道路和兴趣点等数据后,基于 GIS 构建村落形态属性数据库。通过分析传统村落的形态类型,归纳出不同类型村落的形态特征与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将海口市传统村落的定位分为 3 种:基础设施完善且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而资源欠佳,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但资源丰富。并探讨三者差异化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5.
Repeated biomass harvesting for human livelihood needs can caus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forest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Such impacts have often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distance to villages and their size, but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 villages in relation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little studied. Focussing on the issues around communities’ impacts on the forest, this research aimed to understand how resource extraction by two Buffer Zone villages in Nepal's Bardia National Park affects forest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Tree density, basal area,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species richness, two diversity indices and disturbance indices were recorded in 108 plots in 12 transects, from March till May 2005, within the park along the village boundaries, where resource extraction occurs, and in the core park area which is isolated from human disturbance. Forest subject to resource extraction had a lower density of trees, smaller DBH and lower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Forest disturbance declined with distance from the villages but the two villages differed widely in their impact on the forest. Resource use was more intensive in Shivapur village and percentage of trees lopped, average lopping intensity and numbers of dung pil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is was mainly due to the lack of access to Buffer Zone community Forest for Shivapur households. Interviews with villagers suggested that there have been changes in species availability compared to 5 years ago. Households also underestimated the impact of their resource extraction, which may prevent them from changing their behaviour to benefit conservation. It is clear that understanding rural communities’ needs, their framing of resource extraction and utilisation, and dependence on forest resources will be very helpful for long term conservation measures.  相似文献   

16.
乡村精准扶贫背景下,"景村协同"发展模式为拥有景区资源的乡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梳理我国乡村建设中"景村协同"各个发展阶段特点,明确其存在的问题:定位模糊,缺乏功能互补;基础建设落后,互动性弱;利益主体权责模糊或缺失。提出景村差异化互补发展,加强基础建设与互动,建立统筹管理机构三大措施,并以粤北地区沈家村乡村规划为例进行实证,通过景村精准定位、加强空间联系和协调利益主体关系,打破景村间的隔阂,实现景村协同,共建共荣。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箐口村是一个以哈尼族为主的居民村落,在城市化的影响下,其自身固有的少数民族村落景观也逐渐淡化。通过对其村落景观进行分析,总结出哈尼族村落的人居环境的健康模式,为其他少数民族村落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传统村落被大规模拆迁改造,村庄布局、传统建筑、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也随之消失。为了让更多有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得到保护和发展,文中以临沂市竹泉村为例,在"记得住乡愁"情感下,从几百年形成的民居、泉水、竹子、民俗等村落景观要素分析,研究传统村落景观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改造和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简述民族村镇景观特征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从民族文化、社会效应、生态效应、美学质量等4个方面构建民族村镇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获得评价因子的权重并进行分析,揭示现存问题和确定村镇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