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我国特有的濒危高寒雉类──绿尾虹雉,经过8年的研究在低海拔属于暖温带气候的北京地区,人工饲养成活的技术、条件、方法和饲料等。结果表明:第一年饲养成活率为77%、第二年为76%、第三年为70%、第四年以后为100%。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1989—1994年绿尾虹雉(Lophonhoruslhuysii)繁殖的雏鸟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育雏条件和雏鸟生长发育时不同日龄羽色变化(包括雄、雌羽色变化)、体重、翅、尾、跗跖及趾(雄性包括距)的生长发育数据,其中主要数据与Logistic方程拟合(1—120日龄6只雏鸟的平均值)相关显著,以及1岁龄、2岁龄生长发育的数据与成鸟的比较等。  相似文献   

3.
人工饲养条件下,绿尾虹雉群体的繁殖率低是个明显特点,本文主要分析了绿尾虹雉低繁殖率的可能原因及提高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人工饲养绿尾虹雉长时间处于静栖状态,活动量少,接受日照的机会也少,未获得充分的光照也许是繁殖率低的极其重要的原因;不适的生活环境及成活率不高可能是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调节绿尾虹雉非繁殖期和繁殖期的光照可能是提高繁殖性能极其重要的措施;合适的温湿度条件、适宜的饲料结构及营养水平也许是提高绿尾虹雉成活率和繁殖率的基础;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绿尾虹雉繁殖性能也许可行。  相似文献   

4.
绿尾虹雉的求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尾虹雉 (Lophophorus Ihuysii) 属珍稀雉类,仅分布于我国青海、四川、甘肃等省的部分狭窄地区,生活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之中。数量稀少,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北京动物园自1955年开始饲养绿尾虹雉,1972年首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产卵,1975年孵出雏鸟,并于1980年在世界上首次繁育成功。我们从1983年起,在郑作新教授主持的“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研究”中承担了“笼养雉类生物学研究”项目,对多种雉类的求偶行为进行了观察。就其求偶炫耀  相似文献   

5.
笼养绿尾虹雉的繁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玉静  陈辉 《野生动物》1999,20(6):12-13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ihuysii)属鸡形目、雉科、虹雉属,为中国特产,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于青海东南部,甘肃迭部、舟曲、文县,四川青川、北川、绵竹、安县、平武、宝兴、洪雅、大邑、康定、丹巴、泸定、若尔盖、松潘、墨水、小金、南坪、文川、金川、理县、茂汶、峨嵋、九龙、西藏芒康、察隅。栖息于海拔3300~4400m的灌丛、草甸及裸岩处,取食植物根茎、叶、花及昆虫,嗜食  相似文献   

6.
绿尾虹雉 (Lopho-phorus lhuysii) 又名贝母鸡,是大型雉类,身体肥硕,体重约为2公斤,体长可达76厘米;羽衣美丽,雄鸟头顶有发达的羽冠,一直下披至颈项。前颈为青铜色,后颈为红铜色,肩及背为紫铜色,有绿蓝色金属光泽,下背与腰有一大白班,尾蓝绿,下体黑色,是颇受人们喜爱的观赏鸟。绿尾虹雉是我国特产鸟类,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它仅分布于青海省东南部,四川省宝兴、康定、汝川、平武等地及甘肃省南部。产区狭窄,数量稀  相似文献   

7.
白颈长尾雉(Syrm aticus ellioti)是鸡形目雉科长尾属的一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野生种分布于我国的安徽南部、浙江西部、福建西北部、江西东部及广东北部,为留鸟,无亚种分化。常栖于中等高度的崎岖山地及山谷间的丛林中,也见于稀疏松林中的茂密灌木丛及竹丛。以小群活动,食物  相似文献   

8.
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南和西北等地。雌雉体型较小,成鸡体重1.5千克左右,全身砂褐色或灰色,形似未成年的家鸡。成年雄雉体重2千克左右,羽毛华丽,长有漂亮的头冠和长长的尾羽,颈下有白色环纹。雉肉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易被人体吸收。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营养水平对绿尾虹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2015年10月8日—11月8日进行绿尾虹雉饲养试验。试验选择8只体质量相近的绿尾虹雉成龄个体[4♂(雄)及4♀(雌)],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1个试验组,每组4只(2♂及2♀),每组2个重复,每重复2只(1♂及1♀)。对照组日粮为绿尾虹雉饲养场饲料(玉米+颗粒料),试验组日粮为参照我国雉鸡(环颈雉)种雉休产期营养需要标准配制的全价饲料。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试验组绿尾虹雉的血液白细胞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绿尾虹雉的血液总蛋白、球蛋白、尿酸和三酰甘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胆碱酯酶、葡萄糖、钙、无机磷和碱性磷酸酶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条件下,不同营养水平可影响绿尾虹雉的生理生化指标。日粮能量蛋白水平可影响绿尾虹雉血液白细胞数及血液总蛋白、球蛋白、尿酸和三酰甘油含量。  相似文献   

10.
环尾狐猴的饲养繁殖和人工育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家庄市动物园人工饲养的环尾狐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环尾狐猴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人工圈养条件下的环境、行为、营养、繁殖、人工育幼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为环尾狐猴的饲养繁殖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对吉林省东北虎园所饲养的环尾狐猴进行了饲养繁殖方面的研究。从环尾狐猴的日粮配制、繁殖行为、人工育幼等方面入手,就笼养条件下环尾狐猴的饲养繁殖进行了较系统地阐述,以期为饲养繁殖环尾狐猴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三年的研究,基本掌握了银星竹鼠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发育、繁殖的生态及其对饲养生境的要求,成功地完成了银星竹鼠的连续繁殖,目前已繁殖子代第三代。探讨了银星竹鼠饲养繁殖过程中笼舍、饲料、配对、发情、产仔等难点问题,并进行研究且取得较好成果。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比较了猕猴在随意分群与合理分群条件下繁殖率的差异,同时讨论了繁殖群的雌雄数量的配比、等级地位及种猴年龄等因素与繁殖率的关系,并讨论了定期隔离仔猴进行人工抚育.以提高猕猴繁殖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袋鼠人工饲养与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白腹锦鸡的人工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腹锦鸡(Chinese Copper Pheasant Chrysolophus amherstiae)在分类学上属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雉族(Phasianini),是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色彩艳丽的雉鸡,俗称铜鸡,观赏性强,为我国特有雉类,无亚种分化。在广东无自然分布;常栖于有林山坡的低矮树丛及次生林地、茂密灌丛及竹丛;平时以小群活动为主,通常以1雄(♂)2雌(♀)在一起;以植物的种子、  相似文献   

16.
张涛  张丽敏 《野生动物》1999,20(3):20-21
马来熊(Helarctos malayanus)又称小狗熊、太阳熊,属食肉目熊科.分布于缅甸、马来半岛、泰国、文莱等地,栖息于热带、亚热带的低地或山地森林中.由于栖息地的减小和人为的捅猎,马来熊的野外种群正在不断下降,它已被列为CITES附录Ⅰ物种,并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天津动物园于1994年和1996年从贵阳黔灵公园和北京通县引进了3只马来熊,其中雄性1只,雌性2只,目前年龄在5~7岁.1994年6月16日首次繁殖,产一仔,仔兽身体健康,但由于母兽没有育的经验,咬断脐带时,误咬仔兽前后掌指,3日后死亡.1997年10月31日,同一只母  相似文献   

17.
黑叶猴(presbytis francoisi),又名乌猿,属灵长目,猴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南部、贵州西、南部、东北部,以及越南北部[2]。黑叶猴身体瘦长,全身毛色乌黑,生性胆小,容易受惊吓,是一种比较脆弱的猴类[3],在野外以家族群居,属人工较难饲养的动物。黑叶猴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还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猎豹(Acinongx Jubatus)为食肉目猫科豹属动物,是世界级珍稀动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国内动物园极少饲养。1996年,先后有11头猎豹移民上海野生动物园,1997年7月和10月母猎豹噜噜成功繁殖2胎,创下了国内猎豹繁殖史上的奇迹。然而由于猎豹种群老龄化等种种原因,在长达8年的时间内猎豹群体没有再次繁殖。因此我园于2005年2月再次花巨资从南非引进10头成年猎豹(5♂5♀)。经过1年半的精心饲养,先后成功繁殖9胎共计26只。现将1年多来猎豹的人工饲养和繁殖行为作初步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红腹锦鸡(Chrysolophzu pictus)属鸟纲、鸡形目、雉科,额、头顶金黄色,并延伸成丝状羽冠披覆于后颈上;脸、颏及喉锈红色;后颈围以橙棕色扇状羽,各羽具一细绒黑色横斑和细缘,形成披肩状、覆盖于肩胛部;上背浓绿,羽缘绒黑;下背、腰及较短的尾上覆羽金黄色;腰以上的两侧,羽端转为深红;  相似文献   

20.
<正> 貉(Nyctereutes procyonides)属于犬科动物,原产于西伯利亚东部。貉的外貌似狐,如中等狗大小。体长(从吻端至尾根)50—80厘米,体重6—12公斤,尾长20—24厘米(约为体长的1/3)。体肥,腿短,耳小,两颊横生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