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科技     
正牧医所揭秘绵羊半野化过程中角型的变化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揭示了绵羊半野化过程中影响绵羊角型变化的重要功能基因和突变位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Giga Science》上。与"驯化"相对应,动物在自然界中不断进化,重新获得野外生存能力的过程被称为"野化(f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2.
在珍稀濒危动物增殖放流到野外自然环境过程中,人工养殖种群放流前能否进行合适而有效的野化训练是其在自然环境中野外存活的关键,同时也是一项增殖放流能否产生预期效果的亟待开展实践的重要工作。本研究以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鲵为例,对养殖中国大鲵在增殖放流前野化训练的技术框架进行了理论探讨,主要包括两方面:(1)食性和食物类型的野化实际上是一个反向驯化转变过程;(2)环境因子(包括流水、温度和光周期等)的野化选择上,参照大鲵的野外栖息地环境进行仿生态,构建清澈溪流石隙间的流水湿地环境,以及野外自然环境的温度调节和光周期。野化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3项指标:(1)可反映自然繁殖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精子卵子质量;(2)反映环境承载力和养殖密度适宜性的受伤比例;(3)反映野外持续生存能力的病死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养殖大鲵野化训练的个体筛选标准需与其增殖放流的模式和效果追踪联系起来,并通过大鲵冬眠与否的野化训练的血液生化指标的分析,探讨养殖大鲵野化训练后尽快适应野外自然环境的建议与对策。通过归纳总结养殖大鲵野化训练研究的技术框架,指明了其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以便进一步通过长期的案例研究进行验证和优化。  相似文献   

3.
环境丰容是促进动物展示其物种典型性行为,并使之掌控和选择环境的一种刺激行为和管理手段。且可提高圈养野生动物的福利。本文综述了从物理环境、食物投喂方式、社群、感官刺激以及行为训练等5个方面的丰容形式,探讨了不同形式的丰容对动物福利的影响。通过环境丰容,展示动物的自然行为,有助于改进现有饲养管理方式,并为将来野化训练、维持或重建动物野外种群提供动物行为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特种纤济动物学科是门新兴学科,是传统畜牧学科的延伸与开拓。主要应用现代遗传理论、育种技术和繁育方法,将尚末驯化的野生经济动物引种、驯化;对已初步驯化的特种经济动物,深入研究其生活习性、生长发育规律等。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特种经济动物生理需要的最佳环境条件、营养需要和饲养  相似文献   

5.
朱蕴杉  张庆  许鲁 《野生动物》2010,31(1):45-48
对饲养东北虎的野化训练,是东北虎日常饲养管理的重要环节,更是实现日后放虎归山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本文是在东北虎繁育中心为期1个月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研究了人工模拟条件下对饲养东北虎野化训练的现况,指出管理方式、饲喂模式等制度上原因对饲养东北虎野性和行为恢复的影响是东北虎野化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为今后东北虎野化训练提出了改进设想。阐明人工模拟野生生境困难和食物链模拟困难是饲养东北虎野化训练难以展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猕猴等灵长类动物自然种群生态学的研究过程中,都有赖于接近动物,有赖于对个体的识别,这就提出了人工半驯化和个体标志问题。人工半驯化猴群不仅方便生态学观察研究,也有利于保护动物,及时掌握动物资源消长情况,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动物资源。一、猕猴的人工半驯化最早对灵长类动物的自然种群进行人工半驯化的是英国灵长类学家珍尼·古多尔,她于六十年代初在非洲研究黑猩猩时就是利用所谓的“香蕉俱乐部”来引诱接近黑猩猩的。她利用黑猩猩大卫不畏人的特点。对大卫重点开展工作。以让其起到带头作用。加速接近黑猩猩、在古多尔默默无闻地研究黑猩猩的同时,1962年日本地谷野猿爱护会成员研究日本猴时也是利用饵场引诱猕子进行观察的。  相似文献   

7.
犬作为哺乳动物的一种,长期以来同人类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好关系,成为伴侣动物中的宠物。与其它所有驯化动物一样,犬也是在长期的驯化过程中形成的,其中包含二个重要发展阶段:(1)由于不同的环境条件导致在外貌和遗传基因上发生了改变;(2)由于人工选择替代了自然选择,导致了饲养模式的改变。因为人类插手干预的结果.犬进化发展成一固定模式,一方面主要是许多犬种特征风格的发展,另一方面犬在形态学方面与其它驯化动物存在亲密关系或烟亲关系,例如许多大(尤其是猪犬)耳朵下垂,这也是山羊、绵羊、牛的一个特征;荷兰奶牛深浅…  相似文献   

8.
动物遗传育种学科发展历史与研究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中国家禽》2012,34(2):1-3
早在公元前9000年左右人类就开始驯化野生动物,但直到公元1750年之后才开始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动物选种。达尔文《物种的起源》一书标志着现代生物学的开始。孟德尔建立了现代遗传学理论,并首先提出遗传粒子的概念。随后,群体遗传学理论建立,重点研究人工选择、自然选择、基因漂变等因素如何影响基因频率的变化,但这一理论应用于育种实践比较困难。随着数量遗传学和电脑技术的发展以及《动物育种计划》的发表,全世界动物育种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得益于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的发展,动物遗传育种学研究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对表型信息、分子信息等大量信息的集成分析,性状发育的分子机制及调控机理逐步为人类所了解。  相似文献   

9.
正最新研究发现,生活在人类附近的野生小鼠可自我驯化。从狗松软下垂的耳朵到猪卷曲的尾巴,被驯养的动物和它们的野生近亲相比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科学家推测,这是人类干预导致的。如今,一项关于野生小鼠的最新研究表明,它们在几乎没有任何人类影响的情况下也能表现出进化的迹象——皮毛上白色的斑块以及短鼻子。此项研究表明,小鼠能自我驯化,同时像狗一样的其他动物可能在被人类完全驯化之前也做了  相似文献   

10.
毛皮动物一般指那些能提供高档裘皮产品的动物,属于野生或经过人工驯化饲养的哺乳类动物。作者对毛皮动物的栖息环境、采食习性、行为等野生习性及驯化的关键问题和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动物攻击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动物界同一种群动物个体之间经常会发生互相攻击的行为。随着行为遗传学的研究,结果发现,攻击行为是一个多因素调控、彼此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遗传对动物攻击行为具有独立作用,同时,遗传与环境在动物攻击行为的发生发展中存在着交互作用。作者主要就遗传与环境对动物攻击行为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动物的引种和风土驯化是实验动物化程序的第一步.引种是指把外地或国外优良品种、品系、类型或新的畜种引入当地,直接推广或作为育种材料[1].风土驯化是指家畜适应新环境的复杂过程,其标准是品种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不但能正常地生存、繁殖、生长发育,还能保持其原有的基本特征和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动物保健》2010,(10):78-79
<正>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目前正在对一种经过"人工基因改良"的三文鱼进行最后研究,以确认它们是否可以安全地被人类食用。如果这种三文鱼获准上市和"野化放生",将成为第一种可被人类食用的"转基因动物",并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某种微妙影响。  相似文献   

14.
畜禽指的是已经被人们驯化的动物,包括猪、牛、鸡、鸭,甚至一些被驯化的野生动物。这些动物在养殖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疫病,这些疫病直接影响了动物的生产性能。所以防疫就成了养殖者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索在实验动物普通环境中饲养、繁育实验用猫的可行性,为药品检验提供来源清晰、质量可靠的实验用猫。从广州市郊农村引进7只本地幼年家养猫进行实验动物驯化饲养、繁殖。结果发现,家养猫在实验动物普通环境条件下,经过实验动物化的驯化饲养、管理,不仅能够适应笼养饲养管理方式,且生长发育良好,繁育能力强。另外,还可以适应集体笼养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方式,传代繁殖顺利,为后继研究,培育标准化实验猫品种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家禽和其它动物一样具有改变自身行为和生理以适应栖息环境的能力。通过自然选择、群体维持和累积的性状被保留,而那些对环境有害的则被摈弃。幸存的群体能够贡献更多与有益性状相关的基因以提高后代的适应性。家鸡是由红色原鸡驯化而来。在驯化过程中,家鸡保持了适应栖息环境的能力,这个行为通常是由多世代的累积遗传进化而成。与自然选择相比,人工选择的过程由人类的需求和行为所决定,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更快更有效的结果。随着现代育种策略和专业化育种公司的出现,这一过程进一步得到加强。家禽的遗传改良将加速育种进程,在对家禽进行抗应激、抗病育种的同时成功实现高产高效和理想福利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7.
黄东平 《猪业科学》2024,41(1):110-112
中国有着悠久的动物驯化历史,是世界畜牧业驯化中心之一,也是动物遗传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猪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国本土猪品种的多样化是多种气候、地形和人类文化影响的结果,经过几千年的驯化和自然选择,我国大多数猪都发展出独特的遗传特征。中国本土猪品种在不同地理环境中具有鲜明的特征,对多种环境(如缺氧、低气压、冷和热)表现出广泛的适应性。中国地方猪资源分布广泛,覆盖了大多数省份。  相似文献   

18.
主要阐述了果子狸的驯化特性 ,包括群居性、性行为、亲子关系、饮食习惯等。认为果子狸是一种易于驯化的野生经济动物 ,具有良好的驯养前景  相似文献   

19.
驯鹿(Rangifer tarandus)是耐寒能力极高的极地动物,目前处于一种野生或半驯化状态,其广泛分布在环极地区,我国大兴安岭鄂温克猎民分布区有人工饲养种群。驯鹿是高寒地区人类的重要伴侣动物和经济动物,具有巨大的文化和经济价值。近年来,气候剧烈变化,食物减少,以及某些寄生虫导致的疾病,使驯鹿的生活周期发生改变,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目前对驯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寒冷耐受、遗传适应性和后基因组学等领域。文章综述了驯鹿生物学特征和种群多样性现状,并对国外近年来的驯鹿高发疾病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科学制订驯鹿的保护措施及哺乳动物的驯化过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这一类物质,是指不是植物正常生长必然存在,而由环境进入植物中,对动物有不利影响的物质.这类物质种类甚多,但主要是人为污染环境所致,也有极少部分是由于地球物理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