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包括赛马、马术运动、育马及马产品等在内的我国现代马业发展现状,分析阐述了放牧管理、饲草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在精细化、专业化马饲养管理当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比较国内主要马场草地放牧利用和饲喂管理技术水平,提出了优质饲草是马饲养的基础,低水平、粗放型的放牧管理和饲草利用是限制马生产性能的关键。现代马业的发展不仅依靠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改良,也需要现代草业的支持与协作,草业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也将成为马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2021年11月,山东某马场出现马匹轻微腹泻后急性死亡病例。通过了解该马场饲养管理、饲料组成,剖检病死马匹,实验室检测饲料滤过液、饮水、肠内容物滤过液pH,进行肠内容物中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小鼠攻毒试验,确定该病例发病原因为由气温骤降和饲料配制不当诱发的肠道蜡样芽孢杆菌感染。遂采取减少青贮饲料的添加量、增加干草的添加比例、增设饮水加热装置及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措施,该马场未见新增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马场病历管理的计算机化、规范化、数据化,将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与马场病例有效结合,采用.NET软件平台和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数据库构建马场的病例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病例信息录入、查询、统计及系统管理四个基本模块,实现了马场病例基本信息的统计与分析,为马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现代马业分为种马业、役马业、运动用马业、产品用马业和游乐伴侣用马业5种类型,其中运动用马和游乐伴侣用马均属于骑乘马范畴。骑乘马与役马及产品用马相比,在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例如:夏季疮黄肿毒等热毒症状较多,需清热解毒;种马缺乏运动、体重超标的马较普遍,均需要强化运动等。笔者提出的综合保健措施包括夏季需服用清热解毒保健剂和对种马强制运动2种方法。通过对比试验,证明此方法可使马匹体质强健,精子活力、密度等相关精液质量指标和母马生产性能显著提高。其中夏季马匹发病率下降到3%以下,比传统养马发病率下降10个百分点,镜检下直线运动的精子数提高25%、密度提高28%。母马一次情期受胎率提高36%。种马匹均增加经济效益0.98万元,且抗逆性强、易于驯化。  相似文献   

5.
马科学研究动态和马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业是历史悠久的产业.分布于世界各地,世界马业的发展方向是现代马业,以赛马为代表。综述了马的遗传改良、营养研究、繁殖技术、疾病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对马业的发展趋势,以及马匹的调教、管理等方面作了综合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传统养马大国,但近几十年来传统马产业衰落,我国马匹存栏量逐年下降。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马业发达国家,从上世纪初到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马业经历了以农役用途为主到体育、休闲骑乘为主的发展过程,对我国马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来解析中美两国近几十年来马匹存栏量的变化情况,阐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马业发展的密切关系,并展望了我国马匹存栏量及马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西乌珠穆沁旗养马基本情况、马匹利用方式、马文化协会功能和政策与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调研,对该地区的马业发展态势做出分析,发现当地马业发展存在存栏显著波动、利用方式原始且收益低、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不足、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本文从保种、品系培育、赛事和旅游市场的开拓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为实现西乌珠穆沁旗现代民族马业跨越式发展和我国现代马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化马业的迅速发展,若马匹的饲养护理工作落实到位,可降低影响发展马产业的因素。因此,本人对马匹不同季节护理做简单的总结,以持续健康发展马产业。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马业已从传统马业转变成集赛马、休闲骑乘、马术等于一体的第三产业.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马产业的转型,我国还处于转型初期.马匹质量差、育种水平低、资金不足、关注度不够成为阻碍我国马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充分利用我国马业优势,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产业,是我国马业由传统马业转变成现代马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4,(11):135-136
<正>养马业是昭苏马场和种马场的传统产业,以伊犁马为主要品种。随着经济的发展,马匹的作用由传统的运输使役转向休闲、比赛骑乘,各地纷纷建立了马术俱乐部,随着马场和马匹数量的不断增加,马病也逐渐增多,笔者将3年来诊治的伊犁马疾病和发病原因简单地总结和分析如下。1发病情况根据笔者的病案记录,2011—2014年共诊治病例99例,其中传染病与寄生虫病20例、占发病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