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不知道《中国花卉盆景》杂志是从何时起开设《大片欣赏》栏目的,但从第一次见到它就喜欢上了。每次收到《中国花卉盆景》杂志,总是急不可耐地去翻阅《大片欣赏》,百看不厌,爱不释手。《大片欣赏》以整版篇幅刊登一幅盆景照片,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走近盆景大师们的盆景佳作,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远  相似文献   

2.
首先我感谢《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给了我这次机会,使我成为今年最走运的《中国花卉盆景》杂志读者,我感谢你们的辛勤工作。  相似文献   

3.
去年在武汉召开的第一届中国盆景学术讨论会上,以列席代表身份在大会上发言的一位美国妇女,引起了人们的瞩目。她叫卡琳,是上海中外合资的华美园艺有限公司的国外市场关系经理。为了解中国盆景的发展现状,她和她的丈夫徐晟一起专程从上海前来参加了此次会议。几年来,他们夫妇不仅经营和管理着华美公司,还一直在通过联邦德国的《盆栽》杂志,向欧洲德语国家较系统地介绍中国的盆景艺术。大会快结束时,卡琳应邀来到记者住处,谈了她对中国盆景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我今年54岁,自幼喜爱盆景艺术。近10年来,我绝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潜心制作盆景上。我培植的盆景,全部是我们南通的特产树种——雀舌罗汉松。从剪头插苗开始直至棕扎造型,全部自己动手。自《中国花卉盆景》杂志1984年12月创刊以来,我一直是该刊的忠实读者,在杂志的长期指导下学到了很多盆景制作的知识和经验。我边学边干,兴趣越干越浓。我的雀舌盆景园在二楼屋顶平台上,不论是光照、通风透气,条件都比较优越,加上精心照料,株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花卉盆景》杂志1993年第11期的“盆景欣赏”栏里登载了盆景《孤松盘桓》(榆附石)的图片,此盆景造型奇特,构思奇巧,可以看出制作者确实花了不少心血。但从整体效果看,依我愚见,仍有些欠缺。  相似文献   

6.
本人是平湖市交通局的一名普通干部,自1994年开始学习制作山水盆景。多年来,市交通局积极创导发展交通文化,为我工作之余研修山水盆景制作创造了宽松环境。我市还有一批山水盆景爱好者,制作上达到了一定水平,对我学习山水盆景制作提供了许多帮助与指点。另外,《中国花卉盆景》等多种杂志更是我学作山水盆景的良师益友。这期间也制作了一些山水盆景,其中部分作品曾在有关盆景杂志上刊登。但由于受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7.
改版随想     
《中国花卉盆景》杂志改版了!2011年是《中国花卉盆景》的改版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是收获和热情参与的一年……《中国花卉盆景》在改版的同时推出了《读者意见调查表》。透过该表,我们分明看到了编辑部的决心。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改版开辟一条新道路,创建一个新文本。  相似文献   

8.
诗三首     
猴年伊始,接读刚出版的《中国花卉盆景》杂志。那朱紫欲滴的花卉封面,那苍翠典雅的盆景封底,令人游目骋怀,这时我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印象:戴着金边眼镜的老者,目光炯炯有神地射向远方。斯人也,正是《中国花卉盆景》的创办者苏本一,这本杂志,他20年后更加生机勃勃,绚丽多姿。  相似文献   

9.
盆景欣赏     
最近,我翻阅了《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盆景部分,感到业余爱好者园地办得好。这为业余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对提高他们的兴趣和水平、推动和普及盆景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我是个退休干部,也是盆景爱好者,现送上本地自  相似文献   

10.
声明     
近日在网络论坛上有人冒用《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的名义征稿,投稿邮箱和QQ也非《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官方邮箱和QQ。本刊在此声明:没有委托他  相似文献   

11.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杂志选订册中发现了一本名叫《中国花卉盆景》的杂志。咨询邮递员后,我突然对这本杂志产生了兴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订阅了这本杂志。经过苦苦等待,杂志终于一本本送到我的手中。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宣传指导盆景的三个方面,对我教育启发较大。一是盆景起源于我国,应大力弘扬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盆景;二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大力推崇走自繁自育桩材之路;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我在《中国花卉盆景》杂志上看到一位上海花友拍的地涌金莲照片,见识了它的美丽。  相似文献   

14.
我曾在《中国花卉盆景》1995年第10期上发表了《造型扦插——盆桩速成技法》一文。现将造型扦插已4年的金边女贞盆景《妙舞春秋》及造型扦插3年的中华蚊母盆景《探海》两帧盆景照片献给大家,并着重介绍悬崖式盆景《探海》的创作技法。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年过花甲的地道农民。六年前,因偶然看到了一本《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后,便和盆景结下了不解之缘。年年从一册册杂志的图文中获得了知识,在创作实践中汲取了经验。另外,还得感谢农村的山山水水,大自然雕琢出的  相似文献   

16.
应《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之邀,我来谈谈如何从小苗开始培养果树盆景的问题。我想以作品《铁笔春秋》和《岁月如歌》为代表的一批果树盆景为例,把它们的发展改进过程介绍一下,供实践者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的老读者。1984年底,一次因公外出,在火车上从乘务员手中购得一本《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创刊号。旅途中一口气读完。爱不释手。回来后,从1985年起,即从当地邮局订阅,每年不断,直到2013年。2014年因有创刊30周年庆祝活动,我想尽快得到更多消息,改由从杂志社直接订阅,可却不甚顺利,不知邮途中哪个环节出了毛病。  相似文献   

18.
活动内容:2011年1月《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向杂志订户赠送由淘彩园艺商城提供的洋凤仙或薰衣草春播花种(赠花种活动详见《中国花卉盆景》杂志2010年10~12期封二)。2011年2期《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将刊登这两种花的家庭栽培养护要点。请养花爱好者们从春天播种开始记录它们成长的点滴,然  相似文献   

19.
榕树盆景的奇特美,已被人们认同(见李志远、思翔文《中国花卉盆景》2000年4期、2002年7期)。树根在附石盆景中有“改”石,固石、代座的作用,亦有艺友介绍(见谭芉或文《中国花卉盆景》1995年5期),榕根的张力,也应引起我们关注。我多年培育榕桩,发现榕根钻出盆底排水洞后,增粗较快,有的  相似文献   

20.
记得30年前我从《植物》杂志上看到《中国花卉盆景》创刊的消息,立即跑到邮局去订阅。当收到创刊号时我惊喜万分,阅读到深夜。第二天当喜事一样告诉了我的花友们。从此《中国花卉盆景》成了大家阅读的“宝书”。不少人也到邮局订阅了。我是每期每篇必读,津津有味。如获至宝。30年来我一直坚持自费在邮局订阅,并按时间顺序收藏起来,以供查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