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在黑龙江省对甜菜生长造成危害的除草剂主要有普斯特、豆磺隆、赛克津和莠去津等4种,为了科学使用这些除草剂,建立了这4种除草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该方法标准曲线的线性良好,R值均大于0.99。在添加水平0.1mg/L条件下,4种除草剂回收率均大于90%,说明检测方法可靠。用此方法对市售的4种除草剂有效成分进行检测,发现普斯特、莠去津和赛克津有效成分含量与标注误差较大,说明对市售除草剂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玉米除草剂施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7、2018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绥化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鹤岗市问卷调查516户农户/合作社玉米田除草剂种类、使用方式和使用剂量等。结果表明,农户使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除草剂种类主要包括乙草胺、莠去津、2,4-滴丁酯和噻吩磺隆;苗后茎叶处理的除草剂种类主要包括烟嘧磺隆、莠去津和硝磺草酮。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除草的农户分别为81.6%和52.7%,采用苗后茎叶喷雾处理除草剂的农户分别占53.1%和71.2%,两次用药的农户占34.8%和24.6%。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除草,超量使用除草剂的农户达82%以上,其中乙草胺和莠去津超量使用的比例在94%以上。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超量使用的农户数量达79%以上。分析讨论农户超量使用除草剂与除草剂品种选择、杂草抗性、除草方式、用药习惯、施药器械等的关系,为黑龙江省玉米田除草剂减施增效技术效途径挖掘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酶联免疫法测定土壤中莠去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定量酶联免疫法对土壤中莠去津的残留进行初筛,然后对阳性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确证,并对两种方法的回收率、精密度及检测限进行评价.向土壤样品中分别添加0.3、1.0、3.0μg/kg浓度水平的莠去津标准品时,ELISA的平均回收率为92.20%~97.14%,变异系数为1.69%~4.11%,检测限为0.04μg/kg;GC-MS的平均回收率为85.46%~87.68%,变异系数为2.93%~4.05%.检测限为0.03μg/kg.对酶联免疫试荆盒筛选的3个阳性样品用GC-MS进行确证,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满意.研究表明酶联免疫法重复性好、准确度较高,是一种土壤中莠去津残留的快速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罗婵  王宇  丛克强  郭玉莲 《玉米科学》2023,31(3):168-173
为明确环境温度、土壤湿度对玉米田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影响。试验采用人工气候箱盆栽法,设置3个药剂(乙草胺、异噁唑草酮、莠去津)和1个清水对照、两个环境温度梯度、3个土壤湿度梯度共24个处理。在施药后调查玉米株高并计算株高抑制率,同时取鲜样送至检测机构确认玉米植株中除草剂成分。结果表明,环境温度10℃、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时,3种除草剂对玉米的株高抑制率分别为1.0%~18.7%、22.0%~46.9%、21.0%~42.5%;环境温度10℃、含水量为25%时,株高抑制率分别为23.1%~50.6%、42.5%~62.8%、25.6%~57.6%。除草剂在玉米植株中残留的检测结果,环境温度10℃、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15%、20%、25%时,玉米植株中莠去津残留量分别为0.150~0.360、0.040~0.170、0.190~0.360 mg/kg,环境温度15℃、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15%、20%、25%时,玉米植株中乙草胺残留量分别为0.020~0.490、0.012~0.400、0.015~0.540 mg/kg,莠去津的残留量分别为0.017~0.210、0.020~0.092、...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适宜五寨县莜麦田的除草剂。[方法]以二甲四氯、苯磺隆和2,4-D丁酯为供试药剂,通过调查五寨县莜麦田杂草种类和数量,研究3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及对莜麦产量的影响。[结果]五寨县莜麦田杂草主要有狗尾草、稗草、碱草、茅草、禾草、芒草、雀麦草等1年生禾本科杂草,灰菜、苋菜、胡舌芽等1年生藜科杂草,以及菊科杂草甜苣、苦苣和苍耳、田旋花、酸地柳等;使用传统的人工锄草灭草和增产效果最好;化学除草剂2,4-D丁酯稀释1500~2000倍除草效果较好,分别较喷施二甲四氯、苯磺隆增产4.62%和3.82%。[结论]采用先使用化学除草剂,再人工锄草,或后期拔大草模式除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行长残效除草剂残留导致甜菜药害的早期诊断,我们采用盆栽模拟残留的方法,对豆旗(5%咪唑乙烟酸,25%异噁草松)、25%氟磺胺草醚、阔霸(20%氯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异丙草·莠(42%异丙草胺·莠去津悬浮剂)4种在土壤中持效期长、残留时间久的除草剂残留对甜菜出苗及苗期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与记载。结果表明:甜菜出苗缓慢、出苗率低、幼苗生长缓慢或停滞、主根变褐是4种长残效除草剂残留所致甜菜药害的共同症状,可作为甜菜药害早期诊断的依据。以25%氟磺胺草醚和阔霸对甜菜出苗影响较大,甜菜出苗率最低。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研究以一年生五味子幼苗为材料,在高温、干旱、除草剂2,4-D丁酯三重因素胁迫下进行不同天数的处理,观察五味子幼苗在多重胁迫因素下的耐性差异,测定五味子叶片中的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以探讨环境及除草剂等多重因素胁迫过程中,五味子幼苗对高温、干旱、除草剂及其复合胁迫下的防御机制和伤害机理,以及五味子幼苗在逆境下的生理基础,为五味子的抗逆性育种和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水稻大、中棚旱育秧苗床药害逐年突出的原因,提出了为避免除草剂药害应注意的若干事项,即不要在施用过咪唑乙烟酸、氯嘧磺隆、异噁草松或莠去津等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取表土育苗;不要施用乙草胺(或含有乙草胺的药剂),某些情况下也不宜施用丁.扑或丁草胺进行苗床封闭除草;水稻幼苗期不要施用二甲四氯、2.4-D丁酯,或过早、过量施用二氯喹啉酸;应推广使用千金、敌稗或灭草松等茎叶喷雾防除苗床杂草。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分离到1株含油量高并且生长迅速的微茫藻18A8(Micractinium sp.)藻株,将其培养在高碳培养基TAP上,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赤霉素(GA3)对其生物量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添加2,4-D(2 μmol/L)和GA3(1 μmol/L)对藻株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最大生物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75.26%和47.41%,但其油脂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却有所降低,分别降低了23.49%和29.89%;而当增加2,4-D和GA3浓度为10和5 μmol/L时,对藻株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最大生物量比对照组减少了72.83%和60.70%,但其油脂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分别增加149.45%和95.75%。同时,分别添加2,4-D(10 μmol/L)和GA3(5 μmol/L)的实验藻种的蛋白质和总糖含量较对照组有所降低,此外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也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东北春玉米种植区为基地,分析杂草种群结构、发生规律和对玉米的产量损失。在此基础上,论述东北玉米田除草剂减施途径,包括高风险除草剂替代技术、除草剂高效使用技术和多策略除草剂减施技术,提出采用替代长残留除草剂莠去津和易漂移的除草剂2,4-滴,实施精准选药、适时用药、对靶喷药的3S施药技术,结合农作措施、生态措施、除草决策支持系统及加快耐除草剂玉米推广的多策略除草剂减施技术,实现除草剂减量,为东北玉米田除草剂减量增效实施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蒋迎  郑平  鲁成银 《茶叶》2007,33(3):147-149
建立了一种快速又简便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GC-μECD)测定茶叶中8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的方法,采用了新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基质固相分散(MSPD)对残留农药进行提取和净化。8种农药的回收率在80.4%~109.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实验表明这种方法适用于茶叶样品的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基质固相分散法从油菜籽中提取、净化油菜生产中常用的5种有机磷农药,用配有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对基质固相分散吸附剂、洗脱剂、净化材料与方式的优化,建立了油菜籽中5种常用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的前处理方法。利用所建立的方法进行3个水平(0.1 mg/kg,0.25 mg/kg,0.5 mg/kg)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表明,平均回收率80.3.%-104.4%,相对标准偏差<10%,方法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差满足农药残留检测中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收集到的150份油菜籽样品进行5种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检出率为2%。  相似文献   

13.
利用前期合成的壳聚糖/氧化石墨烯/硅藻土固相萃取柱高效吸附茶叶基质,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茶叶中46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茶叶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乙腈淋洗等样品前处理,UPLC-MS/MS分析46种农药残留。结果表明,该新型固相萃取净化柱可以高效吸附去除茶叶基质,大大降低基质效应,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中农药的基质效应分别下降了4.7%~66.5%,3.2%~35.5%和4.4%~42.8%。在3个加标水平下,46种农药回收率在61.5%~118%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8。所建立方法具有吸附剂用量少、省时、无需基质标准溶液、可以检测不同茶类多农残和定量限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茶产品中吡蚜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Cleanert PCX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干茶、抹茶和速溶茶粉中吡蚜酮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干茶、抹茶和速溶茶粉中的吡蚜酮经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提取、Cleanert PCX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和Acquity BEH C18色谱柱分离后,通过U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外标法定量。在0.005~1.000 mg·kg^-1添加范围内,吡蚜酮的平均回收率为77.0%~95.1%,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8%~6.9%,方法的定量限(LOQ)为0.005~0.010 mg·kg^-1。该方法在灵敏度、准确度和回收率上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可为茶产品中吡蚜酮残留量的测定和风险评估提供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噻唑磷、戊唑醇、螺虫乙酯、嘧菌酯和氯虫苯甲酰胺5种农药残留时,香蕉、芒果、菠萝和哈密瓜4种热带水果样品对其残留测定的基质效应。结果表明,5种农药在0.005~0.5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优于0.999,加标回收率为76%~130%,相对标准偏差为0.2%~ 12.9%( n=5)。4种热带水果基质中,噻唑磷、螺虫乙酯、嘧菌酯和氯虫苯甲酰胺普遍呈基质增强效应,为97.0%~178.8%;戊唑醇在低浓度时呈基质抑制效应,为56.6%~65.7%,其余为基质增强效应。4种热带水果中,芒果的基质效应较为明显,为63.0%~178.8%;5种农药中,戊唑醇和螺虫乙酯的基质效应较为明显,戊唑醇为56.6%~129.9%,螺虫乙酯为107.1%~178.8%。在日常检测工作中,建议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热带水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提供依据,并为减小基质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黔东南州茶叶质量安全情况,本研究对黔东南州111份茶叶中的63种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分析,并按照膳食暴露评估和英国FSA(Food Standards Agency,英国食品标准局)风险排序体系对茶叶中检出农药进行风险分析。结果显示,茶叶样品的农药检出率为54.05%,检出农药22种,单项农药检出率为0.90%~31.53%。按照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6)判定,合格率97.30%;按照欧盟标准限量判定,合格率87.39%。根据膳食评估公式计算,所检出农药的慢性摄入风险(%ADI)为0.0037%~1.1780%,急性摄入风险(%ARfD)为0.03%~41.42%,表明黔东南州茶叶的慢性摄入风险和急性摄入风险都可接受。农药风险排序得出,农药在低、中和高风险水平的比例分别为45.45%、31.82%和22.73%,其中风险最高的农药是克百威。因此,黔东南州茶叶农药残留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茶叶质量安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基于茶叶基质特点,开发了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快速前处理技术,建立了茶叶中24种农药残留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茶叶样品经乙腈提取,无水MgSO4盐析,在设计的注射器装置内以N-丙基乙二胺键合硅胶和石墨化炭黑作为分散吸附剂进行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在3个添加水平(0.01、0.05、0.5βmg·kg-1)下,红茶和绿茶中24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61.7%~98.8%,相对标准偏差为0.4%~5.5%,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24种农药的红茶和绿茶基质标准工作液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05~5.36βμg·kg-1和0.18~17.86βμg·kg-1,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本方法具有简便快捷、所需仪器少、省时等优势,适用于茶叶中多农药残留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品种茶树鲜叶及茶多糖为材料,比较了酸浸提、沸水浸提和碱熔灰化前处理对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对茶叶还是茶多糖,碱熔灰化处理所测氟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酸浸提和沸水浸提法(P<0.01)。茶叶水浸提法氟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酸浸提法(P<0.05,P<0.01)。对碱熔灰化-氟离子电极法进行精密度及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茶叶和多糖中氟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1.07%~94.40%和83.04%~90.32%,而RSD分别为1.44%~2.54%和0.68%~1.03%,说明该方法稳定性好,精密度高,检测结果可靠,更能真实反映茶叶及茶多糖的氟含量,适宜于茶叶及茶提取物全氟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茶鲜叶和干茶中9种农药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中的残留农药经乙腈提取,Florisil/GCB固相萃取柱和PSA/GCB分散固相联合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在0.005~1.000 mg·kg-1的添加水平下,目标农药在鲜叶和干茶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0.3%~103.9%,相对标准偏差(RSD)<20.0%。在0.005~2.000 mg·kg-1浓度范围,目标农药在鲜叶和干茶基质中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5 4。定量限(LOQ)为0.005 mg·kg-1。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够满足农药多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同时测定了甜菜中1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回收率为91.0%~117.0%,变异系数RSD值为0.29%~2.59%,结果可信度较高.该法精密度高、准确性好、干扰较少、快速简单,可用于质量控制,为食用甜菜中多种元素含量测定提供了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红甜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