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振冲碎石桩处理软弱地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素(杂)填土、淤泥等软弱地基,采用振冲碎石桩进行加固,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减少基础沉降,是目前软弱地基处理的一种主要方法。振冲碎石桩加固处理软弱地基具有技术可靠,机具设备简单,操作技术简易,施工简便等特点,本文结合广东省阳江核电水库工程实例,对振冲碎石桩处理软弱地基的设计、施工工艺进行论述,对其处理效果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2.
粉喷桩在水闸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介绍了粉喷桩在汉南至白庙段长江干堤建筑物石山港闸重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因该工程基础下卧层为厚达5.99mm的淤泥质粘土,其含水量较高,地基承载力较低,为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建筑物沉降,在该闸软基处理中采用了粉喷桩加固措施,结果表明,建筑物运行可靠,设计合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介绍砼芯砂石桩复合地基法处理软土地基的加固机理、特点和应用范围,并结合工程实例,对砼芯砂石桩复合地基的施工和质量控制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土工织物加固软土地基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文章结合福清过桥山围垦工程这一工程实例,通过对地基的稳定和变形分析,探讨了土工织物垫层的加筋作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土工织物加固软土地基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文章结合福清过桥山围垦工程这一工程实例,通过对地基的稳定和变形分析,探讨了土工织物垫层的加筋作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混凝土芯砂石桩复合地基法处理软土地基的加固机理、特点和应用范围,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混凝土芯砂石桩复合地基的施工和质量控制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建筑地基处理中,水泥土深层搅拌法是用于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利用特制的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加固软土,无需将软土取出。它制出的水泥桩造价比 钢筋混凝土桩基低70%。在充分吸收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的同时,立足我国不同地区地质条件差异较大的现状,研究设计了新型深层搅拌机,以满足各地区施工企业对深层搅拌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引进拱坝应力重分析单位变形模量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拱坝地基处理的基础变形模量优化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该模型以不同高程地基变形模量E为设计变量,在人为可以改变地基变形摸量的范围内,利用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方法寻求对坝体应力、稳定及变形最优、相对基础处理费用又较低的地基变形模量。利用上述模型对我国某高拱坝的地基变形模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合理,优化效果明显,优化的结果对工程地基处理有较现实的技术支持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惠斌 《中国沼气》2010,28(4):24-26
灰土垫层法是地基处理较为常见的方法,其作用主要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和防止地表水下渗软化基。河北省某大型禽畜养殖场沼气池工程,地基为软土地基,且存有软弱下卧层,拟采用灰土垫层法对软基进行加固。文中给出了灰土垫层的处理宽度和深度,进行了承载力验算,并给出了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该文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和抛石强夯法三种方法的工艺原理,地基处理等要素,确定在茅洲河中段堤防地基处理中使用堆载预压法。该方法在施工中应用成功。  相似文献   

11.
提高江都泵站进水池水位的措施和改造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水情、工情分析,提出处理三站电缆沟、改变西闸控制运用方式、增设三站下游挡水墙、东闸与宜陵闸、宜北闸联合运用等技术措施和改造方案,以充分利用长江潮位优势,全面提高江都泵站进水池水位,从而降低泵站扬程,增大抽水能力,减少电能消耗,提高运行可靠性。本方案可显著地提高江都泵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跨流域调水泵站多目标优化运行.[方法]以泵站提水费用最小及站内机组间流量不均匀度最小为目标,以调水周期内各时段各机组叶片安放角为决策变量,本文建立了泵站多目标优化运行非线性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Pareto最优解理论求解的多目标遗传算法.以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江都4站为研究实例,考虑峰谷分时电价影响,开展了不同日...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泵站经济运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泵站总耗能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叶片可调节泵站站间和站内经济运行优化数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应用Matlab语言实现优化计算。对江都第4站1999年实际运行资料进行优化计算,总消耗功率比经验操作可减小3.39%左右。针对泵站的流量和扬程变化频繁而一般的优化计算方法速度较慢的问题,以仿真优化结果为样本,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相似工况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平均误差为1.99%。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联合应用,求解精度和可靠性较高,是解决泵站优化运行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江都第三抽水站利用上游余水发电、抽水时间远大于发电时间的特点,为了优选出可逆式水泵机组最佳发电方案,介绍了利用水泵机组倒转发电的基本情况及其效益,从技术层面分析了水泵机组倒转发电方式;从经济方面对水泵机组倒转发电方式进行了比较;对江都三站多年发电收益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投资与收益的关系方面,分析比较了3种发电方式的净效益终值.结果表明,大型泵站利用上游余水倒转发电,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其发电功能的取舍与发电方式的选择,应考虑抽水与发电的主次关系和综合效益;与建站时采用变极发电方式相比,江都第三抽水站更新改造采用变频发电方式,虽然增加了变频机组,但主电动机成本下降,总设备费用下降,发电功率提高了30%~35%,且不影响水泵机组抽水效率,技术可行,运行可靠,容易实施.  相似文献   

15.
大型泵站运行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掌握适于求解具有多变量的大型泵站运行优化问题的现代优化方法,阐述了遗传算法(GA)、基本粒子群算法(PSO)与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SA-PSO)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算法的异同点,从理论上得出PSO算法较GA算法更简单、更高效.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都泵站系统为例,当泵装置扬程一定时,以各座泵站开机台数和水泵叶片角度为变量,运行费用最少为目标函数,并且满足总抽水流量、单机允许抽水流量以及开机台数等约束条件,建立运行方案优化数学模型,确定各座泵站开机台数、机组运行工况和日运行费用.分别采用遗传算法、基本粒子群算法和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求解,可行性规则处理约束条件,应用Matlab语言编制优化计算程序.结果表明:SA-PSO算法求解的泵站变角优化运行方案,较在设计角度运行的方案节省运行费用0.99%~4.22%,较GA,PSO算法最优解方案分别节省运行费用0.22%~2.80%和0.02%~0.40%;3种算法的运算时间分别为30,52,25 s.因此,SA-PSO算法较为适合于大型泵站运行优化问题的求解.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考虑峰谷电价、长江潮汐变化的南水北调泵站站内多机组变速优化运行模型:在水泵设计叶片安放角不变的情况下,以站内机组耗电费用最少为目标函数,时段为阶段变量,水泵转速、开机机组台教为决策变量,日抽水量为约束条件。针对该复杂非线性规划模型,首次采用动态规划逐次逼近法进行求解,并以江都四站为例,对站内多机组变速与定桨恒速运...  相似文献   

17.
泵站多型号水泵机组运行的优化调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提高水泵、电动机、管理机构的综合效率出发,根据大中型泵站多型号水泵机组运行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运用动态规划理论,建立以泵站总运行费用最低为优化目标的数学模型,并编制了泵站优化调度的应用程序,可以方便、准确地确定泵站各种型号机组的最优开机台数、最优运行参数及经济指标,从而提高了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优化运行理论在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改进的神经元网络构建了泵站流量以及效率预测模型,并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构建了泵站优化模型。将这两个模型应用到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可以完成对泵站流量及效率的准确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泵站的优化运行。讨论了泵站优化运行理论在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梯级泵站的运行效率,对其进行优化调度研究十分必要。以济南市玉符河卧虎山水库梯级泵站为例,基于分解协调法建立了能耗优化模型和日运行电费优化模型,利用修正的Morris筛选法对模型进行了局部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能耗优化模型,能耗和单位流量(扬程)能耗随着瞬时流量、后池水位的增加和前池水位的降低而增加,参数的敏感性排序为瞬时流量、前池水位、后池水位;对于日运行电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排序为日调水量、高峰时段最小流量、低谷时段最大流量。在不超过机组承受能力和满足各种运行条件的情况下,高峰时段最小流量越小和低谷时段最大流量越大,日运行电费相对来说越小。研究为梯级泵站的优化调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泵站单机组变速运行优化方法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峰谷电价与站下水位变幅等因素,提出了以日开机运行总耗电费用最少为目标函数,各时段水泵转速为决策变量,规定时段内抽水总量为约束条件的单机组变速优化运行动态规划模型.对江都四站单机组变速优化运行与恒速运行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满负荷工作时,无论是否考虑峰谷电价,变速带来的效益不足以抵消安装变频装置产生的耗损;考虑峰谷电价、非满负荷工作时,效益明显;不考虑峰谷电价情况下,80%和60%负荷工作时,变速节省的电费偿还相应配套功率的变频装置投资约需15~18年和7~1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