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精准防治油茶炭疽病,为开发油茶炭疽病生物防治菌剂,获取更加高效、安全的油茶炭疽病生物防治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YL13、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subsp.Globisporus F10为供试拮抗菌,研究其发酵滤液对5...  相似文献   

2.
百菌清等3种药剂防治油茶炭疽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油茶是我省主要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全省各地均有栽培 ,仅丰城市油茶面积就达3.49万 hm2 ,但是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却很低 ,除油茶品种混杂、树龄老化、管理粗放及虫害等因子外 ,油茶各种病害的危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据 1997年和 1998年测报调查 ,我市油茶炭疽病在不少地区不同程度发生 ,其发生面积分别为 1.92万 hm2 和 2 .16万hm2 ,果实一般被害率为 2 0 %~ 30 %,严重地区达到 70 %~ 80 %,防治油茶炭疽病已是当前油茶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998年市森防站成立防治油茶炭疽病药效试验组 ,分别以 75 %百菌清、6 0 %百菌通和 5 0 %的甲…  相似文献   

3.
炭疽病是我国油荼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果实产量。以市场上容易购买到的最常见的5种药剂(75%百菌清、50%多菌灵、50%代森锰锌、58%瑞森霉、70%扑菌清)为试验药剂,检测其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药剂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油茶炭疽病能有效的控制,其中,以50%多菌灵和70%扑菌清处理组的防治效果最佳,但5种药剂防治效果的持续性较差,建议适时采取第3次药剂喷洒。  相似文献   

4.
普通油茶抗炭疽病选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melliamassee)是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的主要病害。普通油茶是我国油茶生产中的主要栽培种,它目前占我国总产量的90%左右(下简称油茶)。炭疽病引起油茶严重的落果、落蕾,枝梢枯死,甚致全株枯死。据各地报道,在病害流行地区,常年因炭疽病  相似文献   

5.
油茶是我国南方的主要木本油料树种。当前影响油茶丰产、稳产的原因较多,其中,油茶炭疽病的危害是主要原因之一。据在油茶主要产区调查,油茶炭疽病的发病率一般在30%左右,中病落果占落果15%左右,严重的可达20-30%。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Ha)原是湖南省攸县的一种野生油茶,1962年后在进行油茶抗炭疽病品种调查中发现,混生在普通油茶林内的攸县油茶不感染此病。通过试验初步证明:攸县油茶是一个抗炭疽病物种。此外,还对它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了一些观测,在攸县油茶与普通油茶、小叶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等8个物种、20个地方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油茶生产发展的需要,现将“油茶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油茶炭疽病与油茶物候期的相关性”、“油茶溃疡斑发生与防治”三篇研究报告分期发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东高州油茶苗圃及成林地调查,确定了高州油茶的主要病虫害及其为害特点。对部分病虫害进行防治药剂筛选及不同预防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对油茶炭疽病,25%嘧菌酯及遮荫网加塑料薄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褐足角胸叶甲和鳞翅目卷叶类害虫,绿僵菌M09菌株1×10^8孢子/g的防治效果达到100%。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调查了凯里油茶炭疽病成因和分布情况,依据调查数据分析得出了油茶炭疽病的发病规律,经实践证明,可用于指导油茶的培育和栽种。  相似文献   

9.
炭疽病是造成油茶落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炭疽病引起落果的,占总落果数50%以上。炭疽病危害的油茶其含油量大大地降低,同时又能引起落叶落花,引起茎的正常生理活动,甚至能使茎枯死。因此,掌握炭疽病发生发展规律,解决其防治方法,就成为当前油茶生产上一项相当迫切而重要的任务了。现将我们对油茶炭疽病几年来的试验研究情况,整理如下,供有关同志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油茶果皮花青素、糖含量和PAL活性与炭疽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油茶品种果皮花青素含量、糖含量和PAL酶活性与油茶炭疽病抗性关系.结果表明:花青素含量与油茶炭疽病的抗病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溶性总糖含量和PAL酶活性与油茶炭疽病发病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花青素与可溶性总糖含量、PAL酶活性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在油茶抗炭疽病品种选育中,果皮颜色(花青素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和PAL酶活性可作为抗性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在油茶与茶不同栽培模式中,油茶一茶模式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脱氢氧化酶含量高,且全氮、有效磷等大多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元素高,土壤更偏向酸性,有效钾相对低,该模式有利油茶生产,但要合理施含钾高的肥料。  相似文献   

12.
油茶两物种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试验   总被引:13,自引:15,他引:13  
对小果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并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试验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花药具有很强的愈伤组织诱导能力,而小果油茶褐化严重,诱导率很低。培养基及其激素种类与浓度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有很大影响,且两种油茶表现出一致性,在最好的MS+2,4-D0.6mg·L-1+NAA0.4mg·L-1和B5+2,4-D1.2mg·L-1+6-BA0.4mg·L-1培养基中,广宁红花油茶诱导率高达94.67%和91.00%,小果油茶则分别为8.00%和3.34%。低温预处理6~12d有助于提高诱导率。MS培养基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增殖。还就小果油茶花药褐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西的山茶属一新种  相似文献   

14.
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的RAPD分析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山茶属29种红山茶组植物叶片为材料抽提DNA,利用筛选出的23种随机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谱带转化成0-1型数据,用UPGMA法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将山茶属红山茶组的29个种划分为4大类,第1类为光果红山茶亚组,第2类为毛蕊系,第3类为滇山茶系,第2类和第3类属于滇山茶亚组,短管红山茶单独聚为一类.其结果与张宏达分类系统基本一致.根据各种之间的相容关系系数的大小,发现红山茶组内有3组亲缘关系较为相近的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育种的方法,以杜鹃叶山茶Camellia azalea和山茶属红山茶组10个原生物种作为杂交育种亲本,设计20个杂交组合,研究其种间杂交亲和性。结果显示,杜鹃叶山茶与红山茶组原生种间反交时的杂交亲和性和育种效率要显著于正交组合。与杜鹃叶山茶进行杂交的亲和性,最好的是多齿红山茶C. polyodonta、南山茶C. semiserrata和浙江红山茶C. chekiangoleosa,其次是尖萼红山茶C. edithae、长毛红山茶C. villosa、滇山茶C. reticulata和全缘红山茶C. subintegra,较差的是厚叶红山茶C. crassissima和怒江红山茶C. saluenensis,最差的是毛蕊红山茶C. mairei。  相似文献   

16.
在成年油茶林下进行养鸡和种植灵芝。在调查种、养对油茶林影响的基础上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年油茶林下养鸡或种植灵芝对油茶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反而养鸡对油茶春梢的伸长、花芽分化和座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种植灵芝对油茶座果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油茶林下养鸡每公顷年收入可增29 250元,种植灵芝每年收入可增17 250元,在油茶林下进行养鸡或灵芝种植的复合经营模式可行。  相似文献   

17.
广西油茶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是广西主要栽培经济树种之一,现有油茶种植面积36.7万hm2。介绍广西油茶产业建设概况,分析油茶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探求适宜油茶胚状体发生诱导培养条件,以油茶去壳成熟种子为外植体,进行胚状体发生诱导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培养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油茶品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诱导油茶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各异:2,4-D 2.0mg· L-1 +KT1.0mg·L-1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达到73%;6-BA 0.6 mg·L-1 +NAA 2.0 mg·L-1对胚状体的诱导率最高,达到73%,诱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对山茶属的14种植物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根据核型分析结果,对山茶的亚属、组、之间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建议把茶、普洱茶,茶梨油茶和博白大果油茶划为独立的种。在核型描述和核型类型划分的理论方法上,引入了“臂比均值”这一参数,提出了“整齐性”和“整齐性系数”。并提出染色体数目的系列变异和结构变异是山茶属植物新种起源的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自行提取的16个湖南油茶籽样品、湖南本地的20家油茶籽油生产企业生产的油茶籽油进行脂肪酸组成测定,并对不同比例的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菜籽油、米糠油、棕榈油和油茶籽油组成的二元体系的样品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通过分析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建立了应用气相色谱法快速、精准地检测油茶籽油中掺杂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菜籽油、米糠油、棕榈油含量的油茶籽油掺假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