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井春 《吉林农业》2013,(3):100-100
土豆在我国是餐桌上的常客,是现今为止社会四大粮食作物之一,紧随水稻、玉米、小麦之后。土豆的学名叫做马铃薯,中国人经常称其为土豆,也有人叫其洋芋。其实所谓的土豆原产于国外,并非中国,是在明朝时期引进我国的,并深受人们喜爱。由于土豆适应性广,栽培相对简单,产量又高,且在北方是很好的冬贮食物,因此其在北方得到了广泛栽培。笔者作为一名农业部门的工作者,以多年的工作经验来谈一谈春季土豆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2.
3.
马铃薯(土豆)二季作区,多利用马铃薯棵矮、早熟和喜凉的特性,使马铃薯与其他蔬菜作物间作套种。此模式一般亩产马铃薯1000~1500公斤,甘蓝1500~2000公斤,茄子3000公斤。  相似文献   

4.
5.
在分析现阶段我国土豆种植与推广体制存在的制约因素的条件下,提出促进我国土豆种植技术发展的措施和方法,具体包括完善现行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强财政支持和完善投资环境、选育与推广多样化优质专用品种以及加强节本增效的脱毒种植繁育技术开发等措施,以促进我国土豆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8.
种草养畜,已成为我国广大农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增收的亮点,但由于牧草种植在我国农区起步较晚,广大农民对牧草种植知识知之甚少,成功者有之,但失败者也不乏其例。因此,广大农民在种植牧草时应科学解决好以下4个问题。1、科学选择品种我国地域广阔,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嘉祥县鸿运富民托管农业合作社采用上茬土豆,下茬玉米套土豆的种植栽培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年每667平方米在扣除生产成本后存收入8000~10000元;这种种植栽培模式在嘉祥县以发展到333余公顷,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4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设施结构、土壤与地块准备、播种前准备、栽培方n法、生长期管理、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山n东临沂设施土豆栽培技术,旨在为当地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隰县寨子乡中桑蛾村张红兵。种植作物为地膜覆盖马铃薯套种玉米,面积6亩,马铃薯平均亩产3600千克,总产量21600千克.亩产值2736元,总产值16416元。套种玉米亩产量680千克,总产量4080千克,总产值4488元。两项合计总产值20904元,纯收入18720元.亩纯收入3120元,成为当地立体种植亩创三千元的好典型。  相似文献   

12.
钾肥的科学施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耕地目前约有1/3缺钾。缺钾的作物植株矮小、柔弱,易感病害,易倒伏;缺钾的植株分蘖少,种子少,果肉不饱满,果实易出现畸形,品质下降。目前土壤补钾主要通过积造农家肥、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专用复合肥、单一化肥两条途径。但是,目前我国钾肥来源有限,如何科学合理施用钾肥,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虎 《河北农业》2011,(3):30-31
马铃薯俗称"土豆"是我国北方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一类作物品种,它的突出优点在于可以与菜、粮、果、药等多种作物进行套种,能够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如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不仅能提高土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农家科技》2012,(4):23
<正>定西市是甘肃省主要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黑金刚土豆是在原黑美人基础上新培育出的一个新品种。个头与普通土豆差不多,外皮乌黑,切开里面呈紫黑色,这主要是因其花青素含量高达35毫克/千克。花青素除对致癌物质有抑制作用外,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5.
土豆又名马铃薯、洋芋、山药蛋,具有高产、早熟、用途多、分布广等特点,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土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部分农户种植的士豆,地上部长势很好,地下部却结薯小而少,产量低,效益差。要获得高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要按照土豆的生长规律,进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6.
17.
<正>种草养畜,已成为广大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增收的亮点。但由于牧草种植在农村起步较  相似文献   

18.
种草养畜,已成为我国广大农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增收的亮点;但由于牧草种植在我国农区起步较晚,广大农民对牧草种植知识知之甚少,成功者有之,但失败者也不乏其人.因此,广大农民在种植牧草时应讲究科学,注意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棉花与土豆(马铃薯)间作套种一般每667平方米收籽棉300千克,土豆1500~2000千克,在棉花产量基本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土豆产值1500~2000元。其技术要点如下。一、种植模式。采取2行土豆1行棉花,130厘米1带的种植模式。如用120厘米宽的地膜,可一膜两用,即膜上两  相似文献   

20.
许猛  何淑红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232-232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各种间作套种模式在各地不断涌现,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结合当地的实际,对土豆棉花间作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