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金迪  申娟娟  周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16-16217
[目的]为黄姜淀粉的深加工及黄姜羧甲基淀粉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黄姜羧甲基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抗生物降解能力、抗老化性能、透明度、热稳定性和粘度研究了黄姜羧甲基淀粉糊的性质及温度、pH 值、剪切力、介质对糊粘度的影响。[结果]原淀粉糊与羧甲基淀粉糊的析水率分别为58.4%和21.5%。羧甲基的引入显著提高了淀粉糊的抗生物降解能力。黄姜淀粉经羧甲基化后,其凝沉趋势变弱,糊粘度增大。羧甲基淀粉糊的透光率远远大于原淀粉糊。随着剪切力的增加,羧甲基淀粉糊的粘度逐渐下降。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羧甲基淀粉糊的粘度有一定增加。随着氯化钠添加量的增加,羧甲基淀粉糊粘度明显下降。pH值在6~10时,羧甲基淀粉糊粘度趋于稳定。[结论]黄姜羧甲基淀粉可广泛用作食品增稠剂、稳定剂和保鲜剂等。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干法制备的羧甲基淀粉糊的粘度曲线、糊粘度稳定性、透光率、冻融稳定性以及凝胶结构等性质,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干法制备的羧甲基淀粉糊化温度明显降低,粘度降低,但糊粘度稳定性明显提高;羧甲基淀粉糊的透明度及冻融稳定性较原淀粉明显提高;凝胶的硬度和粘着力较原淀粉降低.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淀粉糊的黏度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Viscograph-E型Brabender黏度仪,测定了不同品牌马铃薯淀粉糊及马铃薯淀粉糊在不同质量浓度、pH、食盐、蔗糖、明矾、磷酸盐和魔芋葡甘露聚糖条件下的黏度曲线,研究了淀粉糊黏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淀粉乳质量浓度、pH和添加食盐、蔗糖、明矾、磷酸盐及魔芋葡甘露聚糖对淀粉糊黏度性质均有影响,其中蔗糖、魔芋葡甘露聚糖对淀粉糊热稳定性、凝胶性、凝沉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板栗淀粉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陕西镇安县的大红栗为原料 ,对板栗淀粉的颗粒性质和淀粉糊粘度性质进行了测定 ,并对板栗淀粉糊的流变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板栗淀粉粒的颗粒形状多样 ,大小为 1~ 2 0 μm,偏光十字位于淀粉粒中央 ,板栗淀粉的结晶结构属于 C型 ;板栗淀粉糊是假塑性流体。温度对板栗淀粉糊流变性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 ,剪切应力下降。蔗糖、食盐及明矾的存在使淀粉糊的黏度曲线发生了不同形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板栗淀粉糊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板栗淀粉糊的流变性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板栗淀粉糊属于非牛顿流体 ,在同一温度条件下 ,淀粉糊的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剪切速度下 ,剪切应力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板栗淀粉糊的抗剪切能力优于木薯淀粉糊 ,低于玉米淀粉糊  相似文献   

6.
以糯米淀粉为原料,先以环氧氯丙烷交联处理,再以氯乙酸进行羧甲基化反应,合成了交联羧甲基糯米淀粉。确定制备交联羧甲基糯米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糯米淀粉∶NaOH∶氯乙酸用量=1.00∶0.48∶0.44, pH6.5,55℃,4h,合成0.806取代度交联羧甲基糯米淀粉。交联羧甲基糯米淀粉的粘度增大,膨胀凝固性、热稳定性、透明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谭义秋 《湖北农业科学》2014,(12):2784-2787
采用搅拌球磨机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以活化60 min的木薯淀粉为原料合成交联羧甲基淀粉,考察交联羧甲基淀粉对Cr3+的静态吸附行为和动力学性质,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交联羧甲基淀粉对Cr3+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在常温、吸附时间60 min、Cr3+浓度0.06 mg/mL、pH 3.3条件下,交联羧甲基淀粉对Cr3+的吸附容量为15.3 mg/g。吸附受颗粒内扩散控制,其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吸附机理推测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酶法链淀粉流变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异淀粉酶对淀粉进行切枝,研究了酶变性后淀粉糊的流变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ω(淀粉糊)为2%-6%,湿度25-70℃的实验条件下,酶解链淀粉呈现假塑性流体特征,具有触变性和剪切稀化性质,淀粉糊的链淀粉含量,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其表观粘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板栗淀粉特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陕西镇安县的大红栗为原料,对板栗淀粉的颗粒性质和淀粉糊粘度性质进行了测定,并对板栗淀粉糊的流变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板栗淀粉粒的颗粒形状多样,大小为1-20μm,偏光十字位于淀粉粒中央,板栗淀粉的结晶结构属于C型;板栗淀粉糊是假塑性流体。温度对板栗淀粉糊流变性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剪切应力下降,蔗糖、食盐及明矾的存在使淀粉糊的度曲线发生了不同形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超声处理对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采用淀粉黏度仪对不同超声时间玉米淀粉的起糊温度、峰值黏度、回生度、冷糊稳定性等糊化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处理时间与起糊温度(0.05双侧)、总回生度(0.01双侧)显著正相关,与峰值黏度(0.01双侧)、淀粉降落值(0.01双侧)显著负相关,说明超声对玉米淀粉的糊化性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淀粉微细化及其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细化后的淀粉,其结构及组成分布模式的改变对于改善淀粉及淀粉基降解材料的性能,提高降解材料中淀粉的添加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球磨设备对普通食用级马铃薯淀粉微细化,并对不同粒度梯度的微细化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研究,通过实验得出马铃薯淀粉微细化的最适宜实验条件为:球磨时间24 h,球磨机转数350 r·min~(-1),淀粉液浓度0.35 g·ml~(-1)。微细化淀粉的粘度变化趋势与原淀粉基本相同,其糊化及保温过程中粘度下降幅度,均随淀粉颗粒粒度的降低而呈现下降趋势;且微细化后淀粉粘度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湿法工艺制备甘薯淀粉磷酸单酯,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法研究了淀粉磷酸单酯的制备工艺并得到回归方程.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Na2HPO4与NaH2PO4的摩尔比3:1,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2—3h,pH5.5—6.0,催化剂用量为淀粉质量的4%-5%.理化特性结果表明,酯化反应在淀粉脱水葡萄糖单元羟基上引入了磷酸基团,使淀粉糊凝沉性降低以及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贮藏过程中甘薯的品质会发生变化,为深入研究不同贮藏时期甘薯品质和淀粉特性的变化规律,分析淀粉型甘薯ZH1042、鲜食型甘薯ZZ1-358和对照品种心香在贮藏期间的营养品质与淀粉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类型甘薯的品质和淀粉特性变化规律不同。淀粉型甘薯在贮藏过程中失水率和腐烂率最高,心香在整个贮藏期的腐烂率最低。3个甘薯品种(系)的总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且差异显著。ZH1042淀粉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整个贮藏期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显著,而蛋白质含量在贮藏100 d后显著下降。ZZ1-358淀粉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却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心香的淀粉含量在贮藏100 d后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蛋白质含量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差异显著,由此可见,甘薯中淀粉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甘薯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贮藏70~100 d,不同类型甘薯材料提取的淀粉纯度最高,最高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和热浆黏度在甘薯贮藏100 d时显著下降,甘薯中淀粉含量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贮藏会改变甘薯淀粉X射线的衍射强度但不改变其晶体结构,贮藏时间不宜超过130 d。  相似文献   

14.
对酶法制备的薏苡仁淀粉的化学组成、淀粉颗粒形貌及其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薏苡仁淀粉中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干基计)分别为99.615%、0.254%、0.022%和0.105%;薏苡仁淀粉的相对密度为1.376 g.mL-1,其颗粒形状呈圆形和多边形,具有清晰可见的偏光十字,均位于颗粒的中心位置,其X-射线衍射图谱结构属于C型;薏苡仁淀粉在常温下的溶解度较低,薏苡仁淀粉糊的糊化温度为67.0-71.6℃,透光率为39.6%,具有较强的冻融稳定性,凝沉速度较慢,强酸或碱性条件下可减缓其凝沉速度,而中性条件促进其回生;Brabender粘度曲线显示,薏苡仁淀粉糊的热稳定性低于玉米淀粉糊而高于马铃薯淀粉糊,冷粘度稳定性高于玉米淀粉糊和马铃薯淀粉糊.  相似文献   

15.
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鸡胸肉、鸡骨泥、肥膘和马铃薯淀粉的添加量对贡丸品质的影响,建立即食鸡骨泥贡丸的加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各主要原料的最佳添加比例分别为:鸡胸肉75%、骨泥5%、肥膘5%、马铃薯淀粉10%。按照最佳配方生产的即食鸡骨泥贡丸弹性好、风味佳、营养丰富且无明显骨渣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高温处理后,马铃薯淀粉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其改性后对灌肠制品硬度、弹性、咀嚼性等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RVA黏度测定仪、TMS-Pro物性分析仪等对高温处理后的马铃薯淀粉进行测定。[结果]除油炸淀粉外,蒸煮、焙烤淀粉的黏度稳定性增加,成糊稳定性好于原淀粉。[结论]用改性的马铃薯淀粉代替天然淀粉添加到香肠中,明显提高了香肠的弹性和黏聚性,降低了硬度和咀嚼性,对香肠的质构特性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土壤质地对不同筋型冬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以探明土壤质地对小麦淀粉品质的影响。[方法]在池栽条件下,对黏土、壤土、砂土3种质地土壤种植条件下高、中、低3种筋型冬小麦品种藁麦8901、豫麦49和洛麦1号淀粉糊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质地土壤种植条件下,3个小麦品种高峰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均以黏土种植条件下最低;洛麦1号和豫麦49的高峰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糊化时间以及洛麦1号和藁麦8901的稀懈值均以砂土种植条件下最高,壤土次之,黏土最低;藁麦8901的高峰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豫麦49的稀懈值均以壤土种植条件下最高;3个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指标中,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变异系数较大,其次是高峰黏度和稀懈值,糊化时间变异系数较小。[结论]为小麦淀粉品质改良、区域化种植和优质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