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枣尺蠖,又名枣步曲,是为害枣树的主要害虫,在我们县枣区,常将枣叶和花吃光,造成严重减产。我们根据枣尺蠖雌成虫无翅不会飞,从土内羽化出来后,必须经过树杆爬到树上交尾、产卵、繁殖幼虫为害枣树的习性,在树干基部绑一圈10—12厘米宽的塑料薄膜,利用塑料薄膜的光滑性,阻止枣尺蠖雌成虫上树。但是它  相似文献   

2.
一、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枣尺蠖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下3~10厘米深的土中越冬,距树干1米范围内最多.3月中下旬开始羽化出土,4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雌蛾肥胖无翅,傍晚顺着树干爬到树上;雄蛾有翅,羽化后飞到树上寻找雌蛾交尾.雌蛾交尾次日开始产卵,卵多产在树冠枝杈、粗皮裂缝处,聚集成堆.卵量大,每头雌蛾产卵800~1200粒.幼虫孵化盛期为4月下旬-5月上旬,幼虫3龄以后食量大增,严重时将全树芽、叶、蕾全部吃光,成为暴食期,5月中下旬为害最重.6月上旬为化蛹盛期.  相似文献   

3.
春尺蠖羽化发蛾特性研究表明,发蛾期与气温密切相关。邻近城区比郊外大田发蛾期早7~10d;发蛾前期雄蛾多于雌蛾,以后雌蛾增多;成虫为全日程羽化出土,雌雄性比为1:1.42;雌蛾交尾最多可达3次,雄蛾仅1次。应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捕春尺蠖雄蛾数量大。灯距120m范围内,树干表皮单位面积上的有效卵率较无灯对照区下降了24%~61.5%,控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春尺蠖又叫沙枣尺蠖、杨尺蠖,属于鳞翅目,尺蛾科。以幼虫危害树木幼芽、幼叶、花蕾,严重时吃光全部树叶。在魏县主要发生在材树、果树较集中的区域,危害椿、杨、柳和杏、枣、苹果、梨等树,对材林和果树的正常生长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和破坏。1春尺蠖发生特点及习性春尺蠖在魏县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基部周围表层土壤中越夏越冬。每年2月中下旬,当地表4~7 cm处地温达0℃左右时开始羽化出土,成  相似文献   

5.
<正>一、杨树食叶害虫的种类(一)春尺蠖属于鳞翅目,尺蛾科,在河南一年发生一代。春尺蠖2月中旬开始羽化出土,3月底4月初树木萌动后,开始孵化为害幼芽及嫩叶。蛹集中在树木根颈周围的表层土壤中越冬;成虫雌雄异型,无翅雌蛾爬行上树,和有翅雄蛾交配,产卵于粗翘树皮下;老龄幼虫食量大,抗药性极强。(二)杨小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幼虫啃食杨树叶片为害,幼虫常群集为害,将叶  相似文献   

6.
春尺蠖羽化期监测及其无公害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新疆阿克苏市春尺蠖羽化期的动态监测,旨在掌握春尺蠖的最佳防治时期;春尺蠖的无公害防治试验,为春尺蠖高效无公害防治技术在阿克苏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成虫期利用光控杀虫灯、糖醋液、树干涂胶来进行动态监测;成虫期采取树干直接涂胶、间接涂胶来进行防治;幼虫期采取两种生物制剂来进行防治.[结果]阿克苏市春尺蠖的羽化期在3月5~27日.雄虫的羽化期比雌虫的羽化期要早3~5 d.无公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树干直接涂胶比间接涂胶的捕获数量高出6.8倍;从幼虫虫口密度减退率来看,树干间接涂胶后的幼虫虫口密度比树干直接涂胶后的幼虫虫口密度高出2.2倍;两种生物制剂以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效果最好,其防治效果达到90.74;.[结论]春尺蠖的最佳防治时期应在3月5日之前,利用雌、雄虫不同的羽化期分而治之.羽化期的监测使用控杀虫灯的效果较好,发生量监测使用树干涂胶效果较好.无公害防治试验中树干直接涂胶和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效果好,且对果树、果品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 入冬后及时清理枣行,刮除老树皮,堵树洞,锯除干枝,摘除树上虫茧,清除杂草、翻刨土壤,或喷水挂冰,震落虫体。 早春至3月中旬于树干近基部缠纸(或塑料)裙,涂粘虫胶环,捕杀枣尺蠖雌蛾;还可在树下缠草诱蛾产卵,每10~15天换1次草绳,烧灭虫卵。结合修剪,剪除虫枝、枯枝,刷除枝上虫体。  相似文献   

8.
<正>一、春尺蠖1.发生特点春尺蠖又名"吊死鬼",以幼虫危害树木幼芽、幼叶、花蕾,严重时将树叶全部吃光,除危害杨树、榆树、胡杨外,还大量危害杏、枣、苹果、梨、核桃等经济林。春尺蠖2月中旬开始羽化出土,3月底4月初树  相似文献   

9.
枣粘虫成虫性引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枣粘虫是我国红枣产区的重要害虫。为探求防治新途径,对成虫生物学与性引诱进行了初步研究。枣粘虫一年发生三代,各代成虫发生的始、盛、末期分别为:第一代3/上——4/上—4/下;第二代6/上——6/中——6/下;第三代7/上——7/下——8/中。雌雄性比在0.86∶1和1.19∶1之间。一般雄蛾羽化早於雌蛾。95%以上成虫集中于早晨5——8时进行交尾。雌雄多次交尾,雌蛾平均1.48次,雄蛾3次。成虫寿命一般为一周左右,雌蛾寿命长於雄蛾。田间性诱试验表明:活雌蛾性诱以3头和5头的雌当量效果最好;粗提液以乙醚为溶剂的诱蛾数量最高;摘取腺体以羽化后48小时摘取的诱捕效果较好。通过对雌蛾性腺体所产生的性信息素进行EAG——GC以及色质联仪分析,初步确定枣粘虫性信息素的成份是一元不饱和十二碳烯醇乙酸酯的多元体系。经微量臭氧化测定,双键位置在7位和9位。田间生测表明以反、顺——9——十二碳烯醇酯(E、Z——9—C_(12)∶OAC)在比例为80∶20和83∶17时对雄蛾的诱捕效果最高。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特色林果红枣产业在民勤的强势发展,枣树蛀果蛾(红枣食心虫)发生危害面积也在不断增大,笔者通过3年多的试验研究,摸清了枣树蛀果蛾越冬幼虫出土期及影响出土的因素,幼虫化蛹羽化规律,总结出了干旱荒漠区民勤枣蛀果蛾地面防治适期,对指导枣蛀果蛾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民勤县10个千亩红枣示范圆各设立固定监测点2个,共设立20个监测点进行试验研究.GPS定位、专人观测,各测报点设置固定标准地1~3块,固定标准地设置在有代表性、交通方便、便于观察的地段,用于枣树蛀果蛾幼虫出土、化蛹羽化规律、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不同贮存时间的柞蚕雌蛾取卵后繁殖赤眼蜂,通过对寄生率、羽化率、平均单卵蜂数、羽化出蜂率、雄蜂率等繁殖指标的调查,结果表明:贮存后的柞蚕雌蛾用于生产对赤眼蜂繁殖有影响,随着雌蛾贮存时间的增加赤眼蜂寄生率、羽化率明显下降;平均单卵蜂数、羽化出蜂率略有下降;雄蜂率略有增加,柞蚕雌蛾贮存0~5 d各繁殖指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正>木橑尺蠖又叫木橑步曲、核桃尺蠖、小大头虫等,是鳞翅目尺蛾科节肢动物。其成虫体长18~22毫米,翅展45~72毫米;幼虫体长70~78毫米。低龄幼虫啃食核桃叶肉,残留表皮呈白膜状;幼虫稍大咬食核桃叶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将叶吃光,仅残留叶柄。一、木橑尺蠖发生规律1.羽化。木橑尺蠖以蛹在树干周围土内越冬,次年5月上旬平均气温达25℃左右时开始羽化,7月中、下旬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亚洲型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asiatica)的羽化和生殖昼夜节律,在自然光周期和温湿度条件下对亚洲型舞毒蛾成虫的羽化、求偶、交配及产卵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利用触角电位反应测定了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合成量与日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型舞毒蛾雌蛾在化蛹后11 d,雄蛾在化蛹后12 d分别出现羽化高峰;雌雄蛾的羽化行为均发生在光期前2 h(02:00)至暗期3 h(21:00),雄蛾羽化高峰期为光期6 h(09:00),较雌蛾(11:00)提前2 h。雌蛾羽化约2 h后开始求偶,1日龄雌蛾的求偶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而其他日龄的雌蛾仅在光周期开始后的1 h内求偶率降至当日最低(75%),其余时间达到或接近100%;2日龄雌蛾体内的性信息素合成量最高,以后逐日下降。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尾,室内交尾高峰期发生在光期11 h(14: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暗期6 h(00:00)。产卵高峰期发生在光期3 h(06: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暗期2 h(20:00)。综上可见,亚洲型舞毒蛾成虫的羽化和生殖行为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4.
荔枝蒂蛀虫羽化及交配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荔枝蒂蛀虫羽化规律及其交配行为。[方法]在室内观察荔枝蒂蛀虫的羽化规律、成虫交配行为。[结果]荔枝蒂蛀虫雌、雄茧蛹集中在进入暗期6h后的时间段内羽化,进入暗期2h为羽化高峰;荔枝蒂蛀虫茧蛹第6~9天为羽化高峰期,雌雄性比接近1:1。暗期8h后为荔枝蒂蛀虫的交配高峰期。荔枝蒂蛀虫雌蛾羽化当天不进行交配,2~8日龄雌蛾均可交配.2、3日龄雌蛾进入交配高峰期;1~15日龄雄蛾均可交配,2-5日龄雄蛾进入交配高峰期。[结论]该研究摸清了荔枝蒂蛀虫羽化规律及其交配行为。  相似文献   

15.
桃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果蛀蛾科,简称桃小,也有人称之为“枣蛆”。前期的被害枣早落,晒后肉少,后期的被害枣,果内堆积虫粪,不堪食用。天津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附近土壤中的吐丝缀合土粒做扁形茧越冬,6月下旬~7月上旬羽化成虫。第一代幼虫7月上旬开始蛀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豇豆荚螟雌蛾在自然条件下的交配规律。结果表明:该虫成虫雌蛾羽化后2日龄开始出现求偶行为和交配活动,羽化后第4到第5天及暗期8~9 h达到求偶和交配高峰期,该虫雌蛾一生交配1~2次。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落叶松绶尺蠖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史。此虫在黑龙江省1年一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多危害郁闭度较大的落叶松人工林,尤以中松人工林,尤以中龄林受害最重,成虫于5月下旬为羽化始盛期,6月3日左右羽化盛期,7月13日左右羽化结束。雌雄比为1:1.1。成虫羽化后即效尾,交尾时间一般在23时以后,卵多产在落叶松枝条上,少数产在针叶及树皮缝里。雌蛾平均产卵量为58.6粒。雄虫寿命平均3.9d,雌虫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马铃薯块茎蛾成虫的交配行为,结果表明,成虫羽化当天即可进行交配,交配高峰出现在黑暗后1.0~3.0h,交配活动以羽化后2—4d表现强烈,以4日龄雌虫和3日龄雄成虫的组合效果最佳。雌雄蛾有多次交配习性,雄蛾平均交配3.2次,雌蛾有二次求偶现象。补充营养影响雌蛾起始求偶时间。  相似文献   

19.
<正>柞蚕种茧在发蛾羽化过程中,雌雄不仅个体重量差异明显,蛹体的有效发育积温也差异显著。一般情况下,雄蛹羽化的有效积温要比雌蛹低30℃,暖茧时如果保持19℃平温,雄蛹比雌蛹要提前3天左右完成羽化。柞蚕种茧的雌雄比例一般为30∶70,雄蛾的数量远远超过雌蛾的配比量。而在自然羽化情况下,由于大量雄蛾提前羽化,会出现雄蛾前期严重过剩、后期严重不足的现象,所以不得不使用乏蛾。乏蛾是指交配过一次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 七、枣树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为害枣树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在我省枣区常发生的有十几种,有些种类的为害常造成枣树减产,甚至绝产。因此,防治病虫害是枣树栽培管理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措施。现介绍几种主要病虫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一、枣步曲(学名枣尽(虫户)) 属鳞翅目尺蝙蛾科。是枣区的主要食叶害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树下土中10—15厘米深处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羽化,4月下旬羽化基本结束。雌成虫无翅、体长12—17毫米,鼠灰色,多在傍晚和夜间交尾,交尾后1—2天产卵于枝叉或枝干翅皮裂缝处,每头雌虫产卵800—1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