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桔园昆虫群落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比较了柑桔树冠不同部位昆虫群落的组成、数量、优势度、多样性、均匀度和群落内个体总数的差异。结果表明,树冠上、中、下和内、外的差异比东、南、西、北间的差异大,位点间相距越远,差异越大。采用Hill的相互平均法对树冠东、南、西、北,上、中、下和内、外共24个位点及17个物种分别进行二维排序,揭示了柑桔主要害虫及天敌在树冠内的分布及树冠各部位昆虫群落的差异,从而把桔园昆虫群落分为外上中层及内下层两个亚群落,为桔园昆虫群落的抽样调查及害虫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陕西洛川苹果树冠金纹细蛾幼虫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明确苹果树冠金纹细蛾幼虫发生的时空动态,为金纹细蛾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洛川果区选择样地果园,以5点取样法定位抽样点,每样点选定代表树1株,将立体树冠划分为20个资源单位,每个资源单位随机抽取20片叶调查统计金纹细蛾种群数量,并用Excel和Dp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洛川果区6月中旬金纹细蛾幼虫显现,7月下旬起明显增加,9月种群数量呈指数上升,10月最高。种群数量在树冠的分布态势呈下层>中层>上层、北>东>西>南,其中树冠中层和下层又以内侧>外侧,水平方向各方位间种群数量差异不显著,垂直方向上层与下层间差异极显著,上层与中层、中层与下层差异显著,表明该虫属于喜阴、喜湿昆虫。金纹细蛾幼虫在苹果树冠的分布为聚集型,但聚集度较小,个体间吸引且有个体群出现,种群数量在树冠20个方位上的相近度不同,构成了不同层次上的亚层结构,分为密集区、过渡区和稀少区。【结论】在时间动态上,7月份以后是金纹细蛾种群控制的关键时期,10月份为减少来年虫源的最佳期;在空间动态上,苹果树冠中下层的内侧为重点防治部位,且树冠以3点取样调查为宜。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林昆虫群落多样性调查中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进行马尾松林昆虫群落调查时,为了使抽样既能全面地反映群落中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又有省时省力,对马尾松林昆虫群落多样性调查中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冠层取样以每样地调查植株30株,每株取3个长约50cm的枝条为佳;灌丛取样以每个样点扫10网,每个样地扫30网即可;地表层以取4个50cm×50cm的小样方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苹果树冠9-11月山楂叶螨种群分布格局及空间方位关系,探明这一时期苹果园山楂叶螨种群数量及越冬趋势,在陕西省扶风县果园,选取富士和嘎啦苹果树各5株,将立体树冠划分为20个资源单位,每个资源单位随机抽取5片叶,调查统计叶螨数量。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法则及Brayr Curtis Measure系数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楂叶螨在苹果两个品种上的数量分布不同,富士品种上叶螨总量是嘎啦的2.03倍。山楂叶螨在两品种上均呈聚集分布,但在富士植株上聚集的原因为种群中个体间相互排斥,而嘎啦上则为个体内相互吸引。种群差异度表现为,在水平方向上,富士品种4方位无显著差异,内、外侧差异极显著,嘎啦上均无显著差异;在垂直方向上,富士树冠上、中、下3层之间的差异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嘎啦仅上层与中、下层差异极显著,中层与下层之间无明显差异。该螨在两品种树冠上的分布构成不同层次的种群亚层结构。因此,当地苹果园山楂叶螨种群分布更偏向于富士品种,应重点防治,以减少来年螨源;方位上趋向于西侧越冬,且多分布于树冠内侧中、下层,这是翌年果园喷药管理的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5.
 2007~2008年,以云南省建水县酸石榴园为基地,采用Malaise网诱捕器对园内昆虫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根据节肢动物群落中物种的营养和取食关系将总群落划分为天敌亚群落、害虫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利用群落多样性指标对石榴不同生育期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动态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从2007年5月~2008年9月,共诱捕获得昆虫纲12目75科375种1708头。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5025,508,086。其中寄生性天敌有79种300头,捕食性天敌有46种162头,害虫有193种959头,中性昆虫有57种287头。害虫亚群落、天敌亚群落和中性昆虫亚群落物种丰富度分别为2796,2021,989,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23,436,326。天敌昆虫群落与害虫群落及中性昆虫群落相对多度呈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6.
秦岭火地塘林区半翅目昆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秦岭南坡火地塘林区蒿草丛的半翅目昆虫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该地的半翅目昆虫有8科67种,其中盲蝽科17种、花蝽科11种、长蝽科11种、缘蝽科10种、蝽科10种、猎蝽科3种、姬蝽科3种、龟蝽科2种.各海拔区群落的多样性测度证实,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对15个海拔区按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并按DTV指数进行判别,可将该地区蒿草丛的半翅目昆虫划分为3个亚群落,各亚群落在垂直分布上的生态位分别是Ⅰ亚群落900~1 600 m、Ⅱ亚群落1 700~1 800 m 、Ⅲ亚群落1 900~2 3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设施蔬菜生态系统中昆虫各群落的组成、特征及时序动态变化,为设施蔬菜害虫生态调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黄板诱集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利用群落特征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施番茄昆虫隶属于7个目16个科,设施黄瓜昆虫隶属于7个目18个科,并且设施黄瓜昆虫各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高于设施番茄,而优势集中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则设施番茄高于设施黄瓜。非天敌昆虫亚群落在昆虫总群落的变化中起着主要作用,天敌昆虫亚群落对于非天敌昆虫群落的变化存在跟随现象。设施蔬菜生态系统昆虫群落特征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具有一定相似性,又具有一定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福建农林昆虫地理区划,本区划是根据昆虫组成和特点、地形地貌、气候情况、作物布局及植被等诸方面的差异,提出将福建主要农林昆虫近500种,划分为闽中北(中亚热带)和闽东南(南亚热带)2个区,前者再划分为4个亚区,后者则为2个亚区。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省永春县牛姆林自然保护区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a)天然林群落进行研究,分析其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动态。结果表明,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4个层次。其中乔木层又划分为3个亚层,灌木层划分为2个亚层,主要树种华南吴茱萸(Euodia austrosinensis)与梨茶(Camellia octopetala)种群的水平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青钱柳与狗牙锥(Castanopsis fargesii)种群呈随机分布。根据Margalef指数、Menhin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clntoch指数分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层间植物,说明群落的多样性主要是由灌木层的物种数引起的。青钱柳的种群结构属于基部窄顶部宽的倒金字塔形结构,为衰退型种群,应加强对其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于2005年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不同树种组成的4个桉树Eucalyptus spp.林昆虫群落进行了调查。在4个试验地内,通过网扫法采集乔木及灌草层昆虫2541头,分属于11目84科218种,其中半翅目Hemiptera种类及个体最丰富;通过陷阱法采集地表层昆虫6602头,分属于12目49科121种,其中膜翅目Hymenoptem种类及个体最丰富。不同按树林昆虫群落中乔木及灌草层亚群落多样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I(桉树林)〉Ⅱ(桉树林)〉Ⅲ(桉树一印楝Azadiraehta indica林)〉Ⅳ(按树-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林):地表层多样性的排序为:Ⅲ〉Ⅳ〉I〉Ⅱ。各试验地桉树林昆虫群落之间为不相似水平。按树林植物组成对乔木及灌草层昆虫亚群落多样性影响较大.而草本盖度对地表层亚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内南北方向黄瓜群体结构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日光温室内南北方向和垂直方向作物群体结构参数,观测了日光温室内南北方向北、中、南3段及垂直方向各层次的黄瓜群体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平均叶倾角都是北段大于中段和南段,叶片分布频率偏南的趋势也是北段最大,中段次之,南段最低;在垂直方向0~40 cm高度冠层的平均叶倾角最大、叶片分布频率偏南段最低,其他各高度冠层叶片叶角之间无明显规律,但总体趋势均为植株南面叶倾角和叶片分布频率均大于植株北面;黄瓜叶面积系数和株高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各段不同层次叶面积密度也存在一定差异。试验结果说明,温室南北方向各段黄瓜群体参数结构明显不同,垂直方向各层黄瓜群体结构参数具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杧小果普瘿蚊幼虫在芒果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为杧小果普瘿蚊的科学测报及精准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于2018—2020年,在广西百色市永乐镇芒果园进行杧小果普瘿蚊幼虫随机取样调查,采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对杧小果普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建立Iwao理论抽样模型,通过种群聚集均数分析其聚集原因。【结果】杧小果普瘿蚊幼虫主要分布在芒果树冠的中层和下层,树冠各方位的虫量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法和Taylor幂法则测定结果表明,杧小果普瘿蚊幼虫在芒果树上均呈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强度与种群密度成正比。根据抽样公式计算得出杧小果普瘿蚊幼虫的最适抽样数模型N=3.8416/D2(6.98972/m+0.171)。【结论】杧小果普瘿蚊幼虫主要分布在芒果树冠的中层和下层,在芒果树上呈聚集分布,主要是由其自身的产卵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  相似文献   

13.
板栗冠层光合特性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冠层是林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部分,研究板栗树冠不同部位光合作用的空间变化规律,为揭示植物冠层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8年生板栗树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于7月对板栗树冠不同冠层和不同方位进行光合日变化测定,并取光合参数的日均值进行方差分析及通径分析,于9月对不同冠层和不同方位的刺苞进行采集,测定坚果经济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  (1)东上、东中、南中及南下冠层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分布,其余部位均表现为双峰曲线,呈双峰曲线分布的区域均于13:00出现“午休”现象;每一冠层区域的水分利用效率日动态均呈双峰曲线。(2)在冠层垂直方向上,水汽压亏缺及胞间CO2浓度均呈“下部 > 中部 > 上部”的规律,其最大值分别为2.13 kPa、274.93 μmol/mol,最小值分别为1.95 kPa、258.75 μmol/mol;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水分利用效率及羧化效率均呈“上部 > 中部 > 下部”的规律,同时,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和比叶面积(SLA)在垂直冠层上均有显著差异,表现为“下层 > 中层 > 上层”的规律。(3)在树冠不同方位,东面光合能力最强,各冠层光合生理生态指标有一定差异性,但无垂直方向差异显著;SLA在不同方位无显著差异,仅SPAD在东西向与北向差异显著。(4)通径分析得出,影响板栗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为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羧化效率、水汽压亏缺、气孔导度、气温及胞间CO2浓度,其中,只有气温对净光合速率起抑制作用,蒸腾速率是对板栗光合作用影响最大的生理因子,水汽压亏缺是对板栗光合作用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5)垂直冠层上,净光合速率与单粒质量、出实率和单位面积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2、0.965、0.958;水平冠层上,净光合速率与单粒质量、单位面积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7、0.487;对水平和垂直冠层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净光合速率与单粒质量、出实率、单位面积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0.669与0.532。  结论  板栗光合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各光合指标与果实产量的差异性是垂直冠层和水平冠层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估算冠层生产力时,应充分考虑到冠层光合作用的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在实际生产中,应合理修枝,提高冠层中下部的光能利用率,从而促进果实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2010年3—4月,运用样方法对紫溪山云南松林春季鸟类群落的垂直空间分布进行观察,共记录鸟类45种,分属5目23科。云南松林的鸟类栖息位点有明显的梯度特征,鸟类群落结构、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均具有明显的垂直空间变化。聚类分析表明,鸟类群落在垂直空间上的栖息范围可分为6个集团,即树冠上层栖息集团(G1)、树冠中下层栖息集团(G2)、树干层栖息集团(G3)、灌木层栖息集团(G4)、草本层栖息集团(G5)、地表层栖息集团(G6)。  相似文献   

15.
Digital plant canopy imager and photosynthesis analyzer system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nopy structure,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y and micro-environmental factors at R4-R5 stage in different yielding soybean cultivars or lines with different maturi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yielding soybean cultivars were high LAI, uniform foliage distribution in all horizontal directions, less variance of photosynthetic rate between top and bottom leaves in canopy and relatively higher photosynthetic rate of the whole canopy. All these characters combined in all resulted in higher canopy photosynthetic productivity, and pod number, seed number and seed weight per plant, especially pod and seed number in top and middle canopy were increased. The characters of high yielding canopy varied among maturities. Light interception was more important to early cultivars. Less foliage inclination angle was benefit to intercept more solar energy during yield formation. As late soybean cultivars had a more closure canopy and higher LAI, greater foliage inclination angle in all layers of high yielding canopy made more solar radiation penetrate into canopy,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yield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6.
对安徽江淮地区中稻田害虫和天敌群落动态进行了研究,田间调查共记录捕食性天敌12种,害虫12种。天敌优势种为草间小黑蛛、青翅蚁型隐翅虫、四点亮腹蛛、拟水狼蛛和圆尾蟏蛸;害虫优势种为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白背飞虱。草间小黑蛛、拟水狼蛛、褐飞虱、青翅蚁型隐翅虫主要分布于稻株下部;四点亮腹蛛和白背飞虱主要分布于稻株中、下部;圆尾蟏蛸和稻纵卷叶螟主要分布于稻株上、中部。群落多样性在中稻生育中期最高,群落均匀度是影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以功能团为单位和以物种为单位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高度正相关。群落特征在中稻生长发育期间变化较大,群落稳定性较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花水桠木、红瑞木、山杏、桃叶卫矛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位以及表层、外层、中层和内层4个部位的单位叶面积增湿、降温量和树冠微环境变化的研究,探讨园林树木增湿降温生态功能评价的合理取样部位以及增湿、降温量与树冠微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树种树冠不同方位(部位)单位叶面积增湿、降温量由大到小均呈现为南侧(表层)、东侧(外层)、西侧(中层)、北侧(内层),树冠西侧和外层与增湿、降温量的平均值接近。树冠内微环境呈现为空气CO2摩尔分数在树冠内的变化不明显;细胞间隙CO2摩尔分数和空气相对湿度南侧→东侧→西侧→北侧及表层至内层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空气温度、叶面温度和风速呈下降的趋势;树冠西侧和外层的微环境与树冠内的平均值更接近。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风速与增湿、降温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细胞间隙CO2摩尔分数和空气相对湿度与增湿、降温量之间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的负相关,空气CO2摩尔分数、空气温度和叶面温度与增湿、降温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为期7a的圆冠偷引种栽培实验,研究了圆冠榆5个品种的树冠圆满度、枝条生长量、耐寒性和抗虫能力,选出了适于哈尔滨地区栽培的圆冠榆优良嫁接无性系类型。结果表明:5类无性系在冠幅所反映的树冠圆满度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在枝条生长量方面差异显著。在树木冻害指数方面,无性系NO.1最低,NO.3和NO.2次之,NO.5和NO.4最高。圆冠榆5类无性系均能抵抗榆紫金花虫的取食,而对榆小蠹的取食,5类无性系之间差异显著。冠幅、枝条生长量、耐寒能力和抗虫能力的隶属函数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圆冠榆NO.1无性系好于其它4类无性系,圆冠榆NO.5无性系不宜在哈尔滨地区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区茶园昆虫群落结构年中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广州地区茶园年中1~12月各月昆虫群落变化情况,根据种数、个体数量、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相似系数等特征,采用极点排序(PO)法进行类聚,可将群落季节格局明显地划分为4个序列;各月份昆虫群落沿群落最大变差的展开顺序依次为1月→2月→3月→12月→11月→8月→4月→10月→9月→7月→5月→6月.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分析,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