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北方冬麦区,小麦纹枯病最近几年发生面积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发病程度逐年加重,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受害的麦田,轻者减产幅度在5%~10%,重者减产幅度50%左右,个别地块甚至绝收,同时造成小麦的品质下降,尤其是 相似文献
2.
小麦纹枯病是长葛市麦田的主要病害。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品质布局的变化,在长葛市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一般麦田可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可减产20%-30%,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3.
用非致病丝核菌株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非致丝核菌培养物覆盖播种过小麦种子的土壤,进行小麦纹枯病的防治试验。室内外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对小麦纹枯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室内的相对防治效果为61.0-90.1%,室餐的防治效果为60.8-61.3%。不同非致病丝核菌株防治效果不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测定结果表明,接种非致病线核菌后小麦过氧化物酶抽功酶增加1条酶带。 相似文献
4.
5.
<正>小麦纹枯病又称小眼斑病,在我省北部小麦主产区,近几年随着种植方式、施肥、引种、气候的变化,该病从1995年起发病程度逐渐上升,现已成为小麦主要病害之一。 一、发病症状 小麦苗期感病后,病部初呈暗绿色小斑,后渐扩大呈云纹状大斑。潮湿条件下,病部出现白色的菌丝体,有时出现白色粉状物。后期病部表面产生褐色菌核。以病组织表面出现褐色菌核作为其诊断识别的依据。 二、发病规律 该病是角担菌属菌引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小麦纹枯病菌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四川41个县(市)的小麦纹枯病标样中获得112个丝核菌株。其中,双核丝核菌130个,占98.48%,均属 Rhizoctonia cerealis,即 AG-D 群;多核丝核菌2个,占1.52%,分属 Rhizoctonia solani AG-1群和 AG-2-1群。除双核与多核间有显著差别外,双核丝核菌 AG-D 群的7个菌株间的培养性状在一些方面亦有较大差异。这说明群内尚有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8.
9.
10.
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赵洪义王翠菊(虞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虞城476300)郭凤芝孟凡振林红远(虞城县政府蔬菜办公室)朱允高刘运民季学用(虞城县农业局80年代以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水浇地面积的扩大,以及播种过早,播量偏高和品种不抗病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武汗青 《新农村(黑龙江)》2014,(16):76-76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安阳市1996年以前小麦纹枯病零星发生,1997~2004年连续多年发病流行,1997年全市发生纹枯病面积188.2万亩,损失小麦56460吨。此后,该病成为安阳市高产麦田的主要病害。12年间,有7年属偏重发生年份,2001年是安阳市历史上纹枯病发生最重的年份,发生面积284.2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66.1%,造成当年全市损失小麦85260吨。研究小麦纹枯病测报技术,提高该病的防治水平,控制为害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利用小麦纹枯病系统观测资料,对其长期预测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 小麦纹枯病是近年来危害逐年加重的一种病害,其危害程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水浇地面积扩大、氮素化肥施用量增加、小麦播种量加大、密植程度提高,使小麦群体过大、田间小气候湿润、通风透光不良而利于纹枯病的发生。近年来发病面积占总面积的75%,平均减产15%,严重地块达39%。一、发生及危害小麦纹枯病是土壤传染的病害,病菌以菌核和病残体中的菌丝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平阴县小麦纹枯病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小麦主要病害之一。笔者根据平阴县小麦的生产实际及多年对小麦纹枯病详细调查基础上,着重从小麦纹枯病发病条件,分析了该病逐年加重的原因,并根据多年植保经验,从农业措施、化学药剂防治等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湖北省小麦纹枯病病原菌菌丝融合群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97~1999年从湖北省襄樊、黄冈、荆州、宜昌等各主要麦区小麦纹枯病病株样上分离出丝核菌65株,其中双核丝核菌43株,多核丝核菌22株。分别与双核和多核丝核菌融合群国际标准准菌株进行测试表明,湖北省小麦纹枯病病原菌属于Rhizoctonia AGD(CAG1)和R.solani AG5、AG4 、AG2-2IIIB、AG1-IC,相应菌株数分别为43、12、6、2、2,出现频率分别为66.2%、18.5%、9.2%、3.1%、3.1%。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孟州市小麦纹枯病发生蔓延迅速,一般田块发病10%-30%,重病田块达50名以上。特别严重的田块达90%以上。随着栽培制度的变更,该病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小麦根病的防治重点。因此。研究小麦纹枯病综合防治关键技术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正> 近几年来,我区小麦生产由于推广矮秆品种和肥、水条件及种植密度的提高,小麦纹枯病明显上升。危害逐年严重。仅1990年金区发病面积达150.15万亩,占种植面积的34.92%,一般田块病株率30~40%,严重田块80%以上,白穗率35.4%,损失小麦计1450.7万公斤,已经成为小麦生产上一种突出病害。 相似文献
20.
<正> 自1989年以来,随着我市小麦生产条件的改变和气象因素的影响,小麦纹枯病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发病程度日趋严重,当前已成为我市小麦生产中的一大主要病害。据全市调查和统计,1991年,全市发病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