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德三说     
笔者阅历浅薄,查考“茶德”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刘贞亮的《茶十德》,首次概括了茶饮对身心、精神的多种功效。笔者在撰写一篇有关茶道的论文时,比较茶道与茶德关系,梳理出“茶德”至少有三层含义。一说:茶是有德之物陆羽在《茶经》中经典地将茶称之为“南方嘉木”。世界上珍稀名木不计其数,但据笔者了解,被称为嘉木的树木仅有两种,另一种是柑橘。屈原在《橘颂》中称橘树为“后皇嘉树”。茶对人类贡献良多,从感官到精神,茶给人类带来莫大享受,诚如《茶十德》所说的那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  相似文献   

2.
用一种树的叶子烹煮或冲泡出的汤液,似乎那么无缘由地就获得了人们的青睐,然而,它确是清新高洁、甘馨宜人的。如果你曾亲闻过长在深山高岭上的茶树芽叶那透心入髓的幽芳之气,亲品过经精心采制再用鲜活的山泉烹煮的茶汤那令人怡然神清的鲜馥灵味,那么,你一定会对茶发出由衷的赞叹。在中国,历代文人艺术家喜爱茶赞美茶的真是太多了。公元3世纪,文学家张载在《登成都楼》诗中赞曰:“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他是说茶在当时人们常饮的六种饮料中居于首位。晋代另一位文学家杜育在《赋》中赞曰:“焕如积雪,煜若春敷。”是说煮沸…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自然与人文精神的综合体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赖功欧在实体性的文化形态中,茶文化最好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茶本自然之物,它来自于大自然。人们在品饮茶的同时,也在品评着山水之灵,自然之美。当茶超越实用层面而进入到艺术层面,进入到精神层面,体现出...  相似文献   

4.
试论宋代茶馆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水兵 《农业考古》2004,(2):181-184,198
茶馆,宋代时称茶肆、茶坊、茶楼或茶邸,是一种主要以售卖茶水,供顾客品茶赋闲、怡情养性的公共活动场所。我国的茶馆由来已久,《广陵耆老传》有出售茶水的记载:“晋元帝时(公元317—322年),有老耆,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粥之,市人竞买。”南北朝,品茶清谈之风兴起,当时已出现供人喝茶歇脚的茶寮,它可以说  相似文献   

5.
建茶史微     
建茶史微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叶学会巩志,姚月明建茶,建州之茶,占有“建溪官茶天下绝①”之赞誉;宋·周绛《西溪丛语》说:“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历唐宋以降数朝千余年来声誉不绝。明末清切,武夷岩茶(乌龙茶类)脱胎于历史上的建茶,从中演化脱颖而诞生...  相似文献   

6.
郑板桥的一首咏茶妙联凯亚郑板桥是擅撰茶联的。比之历代茶联的作者,他的撰著茶联之多、之妙、之富有个性特色,恐怕称得上是独领风骚呢。而郑板桥的茶联之中,最富于幽默讽刺的风格,并且在民间流传得最其家喻户晓的,则莫过于他的那首六字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  相似文献   

7.
蜚声中外的中国十大名茶南京市雨花台区商业局技教科熊庆荣一、龙井茶古人云:“龙井茶真品,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过后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沧齿颊之间,此无味及至味也”。龙井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子湖畔的西湖乡。龙井本是个地名。在峰峦环峙的山林...  相似文献   

8.
《福建农业》2007,(2):37-39
铁观音 铁观音属闽南乌龙茶,原产福建安溪县。据《清水岩志》载:“青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传说安溪松林头茶农魏饮信佛。每晨必奉清茶一杯于观音大士像前,十分虔诚。一日,他上山砍柴。偶见岩石问有一株茶树,在阳光照耀下,闪光夺目,异于分树,便挖了回来精心培育,并采摘试制.其茶沉重似铁.香味极佳,疑为观音所赐,即名为“铁观音”。  相似文献   

9.
静品茶话     
茶乃南方嘉木,亦是树中骄子。它以浓厚的绿荫荫护着每寸土地及土地之上繁衍不息的人类。岁月的飞土扬尘可以掩埋王侯将相的形象,却无法蒙蔽巴达大茶树、邦崴大茶树和南糯山大茶树这些古老的“茶树之王”的雄姿。风霜雨雪,沧桑嬗变,茶仅以一叶之绿就举起永不褪色的生命之旗。它以一种永恒的姿态,俯瞰着时间的荒凉——神农卧寝荒,鸿渐腐化为记,茶马大道白骨凄凉,文人茶客声消迹匿。而从甲骨文斑驳的字痕中,茶的笋失正穿透新石器时期的尘烟,在属于它的季节舒展。它庞大的根系在寂寞的厚土中不屈地延伸,履印昭然若刻,遍布云岩雾峰深…  相似文献   

10.
朱郁华 《农业考古》2003,(4):153-156
《清稗类抄》载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潮州某富翁好茶。一日,有丐至。倚门立,睨翁而言日:“闻君茶甚精,能赐一杯否?”富翁晒日:“汝乞儿。亦解此乎?”丐日:“我昔亦富人,以茶破家,今妻孥犹在,赖行乞自活。”富人因斟茶与之。丐饮竟日:“茶固佳矣,惜仍未醇厚,盖罐太新之故也。我有一壶,昔日所常用,今每出必随身携带,  相似文献   

11.
茶理精于唐。婺绿飘香,早在陆羽《茶经》中就已有盛赞;茶事盛于宋,白茶黑瓷,我们已无从领略古时斗茶之风。然而,眼瞅着这侍立在古画屏旁边,一溜儿排开的青衫青巾青兜肚,青花古风扬悠悠的婺源茶姑,并和她们一起熏笼着仙气缭绕的柱柱高香,沉浸于迥然作声的古筝幽韵,陶然之际,不由得你不在这清凛凛的古域风俗之氤氲中,大发赋诗之雅兴,念古之幽情……炉火升矣,慰其客心。有多种“茶帖”,发乎众手,即见浓郁之民间文化气息扑面而临——帖上纷纭——婺源茶风,“清雅”为要——汤清、气清、心清,器雅、境雅、人雅; 婺源茶艺,掩映有“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客”之茶文化真魂,灼灼然跃于  相似文献   

12.
吃茶吟     
恒章 《农业考古》2004,(4):82-82
茶,产自华夏,流布五洲。茶,草之系,木之本,叶之嘉;绿如滴,红胜火,白过帛,黑似铁。屈曲弯折,揉作一团,或尖或片,并饼亦沫,嗅之馨香,藏之流韵,沏之成汤,饮胜王浆。啜之品之,先苦后甘,滋腹润肺,荡浊扬清,气舒神爽。  相似文献   

13.
岭南茶的故乡叶勇韶关──岭南茶的故乡。早在1200年前,茶圣陆羽就在《茶经》中写道:“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韶州(古代韶关的旧称)地处南岭山脉南麓,东邻江西,北依湖南,有广阔的山地和丘陵,土壤多属红壤,土质深厚松软,气...  相似文献   

14.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3,(4):146-146
《茶十德》 (唐 )刘贞亮按 :唐·刘贞亮“茶十德”引自《庄晚芳论文选集》中《日本茶道与径山茶宴》一文。该文为庄晚芳、王家斌合作 ,初发表于 1984年《农史研究》第四辑。文中称 :“唐代我国有位刘贞亮 (据日本《茶与文化》一书 )把饮茶的好处总结为‘十德’” :   一、以茶散郁 (郁闷 )气二、以茶驱睡气三、以茶养生气四、以茶除病气五、以茶利礼仁六、以茶表敬意七、以茶尝滋味八、以茶养身体九、以茶可雅心十、以茶可行道《茶十德》 (日本 )明惠上人按 :日本明惠上人 (1173- 12 32 )“茶十德”引自陈椽《论茶与文化》一书 (农业出…  相似文献   

15.
刘金芳  万斌 《农业考古》2004,(2):156-157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兴于唐。”作为享有国饮之称的茶,不仅可消渴解乏,满足人体生理健康之需要,而且还成为人们进行社交的媒介及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美好享受。于是,自古而今,就有了以茶为礼、以茶待客、茶宴茶食茶话会等茶礼茶俗,茶的品饮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其中,评茶与品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茶叶饮用方式,茶之评与品,虽皆为饮茶,然而各自内涵却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周龙章 《农业考古》2004,(2):147-148
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的始源也在我国。我国饮茶风尚却始于巴蜀。从王褒《僮约》中家僮要求家中煮茶,又要去武阳买茶到成都出卖营利的记载。由此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四川一带的饮茶之风已相当普及。西晋付成《司隶教》记及:“闻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之,廉事欧其器具,使无为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困老婊,独何哉”。这是我国有关出卖煮好的茶的最早记载。如今蜀茶馆林立、比比皆是。这位“蜀妪”应为我国茶馆业的鼻祖。明代时,以人顾云农说:“除烦去腻,川人因不可一日无茶”。可见四川人自古以来对饮茶的爱好。  相似文献   

17.
茶铭、茶诗     
明人李卓吾作《茶夹铭》云:“我老无朋,朝夕唯汝。世间清苦,谁能及子?”读而自谓:古人今人,于味同嗜。吾于陶都,得紫沙壶,坐而品茗,淡而不厌,怡性养神,正在此间。故铭之曰:壶中之茶,情同佳人。以茶之色,怡吾之心;以茶之形,悦吾之颜;以茶之味,修吾俭德;以茶之香,助我诗篇。总而言而,壶中香茗,酬朋而博雅,独啜而悟道。吾与茶相伴,乃人生之大味也。一、谢高梅经理赠新茶阳湖新月碧如春,采茶山姑断荤辛。遗余南宅火前茶,借得清苦咏诗文。二、茗秀园试茶茶友相邀茗秀园,花浮汤嫩齐品尝。人间仙境何方觅?春江花月共茶香…  相似文献   

18.
丘逢甲与茶     
陆羽《茶经·六之饮》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知茶具有饮用之功能,由来已久。而茶作为一种饮料,据文献记载则始自汉代,文人饮茶,也从汉代开始,如扬雄、司马相如等。两晋南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提出“以茶养廉”的口号,用来对抗奢侈之风,茶风稍盛,张载、左思等人在诗作中有所咏及。唐以后,历代文人饮茶之风渐盛,如李白、杜甫、释皎然、陆龟蒙、皮日休和陆游等,都对茶情有独钟,并留下大量的咏茶诗作。丘逢甲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志士,卓越的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诗人。作为文人的丘逢早,同…  相似文献   

19.
品茶读画(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仇英的茶画仇英在明代画家的“排行榜”中,并非名列前茅。但是。在茶画这一独特领域中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是因为,他是被西方茶文化研究家最早认识并记录在专著中的唯—一位中国画家。美国人威廉。乌克斯所著的《茶叶全书》,在西方茶学界被尊为最早的“权威性著作”,在中国茶学界也受到高度重视。在该书的第24章《茶与美术》中,作者写道:“中国古代之绘画以茶为题材者殊少,唯在英国博物馆中存有一幅,题名曰:‘为皇煮茗’,作者为明朝的仇英(ChiuYing)。图上绘一宫殿中之花园,地点可能为当时之首都南京。绘于一暗色之绢轴…  相似文献   

20.
杭州泉话     
杭州是名茶之乡,俗话说,“好茶需好水”。这是因为茶与水的关系至深,明代许次纾《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茶质,中国人历来很讲究泡茶用水,尤其是古代文人雅士更是对佳水孜孜以求。古人以“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也就是认为“清轻甘洁”的泉水最宜泡茶。作为“茶都”的杭州,同样名泉荟萃,宜茶之水很多。宋人耐德翁在《都城纪胜》书中说:从五代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