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武  姚方杰 《食药用菌》2012,(3):164-165
自全光间歇弥雾栽培模式建立以来,黑木耳代料栽培不断扩大,形成了"北耳南扩"的产业发展形势,新品种新技术也不断涌现[1~3]。其中菌种由原来的木屑菌种一枝独秀,发展成为木屑菌种、枝条菌种、液体菌种并存的局面,但液体菌种由于投入大、技术复杂,尚未广泛使用[4]。与木屑菌种相比,枝条菌种因其具有接种方便,发菌时间短,生  相似文献   

2.
《浙江食用菌》2012,(4):226-226,228
浙江省丽水市的龙泉、云和、景宁等县(市)是我国南方黑木耳的主要产区,2010年度,3县市)代料黑木耳栽培规模达2亿袋,产干耳2万吨。与此同时,当地耳农自带菌种进行异地开发的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异地开发的木耳与地产的数  相似文献   

3.
吴世银 《食用菌》2023,(2):43-44+55
介绍选用质量较差的一次性木筷用营养液蒸煮,捞出后粘营养料装袋,灭菌后单点接种培养得黑木耳木扦菌种;采用木扦菌种接种料袋发菌,定期用“人”字形矮棚控温育耳池集中育耳,林地出耳,此栽培技术实现设施和场地高效利用,每年可栽培9批黑木耳。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代料栽培黑木耳以其生产周期短、收益高等优点在浙江省得到快速发展。在栽培过程中,刺孔出耳是代料黑木耳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们进行了不同刺孔方式对代料黑木耳的生长与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 2 0 0 2年 8月中旬至 11月上旬 ,进行了黑木耳液体菌种生产及应用效果的研究 ,现将利用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地栽黑木耳的对比试验过程及结果简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菌种 黑木耳 998斜面母种及黑木耳 998液体专用母种 ,由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液体菌种研究室提供。1 2 固体二级种的生产 用 5 0 0mL酒瓶盛装 ,瓶装干料 175g。培养基配方为 :杂木屑 83%、红糖1%、麦麸 15 %、石膏 1%。用斜面母种每支接 6瓶。接种后置 2 5℃的条件下培养 ,2 4h可见种块萌发 ,长满全瓶需 35d。1 3 液体菌种的生产 用COY -Ⅰ型液体菌种培养…  相似文献   

6.
概述黑木耳栽培中的菌种生产、菌包制备和催芽出耳等环节的工厂化发展进程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出耳效果为最终评价指标制定相关液体菌种及菌包质量标准。为进一步完善提高棚室出耳工厂化管控水平,提出了建立液体菌种质量标准及检测评价方法、完善菌包质量标准、选育工厂化出耳专用品种及创新配套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黑木耳代料仿野生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开展了融水黑木耳仿野生栽培集成技术与应用研究,并对黑木耳仿野生栽培的原料准备、菌种选择、接种、灭菌、养棒等菌棒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以及菌棒下田后的场地选择、拉线、雾灌设施布局、出耳管理、采收等环节进行了阐述,并建立了不同海拔黑木耳露地栽培示范基地,以期实现黑木耳仿野生栽培,对促进黑木耳产业的健康、快速、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又称黑木耳,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我国最主要的食(药)用菌之一,有素中之荤的美誉。黑木耳传统上为段木栽培,1989年代料地栽黑木耳获得成功后,代料栽培成为黑木耳栽培的主要方式。代料地栽黑木耳具有原料来源广泛、资源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管理方便、产量高、质量好、效益高等优点。代料地栽黑木耳需要划口才能出耳,  相似文献   

9.
本厂的“猴头栽培及加工”是大兴安岭地区“星火计划”项目之一。八七年国际农展会上,猴头菌种、干、鲜猴菇及罐头,获优质产品证书。利用大兴安岭的丰富食用菌资源,选育出耐低温、抗杂菌、出菇,出耳整齐,生物率高的猴头、黑木耳等菌种。兴柞黑木耳1菌株朵大肉厚、色黑、开片好,六十天左右出耳,适应南北方段木、代料栽培。兴猴1菌株刺中长、菇形美,白色,适宜室内、外荫棚栽培。  相似文献   

10.
益阳县微生物研究所从八○年开始立课题研究黑木耳的代料栽培,一九八三年瓶栽中试成功,一九八四年大面积栽培成功,每百斤干料产干耳2.15公斤,通过了省级鉴定。在瓶栽成功的基础上,进而采用塑料袋太空包栽培法,一九八五年春季栽培800袋,共产鲜耳482公斤,每百斤干料产鲜耳200公斤,生物转化率200%。一九八六年元月列入国家“星火计划”,总投资120万元。益阳县微生物研究所为了不违生产季节,采取边建厂,边生产,边推广的办法。一九八五年秋冬季,先改建了简易的厂坊,上了小型液体菌种生产设备。一九八六年春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1985,(2)
黑木耳代料栽培是多年来未解决的难题,尤其是大面积的生产经验报导极少。1983年,我们在嘉定县科委的资助下,利用棉籽壳袋栽黑木耳,取得了较大面积的丰收。栽培要点供试菌种沪耳一号。原种培养用木屑培养料(木屑78%、五五粉20%、石膏1%、糖1%),  相似文献   

12.
沈晓红 《食用菌》2016,(6):56-57
正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部,属典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独特的自然气候较适宜中温型食用菌的生长。浦城县年均代料栽培黑木耳2000万袋,占食用菌生产总量的29%,是菇农增收的主栽品种之一。代料栽培黑木耳过程中极易发生流耳,轻则减产,重则绝收,严重影响菇农的经济效益。因此,预防黑木耳流耳对提高菇农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1"流耳"症状黑木耳的"流耳"又名"水烂耳"是细胞充水破裂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夏县黑木耳段木栽培已成为群众性的一项副业生产.为了广辟资源,解决育耳与毁林掠夺性生产的矛盾,进一步发展夏县木耳生产基地,我们进行了系列化代料栽培黑木耳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几年来多点试验的整玉米芯袋式栽培黑木耳技术简介如下:(一)制作菌袋菌株为沪耳1号,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转接PD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以棉子壳为主,按常规法制作各级菌种.培养料为当年干燥、无霉变的玉米芯.先将玉米芯用清水浸泡24  相似文献   

14.
小孔袋栽培黑木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木耳是著名的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之一,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产业。近年来,代料栽培黑木耳形成了一套栽培技术措施,在产量上、经济上均获得较大的突破。但仍常出现菌袋出耳期刺孔烂袋率较高,减产甚至绝产的现象。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进行了小孔袋栽培黑木耳新工艺试验。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品种供试菌种为浙耳508,此品种由武义牛头山野生黑木耳菌株经人工驯化育成,2015年通过浙  相似文献   

15.
杨建伟 《食用菌》2003,25(1):28-29
为摸索一套代料黑木耳优质高产规模化栽培技术 ,1996~ 2 0 0 1年连续 6年 ,对代料栽培黑木耳进行了探索 ,取得了可喜成果。1 栽培季节 根据黑木耳生长对温度要求豫南平原地区代料栽培黑木耳可分为春秋两季。春季 1~ 3月制袋 ,5~ 6月出耳。秋季 7~ 8月制袋 ,9~ 11月出耳。2 原料配方 ①玉米芯 30 % ,木屑 30 % ,棉子皮 2 0 % ,麸皮10 % ,黑木耳专用肥 10 %。②玉米芯 6 0 % ,棉子皮 2 0 % ,麸皮10 % ,黑木耳专用肥 10 %。3 拌料装袋 玉心芯要粉碎成黄豆大小 ,木屑过筛去杂 ,棉子皮、麸皮要新鲜无霉变。先用 8%的黑木耳专用肥液拌…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食用菌研究所分离选育的黑木耳菌种“Au9”于 2 0 0 1年 2月 9日通过省科学院组织的省级专家鉴定。该菌种是该所在小兴安岭林区采集的野生耳经分离后栽培驯化选育出来的。该品种从 1996年开始推广 ,栽培区域由东三省扩大到浙江、湖北、甘肃省部分地区 ,取得了良好的栽培效果。该品种具有耐高温、抗杂性强产量稳定等特性 ,且耳片单生、商品价值高。在木段及代料栽培中 ,都表现出良好的种性 ,深受广大栽培户的欢迎。黑木耳“Au9”菌种通过省级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菌种质量的优劣和好坏,直接涉及到黑木耳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高低。同时,在同等条件下,选用优良的黑木耳菌种,可以使黑木耳增产,这是许多耳农实践证明了的道理。为了帮助耳农选购优良的黑木耳菌种,现将辨别黑木耳菌种质量好坏的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黑木耳液体菌种具流动性,接种时与培养料的接触面大,因而菌丝生长快,一般比固体种早20~30天出耳。缺点是运输不便,贮藏困难。本文对液体菌种进行了不同温度的贮藏,探讨其有效时间。 (一)方法:发酵罐培养好的黑木耳液体菌种,用500ml无菌三角瓶装量200ml,分别放4℃的冰箱及25℃、30℃,40℃的温箱和室温(18~26℃)下贮  相似文献   

19.
黑木耳代料栽培中的杂菌污染,是影响其产、质量的严重问题,试验中常出现前期(指头批耳)减产,后期无收的现象。代料栽培黑木耳,杂菌污染之所以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基质疏松,营养丰富;菌块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菌种从菌种瓶内接种到代用料中,其菌丝体由于受到损伤,生命活动能力受到了一定影响。如果管理得好,能给菌丝体恢复发育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菌丝体就能提早定植成活,并能尽快地深扎于代料之中,吸收积累养分,可提早出耳,夺取高产。如果管理得不好,就会导致菌种死亡或发育不良,杂菌和害虫也会大量蘖生,轻者影响产量,重者造成失败。因此,搞好发菌期的管理,是确保袋栽黑木耳成功的关键之一。现将管理的具体办法分述如下: 一、培养室及其消毒培养室最好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