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通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季节性冻土调查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大通县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季节性冻土分布与特点作了初步调查与研究,并将冻土与环境关系作了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在保护区内兽类有4目14科37种,以古北界为主的有26种,占保护区兽类总种数的70.73%,东洋界和古北界的有11种,占保护区兽类总种数的29.27%。  相似文献   

3.
在对保护区的植物资源植被的演化、植物区系成分和种类及森林、草地植被分布状况及类型等进行全面调查,认为北川河源区的植被非常具有生物多样性特征,森林和草地是重要的环境要素,是生态系统的最积极成分,并提出了加以管护的措施,为今后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大通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的实际,从自然环境特征、生态质量、社会经济价值和经营管理基础四个方面论述了建立保护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样地和样方的方法进行群落学调查,调查了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19个典型样地,计算分析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特征,揭示了为本地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植被及其恢复更新评价提供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实地调查数据,利用前期研究成果和国内最新地衣区系研究资料,对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地衣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研究,并且与国内10个地区的地衣区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地衣区系地衣种类较丰富;优势科属现象明显;分布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同时,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该地区地衣区系中温带成分占优势,环北极成分较明显,世界广布成分较多,同时与东亚成分保持联系,含很少的泛热带和两极成分;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黄河河源区生态特征,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加强黄河源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对策与建议,为治理黄河河源区水土流失,使水土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部分工作人员(30人)为样本,以调查问卷和小型座谈会的方式,对保护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保护区的相关情况、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等进行调研。深入分析调研数据认为: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管理水平较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依据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并结合中国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政策有待日趋完善的现实,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改进策略,认为:保护区需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工作人员的培养,保护区需要发展多元化经济,国家急需出台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出台全国性湿地资源保护法、拓宽湿地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渠道、明确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清晰湿地资源权属等),相关部门需要增加湿地保护资金的投入。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方法对祁连山大通河源区高寒植被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计算了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表征物种多样性的定量指标。根据已有的等效高程模型得到植被采样点的冻土地温,并基于冻土地温时空转换模式得到一个温度从低到高的温度梯度带,通过分析高寒植被物种多样性随冻土地温梯度的变化探讨了多年冻土环境变化对高寒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土地温的升高,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呈上升—降低—上升趋势,并在季节冻土区内达到最大值;植被类型由高山稀疏植被向高寒草甸演替,高寒草甸向高寒沼泽草甸演替,最终向高寒草甸演替。相同植被类型在不同地温带具有不同的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高山稀疏植被和高寒灌丛随着地温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高寒沼泽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具有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高寒草甸的3个多样性指数随地温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而且在较高冻土地温环境下,高寒草甸的3个多样性指数高于高寒沼泽草甸。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保护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该文主要分析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开发现状以及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通县是一个以回族、土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青海省省会西宁市辖县之一,也是根据扶贫开发重点县。由于沟壑纵横,地表破碎,降雨集中,土壤以黄土和栗钙土为主,长期以来水土流失严重。全县辖9镇11乡18个社区居委会和289个村委会,总人口44.98万人,全县有汉、回、藏、蒙古族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4.4%,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青海省大通县宝库河流域三趟沟选择7种不同林分的林地,分析不同林分之间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的的差异。并对青海云杉纯林、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杂灌丛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地类型对土壤容重和土壤总孔隙度的影响是极显著的;对容重而言,青海云杉纯林、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的差异极显著,杂灌丛不显著;对总孔隙度而言,青海云杉纯林、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杂灌丛的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历山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良好,为野生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历山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27科526属1 304种,包括蕨类植物16科27属58种,种子植物111科499属1 246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5属8种,被子植物107科494属1 238种(双子叶植物93科399属1 040种,单子叶植物114科95属98种)。按照野生植物的资源属性,历山自然保护区资源植物可以划分为7个类型:材用植物32科63属131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余同);药用植物97科374属711种;油脂植物47科107属147种;观赏植物79科263属599种;食用植物32科61属98种;有毒植物44科82属142种;蜜源植物58科133属173种。最后,提出了历山自然保护区资源植物保护和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一、二册和1997年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拟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大巴山自然保护区有珍稀濒危维管束植物39科66属77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5科8属12种,被子植物33科57属64种.从生活型上看,有乔木45种,灌木3种,草本21种,藤本8种.该区珍稀濒危植物具有起源古老,特有性强,地理分布复杂的特征.通过分析该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生活型特征、分布区类型特征和致危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地位,并从典型的过渡带自然生态系统等7个方面对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性的认识,促进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文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现状的调查,以及对其土壤形成条件、土壤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将其划分为淋溶土纲,铁铝土纲,初育土纲3个土纲,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黄壤和石灰土6个土类,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黄红壤、黄壤、红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8个亚类,并对保护区土壤生态的脆弱性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保护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青海大通宝库河流域不同水源涵养林地的水分特性。选取青海大通宝库河流域的主要水源涵养林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林地的水分特性。表明不同水源涵养林地的水分特性差异极显著,土壤持水性能大小依次为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纯林杂灌丛青海云杉纯林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白桦纯林中国沙棘林。土层深度对林地水分特性的影响表现不一。对于青海云杉纯林、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土壤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差异极显著;对杂灌丛而言,土壤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差异不显著。该研究得出水源涵养能力好的林分,为当地水源涵养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08~2010年,对河南省南召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7种,隶属1目3科6属.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蛙科(Ranidae)为优势科,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太行隆肛蛙(Feirana taihangnicus)、中华蟾蜍指名亚种(Bufo gargarizans gargarizans)为优势种,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Odorrana sp.)为稀有种.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和同样地处伏牛山区的栾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群落相似性系数最高.提出了对该地区两栖动物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秃杉保护成效进行了分析。经调查统计,天然秃杉种群数量胸径在10 cm以上分别为1985年有5 000株左右、2005年有4 922株、2015年实测5 452株;秃杉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丰富,即科属种保持在60~80科110~190属140~240种。可见,雷公山自然保护区35年来天然秃杉种群及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保护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优先保护的量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市场调查、民间调查、文献查阅及专家咨询等手段获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生存状况的基本数据.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量化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共评估受威胁大型真菌38种,其中极危种2种,濒危种4种,易危种10种,近危种9种,无危种13种;在保护的缓急程度上,属于特级保护的有3种,属于一级保护的11种,二级保护的9种,三级保护的9种,暂缓保护的5种.结果表明,此体系能够科学、客观地划分受威胁大型真菌物种的濒危等级及优先保护级别.探讨了真菌的生存状况评估和濒危种类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