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网箱养殖对前窑子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文于2019年5月—9月对前窑子水库网箱养殖区水质进行3次调查,分析水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前窑子水库网箱养殖区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54属,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为主,浮游植物年平均密度2.688 6×10~6个/L,年平均生物量1.594 8 mg/L,且均表现出夏季7月最高,春季5月最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年均为3.54,Pielou均匀度指数(J)年均为0.68,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年均为2.48。前窑子水库网箱养殖区在监测期内处于贫-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
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对南昌青山湖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0种及变种,隶属于8门61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有20属39种,占全部种类的35.5%;其次为蓝藻门和硅藻门,分别为12属25种(22.73%)和10属20种(18.18%)。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种类以夏季最多(82种)),其次为秋季(42种),冬季最少(29种)。春季的优势种群为绿藻门的栅藻等;夏季(6月份)的优势种群有绿藻门的栅藻和蓝藻门的平列藻属;秋季(10月份)的优势种群主要为蓝藻门的平列藻属;冬季(12月份和1月份)的优势种群主要为绿藻门的盘星藻属。浮游植物细胞年平均丰度为2.41万个/L,10月份的密度最高,达到了5.81万个/L,1月份的数量最少,仅为0.58万个/L。  相似文献   

3.
于2016年6月对长江源沱沱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3门59种(属),以硅藻门最多,49种(属),占83.1%,其次是蓝藻门6种(属),占10.2%,绿藻门4种(属),占6.7%。浮游植物常见种有蓝藻门的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席藻(Phormidium sp.);硅藻门的针杆藻(Synedr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等;绿藻门的丝藻(Ulothrix sp.)、衣藻(Chlamydomona sp.)。浮游植物平均密度68.04×10~4cells/L,平均生物量0.34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3.26,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0.84,Marg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1.02。浮游植物各项评价指标表明长江源沱沱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稳定,种类分布较为均匀,水体属贫营养型,水域生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4.
2009年4-5月对西藏那曲地区12个盐湖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8种,隶属于6门39属,其中硅藻门种数最多(34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8.62%,其次为绿藻门(11种)和蓝藻门(8种)。主要优势种为舟形藻属未定种1种、菱形藻属未定种1种、湖泊鞘丝藻和小形卵囊藻。平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70×104cells/L和0.162 8 mg/L。分析了西藏盐湖浮游植物区系组成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尤其是含盐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物种数、生物密度与生物量均与含盐量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盐湖生态系统中,盐度是决定浮游植物多样性及个体数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受众多生态因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9年4月27日至5月6日对西藏多格错仁盐湖进行了58个站点的采样调查,对比分析了表、底层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和不同经纬度浮游植物种类分布等的差异。结果显示:表层浮游植物121种,优势种为菱形藻未定种(Nitzschia sp.)和舟形藻未定种(Navicula sp.);底层189种,优势种为菱形藻未定种、舟形藻未定种、菱板藻未定种(Hantzschia sp.)和两尖菱板藻(H. amphioxys),均属硅藻门且该门的物种数占比均超过60%;表、底层物种为中等不相似。底层水体的浮游植物平均生物密度(68. 43×104个/L)和生物量(0. 819 8 mg/L)远远高于表层的生物密度(8. 44×104个/L)和生物量(0. 102 1 mg/L),但表层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值显著高于底层(P 0. 05)。聚类分析可知盐湖底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表层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村湾珍珠贝养殖区浮游植物现状及其珍珠养殖适应性,为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养殖区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2年3~12月按季度对新村湾珍珠贝养殖区进行4个航次的现场调查,研究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分布和优势种群.[结果]新村湾珍珠贝养殖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2属72种,全部属于硅藻门.春季以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为优势种,角毛藻属(Chaetoceros)和骨条藻属(Skeletonema)为次优势种;夏季以骨条藻属和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为优势种;秋季以海链藻属为优势种;冬季则以菱形藻属(Nitzschia)和圆筛藻属为优势种.新村湾养殖区的浮游植物总细胞数变化规律为:夏季(92749个/L)>春季(86758个/L)>秋季(59719个/L)>冬季(42220个/L).不同站位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为2.71~2.93,均匀度指数为0.48~0.58.[结论]新村湾浮游植物种类较丰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相对较低,但在规划马氏珠母贝养殖区时,必须以浮游植物状态为参照,遏制养殖区水体的富营养化趋势,以避免赤潮发生.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水系格尔木河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秋季(9月)对格尔木河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格尔木河浮游植物共计4门28种(属)。其中硅藻最多(14种属),占50.0%;绿藻次之(8种属),占28.6%;蓝藻(3种属),占10.7%;甲藻(2种属),占7.1%;隐藻(1种属),占3.6%。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占61.5%,种类有小环藻(Cyclotell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针杆藻(Synedr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菱形硅藻(Nitzschi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席藻(Phormidium sp.)和栅藻(Scenedemus sp.)。格尔木河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4.43×104~60.66×104cells/L之间,平均数量23.35×104 cells/L;生物量变化在0.0260~0.0476mg/L之间,平均0.0363mg/L。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以蓝藻最高,占86.0%;生物量以硅藻最高,占52.1%。分析显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不高,平均值分别为1.80、0.43和1.49。上述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体现了格尔木河贫营养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宿鸭湖水库的浮游生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鸭湖水库是河南省平原区的一座大型水库。面积113.33 Km~2,平均水深1.4m、透明度11cm。从1986年1~11月对该库浮游生物采样调查,共采到浮游植物8门、27科、44属、其中绿藻门有17属、蓝藻门有10属、硅藻门有8属、黄藻门1属1个种类;浮游动物66属,其中原生动物13种,轮虫28种,枝角类18种,桡足类7种。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1.08mg/L,其中蓝藻占15.8×10~(-2),隐藻占27.4×10~(-2),甲藻占1.6×10~(-2),金藻占4.5×10~(-2),硅藻占16.9×10~(-2),裸藻占35.6×10~(-2),绿藻占12.3×10~(-2)。浮游动物量平均3.60 mg/L,其中原生动物占2.89×10~(-2),轮虫占3.36×10~(-2),枝角类占77.98×10~(-2),桡足类占15.77×10~(-2)。初步探讨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变化的若干规律。  相似文献   

9.
洋圻湖浮游植物包括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金藻门、裸藻门、甲藻门、黄藻门等7门105属的种类,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4类78属。该湖浮游植物个体密度年平均为108.2万/1,浮游植物生物量年平均为13.25mg/1;浮游动物个体密度年平均为23458个/l,浮游动物生物量年平均为5.76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种类及生物量都存在明显季节变化。根据浮游生物生物量对该湖2000亩水面花白鲢鱼的生产力进行的估算推知其花白鲢的鱼产潜力为92960kg,其中白鲢80300kg,占86.4%,花鲢12660kg,占13.6%。  相似文献   

10.
扬中夹江浮游植物种群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7年对扬中夹江4个季度浮游植物进行周年采样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共鉴定出6门93种,其中蓝藻门15种,隐藻门3种,甲藻门3种,硅藻门36种,裸藻门5种,绿藻门31种。浮游植物全年优势种共有8种,其中蓝藻门3种,分别为微囊藻(Microcystis sp.)、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和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隐藻门1种为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硅藻门4种,分别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小环藻(Cyclotella sp.)、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和针杆藻(Synedra sp.)。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密度为35.34×10~4个/L,硅藻门和蓝藻门最多(分别占47.45%和42.87%);年平均生物量为0.183 5 mg/L,硅藻门(占比78.42%)是生物量主体。4个季度浮游植物生物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秋季最高,春季最低;各断面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RDA冗余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生物密度与水温、TDP等有正相关关系,与Chl.a有负相关关系。应用渔产潜力进行估算表明夹江足够供给8头以上的江豚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