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江西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4—2013年4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对江西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共同影响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分布,自然灾害、重大林业政策、生态工程实施与森林资源变化密切相关;(2)经过20多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全省有林地面积呈上升趋势,森林面积和蓄积显著提高,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增加196.00%、72.81%;(3)林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公益林面积比重明显增加,商品林面积比重有所减少,森林的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4)人工林面积比重由12.25%提高到32.66%,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天然林面积比重有所下降;(5)森林资源以中、幼龄林为主,占森林总面积的87.00%~91.32%,存在单位面积蓄积量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进一步强化森林经营管理、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森林生产力水平,是今后江西省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商洛市七区县水资源生态安全基尼系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商洛市水资源生态安全为中心展开研究,利用洛伦兹曲线的基本原理和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对商洛市的水资源与耕地资源、GDP、人口、粮食产量之间的匹配程度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得出商洛市水资源与耕地面积、GDP、人口以及粮食产量相对应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201 4、0.174 6、0.251 0、0.236 0,分析发现商洛市的水资源与耕地资源、GDP、人口、粮食产量匹配程度较好,表明商洛市整体生态水平较好,并对未来商洛市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3.
区域生态安全空间格局评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安全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通过分析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采用少量、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模型;提出了用区位系数表达自然地域差异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特征,为定量化表达地理空间生态环境特征和评价区域生态安全支持系统能力提供了新方法;用GDP和人口数量两个指标,描述区域人类社会系统所产生的生态安全负荷量;用区域森林分布生物量作为生态安全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标。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对以水土流失为特征的长汀县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为生态安全和比较安全的区域占全县面积的8775%。文中讨论了区域森林资源、地理特征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其中,人为活动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陶国芳  蒋兆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94-8697,8722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决定一个地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定量分析水资源的空间匹配特征可为合理安排工农业生产布局、提高生产力提供科学指导。根据吉林省资源、环境和经济地域差异及自然状况,将全省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区,各生态经济区内水资源、耕地、人口数量和工农业产值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构建区域基尼曲线和计算区域基尼系数,对吉林省水土资源、水资源与人口、水资源与农业产值、水资源与工业产值的匹配状况做出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吉林省水土资源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为G1=0.610 6,水土资源匹配状况不及我国(省际间)和世界(国际间)平均水平;水资源与人口数量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为G2=0.503 2,水资源与农业产值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为G3=0.573 6,水资源与工业产值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为G4=0.632 0。吉林省水资源与耕地、人口、农业和工业等各要素的空间匹配程度整体较差,这与吉林省生态经济区划的内容相符,建议调整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5.
基于PSR模型的艾比湖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并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艾比湖流域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13项评价指标中,影响流域生态安全的主导因素为森林覆盖率、草地面积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其所占权重均在0.1以上;(2)自2000—2010年以来,艾比湖流域生态安全指数由0.230 9增加至0.755 6,流域生态环境呈现良性发展趋势,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当地政府通过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草地面积以及治理水土流失等措施,不断改善了该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掌握延川县森林资源动态及经营现状,为科学、精准编制森林经营规划提供依据。根据延川县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综合考虑森林内在价值和森林服务效能,以森林生产力、森林结构、森林健康、生态服务效能,社会和经济服务效能等5个二级指标,及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林地利用率等17个三级指标建立森林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物元分析法相结合对延川县森林资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延川县森林资源质量综合等级为“中”,其中森林内在价值等级为“中”,森林服务效能等级为“优”。森林质量主要特征包括:单位面积蓄积量(18.7 m3/hm2)和林地利用率(44.27%)较低,森林生产力仍较低;森林覆盖率(30.55%)较低,幼龄林、中龄林面积比例过大(97.89%),落叶阔叶树种面积偏多(93.43%),混交林面积较低(3.65%),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性较弱;生态区位重要,公益林地面积占绝对优势(83.05%);林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产值较低,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06%,社会、经济效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以江西省永新县七溪岭林场为研究对象,对其森林资源进行分析和质量评价,并提出提高其经营水平的对策。评价结果表明,林场山场的森林资源总平均质量指数为72.2,综合质量等级为中等(Ⅲ)。从改善和提高森林生态学、经济学指标2个方面提出了林场森林经营培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森林生态连清体系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全指标体系连续观测与定期清查(简称“森林生态连清”)体系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有机结合在一起;前者可以提供森林资源数据信息,通过后者获得森林生态系统各要素生态结构、过程和功能的机理机制和服务研究所需参数。基于第八次(2009—2013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本文采用森林生态连清体系,对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等7类13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物质量和价值量两方面的评估,并分析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服务项生态效益特点。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2.68万亿元/a,相当于2013年全国GDP的22.3%,是当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的2.68倍,每年为每位国民提供了约0.94万元的生态系统服务。在总价值量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量最高(占总价值量的34.20%),其次为涵养水源价值量。各项服务的物质量和价值量西部地区均最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森林资源面积较大,降水、温度、土壤类型和树种等也有重要影响。东部和西部地区森林资源占有比例和产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例对比,森林资源面积相近的东部和东北地区产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比,均体现出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变化、温度梯度变化和水分梯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以1983年、2004年林相图和森林经理调查小班数据库为基础,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两期森林资源变化情况及不同时期森林类型空间分布上的变化特征。通过对地形图矢量化并获取该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完成森林资源和DEM的叠加,进而研究森林资源结构变化和现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总面积减少了216hm2;疏林地面积、新造人工林面积、无立木林地面积、农耕地面积、重沼泽地面积减少,有林地、河流湖泊和居民道路用地增加;森林资源的结构不太合理,中龄林和近熟林面积占据较大比例,中龄林和近熟林的蓄积量有所增加,成过熟林的蓄积明显减少;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森林资源结构的叠置,研究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调整并恢复林场合理森林结构,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提升森林资源经营水平对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起功能齐全的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织金县第3、4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织金县森林资源内林地面积、林木蓄积、森林类别、林种结构、树种组成及森林覆盖率的动态变化情况,客观评价织金县林业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森林经营水平的5点建议:一是严格执行森林经营方案,优化森林资源结构;二是加强林地保护,严守林地保护红线;三是强化森林分类经营,完善国家公益林界定;四是积极完善集体林权登记管理,解决集体林权改革遗留问题;五是转变森林经营方向,走内涵式林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陕西太平森林公园林景资源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森林景观资源评价是森林旅游开发的依据,是森林公园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在深入调查陕西省太平森林公园森林资源的基础上,采用森林景观资源评价体系对太平森林公园从景观资源、森林资源、康复休疗3方面进行评价分析,为森林公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也进一步完善了森林景观资源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2.
井冈山区各县(市)自然资源条件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北部,行政区划分属江西省的井冈山市、宁冈县、永新县、莲花县、遂川肥和湖南省的炎陵县、茶陵县共六县一市。整个区域系以井风山为中心的山区生态地理区域,其内部困局部地形条件比较复杂,在行政单元分治中,以(市)自然资源条件既存在一定的共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就山区各县的各交通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森林资源条件、矿产资源条件、水及水能资源条件,旅游资源条件等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以便能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及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大省之一 在南方10省中,江西省森林资源面积以及森林覆盖率排第2位,单位面积蓄积量、年均林分生长率、林种结构、树种结构、林龄结构及天然林资源质量均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江西省森林资源管理的重点应当是质量管理,通过调整树种和林分结构,改造低产人工林,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带动江西省营林产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4.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以ViewGIS为支持平台,铜鼓县二类调查资料及基本地理要素为信息源,建立县级森林资源与环境信息库,对森林资源进行数字化、可视化、动态化和实时化管理,为铜鼓县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和林业生产起到技术支持和辅助决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是森林培育的永恒主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江西森林资源质量分析入手,论述森林资源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提出森林资源质量标准应该是:森林结构合理、单位产量先进、林相丰富复杂、森林功能强劲、稳定持续发展.分析了提高我国森林资源质量的观念、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森林资源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旭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27-5728
基于青海省森林资源现状,从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管理水平和生态功能4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评价,最后针对青海省森林资源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分布不均匀、生态功能潜力巨大的特点,提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提出了由总量指标、比例指标、强度指标和效益指标组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确立综合评价指数,从而对山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青海麦秀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华卿  樊国有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807-4809,4825
通过对青海麦秀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详细调查,按照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方法,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的旅游资源与发展条件进行了科学评价和分析。评价结果认为,青海麦秀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及开发条件总评价值为42.60分,符合一级森林公园标准,且开发条件较为优越。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科学地进行湖北省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的监测,合理地评价和经营森林资源,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提供的中国自然资源数据,以及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多次对湖北省森林资源清查的数据,从森林资源面积、蓄积量、组成结构等方面总结分析了34年来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林业用地面积和蓄积均呈下降趋势,其后,由于湖北省政府及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实施一系列林业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工程,如"十年绿化湖北"、国家"长防林工程"、"平原绿化工程"等,湖北省森林资源自1985年以来持续稳定增长,为湖北省生态安全的构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维  周泽龙  冯伟  黄志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217-9219
介绍了安徽省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发展特点,结合现代林业发展理念,重点分析了安徽省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应具备的条件;并从5个方面提出了安徽省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