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鲤鱼几种烂鳃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鲤鱼烂鳃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在渔业生产中经常遇到,对渔业生产危害很大。有时在实际工作中,虽然看上去是烂鳃,但是用药后反而大量死亡。笔者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向读者介绍几种鲤鱼烂鳃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仅供参考。1 丝状细菌性烂鳃病 丝状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毛霉亮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鲤鱼孢子虫病危害甚大,特别是在大水面网箱养殖中,由于鳃上寄生孢子虫的鲤鱼一般条件下不表现出症状,加上因为养殖者的技术水平,缺乏经验等原因,孢子虫病未得到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治疗,常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笔者曾诊疗过多例孢子虫病,对这种病有一些粗浅的认识,现结合两例谈一些认识与体会。 一、发病情况 石家庄元氏八一水库,在 8月上旬,大暴雨过后,养殖户报称网箱发生暴发性烂鳃病,初期每天约死亡 50尾,死亡数逐日上升,三天后死亡数超过 100尾,用过多种消毒剂效果不好。 二、主要症状 到现场发现… 相似文献
3.
4.
采用半致死浓度法,进行了草鱼野生群体(江西群体)、多代养殖群体(本地群体)及子一代养殖群体(湖北群体)3个群体对柱状黄杆菌引起的柱形病(即烂鳃病)的抗病力比较。试验水温约为26℃,分别采用1×10^4、2×10^4、4×10^4、8×10^4、1.6×10^5CFU/ml浓度的柱状黄杆菌G4菌株菌液浸泡攻毒1小时,参考Reed—Muench法计算半致死浓度(LD50)。结果表明,江西群体的LD50为104^65SCFU/ml;湖北群体LD50为10^4.62CFU/ml;本地群体LD50为10^4.575CFU/ml,其中江西群体和本地养殖群体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可见,不同群体的草鱼对柱形病的抗病能力存在差异,3个群体的抗病力以野生群体为最强,子一代群体次之,多代养殖群体最弱。 相似文献
5.
2003年5月份,在培育鲤鱼夏花过程中,华北地区的乌仔发生大范围暴发性死亡,这种病具有暴发性和流行性。全池乌仔即刻全军覆没,危害性极大,使今年的苗种培育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这种病以前在乌仔阶段从未发生,也没有资料可查,笔者推断,可能是“烂鳃病”。针对这种病的症状,笔者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尝试了几种治疗方法,在本场取得了显著效果,并指导了水库周边地区的渔农治疗此病。下面就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并同 相似文献
6.
7.
2007年4月,四川彭山一流水养鱼场鲤鱼发生细菌性烂鳃病、经自行治疗不见好转。笔者采取内服抗菌药,连续体外消毒的方式处理后,及时控制了病情,防止该病的进一步蔓延,最终痊愈。现就此病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0.49公顷池塘中,利用土霉素药饵(剂量为每千克鱼100mg土霉素),治愈了鲤鱼烂鳃病和赤病并发症,提出口服法治疗鱼病以单位鱼体重给药比以单位饲料量给药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池塘养殖的密度不断加大,水体的投入也在增加,当水体超过负载能力时,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环境恶化,如水体氨氮、亚硝酸盐过高,pH值过大,这些不良因子诱发多种鱼病的发生。尤其是郑州郊区及沿黄中牟等养鱼密集地区连续几年爆发了规模大且死亡率极高的鲤鱼急性烂鳃病。该病来势迅猛,传染力极强,征兆病状不太明显,往往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鱼病防治专业人员用药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0.
鲤鱼粘孢子虫是网箱养鱼中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危害较严重的疫病之一,病原来自外地苗种携带,后寄生到螺蛳幼体上,寄生大量粘孢子虫螺蛳幼体在水中漂浮被鱼摄食后,引起肠道粘孢子虫,也可感染鳃组织和体表,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1.
在网箱鲤疾病中,烂鳃病传播速度快,流行面广,危害最大。1978-1992年水库1695箱鲤都发生了烂鳃病,共计死鱼约12.7万kg,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6-7月水温25-32℃是发病高峰季节,最高死亡68%。分析发病原因后,制定了“以防为主,结合内服药饵,外用泼洒,洗澡“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发病情况及症状2005年土门子水库网箱养殖鲤鱼共8箱,从4月末苗种投入到9月中旬,始终坚持每半月外用泼洒或挂篓消毒剂,每隔20天间隔投喂一次药饵。杀菌药和杀虫药交替使用进行预防。养殖前期并未发现鱼病。由于以往经验,秋季很少发病,忽视预防。从10月1日起发病,10月1~3日, 相似文献
13.
镜鲤又称散鳞镜鲤,我市于1999年7月底从外地引进镜鲤亲本120尾,平均体重2-5kg,全部为雌性,因途中运输死亡6尾,入池后尚存114尾。20天后发现镜鲤亲本患有烂鳃病,且蔓延迅速,我们随即进行了诊治,很快控制了鱼病的发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1 疾病发生情况及症状1-1 发病情况。镜鲤亲本运抵我市后,放在本市北庄镇鱼场的1号和2号鱼池里,8月18日发现池鱼摄食不旺,8月19日发现死鱼1条,管理人员捞起检查,有明显的烂鳃病症状。8月20日,管理人员采用常规的池塘消毒法,全池泼洒1mg/L的漂… 相似文献
14.
春季是水产养殖的旺季,但鱼类的一些疾病也就随之而来。现就鲤鱼烂鳃病的一些症状和治疗方法作以简单论述。烂腮病可分为寄生虫性烂腮病和细菌性烂腮病两大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池塘养殖的密度不断加大,水体的投入也在增加.当水体超过负载能力时,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环境恶化.如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过高,pH值过大,这些不良因子诱发多种鱼病的发生。尤其是郑州、开封沿黄养鱼密集地区连续几年爆发了规模大且死亡率极高的鲤鱼急性烂鳃病。该病来势迅猛,传染力极强.征兆病状不太明显,往往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鱼病防治专业人员用药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6.
八种中药对鲤烂鳃病原菌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试验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大黄,地榆,黄柏,黄连,黄芩、栀子、大蒜,烟叶八种中药对鲤烂鳃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除栀子外的蓁七种中药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抑菌作用的强弱与药物浓度大小呈正相关,对同种药物在其浓度不变时,其抑菌作用强弱与病原菌菌龄大小,菌浓度大小呈负相关,本试验结果为生产中预防和治疗鲤烂鲤病时的药物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柱形病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理机能的影响,随机选取患病和健康黄颡鱼各10尾,采集其血液,静置后离心分离血清以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如皮质醇、乳酸(LD)含量,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葡萄糖、白蛋白(ALB)、总蛋白(TP)、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结果显示:患病黄颡鱼血清皮质醇浓度和LDH、AST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健康鱼,LD含量和ALT活性显著高于健康鱼。与健康鱼相比,患病黄颡鱼血清葡萄糖含量极显著降低,而HDLC、LDLC、TCHO、ALB、TP、BUN浓度和ALP活性无显著差异。健康鱼肝细胞呈近圆形,形状较规则,细胞界线清晰,细胞核多位于细胞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形成放射状排列。患病鱼肝细胞出现局部坏死、空泡化,形成坏死灶,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结果表明:柱状黄杆菌感染可引起黄颡鱼鱼体显著的应激反应,并引起鱼体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8.
鲤鱼细菌性烂鳃病是由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 Reichenbach),又名柱状曲挠杆菌((Flexibacter columnaris Leadbetter)引起的鱼传染病。在全国养鱼地区普遍存在,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鲫鱼、鲤鱼等淡水鱼类,严重时引起鱼大批死亡。病鱼的主要特征为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水面。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