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外阳畦栽培平菇,易遭病虫危害或因高温烧菌而导致失败。为了寻找一个简便可行又能克服上述弊病的阳畦平菇栽培法,我们进行了阳畦覆土栽培法试验,现简报如下。(一)材料和方法:菌种为佛罗里达平菇,引自中国林科院林化所。培养科配方为99%棉籽壳、1%生石灰,料水比1:1.8。试验设AB 两组,A 组播种后盖报纸、塑料薄膜和草帘;B 组播种后只盖10厘米厚土。(二)试验结果:(1)发菌情况:播种后3天,两组菌丝萌发和吃料基本一致,料温A 组比B 组高3℃,菌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利用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栽培平菇已很广泛,并逐步实现高产创收,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现就栽培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办法介绍如下:1高温烧料早秋或晚春季节栽培平菇,如播种分层畦栽,料超过20cm厚或袋栽扎紧两头3~7天,料温极易超过30℃,造成烧料。预防办法:播种后经常喷水,15天内,早晚夜间通风降温保湿最关键。2发菌正常但不出菇料表层发菌,因料内温度过高而烧死菌种不能发菌,光照、温度和缺氧等掌握不当。预防办法:在菌丝体营养发育阶段,大棚覆膜后盖稻草等遮阳,保持棚内黑暗,…  相似文献   

3.
平菇袋栽由于成功率高、产量高、质量好、操作容易、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生产上仍是菇农采用的一种主要栽培方式。在生产上常因各种原因造成不发菌、发菌慢、烧菌、不出菇等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生产实践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治对策。1 播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1 1 原  因 ①培养料含水量过多,已变质,产生了大量杂菌,抑制了平菇菌丝的生长;②菌种已老化,生活力差;③菌种用量过少;④培养料 pH不适宜。1 2 防治对策 ①选用新鲜未霉变的棉子壳,料的含水量控制在 60 %~ 65%;②…  相似文献   

4.
香菇液体菌种研究进展与栽培应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方可武  方忠王 《食用菌》1995,17(4):14-16
近年来,我国香菇液体菌种的研究与应用有了新的发展。栽培香菇使用液体菌种比固体菌种有许多优点,如菌种可用工业化进行大量生产,培养周期短,长速快,菌龄整齐,接种后菌种在料内分布均匀,发菌点多,菌丝长满料的时间短,出菇快。香菇液体菌种的应用,可促进香菇栽培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和机械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层播种因工效高、污染少、发菌较快而成为平菇栽培中常用的一种播种方法。但是层插法也存在不少缺点,如薄膜上的积水与菌种直接接触,影响菌种尽快恢复和生长,表面菌种易老化结块,影响通气透水等等。为此,笔者进行了层插法的改进试验。 (一)方法与结果 改进层播法与常规层插法基本相似,所不同的只是在播了最上面一层菌种后,再均匀  相似文献   

6.
李正飞 《食用菌》2009,(6):45-45
蘑菇发菌阶段因管理不当,常出现不发菌,菌丝不向下扎等现象。菌种播后不发菌、原因有以下四种。①菌种老化、菌丝活力不强。②培养料变没腐熟或水分过大,而菌丝不吃料。③培养料中氨有害物质多影响菌丝生长。④螨虫为害严重,菌丝萎缩不发。  相似文献   

7.
常规代料栽培香菇,大都是采用熟料袋栽,耗能大,无菌操作要求严格,笔者参考了有关资料,探索出一种生料栽培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菌种选择 必须选低温、发菌快,抗霉、耐碱、高产菌株,栽培种培养基以谷粒等为好。 (二)季节选择 生料栽培成败的关键是安排在低于20℃的季节发菌,我国南方以气温较低的12月栽培为宜。 (三)配料播种 以棉子壳料为例,较适的配方如: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粪草栽培双孢蘑菇,仍采用传统的穴播、混播、夹心散播法等,但由于培养料偏厚,发菌时间长,延长了栽培周期,从而竞争性杂菌污染增加。本试验是利用无粪合成料,在铺料厚度一致的条件下,采用不同播种方法观测菌丝生长及对产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一)试验设计采用穴播、混播、表面撒播、穴层播四种播种方法,每种方法重复三次,每个试验小区2米~2,试验小区设在同一菇房的五层架的中间三层,随机排列。(二)基料堆制①室外前发酵,堆期16天,翻堆4次,前发酵结束时pH 为7.5~7.8,含水量62~63%;②室内后发酵,采用床架条垅式,用加盖塑料薄膜、草帘升温达到要求,发酵5天。(三)播种方法供试菌种为双孢蘑菇152菌株,栽培种全部用棉子壳粒型菌。料厚24~25厘米。料温26~28℃,播种量每处理为750克/瓶。播种方法是①穴播:菌种块1~1.5厘米,穴深6~8厘米,穴距5~6厘米,行距10~12厘米。②表面撒播:播种前翻格1次,压平整,将菌种均匀撒在料面上,拍紧。③混播:在培养料翻格时,将菌种均匀与培养料混合,然后压平。④穴层播:先用1/3的菌种量(菌块1~2厘米)穴播在培养料1/3处,播种密度10×20厘米,然后再将2/3的菌种量均匀撤在料面、压实。  相似文献   

9.
袋式立体栽培平菇是目前我国平菇栽培的主要形式,从菌袋制作到出菇的发菌期管理,是决定平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现就袋栽平菇发菌期常见的问题及其对策简述如下:1)播种后菌种萌发慢,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①菌种退化,菌龄长。②播种量少,菌种块小且分散,菌丝损伤后愈合慢。③料内含水量过高,透气性差,袋内缺氧。④培养料的pH值不适。主要对策:①菌种从母种开始控制转管代数,从分离得到的母种到生产母种不能超过三代。严禁原种—原种、栽培种—栽培种的扩繁方式。栽培种满袋后存放时间不能过长,菌龄以不…  相似文献   

10.
香菇枝条菌种的制作与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菇是辽宁东部地区食用菌的主栽品种,常期以来一直沿用传统的二、三级种制种方法。该法制作的三级种接种操作繁琐,速度慢,发菌周期长,易感染。上部菌龄长易老化,中下部菌丝缺氧,下部菌龄较短,内部易含隐形杂菌,培养周期过长菌丝活力下降;播种后菌种恢复和吃料能力差。笔者于2004  相似文献   

11.
<正>1播种后种块不萌发1)播种时温度过高,如连续2~3天高于30℃,且菇房通风不良,菌种因闷热而不萌发;料内氨气过重,使菌丝中毒。处理措施:如播种后遇高温天气,要在早、晚通风使菇房温度下降,防止菇房长期处于闷热状态;如料内氨气过重,可采用打扦、翻格等措施,排除氨气,再进行补种。2)菌种退化、老化严重,适应性差,生命力弱。  相似文献   

12.
对野生血红栓菌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提纯育成菌种,研究不同培养料对发菌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血红栓菌为典型木腐型菌类,通过子实体分离易得到纯菌丝菌种,且容易进行驯化和人工代料栽培。以配方78%杂木屑、20%麸皮、1%白糖、1%石膏的培养料栽培,其发菌及产量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3.
培养料营养成分的多寡,直接影响平菇的产质量,但配料时营养料添加过多,易染霉菌而导致失败,且成本较高,不利于开放式大面积种植.为此,我们在1989年秋初试的基础上,于1991年春投料2000kg进行菇蕾期料内注营养液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一)培养料发菌培养料为新鲜棉子皮,另加生石灰1%和40%多菌灵胶悬剂0.2%,水分是干料重的130%.菌种为中蔬10号.采用生料开放式袋栽(45×25cm),装袋后常规堆袋发菌,发菌期间翻袋二次.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生料和发酵料配合使用的半生料大田栽培大球盖菇技术,包括生产季节安排和对菌种要求,栽培前的大田和栽培料的处理,铺料、播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技术环节。栽培主料无需发酵,就能使菌丝快速生长,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平菇栽培的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发菌,菌丝体形成,即表明栽培成功.而菌丝体发育质量的优劣,在很大成度上影响着产量的高低,如何加快播种后菌丝发育,使平菇菌丝尽快占领培养料,使杂菌得以控制,是值得同行探讨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探索出了一套平菇发酵料快速优质发菌法.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一)拌料选用干燥无霉、透气性好的原料,如棉子壳、玉米芯、废棉等,加入1.5%的石灰、石膏、0.5%的食盐,1.5%的过磷酸钙,料水比1∶1,在清洁的水泥地上充分搅拌均匀.  相似文献   

16.
大田栽培平菇发菌期一般要在料面覆盖报纸,由于水分蒸发较快料面易干燥,发菌慢,易感染杂菌,产量低。我们在林地栽平菇进行了料面覆盖树叶试验,生物效率达100%以上。(一)供试材料菌种为佛罗里达平菇。栽培料配方,每 m~2用棉子壳15kg,加石灰2%、多菌灵0,1%,  相似文献   

17.
木条菌种比木屑菌种有以下优点: 一、缩短发菌时间,菌令上下一致木条菌种空隙多,通气性好,菌丝吃料快,生长旺盛;母种接种到木条原种上,20天菌丝就渗透木条而长满全瓶,比木屑培养基培菌时间缩短4天左右。用木条原种接入栽培种上,培菌时间更可缩短:750毫升玻璃瓶只要15天就可长满全瓶,比木屑栽培种缩短15天;塑料袋20天就发满全袋,时间可缩短25天以上。木条菌种长12厘米,接入培养料中间,发菌时上下左右一起长,菌丝纵横延伸。因此发菌时可大大缩短。二、菌种利用率高,杂菌污染少木条菌种作原种,一根木条接种一袋,没有接多接少和浪费现象。接种到培养基后,由于吃  相似文献   

18.
用棉子壳作培养料栽培平菇后的下脚料可制蘑菇种。经我们二年实践证明,利用废料制作的菌种与粪草料菌种相比,播种后菌种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现将制作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对豫西地区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从产地环境、栽培季节、菌种、土地整理、培养料选择、料袋制作、播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控与干制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羊肚菌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实践表明,用罐头瓶装料制平菇栽培种,菌丝生长比用袋装料好,瓶装菌种播后24小时菌种块开始萌发,而袋装菌种播后要3天才能萌发。瓶装菌种,菌丝浓白、粗壮,吃料快;而袋装的菌丝呈灰白色,吃料慢。究其原因,主要是罐头瓶制种,菌种接触点多,生长快,15天长满全瓶,菌龄短,菌丝代谢旺盛;而袋装菌种接触点少,生长慢,25~30天以上才能长满袋,菌龄过长,再加之袋口的水分蒸发快,上部菌丝容易干燥,有老化现象,从而降低了菌种质量。另外,用袋子制种成本也比较高,因为袋子只能使用一次,而罐头瓶制种,如瓶子不破可以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