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南五味子属植物的分布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五味子属为五味子科常绿攀援木质藤本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果用和观赏价值。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等东南亚一带。中国共有10种,主产于西南至东南部。广西现有7种,即冷饭团、毛南五味子、冷饭藤、异型南五味子、南五味子、仁昌五味子和广西南五味子。文章介绍了广西南五味子属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和利用现状,并对其合理化开发利用提出了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引种驯化及综合利用研究等3项建议。  相似文献   

2.
北五味子GAP基地的栽培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胥克章 《农业与技术》2006,26(2):126-128
五味子为木兰科落叶木质藤本野生果树植物,其学名为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分为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按照1995年版药典规定,只允许北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药用。北五味子世界分布区域小,天然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混交林及灌木丛中,因主产于我国东北地区,故又常称北五味子。其既是常用中药材,又可做果酒、饮料和保健茶等。尤其果实是一种宜食宜药的多功能山珍绿色浆果,具有益气敛肺、滋肾温精、生津止渴之功效,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五味子,有南北五味子之分。南五味子为常绿木本攀援植物,产于长江以南各地,是主要垂直绿化树种之一,在长江以北地区不能越冬。五味子一般指北五味子,又叫辽五味、山花椒等,属五味子科,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的药食兼用型经济植物,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鄂、湘、川、赣等省。  相似文献   

4.
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是天然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以及西藏等黄河以南省区的木质藤本药用植物,成熟干燥果实入药俗称南五味子或西五味子。  相似文献   

5.
五味子(Schisandga Chinensis Baill),别名北五味子,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野生果树,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东、山西等省区。五味子果实既可入药也可用于酿酒、制汁生产饮料等,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和治疗效果。鉴于五味子上述功效,探讨其人  相似文献   

6.
五味子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别名北五味子、辽五味子,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茎长可达数米,不易折断,花单性,雌雄同株。浆果球形,成熟时深红色。  相似文献   

7.
北五味子为木兰科北五味属木质藤本植物,分布于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主产于东北,朝鲜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亦有分布。北五味子人工栽培3年挂果,第4年进入盛果期,第5年公顷鲜果产量可达9000kg。据有关资料介绍,五味子的产果期长达20年之久。因此,种植北五味子是一项一次性投入、多年获得高效益的致富项目。  相似文献   

8.
辽五味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味子系木兰科五味子属和南五味子属植物泛称。是木质藤本植物,所结果实为浆果,其穗形与山葡萄相似。在我国五味子属约有20种,南五味有10种,主要分布于西南,华南和东北地区,多数产于长江以南。药用的有19种,其中最有经济价值是五味属中的北五味子,尤其是我国东北所产的五味子,而东北的五味子属辽宁五味子最好,在世界也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9.
介绍野生厚叶五味子的生物学特征及在龙岩市的分布,分析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利用价值,并提出开发利用龙岩市野生厚叶五味子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五味子有南、北之分。南五味子为常绿木本攀缘植物,产于长江以南各地,是主要垂直绿化树种之一,在长江以北地区不能越冬。五味子一般称北五味子,又叫辽五味、山花椒等,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的药、食兼用型经济植物,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鄂、湘、川、赣等省。近年来,由于日本、  相似文献   

11.
北五味子在我国东北地区分布广泛,野生资源丰富,多生长在山坡、溪旁及灌木丛内,药用价值高,可用于改善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可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护,通过提高机体的抗菌能力来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本文从北五味子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及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北五味子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北五味子为木兰科北五味属木质藤本植物,分布于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主产东北,朝鲜及苏联远东亦有分布.北五味子人工栽培,三年挂果,第四年进入盛果期,第五年亩产可达1200斤鲜果.据有关资料介绍,五味子的产果期长达20年之久.因此,种植北五味子,是一项一次性投入,多年获得高效益的致富项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应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统计分析了我国五味子研究论文的年份分布、学科分布、引用频次、下载频次、作者、研究机构、基金论文比等。为相关研究人员把握五味子研究现状及今后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五味子叉丝壳菌危害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estRiskAnalysis,简称PRA)方法,从有害生物的国内外分布、潜在的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管理难度等几个方面对五味子白粉病病原菌五味子叉丝壳菌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五味子叉丝壳菌为风险中度偏高的有害生物,对我国五味子资源及五味子产业发展具有潜在的严重威胁,应加强风险性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5.
四川几种常见五味子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在我省分布较为广泛的红花五味子 S.rubrifolia,翅枝五味子 S.henryi,华中五味子 S.sphenanthera,柔毛五味子 S.pubescens,毛脉五味子 S.pubescens Var.pubinervis 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数均为 28,核型不对称系数 58.90%,核型分类属于 1A 到 2B,表明其染色体比较对称,是较原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小鼠组织中五味子甲素的质量浓度测定方法,并研究五味子甲素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其靶向治疗效果。【方法】将五味子甲素按25mg/kg一次灌胃ICR雄性小鼠,于给药后0.5,1,2,3和4h分别取小鼠心、肝、肾、脑,用生理盐水洗净后制成0.25g/mL组织匀浆,以睾丸酮为内标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五味子甲素在小鼠心、肝、肾、脑中的质量浓度,并对HPLC方法的专属性、回收率、精密度和稳定性进行考察。依据五味子甲素在各组织中的峰值及各时间段的质量浓度,确定其分布最高的组织,对质量浓度分布最高的组织进行相关的药理学评价。【结果】小鼠心、肝、肾、脑组织中五味子甲素质量浓度为0.625~20μg/mL时,其质量浓度与五味子甲素/内标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HPLC法的专属性良好;日内精密度为(3.15±0.82)%~(4.77±0.57)%,日间精密度为(5.51±1.82)%~(8.46±2.93)%;稳定性试验的RSD10%;绝对回收率为(89.04±3.82)%~(91.37±3.77)%,相对回收率为(95.65±5.76)%~(106.07±8.29)%。五味子甲素1次灌胃给药(剂量25mg/kg)后在小鼠体内心、肝、肾、脑组织中均有分布,给药1h后五味子甲素在小鼠心脏、脑组织中质量浓度达到峰值,给药2h后在小鼠肝脏和肾脏中质量浓度达到峰值。整个分布情况显示,给药后1,2,3h五味子甲素在小鼠肝脏组织中的质量浓度均高于其他组织,且达峰值时其质量浓度也显著高于心脏、肾脏、脑(P0.05);其次是肾脏,五味子甲素质量浓度较低的为心脏和脑。五味子甲素对CCl4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确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稳定,可用于小鼠内脏组织中五味子甲素质量浓度的测定;小鼠灌胃给药后五味子甲素在小鼠体内心、肝、肾、脑组织中均有分布,且达峰值时以肝脏中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肾脏,心脏与脑中较低;五味子甲素对CCl4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北五味子作为一种常用滋补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且被列为上品.北五味子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中药材的初加工和贮藏是药材生产的关键环节,对其内在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北五味子的初加工方式和贮藏条件进行了总结归纳,阐述了加工方法和贮藏条件对北五味子品质的影响.通过对北五味子初加工及贮藏研究进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北五味子是一种木质藤本植物,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以北,以东北最为集中。新鲜的北五味子果实可用来加工天然保健饮品,而干果则是一种难得的中药材,药用价值较高,所以北五味子市场前景很好。本文主要针对五味子的习性以及人工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种植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五味子别名北五味子。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木。分布于我国东北及俄罗斯、朝鲜、日本。以成熟果实入药,味酸,性温。有益气敛肺、滋肾、涩精、生津、止泻敛汗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五味子[Schisanda chirtensis(Turcz)Bailll]为五味子科五味子属多年生藤本攀缘植物,是著名的珍贵中药材。五味子有南北之分,本区所产五味子称北五味子,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的药食兼用型的经济植物。以果实入药。浆果肉质,球形,深红色。有益气敛肺、滋肾温精、生津止渴之功效。可治肺虚、咳喘、泄痢、盗汗等。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白龙江流域林区2200m以下的沟谷灌丛中广泛分布,亦产于我国的东北、华北、湖北、湖南、江苏、四川等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