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灌水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碳氮代谢、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5个黄淮海主栽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进行试验,分析了灌水次数对冬小麦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及全氮含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的减少,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全氮含量、可溶性糖转运率均降低,碳氮比增加,穗粒数、千粒质量和单位面积穗数降低,花后14 d之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低趋势;与正常灌水( W3)相比,灌2次水(W2)和灌1次水(W1)分别减产11.37%和30.80%,其中周麦18减产最大为14.69%和37.44%,矮抗58减产最少为9.19%和26.97%;W3、W2处理下周麦18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分别为27.6,28.9 kg/(hm2· mm),豫农202最小,分别为21.8,23.9 kg/(hm2· mm),在W1处理下矮抗58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26.1 kg/(hm2· mm)),豫农202最小(21.5 kg/(hm2· mm))。5个冬小麦抗旱指数表现为矮抗58>郑麦366>豫麦49>豫农202>周麦18。  相似文献   

2.
王红光  于振文  张永丽  王东 《作物学报》2010,36(7):1183-1191
于2007-2008和2008-2009小麦生长季, 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 采用测墒补灌的方法, 研究推迟拔节水及不同灌水水平对冬小麦耗水量、耗水来源、单位土地面积上旗叶叶面积和蒸腾速率、株间蒸发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测墒补灌后0~140 cm土层能够达到目标含水量。相同补灌时期, 随补灌水平的提高, 拔节至开花阶段日耗水量增大, 0~120 cm土层贮水消耗量减小, 生育期总灌水量和田间耗水量增加, 土壤贮水消耗量先增加后减小, 土壤贮水消耗量和降水量占田间耗水量的比例降低。相同补灌水平, 由拔节期推迟至拔节后10 d补灌则麦田日耗水量减小, 挑旗期日耗水量增大, 拔节至开花阶段80~12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增加, 生育期总灌水量和田间耗水量亦增加, 降水量、灌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占田间耗水量的比例不变; 灌浆初期单位土地面积上旗叶叶面积和蒸腾速率降低, 株间蒸发量增加; 公顷穗数降低, 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生产效率增加。本试验条件下, 在拔节后10 d补灌至0~140 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 开花期补灌至70% (2007-2008年度)是兼顾节水、高产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灌水次数对优质小麦品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应的影响,选用两个中、强筋小麦品种(中筋麦:中麦122;强筋麦:津农7号),在大田条件下设置3种灌水处理(W2:冬水+拔节水+开花水;W1:冬水+拔节水;W0:冬水),研究了不同的灌水次数对中、强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蛋白质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协调中强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适宜灌水次数。试验结果表明,减少灌水次数籽粒产量显著下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减少灌水同时,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4.
高春华  于振文  石玉  张永丽  赵俊晔 《作物学报》2013,39(12):2211-2219
2007-2009年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利用测墒补灌技术,设置0~14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拔节期65%, 开花期55%~60%)、中(拔节期75%, 开花期65%~70%)、高(拔节期75%, 开花期75%) 3个处理,比较了14个小麦生产品种的水分利用特性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差异。以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为指标的聚类分析,将14个小麦品种分为3组,分别是超高产高水分利用率组(I组)、超高产中水分利用率组(II组)和高产低水分利用率组(III组)。比较各组代表品种的耗水量、耗水模系数及日耗水量,播种至拔节期山农15 (I组)显著低于济麦22 (II组)和烟农21 (III组),拔节至开花期山农15显著高于济麦22和烟农21,开花至成熟期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在中水分条件下,山农15的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高于济麦22和烟农21,而在低和高水分条件下,3个品种无显著差异。在中、高水分条件下,山农15开花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济麦22和烟农21,成熟期与济麦22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烟农21;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济麦22和烟农21;3品种的经济系数以山农15最大,济麦22次之,烟农21最小。  相似文献   

5.
2000-2001年在新乡市安排了由11个(冬性8个,春性3个)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系)参加的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藁麦8901、新优1号对照品种高优503增产显著,增幅分别为13.05%和8.75%,居冬水组参试品种前2位,中优9507较对照品种高优503减产达8.7%,在冬水组参试品种中产量最低,郑州9023较对照品种豫麦34号增产4.53%,可作为晚茬强筋优质小麦推广种植,濮优9175较对照品种豫麦34号减产6.14%,但成熟落黄好于豫麦34号。  相似文献   

6.
玉米穗期水分胁迫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盆栽条件下,以6个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穗期正常供水、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简称WUE)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和耗水量的水分胁迫效应均显著,随胁迫程度加大,产量和耗水量均明显降低,但不同品种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存在差异.轻度水分胁迫下,供试品种中有两个品种表现出产量下降幅度不大、且比耗水量下降幅度小、WUE有所提高的优良特性;中度水分胁迫下,6个品种均表现为产量大幅度下降,且远高于耗水量的下降幅度,导致WUE明显降低.相关分析表明,3种供水条件下,WUE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耗水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赵辉  荆奇  戴廷波  姜东  曹卫星 《作物学报》2007,33(12):2021-2027
以2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豫麦34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研究了花后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显著受温度、水分和温度×水分互作的影响,且温度的影响大于水分及温度×水分的影响。高温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但降低了谷/醇比。无论高温或适温下,干旱胁迫均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谷/醇比在适温干旱下升高,高温干旱下降低;渍水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籽粒蛋白质含量在高温干旱下最高,适温渍水下最低。在温度和水分逆境下,籽粒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变化是导致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差异的主要原因。高温和水分逆境均降低旗叶谷胺酰氨合成酶(GS)和籽粒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不同温度条件下酶活性均表现为对照>干旱>渍水。高温和水分逆境对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适温下,豫麦34旗叶GS活性易受水分的抑制;扬麦9旗叶GS活性易受高温的抑制。高温下,豫麦34旗叶氮代谢受高温影响较大,而扬麦9则更易受水分胁迫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盆栽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从器官水平上考察了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物质积累、分配等的影响,并建立了产量和耗水量的关系方程。在水分适宜条件下,茎杆所占比例较小,为32%,穗部占39%,而过度灌溉和严重水分胁迫条件下,茎杆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3%和34%,穗部所占比例较小,仅为41%和27%。在不同等级水分条件下,均以茎杆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相对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70%~60%)时,茎杆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为0.97 g/茎,水分胁迫严重条件下,叶片对冬小麦产量贡献比适宜土壤水分条件时的叶片贡献要大一些,为0.79 g/茎。根据试验产量和耗水量回归分析表明,泰安地区在现有的肥水水平和栽培技术条件下,冬小麦的理论最大产量为0.62 kg/m2,耗水量702.35 mm,最高水分利用率17.65%,冬小麦在拔节至扬花浇水显得尤为重要,生产上应特别注意加强扬花水、灌浆期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9.
种子水分对小麦种子萌发与休眠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京冬6号冬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研究花后15DAA、20DAA、25DAA、30DAA(DAA:花后天数)种子的水分含量与其发芽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水分对不同成熟度小麦种子的休眠与萌发均有调控作用,干燥降水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且充分干燥可使不同成熟度的种子完全处于可萌发状态;伴随种子成熟度的不断提高,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界点水分值有下降趋势,使种子发率达到80%以上的种子水分含量为:15DAA:45%;20DAA:43%;25DAA:39%;30DAA:34%。  相似文献   

10.
花后干旱和渍水对小麦籽粒HMW-GS及G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DS-PAGE和切胶比色进行亚基定量,研究花后干旱和渍水对小麦强筋品种豫麦34和弱筋品种扬麦9号籽粒HMW-GS和GM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的干旱处理和豫麦34淹水处理在花后10 d籽粒HMW-GS形成,两品种对照和扬麦9号淹水处理在花后15 d籽粒HMW-GS形成,说明花后干旱提早了小麦籽粒HMW-GS的起始形成。干旱促进了小麦籽粒HMW-GS早期积累,但对后期积累不利,使快速积累期缩短,渍水处理更明显缩短籽粒HMW-GS快速积累期。两品种成熟期总HMW-GS和GMP含量表现为对照>干旱>渍水,且豫麦34各处理大于扬麦9号的对应处理。  相似文献   

11.
杜会  魏冰  杨珺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8):453-453
绿化植物保水还是耗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为了研究植物对水循环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北京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针对在迎接2008绿色奥运之际,大力扩增绿化面积之后,水循环是否受到影响,有怎样的变化趋势,采用分析植物在水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调查北京近几年的降水量、蒸发量及水资源总量等各项指标,并结合北京地区的实际绿化状况,进行分析处理的方法,发现北京市空气湿度有了一定增加,改善了生态环境,降低了水分蒸发量,对保护水资源有一定作用,但北京水资源总量仍呈下降趋势,绿化用水量惊人,故在绿化植物选择、合理搭配及管理方面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加工番茄水分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土壤水分胁迫对番茄生理生态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相结合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加工番茄水分胁迫生理研究的重要性,提出在栽培生产中,把有限的水资源分配给番茄对水分最为敏感的花果期,有利于节水高产目标的实现,为加工番茄优化灌溉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进一步研究加工番茄的水分生产函数提供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现代蔬菜穴盘育苗技术的应用中,秧苗营养面积很小,基质的持水量和保水性成为提高秧苗质量的重要限制因子。采用两种保水剂和三种施用浓度研究了对基质保水性和黄瓜秧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的两种保水剂最大浓度处理T3(西沃特4‰)每克基质吸水后质量为2.400g;T6(科翰4‰)为2.475g,而对照基质的饱和持水后质量仅为2.250g。且失水速率与保水性规律一致。证明在实行营养基质育苗时,能够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育苗中需水严格与供水保水不足的矛盾,但高浓度保水剂最终的秧苗质量较差,实验中发现,秧苗质量以科翰保水剂2‰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4.
保水剂对黄瓜穴盘苗基质水分状况及秧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现代蔬菜穴盘育苗技术的应用中,秧苗营养面积很小,基质的持水量和保水性成为提高秧苗质量的重要限制因子。采用两种保水剂和三种施用浓度研究了对基质保水性和黄瓜秧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的两种保水剂最大浓度处理T3(西沃特4‰)每克基质吸水后质量为2.400g;T6(科翰4‰)为2.475g,而对照基质的饱和持水后质量仅为2.250g。且失水速率与保水性规律一致。证明在实行营养基质育苗时,能够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育苗中需水严格与供水保水不足的矛盾,但高浓度保水剂最终的秧苗质量较差,实验中发现,秧苗质量以科翰保水剂2‰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分胁迫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姚磊  杨阿明 《华北农学报》1997,12(2):102-106
番茄成苗后的生长对水分胁迫反应敏感,首先反映在茎的粗细,随着水分胁迫的减少,番茄的茎变粗,对株高和叶片数的影响的一段果以下的栽培反应不明显,水分胁迫使番茄的叶绿素含量增加,植物体内不势下降,气孔关闭,蒸腾减小,光合速率减弱,进而使产量降低,在合理用水的前提下要提高产量,三段果以下的番茄栽培应把定植后到果实膨大前这段时期的土壤水分胁迫控制在0.04MPa左右。果实进入膨大期以后的土壤水分胁迫应控制在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对苹果属植物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分胁迫使苹果属植物Chl、Car含量下降,叶肉细胞叶绿体遭到破坏,抗旱性较弱的平邑甜茶受损的程度明显大于抗旱性较强的新疆野苹果。  相似文献   

17.
游戏理论在城市水主题公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宁  李小兵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0):283-286
针对城市水主题公园景观设计趋同化现状,引入赫伊津哈的游戏理论,将人们在水主题公园中的行为定义为场所中的“游戏活动”。针对参与者文化背景、社会经历、知识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性,设定欣赏模式、嬉戏模式、体验模式和参与模式等4类接受方式,提出一种全新的水景设计思路:水主题公园景观设计重点应放在关注人、关注人性、关注人的精神诉求的角度,为暂时步出了“真实的”生活的人们制造快乐的体验、情感的满足、文化的洗礼,实现内心的平衡。以成都市活水公园景观设计为例,解读游戏特色水景表达方式,为城市水主题公园设计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壤水分抑蒸剂保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花盆试验,研究了在相同条件下,小麦粉碎秸秆、MP3005保水剂、扩蓄肥3种水分抑蒸剂施入土壤后,对土壤水分蒸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水分抑蒸剂都能达到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的目的,且抑蒸效果随用量不同而异.抑蒸效益分析表明,小麦秸秆在抑蒸量为8 000.4 kg/hm~2,MP3005保水剂在抑蒸量为1 600.08 kg/hm~2,扩蓄肥在抑蒸量为4 000.2 kg/hm~2时抑蒸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9.
保水剂通过提高穴盘育苗基质的持水量和保水性从而有效地解决育苗中需水严格与供水保水不足的矛盾。从已经得到的有关壮苗指数以及有关的生理变化可以初步判断,这种对于水分调控的效果已经远远超出“生长量”范畴,对蔬菜秧苗的生理活性也同时产生明显影响,保水剂的作用可以相对延长最佳持水量保持时间,植株保持较高的生理活性,因此,适宜的保水剂及用量将会由于影响秧苗质量而导致生产效果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