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分析黄唇蜾蠃蜂蜂毒中的蛋白质组分,发现SDS-PAGE可以分离出5条主要的蛋白质带.酶活力分析显示,黄唇蜾蠃蜂蜂毒和已研究过的其他胡蜂蜂毒一样,也具有透明质酸酶和磷脂酶A的活性,但蜂毒中没有检测到酯酶、磷脂酶C和酚氧化酶活性,也不含有酚氧化酶抑制因子.由此推测,黄唇蜾蠃蜂的蜂毒仅具有较弱的过敏活性.利用寄主斜纹夜蛾幼虫进行生理学活性分析证实,体腔注射黄唇蜾蠃蜂蜂毒不能引起寄主昆虫的麻痹反应,但脑部注射一个毒腺当量的蜂毒就会引起所有受试个体产生麻痹反应,但用胰蛋白酶处理后,蜂毒即失去麻痹活性.表明:黄唇蜾蠃蜂蜂毒的麻痹活性依赖于其蛋白质组分,而活性组分的作用靶标位于寄主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蜂毒(Bee_Venom, BV)是天然的动物药,药理效应广泛,成分较为复杂。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是蜂毒的重要活性成分和主要过敏原,可与蜂毒肽发挥协同作用,诱发溶血。本研究旨在通过原核系统表达并纯化出蜂毒磷脂酶A2(BvPLA2)蛋白,并通过溶血试验对比蜂毒(bee venom,BV)、蜂毒肽(melittin)以及BvPLA2的溶血效果。[方法]将已构建好的pET28a-BvPLA2融合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并通过IPTG低温诱导蛋白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并纯化获得重组BvPLA2蛋白。采集小鼠眼球全血与生理盐水等体积混合配制成2%的红细胞混悬液,加入不同浓度的BvPLA2蛋白液、蜂毒液及蜂毒肽,通过酶标仪测定溶血率。[结果]经IPTG诱导后的表达产物在约15 kDa的分子量处呈现清晰的条带,与理论推算值一致。超声破碎后在上清及沉淀中均表达出特异性条带,且上清中的表达量与沉淀表达量基本一致。不同浓度的BvPLA2蛋白液均具有溶血效果,溶血率均超过5%,且低浓度BvPLA2溶血率较高。经对比得出,BvPLA2溶血率显著低于蜂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行两种提取方法下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组结果差异分析,并确定最佳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提取方法.【方法】采用酚提取法和三氯乙酸/丙酮沉淀与乙酸铵/甲醇沉淀相结合的两步沉淀法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进行2-DE分离,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MALDI-TOF-MS质谱鉴定.【结果】两步沉淀法提取的马铃薯块茎蛋白质较酚提取法获得蛋白质纯度和浓度及蛋白质点数目均明显增加,双向电泳凝胶图谱分辨率较高.质谱鉴定结果表明,两步沉淀法中鉴定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丰度均显著高于酚提取法,并鉴定到一些新出现的蛋白质包括假定的线粒体NAD依赖的苹果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类似物和蛋白酶抑制剂II前体类型B.【结论】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时两步沉淀法优于酚提取法.  相似文献   

4.
绵羊精子冻融前后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和分析绵羊精子冻融前后的差异蛋白质。【方法】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精子蛋白,凝胶用考马斯亮蓝染色,用PDQuest8.0软件检测分析差异蛋白质斑点并经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鉴定。【结果】鲜冻精凝胶图谱分析后得到 14个差异蛋白斑点,在国际生物信息学中心数据库搜索到相对应的5种蛋白质:推定的热休克蛋白70.1、转录因子AP-2α蛋白、烯醇酶、烯醇酶1和血清白蛋白前体。在解冻精子中,推定的热休克蛋白70.1、烯醇酶和烯醇酶1含量减少,转录因子AP-2α蛋白含量增加,血清白蛋白前体来源于精浆。【结论】绵羊精子经冷冻、解冻后,蛋白质存在差异,对差异蛋白质的研究有利于探索绵羊精子在冷冻过程中的生理状态,为进一步研究绵羊精子蛋白质组学及揭示精子冻伤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橡胶树死皮病黄色体蛋白质组差异分析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shiya/oresis,2-DE),比较橡胶树死皮株与健康株胶乳黄色体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采用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橡胶树死皮株与健康株黄色体蛋白质,并采用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 pH gradient,IPG)双向凝胶电泳分离两种材料蛋白质,凝胶经银染显色后,用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成功获得了橡胶树死皮株与健康株胶乳黄色体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鉴定出24个蛋白差异点,其中17个上调表达,7个下调表达。并应用质谱技术鉴定了其中部分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对渗调蛋白进行了功能分析,其在死皮株中表现下调的情形可能与死皮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临床型乳房炎与正常奶牛血浆的差异蛋白质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检测和分析临床型乳房炎与正常奶牛血浆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血浆蛋白,凝胶用硝酸银染色和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7.4软件自动检测分析差异表达蛋白斑点并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鉴定。【结果】凝胶图谱分析后得到3个差异蛋白斑点,鉴定为2种蛋白质(结合珠蛋白前体和乳腺球蛋白)。结合珠蛋白前体在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浆中表达量增加,可作为乳房炎诊断标记分子;而乳腺球蛋白的表达量下调。【结论】临床型乳房炎与正常奶牛的血浆中蛋白质的表达存在差异,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研究有利于探索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蜂毒是工蜂毒腺和附腺分泌出的具有芳香气味的一种透明毒液 ,贮存在毒囊中 ,螫刺时由螫针排出。蜂螫人使人肿痛不适 ,出现局部和全身反应 ,却意外地治愈了风湿病患者 ,人们由此发现蜂毒能治病。自古以来 ,我国和国外的民间医学中都有应用蜂毒治病的记载。自195 7年以来 ,我国开始有应用蜂毒治病的临床报道 ,全国不少研究机构、医院的试验结果表明 :蜂毒对多种疾病均有良好的疗效。由于蜂毒疗效显著 ,长期以来对蜂毒医疗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4 0年来 ,药理学家、生化学家及临床学家对蜂毒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尤其是近几年来 ,化学分离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脑梗死肝阳化风证与阴虚风动证血清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初步分析其差异蛋白质表达情况。 方法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脑梗死肝阳化风证与阴虚风动证血清标本,考马斯亮兰染色,PD-QUEST 图像分析系 统分析,从凝胶中选取分离较好的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获取肽质 量指纹图谱(PMF),Mascot 软件搜索SWISS-PROT 数据库鉴定蛋白质,对差异蛋白质进行组间对比。结果获得了分 辨率较好的脑梗死肝阳化风证与阴虚风动证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质谱分析了29 个差异蛋白质点,获取了87 张肽质 量指纹图谱,通过查询数据库鉴定了29 个蛋白质,其中部分蛋白质与肝阳化风证及阴虚风动证发生发展有关。结论 建立了脑梗死肝阳化风证与阴虚风动证血清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应用质谱技术鉴定了部分差异蛋白质点,为脑梗 死肝阳上亢证与阴虚风动证与正常组血清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血清蛋白质组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有意义的数据,并认 为蛋白质组学能在脑梗死不同证型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方便的半抗原-载体蛋白偶联物电泳鉴定方法。【方法】选用SDS-PAGE、非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3种方法对载体蛋白、偶联剂变性的载体蛋白、半抗原-载体蛋白进行比较鉴定,同时与光谱法结果比较。【结果】对分子量差异较小的载体蛋白和半抗原-载体蛋白偶联物,SDS-PAGE不能有效分辨;但偶联前后载体电荷有变化时,非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却能有效分辨游离的载体蛋白和半抗原-载体蛋白偶联物,相对SDS-PAGE表现出更高的分辨灵敏度;毛细管区带电泳能高效分辨载体和半抗原-载体蛋白偶联物,结果直观,但需较贵重的专用仪器。琼脂糖电泳和毛细管电泳法与可见-紫外光谱法鉴定结果一致。【结论】3种电泳方法各有优缺点,非变性凝胶电泳简便、廉价、有效,较适合普通实验室使用。  相似文献   

10.
电取蜂毒不利于蜜蜂群势发展和养蜂生产。电取蜂毒3d 1次,连续10次,使蜂蜜减产45.64%-49.90%,差异显著(P<0.05);蜂王浆产量平均降低46.17%,差异极显著(P<0.01);移虫接受率平均降低31.05%,差异极显著(P<0.01);对单台产浆量,饲料消耗量,蜂王有效产卵量等影响不大。连续取毒后11d,对蜜蜂群势的发展影响不大,23d后蜜蜂群势比对照组低12.87%,35d后低28.81%,差异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用黑棉绒球测定意蜂攻击行为,研究巢门前和巢内电取蜂毒对意蜂温驯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巢门前每5d和巢内每3d取毒1次,取毒组意蜂攻击测定球1min所留下的螫刺数比未取毒组分别少45.5%和24.3%;巢内每3d和每1d取毒1次,取毒后立即测定,取毒组的螯刺数比未取毒组分别少68.2%和63.6%;取毒后立即测定的螫刺数比2h后测定的分别少67.5%和66.2%。以上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由此可见,电取蜂毒可使意蜂更温驯,取毒后意蜂的即刻状态最温驯。电取蜂毒不会给意蜂群开箱管理造成不便。  相似文献   

12.
王浆高产蜜蜂咽下腺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王浆高产蜜蜂(Apis mellifera L.)(浙江浆蜂)哺育蜂(6-12 d)咽下腺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以期探明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对王浆分泌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将哺育蜂咽下腺蛋白质液内酶切后,用固相金属离子亲和层析色谱法(IMAC)、强阳离子交换(SCX)及LC-MS/MS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工蜂咽下腺磷酸化蛋白质组进行研究。【结果】在哺育蜂的咽下腺中,共鉴定117个蛋白质,其中6个蛋白质的6条磷酸肽段的8个位点发生磷酸化修饰。这些磷酸化蛋白质是王浆主蛋白1和7的前体、与蛋白翻译合成相关的60S酸性核糖体蛋白P0、P1、P2和60S核糖体蛋白L15。【结论】哺育蜂咽下腺核糖体蛋白发生的磷酸化修饰主要为促进王浆蛋白的高效合成,而磷酸化的王浆蛋白1和7可保证浆蜂在王浆高产的前提下仍保证其王浆具合理的钙磷比,提高营养价值,以满足蜂王产卵和幼虫发育的营养需求。研究结果在蛋白质磷酸化水平上为揭示浆蜂王浆的高产机理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3、6、9、12、15、18、21、24、27、30日龄意蜂工蜂取毒后,其寿命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缩短.3-30日龄取毒的工蜂总体寿命缩短9.47%,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利用意蜂生产蜂毒,应考虑工蜂寿命缩短问题.  相似文献   

14.
柿子单宁对几种蛇毒中主要酶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柿子单宁(persimmon tannin,PT)对江浙蝮蛇、尖吻蝮蛇、眼镜蛇毒中主要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初步研究两者相互作用的机理。【方法】将蛇毒与PT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在37℃下温育1 h,离心分离,测定上清液中主要酶活力变化,并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粗毒和作用后所得沉淀及上清液进行分析。【结果】当蛇毒与PT质量比达到1﹕1时,粗毒中蛋白质水解酶、磷脂酶A2、L-氨基酸氧化酶、精氨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类凝血酶活力被完全抑制,且酶活力的下降与PT含量呈剂量增加效应;SDS-聚丙烯酰胺电泳表明,PT与蛇毒蛋白具有很强的非特异性结合能力。但对不同结构蛋白质结合能力和选择性也明显不同。【结论】柿子单宁在体外条件下对蛇毒中几种酶的活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T与蛋白结合是导致酶失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房宇  李建科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7):2552-2563
 【目的】比较王浆高产蜜蜂(Apis mellifera L.浆蜂)与原种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 原意)雄蜂卵期3 d发育阶段蛋白质组的特点。【方法】根据双向电泳所得表达谱,对两个蜂种雄蜂卵期发育的蛋白质的种类、等电点、分子量和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浆蜂雄蜂卵期所表达的蛋白数(332、377和339)显著的高于相应日龄原意雄蜂卵期3个日龄所表达的蛋白数(283、305和293)(P<0.05),其中在两蜂种3个日龄共同表达的蛋白数为254个。通过雄蜂卵期3 d发育过程蛋白质表达谱的比较,两个蜂种分别检测到274、298 和285个共有蛋白。在这些共有蛋白中,浆蜂雄蜂分别有54、42和47个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P<0.05)原意,18、75和61个蛋白显著低于(P<0.05)原意。同时,浆蜂还检测到58、79和54个特异蛋白,而原种意大利蜜蜂也分别检测到9、7、8个特异蛋白。【结论】浆蜂和原意雄蜂卵期发育的蛋白质组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但都在2日龄蛋白表达最活跃;两个蜂种雄蜂卵期发育所表达的共有蛋白可能是其发育所必须的管家蛋白,但它们的表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日龄的特异蛋白表明雄蜂卵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需要不同的蛋白来调控;浆蜂和原意雄蜂卵期表达的特异蛋白是否是与王浆高产相关的功能蛋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蜂毒对Sprague-Dawley (SD)大鼠机体内源性代谢的影响,采用LC-MS/MS技术分析了蜂毒对大鼠血清中代谢物及可能涉及的代谢通路的影响。选取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相同的SD大鼠,设置为蛰刺组(A组)、创伤组(B组)和对照组(C组)。对A、B两组大鼠分别进行蜜蜂蛰刺和针蛰刺处理,处理后10 min取血清进行LC-MS/MS分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进行数学建模,并验证其稳定性。结果表明,蜇刺组、创伤组、对照组的两两之间受影响代谢物种类及数量均有显著差异,其中71种物质与蜂蛰相关,39种物质与蜂毒相关,24种物质与创伤相关。经进一步筛选,共得到与蜂毒相关的9个比较主要差异代谢物,分别为肉毒碱、溶血磷酯酸、溶血磷脂酰胆碱、乙酰肉毒碱、白介素20、亚油酸、溶血磷酯酰乙醇胺、鞘氨醇、溶血磷脂酰丝氨酸;以及4个受影响代谢通路,包括亚油酸代谢、神经鞘脂类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丙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代谢。蛰刺、创伤和蜂毒均对大鼠的内源性代谢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与创伤相比,蜂毒影响相对更大。根据受影响代谢通路的生理作用,推测蜂毒对机体内源性代谢的影响主要涉及脂肪酸的代谢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理学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蜂王浆高产蜜蜂(浆蜂,Apis mellifera liguatica)和意大利蜜蜂(意蜂,Apis mellifera liguatica)哺育蜂头唾腺、胸唾腺的蛋白质组差异,揭示唾液腺调控蜂王浆生产的分子基础,为解析浆蜂蜂王浆高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解剖浆蜂、意蜂哺育蜂头唾腺和胸唾腺,提取蛋白质、液内酶切并进行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蛋白质组分析。采用MaxQuant软件对质谱数据定量和定性分析,利用Perseus软件对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SignalP预测分泌性蛋白。利用ClueGO软件对唾液腺蛋白质组进行生物学进程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浆蜂和意蜂哺育蜂唾液腺共鉴定到2 335个蛋白,其中头唾腺1 823个,胸唾腺1 922个。浆蜂、意蜂头唾腺和胸唾腺核心蛋白表达谱相似,主要参与RNA代谢、核酸代谢、ATP代谢、蛋白质的翻译、翻译调控和分解代谢,为腺体行使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必要的代谢能和核酸、蛋白质等原料。浆蜂、意蜂哺育蜂头唾腺和胸唾腺主成分分析(PCA)显示二者唾液腺分子基础在选育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意蜂、浆蜂头唾腺分别上调表达254和333个蛋白,意蜂小分子、碳水化合物代谢等通路上调,浆蜂有机氮化合物合成、细胞氧化还原稳态、氨基酸代谢、氧化还原等通路上调,证明浆蜂头唾腺细胞蛋白质合成、氨基酸代谢旺盛、供能加强。意蜂、浆蜂胸唾腺分别上调表达412和162个蛋白,意蜂氧化磷酸化、翻译调控等通路上调,浆蜂氧化磷酸化、对有毒物质的反应等通路上调,说明浆蜂胸唾腺细胞抗逆水平提高。浆蜂、意蜂唾液腺共鉴定到43个分泌性蛋白,其中有15个也在蜂王浆中得到鉴定,蜂王浆主蛋白1、2、3、4、5、7同时在头唾腺和胸唾腺中检出,表明头唾腺和胸唾腺均参与了蜂王浆主蛋白的合成;参与花蜜转化的α-葡萄糖苷酶和参与化学信息素合成与释放的气味结合蛋白3、13、17、21同时在头唾腺和胸唾腺中检出,为花蜜转化和信息素合成奠定了基础。蜂王浆主蛋白1、2、3、7,昆虫储存蛋白70a、110,气味结合蛋白3、13、17、21以及与幼虫先天免疫紧密相关的转铁蛋白、载脂蛋白III样蛋白均在浆蜂唾液腺中高表达,说明浆蜂唾液腺信息素和蜂王浆蛋白质合成较意蜂旺盛。【结论】浆蜂、意蜂唾液腺具有相似的核心蛋白质组以保证蜂王浆蛋白质、信息素和转化酶的合成与分泌。经过长期选育,浆蜂、意蜂唾液腺分子基础出现差异,浆蜂哺育蜂唾液腺较意蜂蛋白质合成、氨基酸代谢旺盛,细胞供能、抗逆性加强且分泌性蛋白普遍在浆蜂唾液腺上调表达,为浆蜂提供了更加持久和高效的蛋白质合成系统,促成了蜂王浆的高产。  相似文献   

18.
临床型奶牛乳房炎乳腺组织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检测了临床健康与乳房炎奶牛乳腺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以寻找药物治疗目标,探讨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机理。【方法】采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临床健康与乳房炎奶牛的乳腺组织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7.4软件自动匹配检测差异表达蛋白斑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分析鉴定。【结果】凝胶图谱中检测出15个差异蛋白斑点,串联质谱分析后有12个蛋白斑点可搜索到相应的结果,对应于10种蛋白质,主要涉及结合、运输和催化活性等分子功能,参与细胞、代谢及生物调节等生理过程。【结论】临床健康与乳房炎奶牛的乳腺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表达差异蛋白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相关,对其分析有利于探索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还可为揭示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机理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电取蜂毒不利于蜜蜂群势发展和养蜂生产。电取蜂毒 3d 1次 ,连续 10次 ,可使蜂蜜减产 4 5 .6 4 %~4 9.90 % ,差异显著 (P <0 .0 5 ) ;蜂王浆产量平均降低 4 6 .17%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移虫接受率平均降低31.0 5 %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但对单台产浆量、饲料消耗量、蜂王有效产卵量等影响不大。连续取毒后 11d ,对蜜蜂群势的发展影响不大 ,而 2 3d后蜜蜂群势比对照组低 12 .87% ,35d后低 2 8.81% ,差异均极显著 (P <0 .0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