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确定雌激素是否通过雌激素受体以及在cAMP-细胞外调节的蛋白激酶(ERK1/2)调节培养条件下,未成熟仔猪睾丸支持细胞中cyclinA2 mRNA的表达。【方法】以培养的仔猪睾丸支持细胞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雌激素受体抑制剂以及各种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yclinA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7beta-雌二醇(10-9 mol•L-1)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了cyclinA2 mRNA的表达(P<0.05),这一作用在30 min时到达到高峰。雌激素非特异性受体抑制剂ICI182780、雌激素受体beta抑制剂(ERbetaAnt)和雌激素受体alpha抑制剂(ERalphaAnt)单独作用对cyclinA2 mRNA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ICI 182780与 ERbetaAnt,而不是ERalphaAnt抑制了17beta-雌二醇诱导的cyclinA2 mRNA的表达(P<0.05)。17beta-雌二醇(10-9mol•L-1)和 forskolin均促进了cyclinA2 mRNA的表达(P<0.05),而Rp-cAMP、H-89和U0126都抑制了17beta-雌二醇(10-9mol•L-1)的活性(P<0.05),但3种抑制剂单独作用时对cyclinA2 mRNA的表达与空白相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17beta-雌二醇主要通过ERbeta受体、影响cAMP的产生和ERK1/2激活,进而调节cyclinA2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体外激素处理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FcRn(neonatal Fc receptor,FcR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胰高血糖素(0.01、0.1和1 μmol•L-1)、胰岛素(0.005、0.1和0.5 μmol•L-1)、甲状腺素T4(0.01、0.1和1 μmol•L-1),体外培养并收集细胞,提取细胞mRNA后,利用real-time PCR检测FcRn mRNA的相对丰度。【结果】在一定添加剂量范围内,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甲状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能够显著地促进FcRn mRNA表达量升高(P<0.05),胰岛素在添加量为0.005 μmol•L-1和0.5 μmol•L-1时FcRn mRNA的表达量低,但在0.1 μmol•L-1添加时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添加外源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甲状腺素能够影响FcRn mRNA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乳腺内FcRn受体变化以及影响因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FSH和雌激素联合作用是否可通过ERK1/2级联调节培养条件下未成熟仔猪睾丸支持细胞中Skp2的表达。【方法】以培养的仔猪睾丸支持细胞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各种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kp2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FSH(50 ng·mL-1)和17β-雌二醇(10-9 mol·L-1)联合作用时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了Skp2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这一作用在30 min时到达高峰;FSH(50 ng·mL-1)、17β-雌二醇(10-9 mol·L-1)和forskolin单独作用均促进了Skp2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FSH(50 ng·mL-1)和17β-雌二醇(10-9 mol·L-1)联合作用对Skp2表达的影响与FSH或17β-雌二醇(10-9 mol·L-1)单独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而环磷酸腺苷抑制剂(Rp-cAMP)、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L-Ca2+离子通道抑制剂(verapamil)和ERK1/2抑制剂(U0126)单独作用时对Skp2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相比无显著影响(P>0.05),但都抑制了FSH(50 ng·mL-1)与17β-雌二醇(10-9 mol·L-1)联合作用对Skp2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P<0.05)。H-89、verapamil单独作用对ERK1/2(细胞外信号调节的蛋白激酶1/2)活性没有影响,但降低了FSH(50 ng·mL-1)和17β-雌二醇(10-9 mol·L-1)联合作用对ERK1/2活性的影响。【结论】 FSH与17β-雌二醇联合作用激活了cAMP-PKA级联和Ca2+内流,而PKA和Ca2+内流又通过影响ERK1/2的活性进而影响Sk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kisspeptin-10对无血清培养的鸡卵泡颗粒细胞孕酮分泌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0日龄处于产蛋高峰期的伊莎蛋鸡,于排卵前剖腹收集F1卵泡,分离纯化颗粒细胞,于含胎牛血清培养基中培养24 h,换成无血清培养基稳定培养24 h后,用不同浓度的Kp-10、U73122、EGTA等单独或共同处理细胞,收集细胞上清,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培养基中孕酮含量。【结果】(1)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颗粒细胞上有Kp-10免疫活性样物质的阳性表达;(2)Kp-10处理可显著增加无血清培养的颗粒细胞的活力,100 nmol•L-1时可显著促进孕酮的分泌(P<0.05);(3)与对照组相比,2 μmol•L-1 U73122(磷脂酶C抑制剂)对孕酮的分泌无显著影响(P>0.05),而0.5、2 μmol•L-1 U73122能显著降低Kp-10对孕酮分泌的促进作用(P<0.05);(4)钙离子阻断剂Verapamil(1-100 μmol•L-1 )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孕酮的分泌,于100 μmol•L-1时达显著降低水平(P<0.05);与1 μmol•L-1 Verapamil单独处理组相比,100 nmol•L-1 Kp-10与1 μmol•L-1 Verapamil同时处理可显著增加孕酮的分泌,而与10、100 μmol•L-1 Verapamil共同处理不能逆转其对孕酮分泌的抑制作用(P>0.05),且胞内钙离子含量与上清液中孕酮分泌水平相一致;(5)与100 nmol•L-1 Kp-10处理组相比,1和5 mmol•L-1 EGTA共同处理时孕酮分泌显著降低,当再加入1.5 mmol•L-1 Ca2+时孕酮分泌量显著增加。【结论】Kp-10促进体外培养的鸡卵泡颗粒细胞孕酮的分泌,其机制可能与胞内Ca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处理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从而优化牛体外胚胎生产体系。【方法】在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MT,观察并统计其体外受精后胚胎的卵裂率、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卵泡液和成熟培养液内MT与孕酮(P)、雌激素(E2)、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的变化并检测卵母细胞的活力和活性氧(ROS)的浓度。【结果】存在于牛卵泡液中的MT浓度与血清中的相近,添加10-11 mol•L-1 MT组的P浓度(2.01±0.33)ng•mL-1显著高于对照组((0.87±0.10)ng•mL-1,P<0.05)。与对照组((67.32±7.30)%)相比,10-9 mol•L-1 MT组卵裂率显著提高((77.81±7.06)%,P<0.05),并能提高囊胚率且囊胚细胞数((29.61±9.55)%,(90.30±28.74)个),显著高于对照组((19.64±9.22)%,(75.07±25.98)个,P<0.05);同时,10-9 mol•L-1 MT组卵母细胞的活力高于对照组,并能降低卵母细胞内的ROS含量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牛卵泡液中存在MT,适当浓度的外源MT能促进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母鼠妊娠期铅镉联合暴露对新生鼠大脑bcl-2、Bax、c-fos mRNA表达的影响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 NAC)的保护作用。【方法】35只怀孕SD母鼠被随机分为7组,即A组为对照组(饮用蒸馏水)、B组为铅组(300 mg?L-1)、C组为铅+NAC组(300 mg?L-1 +20 mmol?L-1)、D组为镉组(10 mg?L-1)、E组为镉+NAC组(10 mg?L-1+20 mmol?L-1)、F组为铅+镉组(300 mg?L-1+10 mg?L-1)、G组为铅+镉+NAC组(300 mg+10 mg?L-1+20 mmol?L-1)。采用饮水染毒,染毒时间为21d,分娩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生鼠大脑bcl-2、Bax、c-fos 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bcl-2 mRNA表达降低,除B组外,D组、F组均差异显著(P<0.05),Bax、c-fos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其中以F组作用最为明显;NAC拮抗组与相应染毒组比较,除C组bcl-2 mRNA表达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Bax、c-fos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铅镉联合表现协同毒性效应,NAC对铅、镉致新生鼠大脑凋亡基因表达异常引起的脑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入侵细胞与钙信号转导之间的关系,揭示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病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狗肾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MDCK细胞)培养技术,检测了细胞外缺钙、Ca2+内流阻断剂(硝苯地平)和钙调蛋白抑制剂(三氟拉嗪)对E. tenella子孢子入侵率的影响,并测定了培养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细胞活性。【结果】E. tenella子孢子入侵细胞的抑制率随着细胞外Ca2+浓度的降低而升高。钙离子浓度降低到600 μmol•L-1时,入侵率(23.33%)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细胞外无钙时,入侵抑制率高达53.18%;硝苯地平和三氟拉嗪均能极显著抑制子孢子的入侵(P<0.01),其中10 μmol•L-1的硝苯地平和50 μmol•L-1三氟拉嗪分别对子孢子的入侵抑制率达71.41%和97.13%,二者合用入侵抑制率可达98.59%。在E. tenella子孢子入侵细胞的过程中,MDCK细胞的活性均在90%以上,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接种E. tenella子孢子的MDCK细胞培养液中LDH的活性与未接种的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细胞外钙缺乏、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和钙调蛋白抑制剂三氟拉嗪对E.tenella子孢子入侵MDCK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但子孢子入侵对MDCK细胞的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主动脉内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研究LPS对内皮细胞TLR2表达的影响及TLR2介导内皮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以3—4月龄的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为试验材料,取其胸腹主动脉,采用0.1%I型胶原酶消化分离主动脉内皮细胞。利用细胞吸收DiI-Ac-LDL试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D31的特异表达两种方法进行内皮细胞的鉴定。1 μg•mL-1LPS刺激内皮细胞0、6、8和12 h,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LR2和TLR4的表达量;1 μg•mL-1LPS刺激内皮细胞12 h后,10 μg•mL-1LTA孵育0、6和12 h,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炎症因子IL-6、IL-8和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量。【结果】分离得到的主动脉内皮细胞呈铺路石样整齐排列,且生长状态良好;细胞膜上表达CD31分子和Ac-LDL的受体,证实分离得到的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LPS刺激后细胞TLR2 mRNA水平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而TLR4 mRNA水平表达量无明显变化。添加LTA孵育后,细胞炎症因子IL-6、IL-8和黏附分子ICAM-1的mRNA水平表达量较对照明显升高(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主动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并检测到TLR2在LPS刺激内皮细胞后表达量升高,能够介导细胞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飞蝗葡萄糖胺-6-磷酸-N-乙酰转移酶的特性及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飞蝗葡萄糖胺-6-磷酸-N-乙酰转移酶(glucosamine-6-phosphate-N-acetyltransferase,GNA)的特性及生物学功能,为探讨飞蝗表皮几丁质的合成机制及研发新型绿色环保杀虫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飞蝗EST数据库中搜索GNA的cDNA序列,并与其它物种GNA序列进行同源比较;设计飞蝗GNA特异性表达引物,分析5龄第2天不同组织样品间的表达差异及5龄第1 天至第7 天表皮中GNA表达量的变化;构建pET-28a(+)蛋白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E. coli BL21(DE3)菌株中表达GNA重组蛋白,Ni柱亲和纯化重组蛋白并分析重组蛋白的酶学活性;通过RNA干扰研究GNA的生物学功能。【结果】飞蝗GNA与其它物种GNA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很高,结合底物GlcN6P的氨基酸残基完全一致,说明不同物种间GNA非常保守;飞蝗GNA组织特异性分析显示其在表皮、脂肪体及肌肉中表达量较高;飞蝗5龄表皮的发育变化表明,GNA在刚蜕皮后的表达量最高,之后逐步降低;飞蝗GNA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E. coli BL21(DE3)菌株中成功表达,经过Ni-NTA柱纯化得到单一目的条带,酶学特性研究表明飞蝗GNA重组蛋白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50℃,最适pH为8.0-9.5;测定了飞蝗重组GNA的Km值,当D-GlcN6P的浓度为200 μmol•L-1时,Acetyl-CoA的Km=133.60 μmol•L-1;当Acetyl-CoA的浓度为200 μmol•L-1时,D-GlcN6P的Km=42.43 μmol•L-1;飞蝗GNA的RNA干扰结果显示,GNA的表达能够被有效沉默,但蜕皮及发育未受影响。【结论】飞蝗GNA与其它物种的GNA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很高;用该序列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葡萄糖胺-6-磷酸-N-乙酰转移酶的活性;飞蝗GNA被干扰后未观察到对飞蝗蜕皮及发育产生影响,推测存在N-乙酰葡萄糖胺激酶(GlcNAc kinase)补救途径催化产生GNA的底物N-乙酰葡萄糖胺-6-磷酸(GlcNAc6P),用于几丁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温氏土鸡(WYFC)和隐性白洛克(WRRC)鸡胚小肠酸性氨基酸转运载体EAAT2(SLC1A2)和EAAT3(SLC1A1)mRNA的表达差异和发育性变化。【方法】选取蛋重相近的两品种纯系种蛋各96枚,每个品种随机分为6组,每组16枚,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孵化。分别就每个品种在9(E9)、12(E12)、14(E14)、17(E17)和19胚龄(E19)及出壳当天(DOH)选取16枚鸡胚,称重后采集小肠样品,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小肠EAATs 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结果】(1)9、12、14、17和19胚龄隐性白洛克胚蛋重量及出壳当天雏鸡体重极显著高于温氏土鸡(P<0.01);(2)从发育性变化来看,EAAT2 mRNA在两个品种表达基本一致,即E9—14表达量下调,E17有所上调,随后下调,E12、E17、E19和DOH两品种差异极显著(P<0.01),E14差异显著(P<0.05);EAAT3 mRNA在两个品种都表现为随胚龄增加而表达上调,E19两品种差异极显著(P<0.01),E12差异显著(P<0.05);(3)EAAT2和EAAT3 mRNA表达丰度,温氏土鸡鸡胚小肠高于隐性白洛克,不同发育阶段对其都有影响,均存在“品种×胚龄”的互作效应。【结论】EAATs mRNA表达丰度在品种和胚龄间存在差异,不同基因表达的发育模式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猪POU1F1第一内含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生长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猪POU1F1多态位点和基因表达量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方法】以大白猪(英系)和中畜黑猪为试验材料,对POU1F1基因第一内含子多态性进行PCR-SSCP检测分析,同时提取垂体总RNA,对POU1F1、GH、PRL、TSH-?的mRNA进行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结果】发现一个位于第一内含子1515位点的突变和猪屠宰前日增重相关系数为R=-0.6(P<0.05),且该位点的替换和屠宰前GH的表达量存在显著相关(R=0.483,P<0.05);【结论】T→C的替换将导致GH的mRNA表达量升高,在生长性状上表现为屠宰前日增重降低。  相似文献   

12.
NO对缺氮胁迫下棉花幼苗生理生长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氮素胁迫下棉花幼苗生长和叶片生理性状的影响,为NO的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调控棉花生长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处理,设置两个对照:以全营养素Hoagland营养液培养棉花幼苗为对照1(CK1),缺氮Hoagland营养液培养棉花幼苗为对照2(CK2)。在CK2的基础上,利用SNP处理棉花幼苗,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SNP浓度分别为50、100、200、500和1 000 μmol•L-1,研究NO对氮胁迫下棉花幼苗生理生长的调控效应。【结果】氮素胁迫对棉花幼苗产生抑制作用,导致棉苗的光合系统及蛋白质、脯氨酸含量产生变化。低浓度外源NO能明显促进氮素胁迫下棉花幼苗的生长,显著提高叶绿素、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其中以100 μmol•L-1 SNP缓解胁迫效果最好。而高浓度的外源NO则加剧氮素胁迫对棉苗的抑制。【结论】低浓度外源NO(SNP:50—100 μmol•L-1)的确能缓解氮素胁迫对棉花幼苗造成的伤害,提高棉花幼苗对氮素胁迫的耐性。  相似文献   

13.
对母猪生殖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IH)mRNA在母猪组织器官中的分布,不同剂量GnIH对母猪卵巢类固醇激素合成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GPR147与GnRH的形态学关系。从分子、细胞水平和形态学角度,探讨GnIH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母猪生殖调控的作用机制,丰富神经内分泌学的内容。【方法】以30日龄健康仔母猪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GnIH mRNA在母猪24个组织中的分布定位。采集青年母猪卵巢样品,分离卵巢颗粒细胞,研究不同剂量GnIH(10-6、10-8、10-10 和 10-12 mol·L-1)对体外培养的母猪卵巢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雌二醇,孕酮)的合成、细胞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B1,PCNA)表达的影响。取30日龄健康仔母猪下丘脑,制作脑片,采用荧光双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拍照分析GPR147与GnRH的形态学关系。【结果】GnIH mRNA主要在母猪的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尤其是在间脑表达含量最高。在外周组织,如子宫、卵巢、垂体中也有一定量表达。不同剂量的GnIH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卵巢颗粒细胞,其中10-6和10-10 mol·L-1 GnIH能极显著地抑制雌二醇的分泌(P<0.01), 但不同剂量的GnIH对孕酮分泌的影响并不显著。GnIH能极显著地抑制卵巢增殖相关蛋白PCNA和cyclin B1的表达(P<0.01)。此外,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GPR147与GnRH在下丘脑室旁核及视前区存在密切联系。【结论】GnIH可在下丘脑水平通过其受体直接作用于GnRH神经元,影响GnRH的合成和分泌,进而在中枢水平调控母猪的生殖活动。在外周生殖器官中,GnIH可通过影响卵巢激素的分泌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参与母猪的生殖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肉鸡脂肪细胞甘油三酯沉积过程中环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将脂肪细胞随机分5组,每组6个重复;空白对照组为基础培养液,溶剂对照组为含2‰二甲基亚砜(DMSO)的培养液,试验组为含10、20和40 mg•L-1槲皮素的培养液,分别于24、48和72 h收集细胞及培养液;ELISA法测定乙酰Co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cAMP、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磷酸二脂酶(phosphodiesterase,PDE)、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A,PKA)含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ides,TG)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①溶剂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20和40 mg•L-1槲皮素组ACC、FAS、LPL、TG和PDE含量显著降低(P<0.05),cAMP和PKA含量显著增加(P<0.05);③3个槲皮素组AC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定剂量槲皮素可通过调控cAMP信号通路抑制脂肪合成,并减少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摘除对母山羊产肉性能,血清中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水平以及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肝脏、脂肪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基因(growth hormone receptor, GHR) 表达的影响,揭示摘除母山羊卵巢提高其育肥效果的原因。【方法】将体重相近的5月龄布尔山羊杂种(布尔山羊♂×关中奶山羊♀)母羊40只作为研究对象。试验开始前一个月,对所有羊只进行驱虫和防疫工作。试验开始时将母羊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摘除处理组母羊的卵巢,对照组不摘除。在试验的第0,10,20,30,40 和50 天早晨8:00对所有试验羊进行空腹采血,立即分离血清,采用羊生长激素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血清中GH水平。50 d后分别从处理组和对照组随机选取5只试验羊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其屠宰率、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和骨肉比。同时,立即采取肝脏、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及肾周脂肪组织样,每个组织至少采集3份生物学重复样,用锡箔纸包好标记后立即投入液氮中,带回实验室放入-80℃冰箱保存,然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相对定量技术和2-△△Ct法检测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肝脏和肾周脂肪中GHR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对照组母羊血清GH浓度在试验的第20天为8.63 μg•L-1,处理组母羊达到9.50 μg•L-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试验进行呈上升趋势。处理组母羊血清GH浓度在第50 天时达到了11.55 μg•L-1,高出对照组(9.34 μg•L-1)2.21 μg•L-1,且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另外,发现处理组母羊的屠宰率、胴体产肉率和眼肌面积均高于对照组,且处理组母羊屠宰率达到了45.6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41%(P<0.05),但是骨肉比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处理组母羊肝脏中GHR基因mRNA的表达量是对照组的3.21倍(P<0.01);GHR基因在处理组母羊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最高,是对照组的4.87倍,且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股二头肌中GHR基因表达量是对照组的3.17倍,差异极显著(P<0.01);在肾周脂肪中,处理组母羊GH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是对照组的1.91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摘除母山羊卵巢后,其屠宰率、血清GH水平以及肝脏、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肾周脂肪GHR基因表达均显著上升,骨肉比显著下降。这提示摘除母畜卵巢可能通过增加其血清GH水平和部分靶组织中GHR基因的表达提高母羊的屠宰率,降低骨肉比,从而有利于母羊的产肉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烟酰胺(nicotinamide, NIC)和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RSG)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寻找通过凋亡方式调控脂肪细胞数目进而控制生脂的新途径。【方法】分别用含有 0、0.2、0.4、0.6、0.8 和 1.0 mmol•L-1 RSG的培养基处理猪前体脂肪细胞,在处理后的48 h,对不同处理组细胞进行Hoechst33258和Annexin-V-FITC/PI染色以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情况;并收集细胞总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关键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基于RSG促凋亡的浓度梯度结果,选用1.0 mmol•L-1 RSG分别与含0、0.1、0.2和0.3 mmol•L-1 NIC的培养基共处理细胞,在处理后的48 h,染色并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情况;并收集细胞总蛋白、细胞质蛋白和细胞核蛋白,检测细胞凋亡关键基因的蛋白水平。【结果】 RSG以浓度依赖方式诱导猪前体脂肪细胞凋亡,减少了细胞数目;Bcl-2和cleaved Caspase-3凋亡关键蛋白水平随RSG浓度增加而上升,Bax则下降;0.1(P<0.05)、0.2(P<0.01)和0.3 mmol•L-1 (P<0.01)NIC显著削弱1 mmol•L-1 RSG诱导猪前体脂肪细胞凋亡,Bcl-2和cleaved Caspase-3水平显著被下调(P<0.05),Bax则被上调(P<0.05);0.3 mmol•L-1 NIC明显有助于1 mmol•L-1 RSG处理的猪前体脂肪细胞中的Sirt1由细胞质向核转移,且抑制核中cleaved Caspase-3水平。【结论】NIC通过促进Sirt1由细胞质到核的转位以及下调核中cleaved Caspase-3水平削弱RSG诱导的猪前体脂肪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D3(VD3)对仔鹅钙磷代谢和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将300只健康、体重均匀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500、1 000、2 000和4 000 IU•kg-1维生素D3的试验饲粮,饲养至10周龄。【结果】基础日粮中添加1 000 IU•kg-1的维生素D3显著提高了10周龄扬州鹅血清钙含量、胫骨钙含量、胫骨强度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含量(P<0.05);添加2 000 IU•kg-1维生素D3显著提高了血清钙含量(P<0.01)、胸腺指数和血清白细胞介素-4水平(P<0.05);但日粮维生素D3水平对血清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维生素D3(1 000—2 000 IU•kg-1)有利于提高扬州鹅仔鹅的钙代谢和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