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10种柚及柚杂种果实中11种类黄酮含量,测定分析各品种果实类黄酮的种类及其含量变化规律。【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 分析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0.1%乙酸水溶液(A)和甲醇(B),采用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1) 0—5 min,90%—80% A;(2)5—10 min,80%—30% A;(3)10—15 min,30%—20% A;(4)15—16 min,20%—90% A;柱温:35℃;流速:0.3 mL•min-1。【结果】类黄酮组分及含量与柑橘的遗传基因型有关,柚果实中类黄酮以柚皮苷为主,葡萄柚果实中以柚皮苷和新橙皮苷为主。柚皮苷在瑞红中含量最高(果皮:27.5 mg•g-1 DW,果肉:2.73 mg•g-1 DW),新橙皮苷在鸡尾中含量最高(果皮:14.93 mg•g-1 DW,果肉:0.70 mg•g-1 DW)。杂种后代类黄酮累积受其亲本影响。【结论】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定性定量柑橘果实类黄酮的有效方法,柚果实中类黄酮含量丰富且各种类之间组分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乌牛早"、"劲锋"、"平阳特早"一年生茶树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培条件下钙过量对3个茶树品种新梢生化成分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对钙过量处理的承受能力存在差异,其中钙过量处理对"乌牛早"品种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对"劲锋"品种各生化成分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对"平阳特早"品种氨基酸、咖啡碱、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影响,而对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3个品种对高浓度钙离子反应的敏感性顺序为乌牛早平阳特早劲锋。  相似文献   

3.
DA-6强化龙葵修复高镉污染土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彩莲  刘波  徐鑫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6):3485-3490
 【目的】研究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DA-6)对高镉污染土壤中龙葵生物量和镉提取量的影响,探讨DA-6提高龙葵修复镉污染效率的适宜浓度。【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DA-6浸种和叶面喷施对龙葵生长和镉富集的影响。【结果】5、10、20、40 mg•L-1的DA-6浸种和叶面喷施使龙葵成熟期地上部分干重增加了8.69%—27.54%(P<0.05),镉浓度提高了2.62%—6.75%,总镉提取量增加了10.12%—36.31%(P<0.05);DA-6处理降低了苗期和成熟期龙葵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增强了苗期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成熟期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苗期、花期和成熟期,DA-6处理的叶绿素值(SPAD)都有增加趋势。【结论】5、10、20和40 mg•L-1的DA-6通过浸种和叶面喷施能提高龙葵对镉修复的效率,尤以20 mg•L-1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低温胁迫对茶树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茶树叶片中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叶绿素含量(以叶绿素含量指数(CCI)表征)及其荧光参数Fv/Fm值的影响,探讨茶树对低温胁迫的响应特点,为茶树的引种及抗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舒茶早”和“乌牛早”的当年生枝条为材料,对其分别进行-6、-9、-12、-15和-18 ℃的低温处理,以未经低温处理的枝条为对照,研究逆境条件下,茶树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及Fv/Fm值的变化,并根据相对电导率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6 ℃处理下,“舒茶早”和“乌牛早”的相对电导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之后随着温度的降低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大。“舒茶早”和“乌牛早”叶片中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舒茶早”叶片中3个指标的含量均明显高于“乌牛早”,但“舒茶早”和“乌牛早”响应低温胁迫的温度范围有所不同。“舒茶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远高于“乌牛早”,温度低于-9 ℃时,2种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和Fv/Fm值均明显降低。“舒茶早”和“乌牛早”的LT50分别为-17.3和-16.7 ℃。【结论】在低温胁迫过程中,与茶树抗寒相关的生理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17 ℃左右低温会对茶树造成严重的生理伤害,栽培上应注意预防这种极端的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钙对水稻苗期光合特性影响及其在亚细胞分布的分布规律,选用高糙米钙含量品种和低糙米钙含量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钙对水稻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其在水稻不同类型品种中的亚细胞分布。结果表明,高钙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强于低钙品种。水稻叶片中钙含量大于根系中钙含量。在各重要细胞器组分中,钙分布表现为细胞壁核糖体及细胞内可溶物质体(或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细胞壁是钙最主要分布场所,细胞核、线粒体中分布较少。各细胞器中钙含量随钙处理浓度升高而增加,高钙品种表现更为明显。高钙处理对高钙品种各重要细胞器钙增加明显,推测高钙品种表现出更强的积累钙和耐受高钙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6.
转W16小麦抗旱新品系的创制及抗旱生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培育抗旱转基因小麦新品系,解析转基因小麦抗旱生理机制,为转基因小麦抗旱性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以转W16基因3个高代转基因小麦品系为供试材料,在2008—2010年连续两年大田正常灌溉和干旱处理条件下,对转基因小麦品系进行田间抗旱性鉴定;同时对不同生育期植株体内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其旗叶的SPAD值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品系比对照济麦19的单株粒重和千粒重极显著增加,其中单株粒重分别增加20.00%—23.08%、20.88%—24.71%和15.29%—25.27%;千粒重分别增加16.24%—19.85%、13.46%—16.95%和21.58%—24.46%。在正常灌溉条件下,单株粒重分别显著增加7.04%—11.11%、3.52%—8.73%和8.45%—12.70%;千粒重分别显著增加13.57%—14.97%、9.91%—11.67%和14.17%—14.65%。转基因小麦品系的单株粒重和千粒重的抗旱系数在1.15—1.45,抗旱性为强到极强。对转基因小麦的抗旱生理机制分析发现,在干旱胁迫下转基因小麦的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系总体积均显著增加;在灌浆后期转基因小麦品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及旗叶的SPAD值均显著高于受体济麦19。【结论】W16的过表达改善了转基因小麦品系的根系结构、延长了旗叶功能时期,从而增强了转基因小麦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氮磷钾缺乏对甘薯前期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为甘薯生长前期氮磷钾缺素诊断积累资料。【方法】选取生长性状差异较大的2个甘薯品种,通过营养液砂培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CK, -N, -P, -K)和4次重复,薯苗移栽后在蒸馏水和1/2 Hogland营养液中分别预培养3 d和7 d,至3片新叶后开始处理,4周后甘薯出现明显缺素症状,取全株样研究氮磷钾缺乏条件下的生长性状、光合特性、生物量积累分配和植株各部位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1)氮磷钾缺乏可显著降低甘薯茎叶和总生物量(P<0.01),其中以缺氮影响最大,缺钾次之,缺磷影响最小。氮钾缺乏可显著降低根系生物量(P<0.05 或P<0.01),缺磷对根系生物量无影响(P>0.05)。氮磷缺乏可显著降低甘薯的冠根比(P<0.05 或P<0.01),缺钾对冠根比没有影响。(2)氮磷钾缺乏均可显著降低甘薯的单株分枝数、单株叶片数和单株叶面积(P<0.01),但以缺氮的影响最大,并显著低于缺磷和缺钾处理(P<0.01)。对主蔓长度的影响各不相同,缺氮可显著降低主蔓长度(P<0.01),磷钾缺乏对甘薯主蔓长度的影响与品种有关。磷钾缺乏条件下,匍匐株型品种苏薯11的主蔓长度显著降低(P<0.01),而半直立株型品种苏薯14的主蔓长度无显著变化(P>0.05)。(3)甘薯第6—8功能叶片的SPAD值在氮钾缺乏时显著减少、磷缺乏时显著提高(P<0.01),净光合速率在氮磷钾缺乏时均可显著减少(P<0.01),气孔导度只在氮钾缺乏时显著减少(P<0.05)、不受缺磷影响(P>0.05),蒸腾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不受氮磷钾缺乏影响(P>0.05)。(4)氮磷钾缺乏可显著减少植株各部位相应养分含量(P<0.01),并对其它养分吸收产生影响。缺氮可显著降低地上部分叶片、叶柄和茎蔓的钾含量(P<0.01),促进磷在根系中的积累(P<0.01)。缺磷可显著减少叶片(P<0.01)和叶柄(P<0.05)的氮素含量以及叶柄和茎蔓的钾含量(P<0.01),增加钾素在根系中的积累(P<0.05)。缺钾可显著减少叶柄的氮磷含量(P<0.01),促进叶片和根系对磷的吸收(P<0.01)。(5)根据本试验结果,正常生长的甘薯叶片含氮量为25.0—44.8 mg•kg-1(平均为(34.9±9.1)mg•kg-1),含磷量为2.7—6.3 mg•kg-1(平均为(4.2±1.3)mg•kg-1),含钾量为17.4—32.7 mg•kg-1(平均为(25.2±6.3)mg•kg-1),当叶片中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0.0、1.3和5.1 mg•kg-1时甘薯会出现明显的氮磷钾缺乏症状。【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甘薯氮磷钾营养的前期诊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镉积累不同类型的小麦细胞镉的亚细胞和分子分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万敏  周卫  林葆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6):671-675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结合亚细胞组分分级分离和凝胶过滤等技术 ,研究小麦根系和叶片细胞镉的亚细胞和分子分布。低镉和高镉品种分别采用烟 86 10 3和莱州 95 3。在高镉与低镉营养液中 ,根细胞壁中镉含量两个品种间差异不大 ,但烟 86 10 3根系细胞质中镉含量较低 ;叶片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器的镉含量均表现为烟 86 10 3小于莱州 95 3。两小麦品种叶片细胞中镉大部分与高分子量化合物配合 ,而根细胞中镉大部分与重金属螯合肽 (PCs)配合。根系镉与PCs配合的组分 (PCs Cd)含量烟 86 10 3远小于莱州 95 3,烟 86 10 3根系细胞质低的镉含量以及低的PCs Cd形成量 ,降低了根系镉的移动及其由木质部向地上部转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茶树叶片中可溶性糖的高效液相色谱一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的测定方法。以AgilentZorbax carbohydrate柱为分离柱,流动相为乙腈-水(75:25,V/V),流速1.0 mL.min-1,柱温30℃,上样量10μL。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85℃,雾化器温度36℃。通过该方法测定越冬期间皖茶91、乌牛早、平阳特早和龙井43叶片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越冬期间3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幅度一致:皖茶91>龙井43>平阳特早>乌牛早。在茶树叶片中的含量均随着气温的降低呈现增长趋势,且具有较好的规律性。蔗糖作为茶树叶片中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用HPLC-ELSD法可以方便、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来。因此低温胁迫下通过HPLC-ELSD法测定茶树叶片中蔗糖含量的变化,可作为鉴定茶树品种抗寒性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镉在黄瓜幼苗中的化学形态及亚细胞分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究黄瓜幼苗对镉的吸收累积特性,将黄瓜幼苗置于6种镉浓度梯度(0、10、50、100、200、300μmol·L~(-1))营养液中培养17 d,测定黄瓜幼苗地上部和根部的镉含量以及镉在叶片的亚细胞分布和其化学形态分布。结果表明:随镉浓度升高,转移系数逐渐降低,黄瓜由根向地上部对镉的转运能力减弱。时间或浓度处理均会显著增加黄瓜叶片各亚细胞组分镉含量,镉的富集比例趋势表现为可溶性部分细胞壁细胞器,其中可溶性部分镉含量占44.88%~84.94%,远大于细胞器(3.10%~17.05%)与细胞壁(11.20%~39.66%)。相同时间下,随镉处理浓度的增加,镉在细胞壁组分占比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部分镉的占比先降低后升高。同时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细胞壁组分镉占比降低,可溶性部分镉占比升高。黄瓜叶片中NaCl提取态镉占比最高(33.69%~54.23%),但随着镉浓度提高,乙醇提取态、H2O提取态镉占比升高。当镉浓度达到300μmol·L~(-1)时,黄瓜叶片中的镉形态以乙醇提取态、H2O提取态和NaCl提取态占优势。总的来看,在器官水平上,黄瓜通过限制镉由根部向地上部传递的方式,降低镉对黄瓜地上部的毒害;亚细胞水平上,细胞壁对镉的吸持和液泡区室化是黄瓜对镉胁迫下的重要解毒方式,其中以液泡的区室化占主导位置;在化学形态分布上,镉的化学形态转化也是黄瓜应对镉胁迫的重要耐性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有柑橘属植物基本类型不同组织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柑橘属五大基本类型不同组织(花、果皮和叶片)中类黄酮组成与含量差异,为合理开发利用柑橘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紫外-可见光检测器(UPLC-PDA)测定柑橘属五大基本类型10个典型代表种的花、果皮和叶中11种类黄酮含量。【结果】所分析的五大基本类型中,大翼橙类和柚类主要含柚皮苷,枸橼类、橙类和宽皮柑橘类主要以橙皮苷为主,其中广西沙田柚花中柚皮苷含量最高(11 987.1 mg•kg-1FW),鹅蛋红橘果皮中橙皮苷含量最高(14 794.4 mg•kg-1FW);代表类型各组织中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P<0.05),花、果皮和叶片中11种类黄酮总含量最高的分别为广西沙田柚(12 198.5 mg•kg-1FW)、鹅蛋红橘(16 744.1 mg•kg-1FW)和台湾椪柑(8 879.2 mg•kg-1FW);不同类型柑橘各组织中的类黄酮含量呈现不同变化模式,同一类型不同组织间只有丰度差异,大翼橙类中花>叶>果皮,枸橼类中花>果皮>叶,橙类中果皮>花>叶,柚类中花>果皮>叶,宽皮柑橘类中果皮>叶>花。【结论】中国特有柑橘属植物含有丰富的类黄酮,不同柑橘基本类型及其组织间类黄酮变化很大,应针对各自不同特点加以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12.
以福云6号为对照,研究乌牛早、浙农113、迎霜等11个茶树品种在桂北山区三江县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元宵绿、乌牛早、平阳特早发芽期比对照种早6~10d;除铁观音、毛蟹按照乌龙茶标准采摘显著高于对照种,其他品种的鲜叶产量低于对照种;乌牛早、平阳特早制茶品质优异,较全面,迎霜、梅占、浙农117制茶品质优良,除铁观音、毛蟹不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肉鸡脂肪细胞甘油三酯沉积过程中环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将脂肪细胞随机分5组,每组6个重复;空白对照组为基础培养液,溶剂对照组为含2‰二甲基亚砜(DMSO)的培养液,试验组为含10、20和40 mg•L-1槲皮素的培养液,分别于24、48和72 h收集细胞及培养液;ELISA法测定乙酰Co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cAMP、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磷酸二脂酶(phosphodiesterase,PDE)、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A,PKA)含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ides,TG)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①溶剂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20和40 mg•L-1槲皮素组ACC、FAS、LPL、TG和PDE含量显著降低(P<0.05),cAMP和PKA含量显著增加(P<0.05);③3个槲皮素组AC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定剂量槲皮素可通过调控cAMP信号通路抑制脂肪合成,并减少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14.
促进稻田农药利用效率的表面活性剂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有机硅、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氮酮 3类10种表面活性剂中筛选出能促进稻田农药利用效率的表面活性剂。【方法】分别采用国家标准GB 5549-1990和表面张力法测定10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及其对应的临界胶束浓度,并以表面张力降低的效率、初始接触角以及微量称重法测定的最大稳定持留量为依据筛选出适宜稻田喷雾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结果】PTS和NP-15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溶液表面张力大于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初始接触角均大于100°,不能粘附和润湿稻叶;GSS、KNS和GJZ可在稻叶上润湿,但初始接触角均大于90°,难以瞬间地粘附稻叶,易滚落或流失;其余5种表面活性剂适宜浓度下均可在稻田喷雾使用,其中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 408的粘附、润湿效果好,其在30°、45°和60°倾角稻叶上的流失点((14.33±0.27)、(12.44±0.58)和(10.27±0.40)mg•cm-2)和最大稳定持留量((7.98±0.37)、(6.84±0.40)和(5.23±0.23)mg•cm-2)的最大值均显著高于TX-10。在水和3种常用药剂(毒死蜱、井冈霉素和吡虫啉)推荐浓度的药液中添加质量浓度为125.0 mg•L-1的Silwet 408,均能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至20.77—23.12 mN•m-1,初始接触角降至28.4°—67.1°,除毒死蜱推荐浓度外最大稳定持留量均显著增加。【结论】10种供试表面活性剂中的5种适宜浓度下可用于稻田喷雾,其中以Silwet 408 最适宜用于稻田喷雾,其最佳添加浓度为125.0 mg•L-1。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合陕南茶区种植的无性系茶树良种,确定主推品种,加快陕南茶园无性系良种化进程,促进陕西茶产业的发展。【方法】以引进的17个国内适制绿茶的茶树无性系良种为材料,根据引种苗成活率和抗病虫害情况进行初选。之后以福鼎大白为对照,比较初选品种的物候期、产量和制茶品质等指标,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结果】初选出龙井长叶、舒茶早、乌牛早、平阳特早、翠峰、福鼎大白(对照)等6个表现较好的茶树品种。物候期上,平阳特早发芽最早,其次是龙井长叶和翠峰,其发芽期比福鼎大白早10~15 d。从发芽密度、百芽质量、春梢长度和着叶数量、扦插成苗率、出圃率和移栽成活率等指标综合来看,龙井长叶、平阳特早和翠峰3个品种表现较好。在产量上,翠峰、龙井长叶和平阳特早均高于其余品种,经方差分析其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福鼎大白。龙井长叶、平阳特早、翠峰的制茶品质较优,以香气显花香为特点。【结论】龙井长叶、平阳特早和翠峰的综合性状表现明显优于其他品种,可作为陕南茶区当前主推的无性系茶树良种。  相似文献   

16.
矿物调理剂对稻田土壤镉形态和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索施用调理剂对稻田土壤镉形态和水稻镉吸收的影响,为调理剂的田间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一种碱性矿物源复合材料作为供试调理剂,采用水稻盆栽试验动态取样方法,研究调理剂对不同生育时期稻田土壤镉形态及镉在植株体内迁移的影响。【结果】矿物调理剂有效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有效态镉(DTPA-Cd)含量,促进土壤镉的可利用态持续向难利用态或残渣态转化。矿物调理剂显著降低水稻根系、茎叶、谷壳和糙米镉含量,且其用量分别与水稻根系、茎叶、谷壳、糙米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水稻各部位镉含量与土壤DTPA-Cd、返青期土壤可交换态镉和孕穗期土壤可交换态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返青期土壤可氧化态镉和孕穗期土壤可还原态镉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生育时期水稻根系和茎叶中镉含量的显著不同,对照处理(CK)不同生育时期根系镉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成熟期≈返青期>拔节期>分蘖期>孕穗期;茎叶镉含量的大小顺序为:返青期>成熟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成熟期时,与对照相比,矿物调理剂对水稻根系、茎叶、谷壳和糙米镉含量的最大降幅依次为92.0%、94.1%、86.3%、80.6%;当调理剂用量达到5 g·kg-1土时,糙米镉含量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 mg·kg-1)。水稻各部位镉含量顺序为根系>>茎叶>>糙米>谷壳。由不同生育时期镉从根系向茎叶的转运系数可知,矿物调理剂对水稻生育前期镉的阻控效果优于生育后期。【结论】该调理剂可促进土壤中高活性镉向低活性转化,抑制水稻各器官对镉的吸收富集。  相似文献   

17.
武自念  魏臻武  郑曦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0):2004-2013
【目的】建立多叶苜蓿高效花药培养体系,获得再生植株,为苜蓿倍性、基因组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以淮阴苜蓿与多叶苜蓿品种飞马(Grandeur)杂交F1的花药为外植体,使用NB+2,4-D(0.5 mg•L-1)+NAA(0.3 mg•L-1)+6-BA(0.5 mg•L-1)+KT(3.0 mg•L-1)研究苜蓿现蕾后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能力;利用正交设计L16(45)筛选适宜苜蓿花药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并用1/2B5和1/2MS添加不同浓度的NAA研究适宜的生根培养基。【结果】苜蓿现蕾后15—28 d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高,最高为82.79%。适宜苜蓿花药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组合为BⅠ+ CH(200 mg•L-1)+2-IP(0.5 mg•L-1)+ NAA(0.2 mg•L-1)+ KT(1.0 mg•L-1),分化率可达54.05%。不定芽在1/2 B5+NAA(0.3 mg•L-1)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88.46%。【结论】成功建立了苜蓿高效花药培养体系,并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优化苹果皮渣多酚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苹果皮渣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工厂榨汁后的苹果皮渣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料液比为自变量,多酚的提取率为响应值,根据响应面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子三水平的分析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优化苹果皮渣多酚超声提取工艺。【结果】回归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方程对试验拟合较好,可以对苹果皮渣多酚得率进行很好的分析和预测;各因子对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是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功率>提取时间;响应面分析图表明提取时间和超声功率交互作用不显著,提取温度和超声功率交互作用极显著,料液比的主效应大于温度;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苹果皮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10 min,提取温度65℃,超声功率503 W,料液比1﹕30。【结论】多酚的提取率达4.53 mg•g-1,与预测值4.55 mg•g-1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