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活化磷肥的磷素释放特性、肥效及活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活化磷肥的磷素动态释放特性、分子结构及活化材料与磷矿粉之间的作用和肥效。【方法】采用连续浸提、红外光谱分析仪、差热热重联用仪和盆栽试验。【结果】连续浸提表明,两种活化磷肥连续6次水溶性磷的累积释放量是磷矿粉的3.29、3.59倍;活化磷肥的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结果表明,活化材料与磷矿粉之间发生化学作用,而且活化磷肥中H2PO4-特征吸收谱加强,并出现新的H2PO4-特征吸收谱,使磷矿粉中的磷向有效状态转变;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活化磷肥的磷肥利用率、玉米生物量显著高于磷矿粉,甚至高于过磷酸钙。【结论】与磷矿粉相比,活化磷肥的水溶性磷含量、生物量和磷肥利用率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解磷剂对施入磷矿粉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解磷剂对土壤中难溶性磷的解磷效果,以提高难溶性磷的利用率。【方法】采用室内土培实验法,研究不同解磷剂对石灰性土壤难溶性磷的活化效果。【结果】γ-聚谷氨酸处理可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磷矿粉和γ-聚谷氨酸处理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与对照(只用磷矿粉处理)相比最高净增量达到60.10%。【结论】γ-聚谷氨酸能促进土壤中的难溶性磷向有效磷转化。  相似文献   

3.
磷素肥料中有效磷含量快速测定方法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素肥料中能够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包括水溶性磷及枸溶性磷两大类。在磷素肥料的品质分析鉴定过程中,比较一致的检测方法是国标法,其要点是水溶性磷用水溶解浸提,枸溶性磷针对磷素来源不同采用不同的浸提剂(过磷酸钙、氨化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硝酸磷肥、浓缩法磷酸一、二铵等用中性柠檬酸浸提剂;而料浆法磷酸一、二铵,硝酸铵等用8%的EDTA二钠盐浸提剂;钙镁磷肥、骨粉、鱼粉等用2%的柠檬酸浸提剂)浸提,浸提液中的磷用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定。国际……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科学》2013,(5):36-39
本文研究了水热化学法活化磷矿粉的效果及对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矿粉经水热及酸热活化后水溶性磷、有效磷含量及枸溶率较普通磷矿粉均有较大提高;磷矿粉经活化后提高了其生物有效性,对油菜的各项生长指标产生了显著影响;磷矿粉经活化后磷肥利用率也有较大提高,水热活化的处理比普通磷矿粉的处理油菜植株磷肥利用率提高了60.9%;磷矿粉经活化后能提高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施水热活化磷矿粉的处理与施普通磷矿粉的处理相比可使土壤有效磷增加0.3 mg/kg。  相似文献   

5.
养分有效性概念的思考与促释新技术的开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从养分有效性概念思考开始的技术创新探索磷的经典有效性为水溶性、枸溶性,因此各类不同的技术都是指向同一目标:使难溶性磷向水溶性、枸溶性磷转化.但是笔者的研究表明,在经典有效性与难溶性两者之间还有一种尚未认识的有效态——活化态.这种有效性是可以通过连续抽提法测知,而活化态磷酸钙的化学键特点可以通过红外线等谱学手段测知.在各种有效性中,实现活化态的能(酸)耗最低,实现水溶性的能(酸)耗最高.  相似文献   

6.
<正>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肥料工程中心石元亮博士开发的原生磷肥是利用机械化学的原理,通过超细加工激发磷矿粉使之与活化剂达到融合反应的方法,对磷矿进行直接加工而形成的具有较高活性的磷肥。该技术可以使磷矿粉中的水溶性磷含量提高7-12倍,使枸溶性磷达到总磷量的47%-81%,能够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对磷养分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红壤植蔗区施磷的淋溶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壤地区施用磷肥对甘蔗吸收磷的影响及进行磷淋溶流失风险评估,为蔗区科学合理施用磷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田间试验设不同施磷量处理,测定蔗茎和蔗叶产量及磷素养分含量、土壤Olsen-P含量等指标;室内试验按种植区主汛期的年均降雨量分批次进行模拟降雨,分别收集易溶性和枸溶性磷肥淋溶液,分析磷浓度和总量。【结果】施磷处理比不施磷处理的蔗茎、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高了3.0%~8.3%和2.4%~7.1%,其中均为150 kg P_2O_5/hm~2处理增产最高;施磷比不施磷处理的地上部的磷素吸收量提高16.1%~30.1%,大于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处理间,磷素吸收量差异不显著;随施磷量的增加,土壤CaCl_2-P和Olsen-P含量分别提高35.9%~778.6%和25.8%~230.2%;淋溶液磷的浓度和总量均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幅达26.38%~53.68%和23.67%~49.70%,且处理间增幅差异显著。施用易溶性磷肥的淋溶液中磷浓度比枸溶性磷肥高10.44%。【结论】施磷量为150 kg P_2O_5/hm~2对红壤地区甘蔗生长较好,但可使土壤淋溶液总磷浓度的提高0.03~0.05 mg/L,施用易溶性磷肥比枸溶性磷肥淋溶液中磷浓度高10.44%,磷淋溶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间歇实验方法,研究4种磷矿粉在1M NH4OAc(pH4.8)酸性溶液中磷和钙溶出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磷矿粉中磷的溶出分为2个阶段,0~30min为快反应过程,30min后为慢反应过程,它能较好地符合Elvoich方程,磷的溶出速率(b)与枸溶性磷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主要受磷矿粉中SiO2和碳酸钙含量的影响,枸溶性磷含量愈高,磷的溶出速率愈大,溶出磷的浓度也愈高。磷矿粉中钙的溶出也符合Elvoich方程,且与游离的碳酸钙含量有关,与其他磷矿粉不同,在PR1中钙的溶出浓度较高,很可能来自于碳酸钙的溶解。因而,磷矿粉不仅可以提供磷素营养,还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钙素营养。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三室隔网盆栽试验方法,选择两种不同形态的磷肥研究 VA 菌根菌丝对三叶草植株生长和对肥料磷吸收利用的影响。水溶性磷肥(三料过磷酸钙)和难溶性磷肥(磷矿粉)施于边室土壤中,另设不施磷肥的对照,3种施肥处理的植株分别接种和不接种 VA 菌根菌 G.mosseae。结果表明,接种菌根显著增加了植物的生长量,改善了植株的磷素营养状况,根外菌丝对肥料磷的吸收使植株对难溶性磷肥的利用率提高了一倍。  相似文献   

10.
VA菌根菌丝对不同形态磷肥的吸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三室隔网盆栽试验方法,选择两种不同形态的磷肥研究VA菌根菌丝对三叶草植株生长和对肥料磷吸收利用的影响。水溶性磷肥(三料过磷酸钙)和难溶性磷肥(磷矿粉)施于边室土壤中,另设不施磷肥的对照,3种施肥处理的植株分别接种和不接种VA菌根菌G.mosseae。结果表明,接种菌根显著增加了植物的生长量,改善了植株的磷素营养状况,根外菌丝对肥料磷的吸收使植株对难溶性磷肥的利用率提高了一倍。  相似文献   

11.
不同磷肥品种在石灰性土壤中的磷形态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品种在塿土中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差异,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磷肥品种从而减少土壤磷素累积和提高磷素有效性,为该区磷肥-作物-土壤匹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塿土长期定位试验有效磷含量较低的耕层(0—20 cm)土壤为供试土壤,玉米(郑单958)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试验共设8个处理:不施磷肥(Control);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CaMg P);磷酸一铵(MAP);磷酸二铵(DAP);聚磷酸铵(Poly P);磷酸脲(Urea P);过磷酸钙加硫酸铵(SSP+ASA)。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分级法测定土壤无机磷组分,并分析其与玉米植株吸磷量、土壤有效磷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磷肥品种均可显著影响土壤有效磷含量,但随时间变化其动态特点有所不同。在玉米种植期间,施不同磷肥品种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大小为:DAP>Urea P≥Poly P>MAP>SSP+ASA>SSP>CaMg P>Control。不同磷肥品种均可显著提高玉米植株干物质量、吸磷量及肥料利用率,较Control处理分别提高了64.8%—221.3%、114.1%—593.0%、2.1%—11.0%,其中DAP和Poly P处理相似且增幅最大。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玉米植株吸磷量和干物质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施磷处理均可显著增加土壤Ca2-P、Ca8-P、Al-P和Fe-P含量,增幅分别为36.9%—610.0%、21.7%—85.5%、57.2%—83.0%和28.5%—77.8%,O-P和Ca10-P增加不明显。其中,MAP、DAP、Poly P和Urea P可显著提高石灰性土壤中Ca2-P和Ca8-P的含量;Al-P和Fe-P增加较大的是SSP+ASA和SSP处理;CaMg P处理显著提高了O-P和Ca10-P含量。Poly P处理土壤Ca2-P含量显著高于MAP和Urea P,仅次于DAP处理,但土壤Ca8-P含量显著低于DAP、MAP和Urea P。与SSP相比,SSP+ASA显著增加了Ca2-P和Al-P含量,分别增加了24.9%和11.9%,有效磷含量提高了11.4%。土壤无机磷组分中Ca2-P、Ca8-P和Al-P与土壤有效磷和植株吸磷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供试土壤条件下,磷酸二铵(DAP)的磷素固定较低、有效磷含量高,聚磷酸铵(Poly P)降低了土壤Ca2-P向Ca8-P的转化,可减少磷在石灰性土壤中的沉淀,磷素有效性与施磷酸二铵的相当,这两种肥料是适合该区施用的磷肥品种;在石灰性土壤中施用酸性肥料硫酸铵不仅可以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而且减少了磷素的累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机磷固、液体培养基及各种基本培养基、磷源等对两株溶磷真菌(FC和H3)溶磷能力的影响,以获得最适合这些菌株发挥溶磷潜力的培养条件。【方法】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菌株在无机磷和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和NBRIYP培养基及含不同磷源(磷酸三钙、磷酸铁、磷酸铝、磷酸氢钙和有机磷)、不同浓度磷酸三钙(0.3%、0.5%、0.7%、0.9%和1.1%)培养基的溶磷能力。【结果】FC和H3菌株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的最适培养时间为5 d。分别在无机磷及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和NBRIYP培养基中培养7 d后,FC菌株的溶磷量大小依次为NBRIY>无机磷>NBRIP>SP>有机磷>NBRIYP,H3菌株的溶磷量大小依次为无机磷>NBRIP>SP>NBRIY>有机磷>NBRIYP。以4种不同磷酸盐为磷源,FC菌株对磷酸盐的溶解能力依次为磷酸氢钙>磷酸铝>磷酸铁>磷酸三钙,H3菌株溶解磷酸氢钙的能力较强,其次为磷酸三钙。在含不同浓度磷酸三钙的液体培养基中,两株菌株均能生长并具有溶磷能力,当磷酸三钙浓度为0.5%时,菌株溶磷能力最强。【结论】FC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NBRIY,H3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无机磷培养基。FC和H3菌株对难溶磷酸盐均有溶磷能力,而对磷酸氢钙的溶解能力较强;H3菌株对磷酸三钙的溶解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一株溶磷抑病细菌的筛选及其溶磷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一株兼具高效利用Ca3(PO4)2、磷矿粉和卵磷脂等难溶性磷源和抑制土传病害功能的菌株。【方法】液体培养条件下测定所筛菌株对Ca3(PO4)2、磷矿粉和卵磷脂的溶磷效果,平板对峙试验研究对土传病害的拮抗作用。【结果】通过室内平板和摇瓶试验,从江苏和安徽的5种石灰性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的6株溶磷菌,均能溶解Ca3(PO4)2、磷矿粉和卵磷脂。其中,菌株P1溶解Ca3(PO4)2和卵磷脂的效果最好,培养7d后水溶性磷浓度分别达到674.5和33.0μg·mL-1,其对磷矿粉的溶磷量也达132.3μg·mL-1。经过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菌株P1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对峙试验结果表明,其对辣椒疫霉、大丽轮枝菌、烟草疫霉烟草变种和立枯丝核菌都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结论】菌株P1不仅对Ca3(PO4)2、磷矿粉和卵磷脂有较好的溶解效果,对一些土传病害病原菌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腐酸对番茄幼苗适应低磷胁迫的生理调控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元素之一,缺磷会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黄腐酸作为一种天然有机物,在促进植物生长的同时还能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开展黄腐酸对番茄幼苗适应低磷胁迫生理调控作用研究,明确黄腐酸对番茄适应低磷胁迫的生理调控机制,对黄腐酸缓解番茄“遗传学缺磷”的概念和机理做出合理解释。【方法】采用Hogland营养液水培方式,以番茄‘金棚1号’为供试品种,待番茄幼苗长到三叶一心时移到水培盆中缓苗7 d,外源添加不同浓度(0、0.04、0.08、0.12、0.16和0.20 g·L-1)黄腐酸,研究其对低磷胁迫(10 μmol·L-1)下番茄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光合作用性能、磷素吸收和分配、有机酸积累和分泌等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低磷胁迫下,随着黄腐酸施用量的增加,番茄幼苗的各项生理指标基本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当黄腐酸的施用浓度为0.08 g·L-1时,显著提高根冠比;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光合作用性能;提高番茄不同组织中磷素积累、分配和转运;提高磷转运相关基因(PT1和PHO1)的表达,其中PT1能促进番茄幼苗根系向环境中吸收磷酸盐缓解低磷胁迫;PHO1能促进磷酸盐由根系向茎叶分配从而有效缓解地上部缺磷。黄腐酸能提高根系有机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和酒石酸)积累,降低根系中无氧呼吸产物乳酸和乙酸含量,促进质子泵基因(HA1)的表达,促进根系泌酸,这种生理代谢变化有利于将环境中难溶性的磷转变为可溶性的磷,并促进植物根系对磷素吸收;增强生长发育相关转录因子(GRAS1)表达,降低叶片花青素积累。【结论】通过低磷胁迫下添加一定浓度的黄腐酸可明显改善番茄幼苗地上部生长及根系发育,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植物的缺磷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兼具高效溶磷和抑菌作用的微生物,检测其溶磷效果和抑菌活性,鉴定抑菌代谢产物,并分析筛选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为新型多功能抑菌微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材料。【方法】采集信阳毛尖茶车云山茶厂百年龄茶树根际土壤,稀释后涂布难溶性无机磷或难溶性有机磷培养基表面,培养后检测溶磷活性,测定溶磷圈直径,筛选具有高效溶磷作用的微生物,进行后续溶磷效果分析。高效溶磷菌WY6-5接种于培养液和土壤中,检测不同培养时间下,可溶性磷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菌株WY6-5的溶磷活性;玉米盆栽土壤中接种菌株WY6-5菌液,种植27 d后分析玉米植株长势,检测溶磷菌WY6-5对苗期玉米生长的影响;采用双皿对扣培养法,验证菌株WY6-5产挥发性物质的抑菌作用,检测其对不同病原真菌的广谱抑菌效果,气相色谱串接质谱(GC-MS/MS)分析挥发性代谢物质,鉴定主效抑菌成分。【结果】筛选到3个兼具有降解难溶性无机磷和有机磷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尤以菌株WY6-5溶磷效果最优。培养基培养条件下,对难溶性无机磷的溶解直径达2.3 cm,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为4.6;对难溶性有机磷溶解直径3.6 cm,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达7.2。表型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菌株WY6-5为乳白色细菌,16S rRNA序列与Burkholderia pyrrocinia CIP 105874和Burkholderia stabilis CIP 106845两个菌株的同源性最高,进化树中聚成独立一支。另外,WY6-5与Burkholderia pyrrocinia具有高度相同的生理生化反应结果。因此,本研究将WY6-5鉴定为吡咯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WY6-5在液体培养和土壤中均具有较好的溶磷活性,20 d培养时间内,液体培养液中磷含量最高达520.4 mg·L -1,为对照组176倍;土壤试验3—20 d期间,WY6-5处理组可溶性磷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在盆栽试验中,能高效促进苗期玉米植株的生长,处理组叶长、叶宽、叶片数、茎粗、株高、鲜重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菌株WY6-5还可产生挥发性抑菌物质,高效广谱抑制8种重要病原真菌的生长,抑菌率最高达100%,经GC-MS/MS检测发现,挥发性物质含有一种主效抑菌物,相对丰度达97%以上,鉴定为二甲基二硫。 【结论】吡咯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WY6-5分离自茶树根际土壤,在培养基、培养液和土壤环境下,均具有高效的溶磷效果,将难溶性的无机磷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可溶性磷,并促进苗期玉米植株的生长;同时该菌还可产生挥发性抑菌物质二甲基二硫,高效抑制8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抑制率最高达100%。菌株WY6-5兼具有提升土壤磷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和和抑制真菌病害等多种重要作用,具有较好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6.
草酸青霉菌I1的cDNA文库构建及其溶磷相关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草酸青霉菌I1的cDNA文库,筛选溶磷相关基因。【方法】利用SMART技术构建草酸青霉菌I1的初级cDNA文库,通过难溶磷培养基筛选具有溶磷能力的转化子,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难溶磷液体培养基中,进行转化子对溶液pH值、可溶磷含量的影响和产有机酸试验。【结果】成功构建了草酸青霉菌I1的初级cDNA文库,其库容量约为5.29×106 cfu•mL-1,重组率为99%;利用难溶磷固体培养基筛选,得到具有溶磷圈的转化子48个,其中转化子I-4的cDNA序列全长536 bp,为一个新的序列,基因编码氨基酸残基序列长129 n.t。转化子E. coli HST08 I-4在液体难溶磷培养基中培养,提高了有机酸的表达量,并增加了有机酸的种类,在培养12 h后,开始产生乙酸,24 h后,溶液中产生乳酸、苹果酸和α-酮戊二酸,培养36 h,溶液pH值由6.32降到3.69,可溶磷含量达到0.1076 mg•mL-1。【结论】从草酸青霉I1中筛选到一个溶磷相关基因pstI。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土壤Olsen-P和全磷含量基本接近但土壤有机碳水平呈梯度的陕西省关中平原塿土上,研究有机碳对土壤各形态无机磷有效性及其形态转化的影响,为合理培肥土壤,有效利用土壤累积态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并选取了陕西省关中平原小麦-玉米种植体系下塿土Olsen-P含量相近(平均含量范围17.41—18.72 mg·kg-1),不同有机碳水平(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6.38、8.34、10.17、11.95、13.64和15.74 g·kg-1)的土壤样品,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改进的Chang和Jackson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分别对土壤中各磷组分(二钙磷(Ca2-P)、八钙磷(Ca8-P)、铝结合态磷(Al-P)、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P)和十钙磷(Ca10-P))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陕西关中平原小麦-玉米种植区塿土中,有机碳对土壤各形态磷素水平及形态转化起重要作用。随着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土壤中Ca2-P、Ca8-P、Al-P、Fe-P、O-P、缓效磷库(Ca8-P、Al-P和Fe-P)和难利用磷库(O-P和Ca10-P)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Ca10-P相对稳定。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活性磷库(Ca2-P)、缓效磷库(主要为Al-P)的相对含量(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难利用磷库(主要是Ca10-P)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Olsen-P含量与难利用磷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Olsen-P相近,全磷也基本相似的条件下,土壤有机碳促进了土壤中难溶态磷酸盐向缓效态磷库和活性态磷库的转化,提高了有效磷源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从而提高了土壤磷素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可通过合理的措施培肥土壤,从而有效地促进土壤累积态磷的活化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蚕沙中不仅富含营养物质,还含有大量微生物资源,筛选出蚕沙中的高效解磷菌并对其解磷机理进行探讨,为微生物肥料的开发利用提供资源。【方法】以高温发酵期的蚕沙为材料,通过无机磷筛选培养基定向筛选获得耐高温的解磷菌1株;通过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类鉴定;利用钼锑抗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有效磷和有机酸含量的定量分析;通过SPSS 11.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高温堆肥发酵过程中的蚕沙中筛选获得1株白色圆形菌落的菌株,菌体长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通过基因组测序获得其全长基因组大小为5324477 bp,GC含量为37.73%,37个Scaffolds,73个Contigs,注释基因5628个、tRNA 48个及rRNA 1个;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命名为SEM-5。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耐受盐(NaCl浓度 ≤ 10%)碱(pH 5~10)及高温(60℃)能力;对不同无机磷的解磷效果不同,其中对钙盐来源的无机磷溶解效率显著高于磷酸铝和磷酸铁(P<0.05,下同)。对不同发酵时间SEM-5菌株发酵液的有效磷浓度、有机酸含量和发酵液pH等进行检测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时间的SEM-5菌株发酵液中有效磷浓度与不同有机酸的相关性不同;在0~14 d的发酵过程中,有效磷浓度与乙酸和酒石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乳酸、琥珀酸和丙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发酵液pH和草酸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与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分离自蚕沙的巨大芽孢杆菌(SEM-5菌株)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耐盐碱和高温,且能高效地溶解释放钙盐中的磷元素,具有良好的微生物肥料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量磷肥对膜下滴灌加工番茄产量、品质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金番1606加工番茄为供试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在相同氮钾(N 240 kg/hm2、K2O 90 kg/hm2)的基础上,设5个处理:(1)P0:不施磷肥;(2)P60:磷肥(P2O5)用量为60 kg/hm2;(3)P120:磷肥(P2O5)用量为120 kg/hm2;(4)P180:磷肥(P2O5)用量为180 kg/hm2;(5)P240:磷肥(P2O5)用量为240 kg/hm2。【结果】与不施磷肥处理相比,施用磷肥显著提高了加工番茄的磷素吸收量,且P吸收速率随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