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GS基因构建茶氨酸生物合成工程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高效合成茶氨酸,本研究通过将荧光假单胞菌GS基因转接入pET32a质粒中,再将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 BL21中,构建了一种生物合成茶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工程菌株经0.1mmol/LIPTG,28℃诱导表达,湿菌体的酶活达到41.79U/mg prot,大约是出发菌株E.coli BL21的126.64倍。工程菌催化L-谷氨酸钠和盐酸乙胺反应生成茶氨酸的产量达到6.2g/L,其催化L-谷氨酰胺和盐酸乙胺反应生成茶氨酸的能力较出发菌株E.coliBL21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发酵工程和基因工程在内的生物技术在茶氨酸制备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发酵工程菌和基因工程菌的选择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等,并在最后提出茶氨酸合成研究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3.
陆文渊  成浩  王丽鸳  周健 《茶叶科学》2008,28(2):147-151
研究了茶氨酸生物合成基因工程菌重组质粒pET32a-GGT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基因工程菌在连续传代100代后,质粒的目的基因片断没有缺失,具有结构稳定性;但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连续传代20代后开始出现质粒丢失的细胞,连续传代100代后18%的细胞含有正常质粒,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分裂不稳定性。该基因工程菌在优化培养基和优化条件下的整个发酵过程中,始终表现出良好的结构和分裂稳定性,γ-谷氨酰转肽酶的活性为4.64U/ml,催化合成茶氨酸的产量为35.18g/L。  相似文献   

4.
茶氨酸的衍生化及毛细管电泳定量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电泳技术定量茶氨酸,以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化试剂,建立茶氨酸定量的新方法。运行缓冲液为pH9.8的0.03βmol/L四硼酸钠缓冲液体系,分离电压为28kV,分离温度为17℃,在360βnm下进行检测。研究了不同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缓冲液浓度对衍生化反应的影响,确立了衍生化反应的最佳条件。证实了4℃和25℃环境下衍生化产物可以稳定保存5天。测定了茶氨酸衍生化方法的性能指标:线性范围为0.2~5βmmol/L(r2=0.993),最低检测限为0.05βmmol/L。  相似文献   

5.
茶氨酸生物合成工程菌构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PCR扩增E.coli DH5α的γ-ggt基因,产物经纯化后用Kpn I和Xho I双酶切,回收γ-谷氨酰转肽酶基因目的片断,并与经相同双酶切的表达载体pET-32a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ET-GGT。将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 BL21中,获得工程菌。工程菌株经0.05βmol/L IPTG,32℃诱导表达,湿菌体的酶活达到2.0βU/g,大约是出发菌株E.coli DH5α的15倍。工程菌催化L-谷氨酰胺和盐酸乙胺反应生成茶氨酸的产量达到29.40βg/L,L-Gln的转化率为48.22%,其催化L-谷氨酰胺和盐酸乙胺反应生成茶氨酸的能力比出发菌株E.coli DH5α提高了100多倍。  相似文献   

6.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05,27(4)
茶籽培育及茶氨酸合成酶活力测定条件的研究研究了茶籽在不同培育载体、温度和时间下的生长状况,以及不同的酶反应温度、时间和pH对茶氨酸合成酶活力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茶籽培育的最佳载体为沙子,温度为20℃,时间为2周。通过测定酶活力可知,茶氨酸合成酶最佳的反应温度为35℃,作用时间为40min,pH为7.5。[摘自《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32(2),158-161]  相似文献   

7.
茶氨酸系茶树(Camellia sinensis)特征性成分,具有放松镇静、增强记忆、保护神经、化疗调节等诸多生理活性。目前发现能催化茶氨酸生物合成的酶有7种,它们分别是茶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茶氨酸生物合成反应有两种代表类型:(1)谷氨酸和乙胺为底物的连接合成反应(需ATP供能);(2)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的酰基转移反应。本文对茶氨酸酶促合成途径进行了综述,以此为茶氨酸微生物合成技术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茶树悬浮细胞茶氨酸生物合成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成浩  高秀清 《茶叶科学》2004,24(2):115-118
对不同外植体来源的茶树培养细胞的茶氨酸生物合成能力、适宜培养细胞合成茶氨酸的培养基条件、培养细胞茶氨酸生物合成动态和更新培养基对提高培养细胞茶氨酸累积含量的效果等进行了分析。在一个培养周期中,培养细胞的茶氨酸累积高峰出现在第11βd左右。在以每10βd更新一次培养基的条件下,培养细胞茶氨酸合成能力可维持至第30βd左右,达到细胞干重的近20%。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水杨酸对茶树光合性能、抗氧化特性及茶氨酸代谢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乌龙茶品种铁观音的幼苗为试验材料,对茶树进行叶面喷施水杨酸处理,对经水杨酸处理后茶苗的茶树光合性能、抗氧化特性、茶氨酸含量以及茶氨酸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测定。研究表明,喷施外源水杨酸处理后,茶苗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升高(P <0.05);茶苗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其中,3.0 mmol/L水杨酸能显著提高POD活性(P <0.05);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降低;茶苗的茶氨酸代谢对水杨酸具有浓度效应;喷施适宜浓度外源水杨酸后,可提高茶苗茶氨酸的合成,从而提高茶苗茶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10.
胡锐  李龙 《福建茶叶》2016,(6):36-37
茶氨酸作为茶叶中特有的氨基酸,是茶叶中有效的化学成分之一,对茶叶的品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许多化学家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对茶叶中的茶氨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茶氨酸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茶氨酸对人体的作用研究,特别是关于茶氨酸在人体内的吸收和代谢、生理功能方面。现在茶氨酸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当前研究表明,茶氨酸还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像消除疲劳、降低血压、补充营养等,因而可以预见的是茶氨酸在体育运动健康领域将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基于茶氨酸的研究现状,通过介绍茶氨酸的合成以及生理作用,分析和探讨茶氨酸对体育运动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EGCG-O-甲基转移酶(EOMT)在重组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研究以EGCG-O-甲基转移酶(EOMT)催化EGCG生成EGCG3"Me的产量为主要指标,探讨了重组大肠杆菌内EGCG-O-甲基转移酶的诱导表达条件。结果表明,当诱导剂IPTG终浓度为0.05mmol/L,诱导时间为20h,培养基初始pH为7.0,以及诱导温度为20℃时,EOMT的表达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茯砖茶中分离出冠突散囊菌,对其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制备成粗酶液。在不同条件下处理粗酶液,运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还原糖法测定纤维素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所产纤维素酶酶活最佳温度是50℃,最佳pH值是4.8;在30~50℃,pH4~6范围内有较高的稳定性;Ca2+、Mg2+离子对酶活有激活作用,Mn2+、Zn2+、Pb2+离子对酶活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配体交换色谱手性流动相法拆分茶氨酸对映体的方法。采用Polaris C18柱;流动相为L-脯氨酸:Cu2+(摩尔比)为2:1,Cu2+浓度为0.5βmmol/L,pH6.8,甲醇的加入体积比为2%;波长254βnm;流速0.9βml/min;柱温30℃。L-茶氨酸的进样量在0.09542βμg~4.241β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97.45%~100.4%之间;D-茶氨酸的进样量在0.08486βμg~4.243βμg范围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97.07%~100.1%之间。该方法通用,准确。  相似文献   

14.
由疮痂病菌(Elsinoë arachidis) 引起的花生疮痂病,近年来在辽宁省大面积发生,严重制约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花生疮痂病菌生物学特性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疮痂病菌在PSA上菌落褶皱、隆起,生长缓慢,在最适培养基PSA上培养30d菌落直径仅为28.1mm,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半乳糖和酵母浸粉,最适温度25℃,pH4~6时菌丝长势良好,黑暗有利于该菌的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48℃;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5,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1%葡萄糖,最适氮源为1%丙氨酸和1%甘氨酸,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差异不显著,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7℃。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液氮研磨、Tris-HCl+KPO4缓冲液(pH8.5)浸提法和硫酸铵沉淀法从茶树鲜叶中提取磷酸吡哆醇氧化酶(PNPO)粗酶液,并通过苯肼法研究其酶学性质。结果表明,以磷酸吡哆胺(PMP)为底物,PNPO催化反应的最佳时间为30 min,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6.5。在pH6.0~9.0,温度10~40℃的条件下,此酶稳定。在最适条件下测得反应底物PMP的Km值为2.34 mmol/L。  相似文献   

16.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降血压肽酶解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种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根据ACE抑制率高低,最终选择胰蛋白酶为最佳蛋白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16(45)正交试验研究底物浓度、水解时间、酶与底物比、温度和pH值对酶解液降血压活性的影响,确定了水解最优条件组合。结果表明:底物浓度5%,水解时间6 h,酶和底物比为0.08,温度为50℃,pH值为8.0时,所得水解液ACE抑制率最高,为7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