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杉木在我县南北二山均有生长,栽植历史较长。过去多用根孽法繁殖,产苗量小,满足不了大量种杉的需要。为了大力发展杉树加速基地建设、我县八里关公社从1976年开始用种子育苗。并有5个大队进行了山地育苗试验,当年苗高10厘米以上。1977年又在8个大队林场共育苗37.8亩,实现了苗全苗壮,为杉树山地育苗就地造林,加快建立以杉树为主的用材林基地起了示范作用。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我们潭头公社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在大办农业的同时狠抓了林业基地建设。三年来全公社共建林业基地九千六百四十亩,其中杉木八千八百一十亩。为使基地造林高质量、高标准,促使杉木速生丰产,公社推广了西河大队“一组三  相似文献   

3.
杉木山地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以来,我们进行了杉木山地播种育苗试验,获得了较好效果。经在全县推广,深受群众欢迎,为我县杉木的迅速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生产实践证明,杉木山地育苗具有以下优点:(1)不占耕地,特别是不占水地,与粮食生产矛盾少;(2)山地土壤很少有病菌,不喷药预防,茁木也不易感染猝倒病和立枯病;(3)山地土壤肥沃,不需施肥,苗木也生长健壮;(4)就地育苗,就地造林,避免了长途运输,造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4.
江华群众历史上就有杉木插条造林的习惯,近些年有人却给插条杉木下了一个生长慢、产量低、材质差、易衰老的结论,大力推广杉木实生苗造林。但当地群众不愿育苗,即使育苗也不愿造,广大林业干部对此也有不同看法,为此,我们特赴江华林区进行调查。先后调查了4个公社,12个大队,24个生产队,对杉木插条与实生苗对比试验林进行标准地每木调查,并作了树干解析。现将调查结果概述  相似文献   

5.
杉木全光育苗,是林业生产技术上的一项革新。安徽省肥西县苗圃的广大职工,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自一九六七年以来,进行杉木全光育苗试验,至一九七○年获得成功,使育苗成本降低了50%以上。从一九七一至一九七四年在全县二十七个公社组织推广,每亩平均产苗六至八万株,当年苗八寸高、筷子粗,可出圃造林。他们的主要经验是:一、抓住两个死苗关。据观察,杉木全光育苗过程中有两个死苗关:第一、幼苗出土后约十天左右,茎、叶幼嫩,根系尚未形成,吸水能力极弱,此时虽为梅雨季  相似文献   

6.
一、育苗技术我们在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基地造林中,在全县范围内普遍推广了杉木快速育苗新技术,做到了杉木当年育苗,当年移栽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了林业建设步伐。 1.苗圃地选择;过去我们用熟地或轮歇地育苗,失败教训多,后来作了多次调查研究。分析,实践证明选用半阴半阳、水源方便、土  相似文献   

7.
<正> 通过我所几年试验研究,红松山地育苗平均亩产成苗可达148千株,产苗量比平地苗圃提高215%,苗木质量也优于平地苗。千株成本近4元,比平地苗成本下降76%。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分析如下: 一、试验地自然概况本项研究先后在桓仁县八里甸子公社大南沟大队和本溪县草河口公社茳草大队进行。八里甸子公社总的特点是:山高林密气温低,位于东经124°43′~125°07′,北纬41°10′~41°20′,海拔高为500~1300米,年降水量904.1毫米,无霜期128.5天。草河口四周皆山,山  相似文献   

8.
我省在山地杉木造林中的整地方式,根据各地区的习惯,大体上多采用小穴、块状、水平带状和全垦等几种整地方式。这几种整地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在生产实践中是明显存在的,也为大家所认识到的。但是,这几种整地方式对幼林生长影响的程度,对林地土壤营养状况的作用及其经济效果等等的综合影响,尚缺乏全面的评价。因此,在生产实践上往往容易产生片面地推广某种整地方式的倾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为了克服这一倾向,并研究在山地条件下具有促进林木生长、改良土壤和节省整地用工的整地方式,我们于1975年春季在新干县城上公社江上大队林场进行了山地杉木造林整地方式试验。现将三年来的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吴县光福公社位于太湖低山丘陵区,山地土壤瘠薄,含石砾较多,养分稀少;或质地粘重板结,物理性能差,加之气候条件与中心产区差距较大,致使杉木生长受到了一定限制.但在高标准造林以后,若能及时采取松土、除萌、开沟埋青、施肥和培土等抚育管理措施,积极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创造杉木适生的良好条件,可以促进幼树生长.为此,我们于1981年11月24在本公社陈华大队对2年生杉木幼林进行了施肥与不施肥的生长调查,探讨施肥对幼林树高生长的效应,现将调查分析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杉木全光育苗,是林业生产技术上一项革新。杉木幼苗由遮荫到不遮荫,怎样让它适应外界环境(温、湿、风、光)条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董寨林场七里冲林区和周党公社桃园国队合作林场,经过两年的实践,摸出了一些经验,解决了缺乏荫棚材料的问题,使育苗成本降低40%以上。1年生杉苗亩产72,000株,地径0.6—0.8厘米,高25—28厘米,最高38厘米,达到了狮子头、菊花心、紫红色、侧枝多、当年出圃的壮苗标准。一、选好圃地:圃地选的好坏,对苗木生长和根系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杉苗的特  相似文献   

11.
油松可以直播造林,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在土壤条件差的立地上造林以植苗造林效果好。因此,培育数量多、质量好的苗木有重要意义。油松的育苗方法可分为平地育苗和山地育前两种,现分别介绍如下:平地育苗十个技术环节1.选地选茬:根据油松幼小比较喜阴,需要大量营养和通风良好的特性,最好选在山北面的半阴坡,有充足水源的平地上;土壤最好以疏松肥沃的黑沙壤土,防止用低湿地、过淤地、窝风地、犯风地、盐碱地育油松苗。如是新育苗地,应掺上大量的松林  相似文献   

12.
杉木是我区优良速生用材树种。当前,各地区都在大力发展杉木,建立杉木用材林基地。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和建立杉木林基地的需要,现把我站几年来从事杉木栽培试验的一些材料综述如下,供作参考。一、培育壮苗据我站几年来试验表明,培育壮苗主要应抓住下述几个环节: 1.施足基肥:要育好苗除按一般原则选好圃地外,首先要施足基肥。我们于1964—1966年进行了育苗基肥种类及施基肥与不施基肥的对比试验(见表1)。  相似文献   

13.
杉木是生长快,材质优良的用材树种,我县林农有数百年的栽培经验,据我们了解结合近年的实践体会,整理收纳如下:“营造杉木林的几项简要技术措施”。一、选择适合的造林地:杉木最适合生长在腐植质层(枯枝落叶腐烂的土壤表层),较厚,土壤深,地质疏松,微酸性土的半阴半阳坡。所以我们往往看到土壤里含有细砂、砾岩结构松散的地方,杉木特别生长良好。我县山地多属于酸性土壤,普遍都可以长杉木,但以土壤肥厚的山冲和山下部生长最好。至于土壤板结,或山上部土壤较  相似文献   

14.
溧水县新桥公社地处丘陵山区,有山地面积约26680亩,为全县发展杉木较多的公社之一.前几年,公社营造杉木所需的苗木,大都从外地调进,苗木经过长途运输,质量又差,对造林后的生长成活影响很大.为了培育优质壮苗,进一步把杉木生产建设搞好,从1979年开始,公社在三级林场播种育苗5.9亩,据11月初调查,总产杉苗达36.1万株,亩产6120O株.其中苗高25~4O厘米、根径粗0.5—0.7厘米、径高比1:60的达64.7%;苗高40厘米以上、根径粗0.8厘米以上、径高比1:50的达5.9%.结顶芽的达  相似文献   

15.
油松是常绿乔木针叶树种,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点,荒山造林和更新造林成活容易,是宜川的主要用材树种。宜川的油松山地育苗,根据其林区不同立地条件、自然气候再具体划分为两个类型:土石山地育苗和土质丘陵山地育苗。 山地育苗的关键措施是:正确选择苗  相似文献   

16.
<正> 江华群众历史上就有用杉木插条造林的习惯,但近些年有人给插条杉木定了一个生长慢、产量低、材质差、易衰老的结论,而大力推广杉木实生苗造林。但当地群众不愿育苗,即使育苗也不愿造,广大林业干部对此也持有不同看法,为此,我们特赴江华林区进行调查。先后调查了4个公社,12个大队,24个生产队,对杉木插条与实生苗对比试验林进行标准地每木调查,并作了树干解析。现将调查结果概述如下: 一、插条杉木的生长与产量在同一立地条件、同一营林措施下营造的插条与实生对比杉木试验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24年生成林和13年生中林。试验林的立地条件都是20—30°小山、东北坡,土壤肥力中等,营林措施同样是二耕土造林,连续间种玉米2年,修山抚育1年。所不同者,得贵实生苗是一般种苗,黄石实生苗是良种壮苗。生长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7.
<正> 油茶幼苗主根深长,侧、须根稀少,起苗困难,采用实生苗造林成活率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80年进行了切根育苗、造林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总结于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地设在临湘县桃林公社三合大队油茶林场竹咀圹山坡上的一块平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呈微酸性反应。试验地经过细致整地,施腐熟厩肥拌磷肥作基肥。种子是永兴县马田公社枣子大队的“中苞红球”良种。1980  相似文献   

18.
西畴县柏林公社在一九八○年造林中,贯彻“谁造谁有”的政策,实行“三包”造林合同制,将发挥山区林业优势和社员个人利益挂起钩来,充分调动了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全社共造林八千八百八十六亩。其中:造杉木五千五百七十亩,油茶一千八百一十亩,油桐一千亩,八角五百零六亩。柏林公社地处山区,有三个大队,一百零三个生产队,九千一百四十六人;耕地一万零四百四十亩,人均一亩一分;林地和宜林荒山(?)  相似文献   

19.
为了培育泡桐大苗、壮苗,提高泡桐育苗成苗率,1981年,我们在扶风县五泉公社毕公大队、统庄大队、段家公社青龙大队试行了马粪温床催芽育苗,共育苗33.8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育苗方法简要介绍于后:一、马粪温床催芽的具体做法(一)种根的准备:种根全部采用毛泡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杉木生长规律,掌握科学管理办法,我们在商店党支部的领导下,于1974年对杉木的生长做了一些试验。该试验地位于天王公社农林大队小浮山南坡,面积为0.823亩,土壤为风化的红砂士,土层较浅薄,保水保肥能力也较差。于1972年春用一年生杉木苗造林,株距3尺,行距3尺,共栽植281株,中途被淘汰和移栽了33株,年终为248株。试验的主要内容是生长观察和施肥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