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选择35日龄断奶且健康状况良好2~4胎的苏太母猪126头,随机分为2个组,对照组66头,试验组60头。对照组母猪出现“静立反射”后,分别于8~12h和16~20h,实施两次人工授精,间隔时间为8h,每次输精量为60mL;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环节,即输精前向精液里添加5IU的催产素。并且两组均由同一输精员配种。每次输精前再次检查精液,合格方可使用。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受胎率为93.3%,对照组为80.3%,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窝均产仔数为10.91头,对照组为9.70头,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在母猪配种前向精液里添加催产素,可提高母猪繁殖力,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且催产素廉价。  相似文献   

2.
李宁宁  胡成  吴鑫  刘则学 《养猪》2019,(4):45-46
试验主要研究在母猪妊娠后期(妊娠91 d至分娩)限制饲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方法:试验选择健康、与配公猪品种一致、预产期接近的长×大母猪约1 050头/批次,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配种批次作为对照组,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配种批次为试验组,妊娠前、中期饲喂标准一致:配种至妊娠30 d饲喂2.8 kg/(头·d);妊娠31~90 d饲喂2.2 kg/(头·d)。妊娠91 d至分娩,对照组饲喂3.8 kg/(头·d),试验组饲喂3.3 kg/(头·d)。试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产死胎率显著降低1.62个百分点(P<0.05);断奶前仔猪死亡率显著降低2.81个百分点(P<0.05);窝均断奶数显著提高0.54头(P<0.05);21日龄断奶个体重显著提高0.34 kg(P<0.05)。试验结论:降低妊娠母猪后期采食量有助于降低死胎率、减少断奶前死亡数、提高窝均断奶数、提高21日龄断奶重,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喜山  孟广柱 《养猪》1995,(1):19-19
相似母猪30头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0头母猪于配种前30分钟注射LRH-A250微克/头,对照组母猪10头按常规配种。结果,试验组母猪平均产仔11.3头,对照组为8.8头,产仔数提高28.4%。  相似文献   

4.
将屡配不孕母猪45头分为3组,对照组9头,试验Ⅰ组21头,试验Ⅱ组15头。配种前2~4h,将青霉素1.5g加生理盐水20mL注入子宫,再肌注LRH-A310~20μg/头;试验Ⅱ组,配种前只肌注LRH-A3,剂量同试验Ⅰ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各组配种方法相同,间隔4~8h重复配种1次。结果:①受胎率,试验Ⅰ组比试验Ⅱ组和对照组相应提高21.9和61.9个百分点,试验Ⅱ组比对照组提高40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受胎率平均86.11%,比对照组高52.78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②产仔数,两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窝平均产仔10.48±1.42头,比对照组提高1.82头,差异明显(P<0.05)。药物净宫后,用LRH-A3处理屡配不孕母猪受胎率最高,较单独使用LRH-A3明显,是提高屡配不孕,尤其是配种后21d和25d返情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选择胎次相近的长大母猪所产仔猪60窝,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0窝310头,对照组30窝270头,试验组的猪分别于3日龄、14日龄、28日龄肌注得米先0.2ml、0.5ml、0.5ml,对照组猪不注射任何药物。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60日龄内腹泻率下降10.54%(P<0.01),腹泻死亡率下降7.92%(P<0.01),仔猪发病率降低4.65%(P<0.05),病死率下降9.42%(P<0.01),30日龄、60日龄个体均重分别高5.48%、4.53%(P<0.05)。  相似文献   

6.
选择30头初产特种野母猪,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10头,进行了连续2胎观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特种野母猪在空怀期和妊娠期喂占日粮干物质20%的串叶松香草,各组间除初生活仔平均体重基本无差别外,窝产仔数和产活仔数,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时仔猪成活数,试验Ⅰ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也优于试验Ⅱ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稍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受胎率,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断奶至第1次配种间隔天数,试验组均比对照组短(P<0.01),而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合添加剂对母猪哺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6头哺乳母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喂基础饲粮,试验组产后10日内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的中药复合增乳添加剂。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20日龄窝重和35日龄断奶窝重分别提高25.59%和25.9%(P<0.01),仔猪断奶个体重提高18.56%(P<0.01),哺乳期平均日增重提高22.76%(P<0.05),哺乳期仔猪成活率提高8个百分点(P<0.01)。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基因工程防御素对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健康水平的影响,在燕来农牧有限公司进行试验,试验分2批。第1批共48头母猪,共分娩产出546头仔猪;第2批共24头母猪,共分娩产出286头仔猪。每一批母猪都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跟踪记录母猪的生产性能以及仔猪的健康状况。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初生仔猪死亡率降低了49.74%(P<0.05);死胎率降低了48.94%(P<0.01);弱仔率降低48.64%(P<0.01);木乃伊胎率降低43.84%(P<0.01);初生窝重增加6.15%(P<0.05);初生均重增加6.79%(P<0.05);断奶均重增加14.39%(P<0.01);日增重增加19.97%(P<0.05)。基因工程防御素能够显著增强母猪免疫力,提高其生产性能,同时可大大提高仔猪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山区农户养地方种6月龄母猪按体重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8头,对照组母猪初配体重为28.5±3.04千克,试验组母猪初配体重为37.5±3.45千克。在农村常规条件下,结果表明:(1)对照组母猪体重始终低于试验组,且没有快速生长而赶上的势头,试验组在第三胎仔猪断奶时体重为92±5.32千克,比对照组75±5.71千克仍有17千克的差距。(2)试验组在第一情期受胎率高达83.33%,比对照组62.5%高出20.83%(P<0.01)。(3)试验组三胎平均总产仔数、活产仔数、60日龄活仔数分别高于对照组14.9%(P<0.05)、10.8%(P<0.05)、13.3%(P<0.05)。(4)试验组初生窝重、60日龄窝重同对照组间均有明显差别(P<0.05)。(5)对照组母猪断奶至发情天数为9.4±14.2天,试验组只有6.47±2.5天,缩短2.93天。  相似文献   

10.
应用催产素提高猪人工授精效果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试验选用健康状况良好的经产母猪(长大和大长)212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6头,试验组96头,试验组的处理方法为,母猪出现"静立反射"后8~12小时,用20IU摧产素(PRL)一次肌注,3~5分钟后实施第一次人工授精(AI),随后相继间隔8~12小时进行第二和第三次人工授精.对照组不作任何药物处理,仅在发情后8~12小时后进行自然交配(NS)一次,随后相继间隔8~12小时进行两次人工授精,即"本交/人工/人工"配种方式(NS/AI /AI).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两组跟对照组的配种分娩率和窝均产活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母猪断奶后发情均正常.该试验表明在人工授精前用催产素处理母猪在生产中是确实可行的,我们现正进行较大规模推广.  相似文献   

11.
将两个品种母猪共20头随机分为两组(各10头),试验组每个品种各5头母猪,于配种前30~60min皮下注射促排2号(LRH-A2)50μg/头后配种,对照组每个品种各5头母猪直接常规配种。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分别为10.6头和12.0头,与对照组(10.4头和8.4头)均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讨霉菌毒素脱毒降解酶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同一批次、遗传背景、妊娠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妊娠母猪30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母猪。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霉菌毒素脱毒降解酶。试验期15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情期受胎率、配种分娩率、产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哺乳仔猪的出生均重、断奶窝重、断奶均重、窝增重及个体增长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添加霉菌毒素降解酶能够改善繁殖母猪健康和泌乳水平,提高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选择100头长×大乏情青年母猪,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头,应用外源性激素LRHA3对乏情母猪进行发情调节,比较乏情母猪的发情率、受胎率、断奶发情间隔、窝产仔数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LRHA3处理后,母猪的发情率、受胎率分别为93.76%和95.56%,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0.13%(P<0.01)和9.85%(P<0.05);母猪断奶发情间隔的平均天数为7.56d,比对照组缩短了7.07d(P<0.01);母猪第一胎、第二胎窝均产活仔数比对照组分别多2.11头(P<0.05)、1.94头(P<0.05)。由此可见,LRHA3对乏情母猪发情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试验在实行发情后配种二次或三次且母猪窝产仔数不同的两个猪场进行,在第一次配种前6~14小时给母猪分别颈部肌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Receptal或促排三号LRH-A3)20μg或hCG1000IU,探讨在配种前使用这两类激素对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影响。在A猪场,GnRH类似物(LRH-A3和Receptal结合计算)处理使受胎率从对照组的78%(35/45)提高到93%(39/42),平均窝产总仔数和平均窝产活仔数分别从对照组的9.50头±0.50头和9.23头±0.47头提高到9.95头±0.46头和9.76头±0.45头。在B猪场,GnRH类似物LRH-A3和hCG处理使一部分猪(10%~15%)在发情后期丧失性欲不能进行第三次配种,而对照组则无此现象发生。LRH-A3和hCG处理使受胎率从对照组的96.08%(48/50)分别降低到92.31%(36/39)和86.48%(32/37);平均窝产总仔数和平均窝产活仔数从对照组的12.26头±0.32头和11.38头±0.30头分别降低到LRH-A3处理组的11.91头±0.42头和11.08头±0.44头,和hCG处理组的11.37头±0.52头和10.71头±0.49头。这些结果说明在母猪配种前注射GnRH类似物或hCG,可以提高发情后只配种二次的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性能,但会降低发情后配种三次的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  相似文献   

15.
选用健康状况良好的经产母猪(2~4胎次)苏太126头,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61头,对照组65头。试验组的处理方法为,母猪产后立即分别肌肉注射百畜宫炎清注射液和抗生素类药物(注射用青霉素钾),随后相继间隔8~12个小时再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肌注百畜宫炎清注射液2次;而对照组产后立即肌肉注射与试验组同类的抗生素类药物。之后,两组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进行跟踪观察两组母猪在下一繁殖周期中出现产科疾病猪头数、35天断奶至配种平均间隔天数、情期受胎率、产仔率及淘汰率等繁殖生产成绩。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35天断奶至配种平均间隔天数、情期受胎率和产仔率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米糠油提取物对泌乳母猪氧化应激状态、繁殖性能和粪便菌群组成的影响,试验将28头配种时间相近、健康的2~6胎次二元母猪(长白×大白)分为两组,每组1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从产前1周至产后3周在基础日粮中每天添加米糠油提取物500 mg,记录并统计母猪分娩产程、初生活仔数、仔猪初生平均重、仔猪初生窝重、断奶仔猪数和仔猪21日龄断奶窝重及产后1周仔猪存活率,收集母猪分娩当天粪便用于16S rDNA微生物组学分析,采集母猪产后1周血液用于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产程显著缩短(P<0.05),断奶仔猪数显著增加(P<0.05),初生活仔数、仔猪初生平均重、仔猪初生窝重、仔猪21日龄断奶窝增重和产后1周仔猪存活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CAT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MDA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母猪分娩当天粪便中广古菌门、纤维杆菌门、甲烷短杆菌属和瘤胃球菌科_UCG-002的相对丰度显著降...  相似文献   

17.
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药品 :LRH—A2 2 0 0 μg。1 2 试验设计 :选择临床健康的繁殖适龄母猪 (3胎 ) 2 2头 ,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对照组各 1 1头 )。待母猪自然发情 ,在第一次配种的同时试验组母猪每头肌肉注射LRH—A2 1 0 0 μg ,对照组母猪不做任何处理 ,至分娩后统计结果。1 3 数据处理 :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显著性进行t检验。2 结果经LRH—A2 处理后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见下表 )。试验组对照组P值母猪头数 1111胎  次 3 3窝产仔数 9 72± 1 867 0 9± 2 57P <0 0 5产活仔数 9 54± 1 876 9…  相似文献   

18.
试验在后备母猪的饲粮中添加复合防御素,研究复合防御素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组从配种前30 d开始在饲粮中添加0.50%复合防御素,直至仔猪断奶。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死胎率降低56.94%和窝产活仔数增加8.40%(P0.05),头均初生质量显著增加23.01%和断奶活仔率显著提高12.66%(P0.05)。由此可见,复合防御素可显著提高初产母猪繁殖性能(P0.05)。  相似文献   

19.
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产仔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东省惠阳市某集约化养猪场1999-2000年度的繁殖母猪(长白×大约克)窝产仔数进行调查分析,着重讨论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窝产仔数的影响。924窝不同季节配种的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0.04头,第四季度配种的母猪(n=265)平均窝产仔数最高,为10.38头;第二季度配种的母猪(n=181)平均窝产仔数最低,为9.68头,两者差异显著(p<0.05)。510窝不同季节分娩的母猪平均窝产仔数为10.13头,第二季度分娩的母猪(n=141)平均窝产仔数最高,为10.44头;第一季度分娩的母猪(n=109)最低,为9.72头,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母猪不同分娩季节对初生仔猪24 h成活率的影响明显,第四季度初生仔猪成活率最高,为95.45%;第二季度最低,为85.88%,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不同繁殖季节对母猪窝产仔数、初生仔猪成活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饲粮添加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对母猪繁殖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0头3~6胎次、妊娠74 d的"长×大"母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饲粮中添加2 000 mg/kg HMB。试验从母猪妊娠第74天开始,至仔猪21日龄断奶结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初生个体重显著提高14.1%(P<0.05),仔猪7、21日龄窝重分别显著提高16.6%、11.7%(P<0.05),仔猪初生至7日龄、初生至21日龄窝增重分别显著提高28.3%和12.5%(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在妊娠第98天和分娩当天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提高35.3%(P<0.01)、13.0%(P>0.05),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分别提高34.7%(P<0.05)、12.6%(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初乳中IgG含量显著提高19.0%(P<0.05),分娩后第14天常乳中IgM含量显著提高21.4%(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7日龄血浆IgG、IgM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1.4%和40.1%(P<0.05)。上述结果提示,母猪妊娠后期及哺乳期饲粮中连续添加2 000 mg/kg HMB,可显著提高仔猪初生重和哺乳期增重,改善母猪及仔猪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