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水平已达到一定高度,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文化消费的休闲时代已然到来,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掀起了一股旅游的热潮,尤其是以文化体验为中心的旅游形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茶文化旅游由此而生并发展起来。安徽省是我国的产茶大省,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得安徽拥有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然而这些资源在当地的茶文化旅游发展中却没有发挥充足的作用,因此,充分挖掘安徽省茶文化资源的内涵,提升安徽省茶文化旅游的竞争力变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胡海辉  王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2):302-306
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对不同历史阶段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的量化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中的幂法构建综合评价矩阵,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支持的角度,对庐山风景区1990—2000年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历史时段内,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不高,协调性较差,可持续发展与不可持续发展交替变换。其中,1993、1995、1997、1999年,1≤CI≤1.732,风景区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比较协调,旅游处于"强可持续发展"状态;1992年,0≤CI≤1,三者之间发展不协调,但相互之间可以互补,旅游处于"弱可持续发展"状态;1994、1996、2000年,-1≤CI≤0,三者之间发展不协调,也不能通过互补来调节,旅游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1991、1998年,-1.732≤CI≤-1,三者之间发展不协调,也不能通过互补来调节,旅游处于"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绥化市寒地黑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综合竞争力,尝试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工作框架的设想,探索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开发与保护模式。应用昂普(RMP)分析模式,从绥化市寒地黑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市场、产品3个方面,对绥化市旅游进行系统的评价分析,为绥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模式,如保护第一、培养非遗后继人才、整合文化资源、突出文化特色、策划绥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旅游线路等。  相似文献   

4.
开发茶文化旅游 振兴茶业经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国强  吴华 《茶业通报》1998,20(4):39-40
  相似文献   

5.
胡静波 《茶业通报》2021,43(3):102-106
茶文化旅游是近年来茶产业的新兴业态,是优化产业结构,富民惠民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以烟台市茶文化旅游融合度不高这一现状为出发点,分析茶产业和旅游业的现状及本市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基础,以此提出丰富茶文化旅游内涵、拓展茶文化旅游渠道、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及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必要性及策略,以期促进烟台市茶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为地区产业经济与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乡村休闲旅游是当今倍受人们青睐的一种休闲方式。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和合学的角度出发,解析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内涵,认为乡村是体现"天人和合"的典型地理空间,乡村休闲是人们实现自我和合的最佳选择,乡村休闲旅游是促进社会和合的新动力、新模式和新途径;以鹿鸣岭景区为例,对和合思想在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规划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践尝试,认为将中华和合文化与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规划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中华和合文化的研究与传播,而且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具有长远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岳龙 《贵州茶叶》2009,37(4):1-6
贵州荼文化丰富多彩,部分茶文化资源在国内外尚属唯一。茶文化资源在旅游业上开发利用既可以传播、弘扬地方特色茶文化,又能够给当地群众带来较好的经济收入,还能推动地方茶丈化进一步的发展丰富。把茶文化资源优质转化为经济优势,既发展了茶文化,又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8.
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户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实地调研为基础资料,以湖南省新农村示范点——工联村为例,探索制度约束下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特征、困境与优化路径。在集体合作经营体制下,工联村人居环境建设在筹集资金、约束农户人居行为、改善基础设施、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制度优势,但也存在诸多困境。从4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路径,即鼓励制度创新,完善人居环境建设模式;优化村庄布局,规范农户居住行为;加快村庄整治,引导农户生活行为;整体营销村庄,扩大人居环境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9.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大浦乡村世界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实证研究大浦乡村世界的旅游产业融合路径。认为资源融合与技术融合路径是其主要融合路径;功能融合和市场融合是重要融合路径;资本融合、人才融合与组织融合是另一层面的融合路径。通过资源、技术、功能、市场融合创新旅游新业态与开发旅游新产品。资金、企业、人才融合不以产生旅游新业态为结果,是旅游新业态发展与旅游新产品开发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乡村生态旅游是未来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乡村生态旅游非常适合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而生态环境较脆弱的欠发达县域开展。通过简述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进展,以贵州省黔西县为个案,对黔西县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研究,并从区位、客源、近邻旅游竞合关系、旅游资源互补性和景点离散度5个方面对其开发条件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笔者从乡村生态旅游的空间布局规划、旅游产品体系设计、旅游景观廊道构建、旅游品牌形象塑造和旅游制度建设5个方面提出了开发设想,以期对欠发达县域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洁  杨阳  王崑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3):303-310
"灰空间"作为一个建筑概念被提出,主要指连接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近年来,灰空间也逐渐被应用到园林领域。基于建筑和园林灰空间的研究,提出了城市公园灰空间的定义,确定了其属性、形态、密度和类型,并以哈尔滨太阳岛公园内12处灰空间为研究对象,按形态将其分为4类,结合属性、密度、类型3个方面进行实例分析,以期通过分析对未来城市公园的设计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章郡  陈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316-320

乡村旅游是贫困地区实现区域扶贫的重要举措,研究其发展动力及其空间分异规律有利于有序推进乡村旅游地的开发。文章以渝东南地区为例,运用区位理论和空间组织理论探讨其动力机制,分析其空间变动过程,总结其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渝东南地区乡村旅游地进行空间结构组织。研究发现,渝东南乡村旅游地在空间上整体呈离散型分布。除与客源地之间的简单点轴联系外,点状极化现象和轴向一体化结构开始出现。构建区域旅游集散体系,打造区域旅游客流通道,完善区域空间网络化结构是实现其空间组织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支出在居民日常支出中占有较大份额。近年来,受家庭人均纯收入、居住支出、通货膨胀和政府教育支出等因素的影响,广东省农村家庭教育支出增长缓慢、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日趋下降。为此,对家庭教育支出变动的成因进行分析。探索性的研究发现家庭教育支出变动的成因在于:当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量时,教育支出的增长速度低于收入的增长速度,教育支出随收入的提高反而下降,同时,随着通货膨胀的上升,家庭居住支出对教育支出的挤出效应明显,政府教育支出对家庭教育支出的收入效应相对弱化,从而导致家庭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减小。因此,必须妥善引导农民的消费观念,优化农村家庭的消费支出结构,继续加大政府对农村地区教育支出的力度,适当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以达到农民增加教育文化支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县域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探索——以江西省余干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中国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整体推进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日趋完善的同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土地持续利用、农村环境改善、农产品加工废物、循环产业链延长等)也逐步凸现出来,对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本研究以余干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例,通过对余干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生态足迹的分析,发现余干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余干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与生态农业相结合、农业产业化与旅游观光业相结合),以期为县域农业产业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江苏省耕地资源的安全状况,以便为有效地进行耕地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采用江苏省1971—2009年修正后的耕地数据,使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对江苏省及其地市耕地压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在20世纪的后2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耕地压力指数呈逐年减小的总趋势;进入21世纪后,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对耕地的大量占用,以及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降低,使得耕地粮食综合生产力下降,耕地压力逐渐增大,继而政府进行的宏观调控,又使全省平均耕地压力有所缓解。然而,全省13个地市耕地压力程度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南京、无锡、苏州和常州耕地承受巨大压力;徐州、镇江和南通耕地压力初现;其余6个地市无耕地压力。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压力研究表明,缓解耕地压力的途径一是提高耕地粮食综合生产力,二是防止耕地的继续流失。  相似文献   

16.
宋伟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29-133
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挖潜的可行性,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探讨了经济欠发达区域农村居民点的用地标准。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通过农村宅基地挖潜的可行性分析推定,农村宅基地数据主要来源于农户调查。结果表明:(1)农村宅基地可以划分为生产用地和生活用地2个类型,生产用地主要包括农村宅基地内的种植、养殖以及农机具存储用地,生活用地主要包括起居室、堂屋、粮食储存等用地;(2)在保障农民必要生产和生活用地的基础上,舒兰县农户的人均农村宅基地标准在162.46m2左右比较合适;(3)通过农村宅基地用地标准推定,舒兰县合理的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应在232~295m2之间。人均150m2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缺乏挖潜的可行性,标准应该按照保证农民正常生产与生活需求的原则确定。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调动黑龙江省农村沼气使用的积极性,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提高黑龙江省农村户用沼气池的使用效率,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应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庆市、绥化市、鸡西市、牡丹江市、鹤岗市等6市的27个村屯调研所得数据资料,分析黑龙江省农村户用沼气池使用效率,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黑龙江省农村户用沼气池使用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国家补贴政策、农户受教育程度、技术服务体系、沼气池运行成本、建池成本等因素都会对沼气的使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进而提出提高农村户用沼气池使用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鹏  田至美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0):148-152
[目的]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21世纪后,乡村旅游实践的迅猛发展为国内学者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案例,迫切需要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开发模式,以更好地指导实践。[方法]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出发,乡村旅游的要义包括空间属性、主体属性、资源(产品)属性等核心内涵。基于此,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总结亦应从关注乡村旅游的开发主体和发展阶段、乡村地区的地理区位及自然文化属性等核心影响因子切入,动态地考量各要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联。[结果]不同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区位、资源禀赋、政策环境、所处发展阶段均不相同,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也存在很大差异。[结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要因地、因时制宜,不能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20.
光农业园植物景观营造——以成都“五朵金花”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成都“五朵金花”观光农业园区为例,采用典型样地法,选取44个样地对植物景观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样地内植物景观的物种组成、季相特征、群落结构和配置形式.结果表明,成都“五朵金花”观光农业园区的植物种类丰富,常用物种较少,植物景观的物种组成多样;通过合理配置,植物景观四季有景可赏;多数树种处于幼龄阶段,同种物种个体大小不同,植物景观随时间推移会发生显著变化;植物景观的配置形式多为乔灌草的复层结构,景观功能和生态效益良好.最后为观光农业园的植物景观营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