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湖南湘西特色烟叶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筛选适合湘西地区种植且优质、高产、抗性好的品种,2011年2-11月,从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发病率、经济性状、外观质量6个方面对该地区引进的‘云烟97’、‘南江3号’等7个烟叶品种与对照品种‘K326’进行了比较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各品种生育期主要植物学性状差异不明显。(2)株高以‘中烟201’和‘HY-9-7’最高,达到115.0 cm;‘中烟201’、‘贵烟4号’的茎围和节距均大于对照。(3)各品种发病率以‘中烟201’较少,‘KRK26’和对照‘K326’发病率较高,(4)小区产量和产值均以‘贵烟4号’最高,‘中烟201’次之,津巴布韦引进品种‘KRK26’最少。综合各项研究结果,‘中烟201’与‘贵烟4号’品种表现较好,建议小规模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2.
4个油茶品种的半致死温度与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探明油茶不同品种对高温的适应性差异,从而为高温、强光地区种植油茶提供理论依据,以油茶一年生功能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率法对‘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22号’和‘岑软24号’4个油茶品种的耐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4个油茶品种叶片的细胞伤害率增长速度均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呈典型“S”型曲线,显著性检验均符合Logistic方程。通过计算“S”型曲线拐点求得4个油茶品种的半致死温度都超过了50.0℃,这表明4个品种都有一定的高温适应性,其中‘岑软3号’的半致死温度最高,达到58.5℃,‘岑软2号’的高温半致死温度最低为53.1℃,4个油茶品种耐高温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岑软3号’>‘岑软22号’>‘岑软24号’>‘岑软2号’。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小麦光合和产量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选用豫北地区适宜推广的高产小麦品种,以高产潜力品种‘豫麦49-198’,‘兰考矮早8’,‘周麦22’、‘豫农202’、‘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在大田种植条件下,进行不同品种小麦光合和产量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豫麦49-198’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光合产物积累量较低,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为最低;‘兰考矮早8’在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上均占有优势,但产量因素中穗数较低;‘周麦22’不仅光合能力和籽粒灌浆能力较高,产量因素也达到较大程度的协调;‘豫农202’在穗数上占有优势,但是光合能力较低,千粒重低;‘偃展4110’的产量因素也较为协调,但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能力低。综上,‘周麦22’产量结构较为协调,在提高小麦的产量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是高产超高产适宜推广的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4.
EMS诱发大豆不同品种M2代与M3代农艺性状变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大豆品种诱变的后代变异情况,利用0.5% EMS溶液处理4个大豆品种种子,对M2、M3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世代农艺性状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与M2代相比,M3代株高、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百粒重的平均变异系数变小,而主茎节数的平均变异系数变大,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大致相当,然而这种趋势在各品种间却不尽相同;各世代都诱变出早熟或晚熟的变异株,各品种总熟期变异率由高到低M2代为‘黑河43’(0.71%)>‘北豆5’(0.63%)>‘合丰50’(0.57%)>‘合丰55’(0.53%),M3代为‘北豆5’(0.64%)>‘黑河43’(0.5%)>‘合丰55’(0.25%)>‘合丰50’(0.22%),说明熟期的变异至M3已下降。  相似文献   

5.
不同高产玉米品种抗旱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有效筛选出适合鲁东半干旱区应用的夏玉米品种,以山东省目前主推的9个玉米品种为试材,通过2010-2011年连续2年防雨棚控水干旱试验,以抗旱隶属度、抗旱指数为评价参数,对各品种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各品种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粒重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茎秆变细,秃尖变长,产量降低。年份间比较,2011年夏玉米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地上部干物重、产量均显著高于2010年。以茎秆性状、穗部性状、地上部干物重及产量指标隶属度的平均值为综合评价标准,‘登海701’为典型抗旱性品种;‘莱农14’、‘农大108’、‘金海5号’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登海662’、‘郑单958’、‘中科11’、‘浚单20’为抗旱性弱的品种;‘青农105’在2年内的隶属度值差异较大,其抗旱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广西区优质早熟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2009-2010年试验,对广西引进的一批优质油菜品种进行桂北生态条件下丰产性、抗逆性及区域适应性的综合鉴定。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3.2 m2,基本苗12.0万株/hm2,试验结果测定了优质油菜产量、经济性状、生育期、抗逆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史力丰’、‘丰油737’、‘浙油18’、‘云油双2号’和‘云花油9号’5个油菜品种产量较高,抗逆性较强,生育期适中,适合在广西双季稻区推广种植;‘白花09sw01h’、‘花油5号’、‘云油杂2号’和‘花油8号’4个油菜品种各方面表现较差,抗逆性较弱,可以淘汰;供试的其他品种由于产量相对较低或抗逆性较差等原因,还需作进一步试验和观察。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态型玉米品种低温下出苗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的玉米品种对冷害的抗性,本研究以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的10个玉米品种‘郑单958’、‘辽单565’、‘中地77’、‘永玉3’、‘山西708’、‘山西712’、‘银河32’、‘吉单198’、‘九单48’、‘龙单13’为试验材料,测定各个品种在5℃低温和25℃恒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吸水率、电导率、细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淀粉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玉米品种在低温下的活力差异应与24 h内种子吸水率、电导率、细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淀粉含量、细胞内各种酶的活性有关。经低温处理后,‘辽单565’的发芽率降幅最低,仅为5.34%,其次为‘龙单13’和‘中地77’,降幅分别为5.67%和7%,表明这3个玉米品种对冷害的抗性比较强,适合在黑龙江等冷害灾害较为常见的地区播种。  相似文献   

8.
10个烤烟新品种田间性状及叶片组织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丽江市引进的10个烤烟新品种(‘云烟98’、‘云烟110’、‘云烟113’、‘云烟114’、‘云烟115’、‘云烟202’、‘H3’、‘MSK326’、‘T29’和‘XYN87’)田间性状及烟叶组织结构的比较,为当地选择优良品种种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0个烤烟新品种均能较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态条件和栽培措施,品种‘T29’生育期明显长于其余品种,它与‘XYN87’、‘H3’的农艺性状表现最好;(2)‘云烟110’、‘XYN87’、‘MSK326’和‘H3’等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表现最优,‘云烟113’和‘T29’表现最差;(3)各品种叶片组织结构中,组织比变异系数最大,达26.51%,叶厚和栅叶比最小,分别为15.93%和13.42%,栅栏组织厚度与叶片厚度、组织比、栅叶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海绵组织厚度成显著正相关。通过相关栽培措施可以使农艺性状表现好的品种烟叶组织结构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具有重庆山地特色的烤烟新品种,在重庆12个烟区设立试验点,以目前重庆种植面积较大的烤烟品种‘云烟87’和‘K326’为对照,对新引进的‘贵烟4号’、‘南江3号’、‘韭菜坪2号’、‘中烟103’、‘云烟202’等5个烤烟新品种进行比较鉴定。结果表明,‘南江3号’叶片数较多,单位面积产量、产值、上中等烟率均居参试品种首位,化学品质较协调,但叶脉较粗;‘贵烟4号’的单产和产值分别居第2位和第3位,化学品质协调性较好。建议‘南江3号’和‘贵烟4号’作为搭配品种在重庆适度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水稻高产高效栽培,通过对水稻的生理指标的测定和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的调查,研究4个氮素水平对3个粳稻品种(‘沈农315’,‘沈稻7号’以及‘沈稻11’)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均呈增加的趋势。高氮处理穗长较长,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较多。‘沈农315’和‘沈稻7号’在高氮肥处理下产量最高,分别达到9.78 t/hm2和9.65 t/hm2。其次为‘沈稻11’高氮、‘沈农315’中氮、‘沈稻11’中氮及‘沈稻7号’中氮处理,产量依次为9.21 t/hm2、9.11 t/hm2、8.60 t/hm2、8.49 t/hm2。  相似文献   

11.
武夷岩茶“十大名丛”种质生物学特性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对武夷岩茶名丛种质进行筛选和鉴定,对在武夷山收集、保存的“十大名丛”种质,严格按照茶树种质资源的调查统计方法进行科学严谨的调查、观测,记录其植株特性、新梢特性、叶片形态和花果特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十大名丛”种质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各名丛间生物学特性的不同方面各有差异,无特性完全相同的名丛;‘铁罗汉’、‘北斗’、‘白瑞香’及‘金锁匙’春茶开采期较早,‘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半天妖’、‘金桂’及‘白牡丹’春茶开采期较晚;此外,试验中发现个别性状如芽叶色泽、芽叶茸毛、叶齿、叶尖、叶缘、花冠直径、花瓣数等有不同程度差异。武夷岩茶“十大名丛”种质生物学特性的鉴定与评价,将为武夷岩茶优良种质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贵州山地茶园无性系良种比率,建立优质、高效茶园,2008年底,从福建、浙江、安徽、湖南、四川引进20个无性系茶树良种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新培育的7个新品系,以国家级绿茶标准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其移栽成活率、树冠性状、定型修剪枝叶重、品质性状与耐寒性进行田间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贵州山区栽培的茶树品种。结果表明,试验各品种(系)修剪枝叶重均超过对照,预示有高产潜力,但耐寒性均未超过对照品种;特异品种品质突出,但其他性状表现较差;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系)有‘中茶108’和‘苔选03-22’。综合考虑认为,适宜贵州种植的特早生品种有‘龙井43’、‘乌牛早’,早生品种有‘苔选03-22’、‘中茶102’、‘中茶108’、‘中茶302’、‘龙井长叶’、‘浙农117’,中生品种有‘苔选03-10’、‘槠叶齐’等品种(系),‘白叶1号’等可在特定茶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抗感稻曲病水稻品种的生殖期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分析稻曲病的发生与水稻品种生殖期性状的关系,选用6个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农香21’、‘福丰优2号’、‘泸优313’、‘福两优366’、‘花2号3301’和‘浦江6号’为试验材料,在温室内分别测定了供试水稻品种生殖期的一些性状参数。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感性与水稻叶耳间距、孕穗期、抽穗期和防御酶(POD和SOD)活性无必然的联系,但与每穗谷粒数和穗型有一定关系。其中,抗病品种‘泸优313’的每穗谷粒数最少,为113.00粒,感病品种‘花2号3301’的每穗谷粒数最多,为242.67粒,此外,抗病品种的穗型较为松散,而感病品种的穗型较为密集。由此推测,水稻每穗谷粒数及其穗型有可能作为筛选抗病品种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胡万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41-146
为充分发挥‘闽恢3301’系列杂交稻新品种的增产潜力,深化福建省优质高产杂交稻的选育研究,提取福建省品种审定公告的相关资料,对福建省审定的8个‘闽恢3301’系列杂交稻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2优3301’、‘Ⅱ优3301’、‘闽丰优3301’、‘全优3301’等中籼稻属重穗型品种,每穗粒数多(174.0~220.5粒),千粒重大(28.9-30.2 g),单穗重(4.39-5.19 g)是其产量优势所在;‘天优3301’、‘谷优3301’、‘连优3301’和‘泰丰优3301’等晚籼品种属于穗粒兼顾型品种;除‘谷优3301’外,其余7个品种对稻瘟病抗性较弱;影响米质的主要因素是垩白粒率(平均47.2%)和垩白度(平均9.6%)。在栽培上应注意品种的区域布局和配套栽培技术;在品种选育上应注重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稻瘟病抗性的改良。  相似文献   

15.
水稻耐盐种质的鉴定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进一步鉴定现有水稻材料的耐盐性,为水稻耐盐育种提供种质资源和耐盐亲本。以通过花粉管通道技术获得的耐盐品系和当地水稻育成品种共21份为试验材料,评价各材料在盐胁迫下发芽期和苗期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在150 mmol/L NaCl处理下,各材料发芽率及芽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其中,材料D-1,D-3,D-4,D-7,D-13,‘长白10号’,‘节9’和D10在盐处理下的发芽率较高,相对盐害率较低,耐盐性均表现为极强,耐盐级别为1级,芽长盐处理(T)与非盐处理(CK)的比值较高,说明其受到盐的抑制较小,芽期耐盐能力较强;用100 mmol/L NaCl对各材料幼苗处理8天后,材料‘长白10号’、D-10、‘节10’、D-13、‘天井4号’、D-14、D-11、D-2、D10和D-8的相对死叶率较低,盐处理地上部和地下部含水量与未用盐处理的相比下降幅度较小,可溶性糖积累量较多,说明其渗透调节能力较强,属于苗期较耐盐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3个烤烟品种(系)在安顺烟区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优选适应安顺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的品种,以‘2010-6’、‘A18’、‘贵烟2号’3个烤烟品种(系)为参试品种,以‘K326’为对照在安顺西秀区进行生产试验,分别从生长状况、农艺性状、抗病性、产量及烟叶评吸质量等方面对各参试品种(系)及对照进行分析比较,鉴定参试品种(系)对当地土壤、栽培、烘烤条件的反应和再生产价值。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在安顺市西秀区的综合表现来看,均好于对照品种‘K326’,其中以‘贵烟2号’表现最好,‘2010-6’、‘A18’略优于对照品种‘K326’。3个参试品种(系)可作为安顺市特色优质补充品种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不同玉米品种抗旱性及产量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适宜沧州地区旱碱地种植的玉米品种并为玉米抗旱性提供依据,选取了当地和引进的11个玉米品种,于室内芽苗期抗旱剂胁迫鉴定及田间旱地、水浇地两种生态环境种植鉴定比较其耐旱性。研究表明,萌发期玉米抗旱指数、相对发芽率‘大玉3号’最高,分别为0.92、91.91;苗期玉米株高和根长以‘大玉3号’的伤害率最小,其次是‘承玉23’;对‘秀青74-9’的伤害率最大;田间整个生育期的鉴定表明‘大玉3号’、‘承玉23’、‘中单909’的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最高抗旱性最好,分别为1.22、1.23、1.07。由此可见,‘大玉3号’、‘承玉23’、‘中单909’较适宜沧州旱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8.
以0Co-γ射线辐照处理切花百合‘科瓦拉’、‘不同凡响’、‘双重惊喜’鳞茎,开展辐射诱变育种试验。经0、3、6、9Gy 60Co-γ处理的成苗(株)率‘科瓦拉’分别为100%、37.5%、0和0;‘不同凡响’的成苗(株)率分别为100%、35%、7.5%、2.5%;‘双重惊喜’的成苗(株)率分别为100%、100%、66.7%、0。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百合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出现较明显的辐射损伤,主要表现在植株变矮,单株叶片数减少,花蕾数减少,开花延迟。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切花百合有明显效果,适宜诱变剂量因品种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