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建省科技厅于2013—2016年设立了科技重大专项专题"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介绍了专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项目实施以来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效。  相似文献   

2.
采用新恢复系榕恢813与龙特甫A配组而成的特优813,单产介于6.75 ̄8.2t/hm^2,是叶曾及穗瘟抗性指数分别为80%和88.89%,主要营养2及加工品质均超过优质二级米标准,是一个产量高、抗性强、米质优的杂交中、晚稻新组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语文简要介绍了特人成813的选育、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夷优180系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主选育的三系不育系夷A与恢复系南恢180配组而成的杂交中稻新品种。经多年在福建省各地试验、试种表现群体整齐、适应性广、产量高、抗性好等特点,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简述了杂交水稻夷优180的选育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选育的回顾,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简略回顾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O%,而总产量却占粮食作物产量的《22%,单位面积产量比整个粮食作物平均高出45.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水稻杂种优势的广泛应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实现了我国水稻育种的第二次突破。现在杂交水稻常年种植面积为1470万hm'左右,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50%~55%,比常规稻增产ZO%~30%。因此,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大面积推广,为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做出了重大…  相似文献   

5.
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的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中国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的选育成果,综述了恢复系在品质、产量和抗性等方面的选育研究进展,指出扩大遗传差异与塑造良好株叶形态相结合是今后恢复系选育的目标,分子育种技术在恢复系选育中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新品种特优180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特优180是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龙特甫A与自选恢复系南恢180配组选育而成的抗病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在品比试验,福建省区试及生产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中抗稻瘟病等优良特性,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新品种深优9775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优9775是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引进抗病、优质不育系深97A与强恢复系N175选配成的杂交稻新品种,在福建省区试、生产试验及各地试验示范中,表现熟期较早、丰产性好、稳产、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于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深优9775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组合优优31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优316是广东省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优ⅠA为母本,自育恢复系汕恢316为父本配组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产量较高、米质较好、抗病力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6年1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中国两系杂交水稻选育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根据1994-2007年国家和省级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审定及推广情况统计资料,分析了中国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审定、不育系选育、主要性状表现和推广应用情况,表明中国两系杂交水稻选育与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10.
滇型软米杂交籼稻的选育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铮友 《杂交水稻》2001,16(5):16-16
云南省的软米品质优良,培育优质软米杂交稻符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介绍了云南滇型软米不育系,恢复系及杂交组合的选育进展。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水稻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福建省科技厅设立了"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研究—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专题。文章主要介绍了该专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取得主要进展与成效。  相似文献   

12.
抗除草剂杂交稻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杂交将抗除草剂Liberty和bar基因转移到恢复系,培育出3个除草剂恢复系测64-B、明恢63-B和特青-B。与不育系杂交,选配出3个抗除草剂三系杂交组合和2个抗除草剂两系杂交组合。抗除草剂组合能保持原组合的产量水平,苗期喷除草剂可淘汰假杂种。利用这项技术能解决两系、三系或化杀杂交稻在制种过程中出现的纯度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两系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两系超级杂交稻育种理论与实践中取得的进展,提出了两系超级杂交稻育种的主攻方向和策略,认为以分子育种技术为核心,进行种质创新及亲本遗传改良是今后两系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野败型杂交粳稻的研究及育种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的野败胞质被成功用于籼型杂交稻后,许多育种家曾尝试利用野败胞质以实现粳稻杂种优势的利用,当时因粳稻细胞核在野败胞质背景下存在太多的困难而放弃。其中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有:一是闭颖和开花不集中,且异交结实率极低;二是恢复谱狭窄,恢复源极少。因此,对野败型粳三系的研究显得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光身杂交稻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美国光身稻种质资源,培育出野败型三系光身杂交稻配套亲本光香A、B和光身R及光身光温敏核不育系光S,并用其配组率先育成一批三系光身杂交稻组合,如光香优德87、光香优602、光香优613等;还选配出一批非光身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如光香优7号、光香优13和光香优6号以及两系杂交稻组合光两优113和光两优193等.光身杂交稻及其配套亲本的选育成功,将进一步促进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可望实现我国杂交稻育种在米质、产量、抗性和适应性方面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王蔚风  徐庆国 《作物研究》2011,25(4):388-391
杂交稻产量性状具有极大正向杂种优势的同时又与米质性状成负相关。杂交稻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等各米质性状之间存在诸多联系。这些品质性状由不育系和恢复系共同决定。因此,可采用籼粳混合进行杂交、亚种间的基因渗透、分子选育等选育组合方式,进行优质杂交稻不育系与恢复系组配优质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7.
我国杂交籼稻选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水稻杂种优势被利用以来,我国杂交籼稻育种取得显著进展,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水稻品种审定数据信息,对我国籼型水稻不育系研究进展、杂交籼稻品种审定情况、籼型超级稻品种发展现状和几个籼稻育种大省的杂交籼稻国审情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对杂交籼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改良稻瘟病抗性是当前杂交水稻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从稻瘟病生理小种的鉴定、水稻材料的接种鉴定、抗源筛选、抗性基因的分子检测及抗瘟性品种的选育等方面介绍了杂交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水稻育种协作攻关的主要成就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水稻育种经历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四轮的攻关,至2000年,先后选育出69个品种(组合)投放于生产,在全国累计推广7500多万hm^2,其中省内累计推广面积达1300多万hm^2,仅在省内就增产稻谷40.5亿kg,增创社会产值29亿元;先后区国家、农业部、省科技成果奖33项。十多年来,成果转化取得良好的效益,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形成了一套良好的科研网络,运行有序并趋于优化;以《福建稻麦科技》为主要载体,完整保存了我省水稻科技信息。在迈向新世纪征途中,笔者提出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用高新科技手段,努力培养一批能攻克技术难关的高素质科研人才,选育出优质、高产、抗性、适应性强的新品种,加大成果转化力度,为福建持续发展做出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方稻区杂交水稻育种进展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对1998年以来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的分析表明,我国南方稻区杂交水稻育种取得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新组合大量涌现,产量水平不断提高,稻米品质明显改善,优质高产初步协调,两系杂交稻育种稳步发展,粳型杂交稻育种有所突破.提出了加强抗病性和抗逆性育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