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初生雏鸡的雌雄鉴别在养鸡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蛋鸡,将公鸡及早淘汰或单独饲养作肉用,可节省育雏房舍、设备和饲料,降低养鸡成本,提高养鸡户的经济效益。雏鸡雌雄鉴别常用的方法有外形法、翻肛法、鉴别器法、伴性遗传法及羽 相似文献
3.
巧多年来,笔者在推广科学养鸡技术中发现不少的农民朋友迫切需要掌握对初生雏鸡的雌雄鉴别技术.现将初生雏鸡的肛门鉴别雌雄的方法介绍如下,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6.
7.
随着养鸡业的迅猛发展,我地区广大农村的养鸡专业户不断增加,但雏鸡死亡率较高,育雏效果差,影响了部分农民的养鸡积极性.为了提高农村养鸡户的经济效益,现对影响初生雏鸡死亡的因素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林海涛 《养殖与饲料.饲料世界》2009,(10):4-5
对于刚刚出壳的雏鸡,一般很难从外观上对其性别作出较准确、迅速的鉴别,而通过对雏鸡的体形外貌、行为习性、骨架特征、肛门收缩、羽毛的发育情况以及翻肛进行仔细观察对比,就能够发现雏鸡身上细微的差异,而这些细微的特征是雏鸡雌雄鉴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肛门鉴别法是根据初生雏鸡有无生殖突起及生殖隆起的组织学上差异来辨别雌雄的。其准确率可达96%~100%,每小时可鉴别1000~1200只。此法使用比较广泛,是目前为止较好的一种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初生雏鸡进行雌雄鉴别,既可节省饲料、劳动力和各种饲养费用,又可为母雏的正常生长发育及其以后的适时开产创造有利条件,在生产实践中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专业化的大型养鸡场应专门设置一个雏鸡性别鉴别室,鉴别室内配备必要的设备,这样既可大幅度提高鉴别效率,也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下重点介绍养鸡场雌雄鉴别室的设计及应具备的鉴别设备。 相似文献
11.
前言初生雏鸡的公母鉴别,在蛋鸡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目前广泛采用的是肛门鉴别法和伴性遗传自别雌雄法;前者技术难度大,后者要有专门的配套种鸡。在我国,来航鸡体系多用肛门鉴别法,应用伴性遗传原理根据初生雏羽毛颜色“羽色”鉴别公母的有从国外引进的星杂579、罗斯褐、海赛克斯褐等;根据初生雏长羽速度“羽速”鉴别公母的有肉鸡罗斯Ⅰ号、比农大培育的两系配套杂交鸡“农昌2号”等。初生雏鸡翼羽生长的快慢属于遗传性状,主要受性染色体上一对基因所控制,快羽是隐 相似文献
12.
笼养鸟很多,有些是可以根据外形和羽色特点来区别雌、雄的,如黄雀、蜡嘴等。而有些笼养鸟难以区别雌雄,如画眉、百灵、云雀、金翅、朱雀、锡嘴等,从雌雄个体上和羽色花纹上几乎没有多大区分,因此难以鉴别。对没有多年经验的人来说,就更是个难题了。根据自己多年钻研实践和向别人请教,对下列几种难以识别的鸟介绍几项鉴别法,供参考。一、金翅(Carduelis sinica sinica)雄雌个体大小和羽色极为相似,头形、体形轮廓也一样,甚至平时叫声都是那种嘀嘀颤音,但最为重要的是雄鸟飞羽在合拢时,外边缘下三分之二处的那块黄班较雌鸟显暗棕色,雄鸟眼周羽色暗褐;冠羽锈绿;眼上有黄色眉斑,喉黑。 相似文献
13.
正1初生雏的技术处理雏鸡孵出24 h内进行雌雄鉴别,注射马力克氏病疫苗。2初生雏的选择从外观上要选择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重符合品种要求的雏鸡。检查腹部应柔软,脐部愈合完全,羽毛覆盖整个腹部。脐部有出血痕迹或发红呈黑色、棕色或为钉脐者,腿、喙、眼有缺陷的均应淘汰。3初生雏的运输 相似文献
14.
15.
肉鸽是一种经济价值非常高的特养品种,肉鸽的雌雄鉴别主要可从下列几方面进行。1孵化期受精鸽蛋孵化4天以后,放到灯光下观察其胚胎发育情况,如见其胚胎基轴线两侧的血丝对称, 相似文献
16.
1进行雌雄鉴别和年龄鉴别的意义进行雌雄鉴别和年龄鉴别,是选种和饲养中经常要做的一项工作。人们可以利用鹅雌雄个体间生长速度、生产性能的差异而取得不同的饲养效益。在蛋鹅生产中,人们希望多养母鹅以便多产鹅蛋,多孵小鹅;而在肉鹅生产中却希望多养公鹅,因其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而可多产 相似文献
17.
18.
侯星吉 《养殖与饲料.饲料世界》2009,(7):20-21
随着养鸡业集约化、工厂化的发展,养鸡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在整个养鸡育雏工作中,保证雏鸡生长发育的条件显得尤为重要. 1 雏鸡的生理特点 (1)体温调节机能差.刚出壳的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2~3 ℃,3日龄后逐渐上升,约在10日龄后体温与成年鸡相同,3周龄以后,雏鸡体温调节机能才趋于完善.环境温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雏鸡的体温. 相似文献
19.
20.
广大养鸡户最关心的是经济效益问题。市场因素对养鸡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很大,当前随着饲料价格的上涨,养鸡成本的不断上升,禽肉、禽蛋价格的起伏不定,养鸡的效益也不断受到影响。为增加经济效益,广大养殖户首先要对近期市场行情做到心中有数,并对远期市场状况作出推测。另一方面,还应该抓好饲养管理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性能,从而增加经济效益。笔者总结多年的养殖经验,认为提高养鸡经济效益应注意管理和免疫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