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山茱萸(Macrocarpium officinalis)为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木本植物。其果肉可入药,名枣皮、萸肉,为贵重常用药及多种成药原料。由于山茱萸出苗晚、投产迟、发展慢、制约了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的供应,中国药材公司已将其列为紧缺品种,故开发前景广阔。针对生产上这一迫切需要,我们应用先进的园艺技术,借鉴柑桔育苗嫁接、密植早产成功经验,在四川产区安县沸水乡两河村开展了“山茱萸早产技术研究”,总结出了一套经济、简便、高效和实用的山茱萸早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分为快速育苗及嫁接定植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山茱萸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茱萸是我国传统而珍贵的中药材。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山茱萸资源,综述了近30年来我国有关山茱萸生态学及生物学特性、良种选育及繁殖、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并指明了今后有关山茱萸的科研、栽培和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山茱萸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茱萸适应性强,分布较广,药用价值大.本文概述了山茱萸的地理资源和主要产区生产情况和药理、药化研究状况,以及在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情况。还对发展山茱萸生产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山茱萸优良类型与优良单株选择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茱萸(Macrocar pium officinale)为山茱萸科,山茱萸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是一种名贵的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山茱萸多采用实生繁殖,变异较大,类型较多。现有的结果树良莠不齐,产量高低不一,品质差异较大,影响了山茱萸的生产和发展。为了解决生产中的良种问题,1987~1990年,我们在山茱萸主产地陕西省周至县开展了此项研究。1 自然概况和山茱萸资源分布周至县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地处东经107°39′~108°31′,北纬33°42′~34°14′。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对阳城县境内散生山茱萸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初选、复选,选出47株优良单株。以单果重、1 kg鲜皮重、1 kg干皮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形指数、马钱苷含量和单位面积投影产量为指标,依据此7个标准差和极差进行综合评分,最终选出山茱萸优树28株。  相似文献   

6.
山茱萸科(cornaccae)山茱萸属有四个种,我国有两种:山茱萸(Macrocarpiumofficinale)和川鄂山茱萸(M.Chinense)。具有药用价值的是山茱萸,商品为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统称萸肉,又称红枣皮、药枣,为我国特产。萸肉为古老、珍贵的中药材,利用历史悠久,药用范围广,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山茱萸是寿命长、经济价值高的经济树种,果肉为珍贵木本药材,药用价值高,用途广,畅销国内外,很有发展前途。但山茱萸存在着始果期迟、大小年明显,产量不稳、品种杂乱、嫁接和扦插不易成活等问题。为了改变山茱萸的半野生状态,逐步改造低产园,实现良种化,1987—1992年,我们对不同树龄的山茱萸进行了嫁接试验,使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山茱萸 Coru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通常称石枣子、山萸肉、枣皮、药枣,系落叶小乔木。果肉经炮制供药用,系收敛强壮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据《本草纲目》列为木部灌木类,谓“山茱萸生汉中峪及琅琊冤句东海承县。”现产地遍及浙、皖、豫、鲁、晋、蜀、甘、秦等8省的浅山区,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增产潜力较大,唯目前为常用短缺药品。据调查资料知,山茱萸各产地的历年产量极不稳定,造成减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蛀果蛾的危害是个重要因素。据在丹凤县留岭山萸基地调查结果,山茱萸蛀果蛾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山茱萸育苗和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茱萸[Macrocapium officinale(Seib·et·Zucc)NaRai]为落叶小乔木,其果肉是滋肝补肾,涩精止汗的良药。山茱萸寿命长,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在西安市秦岭山区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是长期以来,山茱萸栽培管理水平极低,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存在着结果晚,产量低,繁殖难等问题。为了解决山茱萸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987~1990年进行了“开发山区名贵药材山茱萸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研究总结出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山茱萸在河北省生长情况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山茱萸〔Macrocarpiam officinale〕属山茱萸科、山茱萸属,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不仅是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树种,还因其早春开花金黄一片,秋天果实红满枝头,适应性强,又是一种观尝价值极佳的绿化树种。 山茱萸原产我国,主要分布在浙江、河南、陕西等省,集中分布于天目山区、伏牛山区和秦岭一带,此外,安徽、山东和山西南部也有分布,并流传到日本,朝鲜等东亚  相似文献   

11.
山茱萸,又名山萸肉、萸肉、药枣、枣皮等,系山茱萸科山茱萸属落叶小乔木,是我国珍贵药用经济树种。佛坪县地处秦岭腹地,是山茱萸的适生区,本地土生的山茱萸因其果实较大、果肉较厚、色泽鲜艳,药用价值高而著称,因而被国家确定为“国家级山茱萸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2.
《湖北林业科技》2017,(3):15-17
试验选用两种化感物质—阿魏酸和茶碱对山茱萸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茶碱处理下山茱萸的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呈下降趋势;山茱萸种子在阿魏酸0.05 mmol/L萌发率为62.22%,比CK的种子萌发率高17.00%;阿魏酸0.5 mmol/L时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发芽势为42.22%比对照高27.00%,发芽指数为CK1.2倍。  相似文献   

13.
伏牛山是我国山茱萸主要产区 ,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的一个原因 ,就是“大小年”结果问题。近几年来 ,我们在西峡县二郎坪和米坪两个山茱萸老产区 ,对山茱萸“大小年”现象进行了观察 ,并采取了以科学施肥为中心的综合技术措施 ,连续 4年平均座果率提高 32 % ,“大小年”产量差在 2 0 %左右 ,取得了明显的增产稳产效果。1 山茱萸“大小年”结果的原因1 1 与山茱萸自身营养调节有关山茱萸果实成熟前 ,供翌年开花的花芽已经明显可见到 ,这说明花芽的分化早在果实采收前就已经进行了。结果与花芽分化在营养分配上存在着矛盾 ,当营养条件充足时 ,…  相似文献   

14.
山菜萸早产栽培技术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药物种植所刘光齐,刘思熙山茱萸(Macrocarpiumofficinalis)为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木本植物。其果肉可人药,名枣皮、萸肉,为贵重常用药及多种成药原料。由于山茱萸出苗晚、投产迟、发展慢、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是山茱萸科梾木属的一种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其果肉的药用价值很大,我国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对此早有记载。山西是我国山茱萸的产区之一,但果实产量不高,远不能满足药用的需要。因此,提高山茱萸产量是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进行山西植被调查工作中,对山茱萸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作了初步调查和研究,以期为不断扩大山茱萸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一、山茱萸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一)生物学特性1、物候:山茱萸在生长发育中表现  相似文献   

16.
凤县原无野生山茱萸分布,70年代以来,黄牛铺、唐藏等7个乡镇的少数村民,陆续从太白县桃川镇购山茱萸苗试栽。1985年后,早期引种的100多株山茱萸先后挂果,1988年,累计产量50多公斤。据对六处引种树抽样调查,山茱萸在凤县生长良好,无冻害,开花结实正常。1970  相似文献   

17.
山茱萸胚和胚乳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茱萸胚乳的发育类型为核型,种子为有胚乳种子。胚的发育可分为三个时期:原胚期—分化期(快速生长期)—成熟期,胚的生长呈S型曲线。淀粉在山茱萸胚、胚乳中的积累有顺序性。  相似文献   

18.
山茱萸引种与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项研究通过定位试验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茱萸的引种、繁殖、栽培丰产、种质类型以及在河北省的适生范围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种子处理、田间育苗,初植密度,栽培管理以及早期丰产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实践,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物侯观察,探讨了河北省的适宜发展区域;根据山茱萸的果形,色泽等形态特征初步划分了10个不同种质类型,并优选出5个类型重点推广。为今后扩大山茱萸种植提供了技术保证。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山茱萸的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川县山茱萸的品种混杂、良种少,而且管理粗放,致使山茱萸的产量低、质量差,制约了栾川县山茱萸经济效益的发挥。因此,对山茱萸进行丰产栽培,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是振兴栾川县山茱萸产业,造福山区人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项研究通过定位试验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茱萸的引种、繁殖、栽培丰产.种质类型以及在河北省的适生范围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种子处理、田间育苗,初植密度.栽培管理以及早期丰产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实践,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物候观察,探讨了河北省的适宜发展区域;根据山茱萸的果形,色泽等形态特征初步划分了10个不同种质类型,并优选出5个类型重点推广。为今后扩大山茱萸种植提供了技术保证。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