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碳密度及碳吸存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湖南省2005和2010年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数据,结合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观测数据,估算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碳密度及碳吸存潜力.结果表明:2005和2010年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分别为30.39×106和32.92×106t,均以中龄林的碳贮量最高,分别为17.64×106和17.31×106t; 2010年各地州市杉木林植被碳贮量为0.34×106~6.45×106t;杉木林碳密度随林分龄级增加而增高,过熟林最大(23.90 tC·hm1以上),2005和2010年湖南省杉木林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0.83和12.05 tC·hm-2,各地州市杉木林植被碳密度为6.03 ~16.58 tC·hm-2,基本上呈现出南高北低的趋势;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的现实碳吸存潜力为90.75×106t,不同龄级林分的现实碳吸存潜力表现为中龄林(53.62×106t)>近熟林(32.77×106t)>幼龄林(4.36×106t),各地州市杉木林植被的现实碳吸存潜力为1.18×106 ~ 17.39×106t;湖南省(2010年)现有未成熟杉木林到2020年时的固碳潜力为176.77 × 106t,年固碳潜力为17.68×106t·a-1,到达成熟阶段(26年生)时固碳潜力为211.67×106t.湖南省杉木林分质量不高,中幼龄林所占比重较大,若能对现有杉木林加以更好的抚育管理,湖南省杉木林仍有很大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4年永州市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数据,利用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与转换系数之间的关系,估算永州市杉木林碳贮量及碳贮潜力,为永州市杉木林可持续经营和生态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14年永州市杉木林现存碳贮量为8.62×106 t,成熟林碳贮量最高,为2.27×106 t。如果采取合理经营措施,永州市杉木林的碳贮量可增加到17.73×106 t,为目前杉木林碳贮量的2.1倍;幼龄林碳贮量增加最多,为实际值的2.9倍。未来10年永州市杉木林的碳贮量可达到15.98×106 t,增加7.36×106 t。可见,永州市杉木林具有较大的碳贮潜力。加强现有杉木林尤其是中幼龄林的经营管理,调整杉木林龄组面积结构,适当限制采伐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可充分发挥杉木林的碳贮潜力。  相似文献   

3.
以蓝山县十二五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为数据依据,对蓝山县不同类型乔木林碳贮量及固碳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山县乔木林的总碳贮量为169.37×104t,固碳价值为203 244万元。杉木的碳贮量最大,占乔木林总碳贮量的67.58%。阔叶林的碳密度普遍大于针叶林的碳密度。幼龄林碳贮量最大,不同龄组碳密度符合近、成、过熟林大于中、幼龄林的规律。人工林的碳贮量占绝对优势,天然林的碳密度大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4.
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2013年森林资源档案数据,运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量化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植被碳库总量41709.83×104t,平均碳密度为47.59±8.93 t C·hm-2;有林地乔木层在碳封存中占主导地位,其碳储量与面积近乎成正比,按龄组划分依次为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过熟林幼龄林;按林分类型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阔叶混交林针叶混交林;按林分起源为天然林人工林。有林地乔木层碳密度在不同龄组及不同林分起源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林分类型间无显著差异,其碳密度大小按龄组依次为成熟林近熟林过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按林分类型为阔叶林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按林分起源为天然林人工林。  相似文献   

5.
利用浏阳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2012年),依据乔木林当中不同林分类型蓄积量与生物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关系,对浏阳市乔木林的碳贮量进行了推算,分析了不同林种、林龄结构、林分类型以及人工林、天然林的碳贮量及碳密度特征。结果表明:(1)浏阳市乔木林的总碳贮量为4 115 652.91 t,平均碳密度为17.10t/hm2;(2)不同林种之间的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用材林防护林特用林经济林,碳密度最大为特用林,为26.99 t/hm2,其他阔叶林的碳贮量最大,占乔木林碳贮量的41.83%,其次是杉木林;(3)不同龄组间碳贮量分布的基本规律为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幼龄林过熟林,碳密度变化趋势基本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浏阳市的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碳贮量相差不大,天然林碳密度水平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6.
盈江县主要森林类型碳汇功能及其固碳价值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盈江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盈江县几种主要森林类型的生物量和碳贮量进行了推算,分析了不同林龄结构的碳密度以及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碳贮量,并对整个盈江县的森林经济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盈江县主要森林类型的总碳贮量为1319.4万t,固碳价值为1583280万元。阔叶树的碳汇能力最强,其次是栎类;不同龄组碳密度高低排序的基本规律是: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而中龄林的碳贮量最多,过熟林碳贮量最少。  相似文献   

7.
湖南主要森林类型碳汇功能及其经济价值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湖南省森林资源主要数据汇编(1999—2003年),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湖南省几种主要森林类型的生物量和碳贮量进行了推算,分析了不同林龄结构的碳密度以及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碳贮量,并对整个湖南省的森林经济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湖南省主要森林类型的总碳贮量为94.935 Tgc,碳汇总经济价值为70 723.26万元,固定CO2的经济效益达259 554.36万元。阔叶树的碳汇能力最强,其次是杉木和马尾松;湖南省的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碳贮量相差不大,不同龄组碳密度高低排序的基本规律是: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而中龄林的碳贮量最多,过熟林碳贮量最少。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及碳密度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9-2013年第8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利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采用改良的计算参数,从不同龄组、林型等方面进行考虑,对云南省森林资源的生物量、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我国第8次森林资源清查中,云南省森林林分生物量为1 640.92×106t,平均生物量为101.71 t/hm2,林分碳储量为775.30×106t C,林分平均碳密度为50.77 t C/hm2,森林植被碳储量总量为818.29×106t C。人工林碳储量只占林分碳储量的5.90%,幼龄林只占林分碳储量的17.09%;天然林与成熟林在云南省森林资源碳储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在扩大云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方面,可以通过选择林龄结构及森林林分类型来加以实现。人工林将会在森林植被碳储量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不同林龄麻栎林地上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句容选取样木构建了麻栎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回归模型,探讨了麻栎林地上部分不同林龄麻栎单株、林分、灌草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麻栎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呈增长趋势,树干所占比例最大;灌草层和枯枝落叶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林分地上生物量分别为30.01、110.86、179.48和226.73t/hm2.麻栎林各组分含碳率随林龄增大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差异不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地上碳储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分别为13.25、48.97、80.60和107.28 t/hm2,乔木层是麻栎林地上碳储量的主体,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大小为:树干>树枝>树皮>树叶,树干是其碳储量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10.
以2013年安仁县"十二五"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作为依据,运用生物量、蓄积量为依据的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安仁县9种森林类型的生物量、碳贮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安仁县的主要森林类型是杉木、慢生阔叶树、马尾松、中生阔叶树、湿地松、速生阔叶树、桉树组、柏木、杨树,其中杉木是优势树种,林分面积占乔木总面积的40.07%;幼龄林占乔木林面积的51.85%,中龄林占乔木林面积的21.15%,近熟林占乔木林面积的11.35%,成熟林占乔木林面积的7.25%,过熟林占乔木林面积的1.40%;主要树种的生物量、碳贮量分别为1 808 132.55×10~3、904 006.37×10~3 t,碳汇价值为5.8×10~(10)元;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平均碳密度分别为25.37、12.68 t·hm~(-2);几种森林类型单位面积的生物量、碳密度都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因此,安仁县的碳汇潜力非常大。  相似文献   

11.
以闽江入海口沿岸上游林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量推算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处理,从森林植被类型和林龄两方面分析林区主要森林类型的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除西部高山区外,碳密度分布从东往西逐渐升高,在人类活动区域碳密度变化范围主要为20~40t/hm2。不同林龄碳储量从小到大排序为中龄林(82 171.91t)幼龄林(43 692.93t)近熟林(18 851.71t)成熟林(5 789.81t),碳密度在针叶林、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各林龄分布中均表现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随着龄级的增大,碳密度增大,随着森林的增长,固碳能力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
杉木生态系统生物量与固碳能力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特有的优良速生针叶树种,分布地域广阔,在碳循环及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大量文献,讨论了立地条件、分布区域和经营方式等因素对杉木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根据文献资料对杉木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固碳能力进行了初步估测。结果表明:①中国杉木林生态系统平均生物量约为36.516 t.hm-2,平均生产力约为8.412 t.hm-2.a-1。杉木林生产力的最大值在杉木中心分布区的中亚热带,尤以中亚热带南部亚地带的最高,其生产力平均达13.50 t.hm-2.a-1;中亚热带北部亚地带平均为11.95 t.hm-2.a-1;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分别是8.83 t.hm-2.a-1和5.54 t.hm-2.a-1;北热带地区杉木林的生物生产力最低,平均为5.02t.hm-2.a-1。②1994年以前的统计数据,中国杉木林生态系统的总植物碳储量为:幼龄林9.98×106t,中龄林31.61×106t,近熟林11.73×106t,成熟林7.50×106t,过熟林2.87×106t,总计为63.69×106t。③目前,中国杉木林面积达1 239.1×104hm2,蓄积量为47 357.33×104m3,换算成生物量约为18 938.20×104t,总固碳量约为5 211.65×104t.a-1。目前,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的估算没有包括土壤以及凋落物层的碳含量,因此,所估算的杉木林固碳能力和总的碳储量可能偏低。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太子山森林植被碳密度及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2009年森林二类清查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从森林类型、林龄和林分起源角度,对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测.研究表明:湖北省太子山林管局森林植被碳储量为233855.66 t,平均植被碳密度为39.31 t·hm^-2.人工林碳储量高于天然林4.02倍,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主要由人工林提供.按森林类型划分,不同森林类型碳储量和碳密度均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按林龄划分森林碳储量,幼龄林>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过熟林,各林龄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中幼林森林面积和碳储量所占比例较大,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7年湖南省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野外实地调查实测数据,对湖南省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密度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505.17 TgC,其中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和土壤层层分别为113.75 TgC、9.92 TgC、9.64 TgC和377.86 TgC,分别占阔叶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22.52%、1.96%、1.91%和73.61%;湖南省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154.51 t·hm^2,各层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为土壤层(113.74 t·hm-2)>乔木层(34.79 t·hm-2)>灌草层(3.03 t·hm-2)>枯落物层(2.95 t·hm-2)。在3种类型阔叶林中,乡土阔叶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485.56 TgC,所占全省阔叶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96.12%;乡土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密度最大,为154.72 t·hm-2,杨树林生态系统碳密度最小,为149.59 t·hm-2。在阔叶林各龄组中,中、幼龄林约占湖南省阔叶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67.13%,是阔叶林的主要碳库且固碳潜力巨大;湖南省阔叶林碳密度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过熟林的碳密度分别介于24.60~55.51 t·hm-2之间,具体表现为成过熟林(55.51 t·hm-2)>近熟林(47.51 t·hm-2)>中龄林(44.68 t·hm-2)>幼龄林(24.60 t·hm-2)。全省阔叶林生态系统空间分布表现为碳贮量呈现明显的湘西、湘南,湘中较低特征,而碳密度整体表现出洞庭湖流域地区大于其他地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株洲市渌口区森林的固碳能力与分布特征,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计算了研究区11个优势树种(组)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并分析了各优势树种(组)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及林分特征,得出以下结论:渌口区的森林碳储总量为1 119 132.36 t,蓄积量和林分面积是影响碳储量的主要因素;渌口区森林的平均碳密度为19.72 t/hm2,各优势树种(组)的碳密度随着龄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表现为幼龄林的碳密度最低,过熟林的碳密度最高;渌口区碳储量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及南部小范围地区,因为该区域竹林的分布面积大且集中。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我国马尾松林的面积达1.20×109 hm2,湖南省的马尾松林面积为1.21×106 hm2。马尾松林在木材和非木质产品生产、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方面特别是森林碳吸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量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的基础数据。本研究利用湖南省1983~2009年的森林资源数据,分别采用各龄组林分平均生物量和材积源法估算湖南省及14个地市(州)马尾松林总生物量,分析过去25年间马尾松总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龄组结构变化对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25年湖南省马尾松林生物量变化为40.87×106~80.06×106 t,各地市(州)的马尾松林总生物量差别较大,不同时期总生物量也明显不同,总体表现为马尾松林生物量从1983~1995年间增加,1995~1999年下降,2004年增加,2009年有所下降。回归分析显示各龄组所占面积的比例对马尾松林生物量影响显著,其中成熟林和过熟林所占面积比例的影响最大;龄组面积比例变化值对总生物量变化的影响达到极显著,其中幼龄林和中龄林比例变化对生物量影响最大,龄组结构调整和培育大径材马尾松有利于增加区域森林生物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湖南省绥宁县堡子岭国有林场4个不同林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的调查,研究了不同林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龄阶段杉木林单株各器官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杉木林及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和碳储量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树干、树根和树枝在碳累积方面优势较大,成熟林和近熟林的乔木层碳储量较...  相似文献   

18.
对湖南省福寿国营林场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碳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杉木生态公益林幼龄林总碳储量为97.084 3 t/hm2,中龄林总碳储量为124.998 5 t/hm2,近熟林总碳储量为116.192 1 t/hm2,中龄林总碳储量最高。土壤层碳储量所占比重最大,在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中分别占到了97.89%、87.47%和73.36%,所占比例依次减少,其中土壤的表层土碳储量含量最高。林下植被的灌木层、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碳储量中所占比例较小,在幼龄林中占2.17%,在中龄林中占1.62%,在近熟林中占1.25%,且所占比例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9.
根据海南省白沙县2010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数据,通过生物量与蓄积量间回归方程推算主要森林类型的生物量和碳贮量,分析不同林龄结构的碳密度,并估算主要森林类型经济价值.结果表明:白沙县主要森林类型的总碳贮量为513.514万t,碳汇总经济价值为616217万元,其中阔叶混交林的碳汇能力最强,其次是橡胶树;人工林面积大于天然林,但碳贮量与天然林相差不大,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平均碳密度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不同龄组碳密度排序是: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而中龄级的碳贮量最多,幼龄林最少.  相似文献   

20.
海口市不同林龄木麻黄林分碳储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口市2008-2010年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海南文昌森林生态国家级定位观测站木麻黄生物量实测数据,分析并计算了海口市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结果表明:海口市木麻黄林分生物量总量为256130.7t,木麻黄林总碳储量为127194 tC,其中,幼龄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509.98 t和239.69 tC、中龄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24760.73t和12380.36 tC、近熟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59666.23t和29833.12 tC、成熟林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39932.41 t和19766.54 tC、过熟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131261.3t和64974.33 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