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木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肥的途径有二:一是经过根毛、表皮、外皮、皮层之类各细胞内部流进中柱导管;另一个是经过细胞间隙被吸进组织内部。前者是主动性吸水,它与细胞质的浓度和活力有关。后者是被动性吸水,是由于地上部分蒸腾引起导管产生负压所致。至于主动性吸水,即使把地上部分切断后,由于根的吸水作用,水分仍被送往地上部分,而由断面流出。如在树木生长期间根系吸水强烈时采伐,或采伐后持续相当长时间内,仍会从伤口流出水分。落叶阔叶树将开叶之前,根的吸水作用开始旺盛,经常可以看到水分从伐桩断  相似文献   

2.
在毛主席“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号召指引下,为了实现我省“五年绿化四旁,十年绿化荒山荒地,十五年实现省内木材基本自给”,加快我省林业上“纲要”的步伐,各地都按照省革委关于“用百分之一耕地育苗”的要求,开展了群众性的育苗工作。为了给植树造林提供大量健壮的苗木,必须加强苗木的抚育管理,使苗木在生育期间得到良好的生活条件,以保证苗木的质量和数量。现根据我们在育苗实践中的一点粗浅体会,提出苗木管理的意见,供当前社、队育苗工作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植树造林的好坏与树苗起运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忽视了这项工作,不但降低植树造林的成活率,也影响林木生长发育,达不到绿化目的。因此,必须重视苗木的起运和出圃工作。一、掌握起苗时间。春季植树造林,起苗时间,要在早春树木休眠期内,苗木未开始萌动之前进行起苗,最好做到随起随栽,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也要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栽完,否  相似文献   

4.
5.
远途运输苗木质量的好坏 ,对保证苗木异地进行栽植成活率的高低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以往各地普遍采用小包装、苗袋包装等方法远途运输 ,在运输途中往往不能给苗木及时喷水 ,使苗木失水严重 ,从而造成了苗木栽后的成活率不高 ,以至于劳民伤财。1 起运苗木的方法和时间由于各种树木的萌动时间各不相同 ,则起苗有先有后 ,一般树木起苗应在萌芽前 10天左右 ,用小水慢灌1次苗圃地 ,以防止土壤板结。同时 ,还能使苗木吸足水分 ,便于起苗和提高造林成活率 ,且能克服起苗时损伤根系的完整。路途运输以不受冻害为原则 ,尽量缩短起苗到装车运输的时…  相似文献   

6.
为了做好苗木供应计划和编制苗圃下年度的育苗工作计划,在秋季起苗前,必须进行苗木产量的调查。苗木产量调查,应根据树种,育苗方法、苗木的种类和苗木的年龄等分制选出有代表性的标准地进行调查。标准地的总面积应占同一树种、同一育苗方法总面积的2—4%。如苗木生长比较整齐,标准地面积应选2%;当苗木高低、粗细很不一致时,则标准地面积应选4%。调查的项目主要有苗高和地径,针叶树还要调查有无顶芽。此外,应掘起少数有代表性的苗木,了解根系生长情况。调查的方法,常用的有下列二种:  相似文献   

7.
秋季,苗木随温度逐渐降低,生理活动减缓,呼吸及代谢功能减弱,同时进行越冬条件的准备,即在酶的作用下,体内含糖量增高,细胞液浓度加大,使细胞的保水能力得到加强.另一方面,把物体内的一部分糖类还可以转化为脂肪和凝脂,使细胞原生质表层的拟脂加厚,削弱细胞间的联系,从而进入休眠.此时抗御外界恶劣气候条件的能力增加,这种适应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就形成各种植物不同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区各地加快了绿化造林、美化环境的步伐,也促进了育苗生产的发展。国营、集体、个人一齐上,使育苗工作成绩显著。每年生产的苗木,都是当年秋季造林和翌春造林和园林绿化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每年所培育的苗木,不仅要满足当年秋季造林的需要,还必须生产一部分越冬苗木留  相似文献   

9.
TTC 法测定樟子松苗木根系活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TC 法测定种子的生命力目前已列入国际种子检验规程,被认为是一种快速,可行的检验方法,并且广泛用于林木种子活力的研究测定。但用这种方法研究根系活力方面的工作还很少,仅见作物方面有过报道。TTC 法测定的是种子或其他组织活细胞的氧化还原能力。这种能力与组织有密切  相似文献   

10.
起苗后造林苗木根系的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苗木栽植后的成活和生长,受苗木生理生态状况的影响。苗木从圃地起出,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据作者测定,播种的柳杉苗,用一般的起苗方法,失去根系总量的60%;根系纤弱而庞大的赤松,则失去根系总量的90%以上。植物的同化、吸收作用和它的叶量、根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根量的减少对苗木的成活及其以后的吸收作用有着显著的影响。另外,根系一和土壤分离,它的机能完全停止,这对苗木是一次大的手术,起  相似文献   

11.
根系修剪对苹果苗木成活率的影响苗木从苗圃起苗到定植点栽植,就会使苗木根系或多或少的受到损害。为了获得更高的成活率,人们千方百计的设法保护根系,常常不作何修剪而及时的定植,但定植后的成活率往往不尽人意。本文采用了根系修剪的辅助措施。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更...  相似文献   

12.
防治苗木猝倒病,是育苗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往人们采用多菌灵等药物防治苗木猝倒病,但效果不够理想。而采用新洁尔灭防治苗木猝倒病,每亩用量仅40克(合人民币0.13元左右),比用多菌灵每亩可节约成本费0.47元。同时可降低苗木发病率13.2~16.4%。每亩减少发病株数约4~5千株。新洁尔灭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将5%的医用新洁尔灭配制成1:2000倍液后,喷洒苗木即可达到  相似文献   

13.
园林绿化中通常把胸径8-20厘米或树高大于5米的苗木,统称为"大规格苗木"。移栽大规格苗木在提高景观效果、体现生态文明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成为了现代园林绿化的新趋势。大规格苗木移栽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自1956年大兴安嶺各林区开展育苗工作以來,都采用葦帘遮陰的办法來防止日灼危害。葦帘遮陰的办法虽然可靠,但开支庞大,苗木質量也很差,在新开辟的森林苗圃,遮陰設备所用經費能占总撥款数的三分之一。从苗木質量上看,經遮陰的苗木較未遮陰的苗木生長纎,柔嫩,高度虽較高,但根际徑細。在1957年因經費控制較嚴,有些苗圃沒做遮陰設备,結果撤除复草以后日灼危害相当嚴重,最严重的苗床死亡率达50%。  相似文献   

15.
1、覆土法:在土地封冻前5—6天,幼苗地上部用步道土掩埋,盖土时先在苗床的一侧用土起一条低垄,然后将苗向一个方向压靠在土垄上,逐渐盖土,厚度不少于5厘米,以不露苗梢为度。床边、垄边要多覆土。翌年春季芽开始萌动时,将土分两次撤去。第一次撤去1/2,将苗梢露出,第二次全部撤去,使土还原。撤土后立即浇水。2、假植法:在土壤封冻前,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处,挖一深、  相似文献   

16.
我省各地对于苗木越冬防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主要采取如下几种方法:(1)覆土防寒法此法适用于油松、樟子松、红松、沙松等针叶树的一年生幼苗,或板栗、核桃等抗寒能力较弱的阔叶树幼苗的越冬防寒。具体做法:覆土防寒要在土壤结冻前2—3天进行。先用犁将垄沟(或步道)趟起,然后将碎土向垅(床)面一方覆盖,使苗梢向一边倾倒,不要从苗上头向下盖土。覆土厚度要超过苗梢3—4厘米,盖后耙平,并将垅(床)两侧的暄土拍实,覆土前宜侧灌一次水,以利保墒,防止春旱。覆土要覆匀、埋严,以免土壤透风引起冻害。覆土后要经常检查,发现露苗及时补盖。待翌春起苗前一周,分两次撤去覆土,这样有利于苗木逐渐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撤土不宜过迟,否则覆土化冻下沉,粘附苗木影响生  相似文献   

17.
哈密地区处于欧亚大陆的腹部,平原农区的四周基本上被沙漠所包围,夏季在北疆高压脊和南疆低压天气形势的影响下,干热风形成频繁,已成为危害苗木培育及树木生长的主要自然灾害.据调查,哈密山南平原地区因干热风危害致使苗木的死亡率就达10%左右.为有效地防御干热风给林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下面根据我们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就此问题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8.
奥地利黑松苗木根系与地上部分生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树种奥地利黑松1年生容器苗根系与地上部分生长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苗高和地径生长量与根系生物量极显著相关。苗高生长量与侧根鲜重关系最密切,地径生长量受根系鲜重影响最大。应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苗高、地径生长量与根系生长关系的最优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9.
植苗造林是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造林方法,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苗木内部的水分平衡。因此,造林苗木的保护和护理尤为重要,下面介绍几种苗木的保护和处理方法。1.苗木保鲜:当苗木从起苗出圃到包装运输及栽植的全过程,这期间应加强苗木保鲜,防止苗木过度失水,最好随起随栽。实践证明,在春季阳光直照下,二年生杨树苗晾晒10小时后,苗木可丧失水分45%一65%,栽植后降低成活率65%以上,在各季造林中,不管用什么树种,苗木都避免裸露晾晒,晾晒的时间长,就会被风抽干,降低造林成活率。相反,如果做到苗木保鲜,就会提高造林成活率。2.护根保湿:由于土地干旱,…  相似文献   

20.
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处理清徐县酿造葡萄多玛瑙苗木的根系,研究其对苗木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水处理和直接栽植成活率低,差异不显著;其它3种药剂处理对多玛瑙苗木栽植成活率的影响显著,其中,以70%代森锰锌600倍液+25mg/kg的GGR6+磷酸二氢钾泥浆处理的苗木根系成活率最高,较对照组提高了18.0%,且苗木生长健壮、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