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阐述了产业集群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从形成区域创新系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通过集聚效应加大加强集群本身、通过资源共享效应促进"区域品牌"形成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同时针对张家口市产业集群的现状提出了促进张家口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许向蒲 《农机化研究》2022,44(1):223-226,232
在低碳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且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化,有利于合理的分配旅游信息和服务资源,提高旅游产业的服务水平.在农机作业时,特别是在多农机作业时,利用产业集群化思想可以实现农机资源的合理调度与分配,从而提高农机的作业效率,实现多农机协同化生产作业.在农机资源调度与分配时,还可以利用智能化算法对农机的行驶...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对区域流通产业集群的概念和作用、我国区域流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推进区域流通产业集群发展的途径进行了逐步的深入研究。希望对区域流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度分析,并对区域流通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从而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以文旅产业集群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振兴文旅产业,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课题组基于复杂系统视域,探讨了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文化产业的复杂适应性以及产业综合体内部的复杂交互性,详细阐述了文旅产业集群的4个演化阶段:主导产业发展的规划起步阶段、专业集聚凸显的建设发展阶段、旅游标识形成的聚集形成阶段、文化创新扩散的优化升级阶段;并系统分析了乡村文旅产业集群形成的4个动力机制:政策导向激励机制、政府规划推动机制、产业竞争适应机制、产业合作协同机制。【结果】文旅产业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政策供给导向、地方政府主导、资源扶持支撑、共同富裕承诺实现等一系列振兴行动,可以全面激发乡村文旅产业集群发展的强劲动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5.
田小雨  王煜皓  徐赫  崔杰  李军 《农业工程》2023,(10):155-160
为研究莱阳梨产业发展现状,利用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优势,发现莱阳市梨产业优势明显,但仍存在梨农老龄化、生产经营协同程度不高及文化遗产挖掘不够等问题。对莱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莱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急需加快梨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运用三维动力模型提出措施,以提升莱阳梨产业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叶赫文旅产业发展迟缓,文章在梳理叶赫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分析叶赫旅游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并基于产业集群理论探究叶赫文旅产业"四位一体"的开发路径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饶双 《湖南农机》2011,38(1):126-128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贸易理论对区域产业格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应该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内各成员的禀赋结构差异,实现地区经济总体水平的不断升级.文章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这个大环境下结合贵州自身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等比较优势,提出贵州农业必然走特色农业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魏子睿  陈慧英 《南方农机》2023,(12):96-99+10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为乡村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宏观的战略指导。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整合地区产业发展资源、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产业融合的深入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如火如荼。发展乡村文旅,就是要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用文化来丰富旅游内涵,让旅游来承载文化精神。梁家河村作为红色旅游村落,当地的乡村文旅发展基础好、潜力大,在过去几十年的乡村文旅发展中,梁家河村坚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以红色文化旅游为发展基调,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但在其发展乡村文旅的过程中,梁家河村乡村文旅发展依然存在发展模式单一、产业融合不够、缺乏创新力、行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课题组结合自身前去延安市梁家河村实地调研的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来分析梁家河村乡村文旅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针对梁家河村乡村文旅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从特色文旅建设、产业深度融合、完善基建提升服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当地乡村文旅发展的创新路径,为促进梁家河村文旅产业发展、助推乡...  相似文献   

9.
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各联合村庄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乡村资源价值的最大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广东省的农村经济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尤其是广东省西北部与广州、深圳等珠三角核心城市的乡村发展差距十分明显。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可有效解决乡村资源开发利用低效粗放、乡村产业规模小且同质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此,课题组提出了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新思路,通过资源整合将多个具有资源相关性的村庄进行联合协同发展,实现乡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的竞争力和乡村经济水平,建议从构建土地资源整合机制、构建乡村资源信息数据库、构建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机制等方面着手,为广东省农村实现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可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王柟  张天柱 《农业工程》2017,7(3):175-177
世界设施园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均呈现出设施产业集群发展、单位土地面积产出不断增加和单个劳动力效率不断提高的趋势。我国设施农业集群化发展是政策、资源、社会、科技和经济等诸多方面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十三五”是北京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集群的重要战略期,在对比国内外差距以及北京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北京“十三五”期间发展设施农业产业集群的条件及需要关注和突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集群建设是加快农业现代化、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设施蔬菜作为北京都市现代农业最有代表性的产业,推进其集群化发展是北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北京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打造设施蔬菜产业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蔡佳 《农业工程》2019,9(6):135-138
随着陕西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不断增长,作为代表产品茯茶得到了茶产业界和消费者的认可,茯茶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将使茯茶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得以提升,并且能使陕西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得以提升,从而实现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形态进行研究,结合SWOT分析法,对茯茶产业园的区域因素进行分析,阐述了茯茶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及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对策,实现了对茯茶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及发展路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付佳 《农业工程》2019,9(5):141-143
休闲农业旅游是将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作为载体的旅游形式,主要目标客户群体是城市居民,在休闲农业旅游中一般可以突出农村特色优势,带给城市人亲近自然的享受,在当前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的社会背景下,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从农耕文化入手,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力求能够进一步推动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成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罗霄 《湖南农机》2007,(9):115-117
云南和四川都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旅游大省,云南在入境旅游方面目前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对两省入境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定量分析表明,四川更具有竞争力。本文对四川、云南两省的入境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经济学解读,提出了四川加快入境旅游发展、加速优势旅游资源整合和培育旅游优势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安敏 《湖南农机》2016,(2):70-71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追求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文明的享受。近年来旅游作为放松身心项目,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喜爱,旅游消费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旅游行业,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势必要改善国内旅游环境,提高旅游品质。  相似文献   

16.
何奇彦 《农业工程》2018,8(3):138-141
乡村旅游已成为陕西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随着其规模不断扩大,资源重复建设、基础设施不足、环境保护以及收益分配等问题逐渐凸显,并成为制约陕西省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规划布局、产品设计、运营管理等多种途径着手进行陕西省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是促进陕西省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林梅 《农业工程》2015,5(4):175-176
当前,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各地把发展经济林作为活跃农村经济的特色产业、调整种植业结构的主导产业和推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经济林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其正在逐渐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为张掖市的“生态立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樊忠涛  马骞 《农业工程》2019,9(12):139-141
以我国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经历的自发式阶段、自主式阶段以及开发式阶段的特征,分析了我国未来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