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廓玉 《中国林业》2001,(12):33-33
梅花是百花中的珍品。它顶寒傲雪,坚韧顽强,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性格。我国人民酷爱梅花,自古以来就以梅花比作高洁的化身,咏诗作画,寄情抒怀,将梅花与松、竹誉为“岁寒三友”,把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那么,怎样才能让梅花开得更美呢?  相似文献   

2.
梅花是南京的市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我国有200O多年的栽培历史。梅花之美以韵取胜。梅之“四韵”有:(-)花早梅经风霜,耐寒冷在逆境中,集然怒放,坚韧不拔。梅花常于12月至翌年l—2月孕管,2-3月开花。正值寒冻季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是迎春、报春、探春的使者。踏青赏梅已成为人们的习俗。(二)香幽梅花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泌人肺腑、催人欲醉,被英国当代园艺权威人土G·S·托马…  相似文献   

3.
“雪里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咏山茶花名诗,道出了山茶花“耐寒又耐久”的两大特点。在人们心中,只知道梅花有傲霜斗雪之美,殊不知,山茶花的耐寒性比梅花更胜一筹。山茶花吐蕊于梅花之前,凋零于桃李之后,餐雪饮霜,仍树姿挺秀,繁英满枝,一朵山茶花能开20多天,甚至弥月不落,花期长达4个月之久。山茶花是我国特产的名贵花卉,是10大名花之一,它与梅花、迎春、水仙一起,被誉为“花中四友”,深受人们的喜爱。山茶的叶片浓绿色,厚实而有光泽,常年不凋。其花更美,有红、白、粉红等多种颜色,花型繁多,…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历每月都有一种代表性的花开放 ,民间称为“十二姐妹花”,即梅、杏、桃、蔷薇、榴、荷、凤仙、桂、菊、芙蓉、水仙、腊梅。正月梅花凌寒开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梅花》诗曰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唐代黄蘖禅师有“不是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的佳句。北宋诗人林逋的《梅花》诗写得最为动人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二月杏花满枝头 “暖气潜催次第春 ,梅花已谢杏花新”(唐·罗隐《杏花》) ;宋伐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些…  相似文献   

5.
张廓玉 《中国林业》2001,(24):33-33
梅花是百花中的珍品。它顶寒傲雪,坚韧顽强,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性格。我国人民酷爱梅花,自古以来就以梅花比作高洁的化身,咏诗作画,寄情抒怀,将梅花与松、竹誉为“岁寒三友”,把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那么,怎样才能让梅花开得更美呢?1.及时修剪整形。梅花开花的特点是在当年生的新枝条上形成花芽。要让它多开花,就得及时修剪。方法是:当幼苗长到25—30厘米高时打顶定干,萌芽后留顶端3—5个枝条为主枝,待枝条长到约20厘米时再进行摘心,促使花芽饱满。以后在每年早春开花后进行重剪,剪掉过密枝、病虫枝等。…  相似文献   

6.
梅花欢喜漫天雪──毛泽东与花赵兴华中华民族是个爱花的民族,爱花之心,人皆有之。毛泽东同志生前也爱花。瞻仰过毛泽东遗容的人都看到过,在毛主席纪念堂里水晶棺前摆放着五盆怒放的梅花。这是根据毛泽东生前酷爱梅花的特性而摆设的。毛泽东一生最爱梅花,他喜欢梅花坚...  相似文献   

7.
花是美的文明象征。华夏农历每月有一种代表性的花开放,民间称谓“十二姐妹花”,即梅、杏、桃、蔷薇、榴、荷、凤仙、桂、菊、芙蓉、水仙、腊梅。正月梅花凌寒开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梅花》诗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唐代黄蘖禅师有“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佳句。北宋诗人林逋的《梅花》诗写得最为动人:“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二月杏花满枝来“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唐·罗隐《杏花》)宋代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注,一…  相似文献   

8.
台阁梅     
台阁梅张艳芳台阁梅,即一朵梅花中再生出一朵梅花,形成台阁状,其花态优美奇特,堪称梅中奇品。我们知道,梅花从外向心的结构依次分为花萼、花瓣、雄蕊、雌蕊,雌蕊位于梅花的中心,故许多学者认为台阁梅这一花中长花的现象是由梅花雌蕊发生变异而成。梅花是中国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正>梅花耐寒喜雪,和松、竹合称为"岁寒三友"。它高雅孤傲,与兰、竹、菊共誉作"花中四君子"。雪是冬季常见的天气现象。许多咏梅诗词都以雪为背景,这大概与梅的生物特性及其对气候的适应能力有关:"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欢喜漫天雪"。  相似文献   

10.
梅花新知     
《国土绿化》2013,(4):53
梅花香味浓郁,花期早,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被人们赋予了坚韧、高洁等精神特质,居中国十大名花之首。梅花寄托着中国人的独特审美情感,也蕴藏着许多难解之谜。北京林业大学张启翔教授长期从事梅花等中国传统名花的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他认为,梅花全基因组、后基因组学研究将对推动我国花卉基础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长素和基质对梅花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梅(Prunus mume Sieb. et Zucc.)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可分为花梅和果梅,花梅通常称为梅花.  相似文献   

12.
梅花:冬暖,梅花开得早,预兆来年春寒阴雨,对春播不利;冬冷,梅花开得迟,预兆来年春暖,对春播有利。风雨花:菖蒲莲花在夏秋季里,每当狂风暴雨来临之前,就会放开出艳丽花朵,似乎在警告人们要及时防风避雨。报霜花:有一种叫鬼子姜的植物,花开10天左右就出现初霜,成为预报“初霜”的能手。含羞草:用手碰一下,如果叶子闭合快,张开还原慢,说明天气将晴朗;反之天气转阴。马鞭草:对温度反应灵敏,露出土外的根如果花草预报风雨@李龙夫  相似文献   

13.
梅树的寿命     
梅是我国传统的观赏植物。民间除果用栽培外,还有许多珍贵的观赏梅花品种,为我国的名花。与松、竹共称“长寒之友”,与菊、兰、竹共称“四君子”,是家喻户晓的园艺瑰宝。严冬时节,梅花竞相怒放,姹紫嫣红,娇美艳丽,清香四溢,令人目不暇接。那巧夺天工的盆景,苍劲挺拔,以其清新古朴的格调给人带来无限欣慰,倍感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4.
赏花的意境与神韵欣赏花景应从整体环境的范围中去体会其意境与神韵。梅花一般在冬末或早春开花,其花多为白、粉红、紫红、淡墨等颜色,而且具有梅花的清香气息,透发出一股超出凡俗的特殊香味,像绿萼梅的萼片果绿色,而气味极香。苏东坡曾有诗句云:“罗浮山下梅花村,...  相似文献   

15.
提高梅花观赏品位 塑造南京景观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是南京市市花 ,亦为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大力开发和利用梅花资源 ,不断提高梅花的观赏品位 ,已成为梅花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认为应用梅花美化市容 ,塑造南京景观特点 ;要加强地栽梅树的综合管理 ,提高梅花的观赏品位 ;要发展梅盆景 ,盆栽生产 ,满足市场需求 ;要发展梅插花生产 ,用“市花”来装饰厅堂居室 ;要用早、中、晚不同品种合理配植延长梅花干花观赏期 ,使其更好地发挥市花的标志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笔者家住市区,连续多年在自家庭院栽植梅花3盆,每逢“元旦”、“春节”和“五一”节各有2盆开放,花多而鲜艳,受到亲朋好友的赞赏。我的决窍如下:梅花花芽分化完成以后,为控制其花期,将盆栽梅花放在室外,  相似文献   

17.
送花的艺术     
送给母亲的花:康乃馨,象征着慈祥、温馨、真挚、无价的母爱,是母亲节送给母亲最好的节日花。凌霄花寓意慈母的爱,经常与冬青、樱草放在一起、结成花束赠送给母亲,表达对母亲的爱。送给老人的花:精选一盆梅花盆景,赠送长者,寓意“冰中育蕾、雪里开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刚强意志和崇高品格。送给小朋友的花:把仙客来送给小朋友,是祝愿他们生活快乐、无忧无虑。把大花葱送给小朋友,是祝愿他们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智慧。送花的艺术@李龙夫 @李建新  相似文献   

18.
品花之品     
中共湖南省委委员、湖南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三龙趣称林业干部的工作是“游山玩水、沾花惹草”。受之启迪,在百花齐放的春天里,不妨细细品一品花。梅、兰、竹、菊因其本身习性而被赋予不同的人格魅力,别具君子之风,历来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品花之如品生活、品人生,品其韵味、品其精神、品其境界,大有裨益,鉴花中四君子之品,与诸君共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不久就要确定国花了。去年11月,北京国花评选领导小组发布了“两种方案,五种花”的候选国花,即一国一花(牡丹),一国四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全国正组织各界群众对这两种方案进行评选,最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今年上半年审定颁布。  相似文献   

20.
梅,它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历代文人和画家以此来比拟正人君子的气节操守。梅花,雪侮霜欺香益烈,它以亮丽的色彩和诗化的韵律,深情地向世人唱着春天的“浩然正气”之歌。“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朝诗人林和靖,他隐居孤山,不结婚,不做官,以种梅养鹤为主,人称梅妻鹤子。他有一首咏梅诗,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是咏梅名句,画家以“暗香疏影”来形容梅花,就是由这两句而来。君不见,月下梅花,是何等清逸雅致。梅,“清高”而胸怀大吉。古人云:“梅花本是有情物,郁香散作万里春。”品梅应先视其神韵,光有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