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紫枝玫瑰(Rosa rugosa‘Zi zhi’)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Na Cl胁迫处理对玫瑰精油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胁迫的清水处理(0 mmol/L)共检出31种香气成分,25 mmol/L和50 mmol/L处理分别检出35和42种香气成分,而100 mmol/L处理香气成分仅为20种;50 mmol/L处理醇类、醛类、酯类、酚类、萜烯类和烷烃类化合物总量均低于25mmol/L处理,只有酸类化合物总量略有增加。总体上,虽然轻度和中度Na Cl胁迫会降低玫瑰精油中各香气成分的含量,但其种类更加丰富,精油品质并未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玫瑰鲜花富含营养并可食用,但大部分营养成分易随着鲜花的凋谢而损失,鲜食不完的花朵,可采用本文所述方法造酱贮存,不仅营养价值不减,而且味道好。其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野生玫瑰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调查了野生玫瑰种子的特性,时打破野生玫瑰种子的休眠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得出用20000mg/L的KN0_3液浸泡4个小时后,在2~6℃低温条件下,层积180天后进行播种,出芽率可达37.74%。  相似文献   

4.
玫瑰鲜花富含营养并可食用,但大部分营养成分易随着鲜花的凋谢而损失,鲜食不完的花朵,可采用本文所述方法贮存,其营养价值不减。其制作方法如下。1.鲜花采摘:玫瑰酱的质量决定于花朵的开放程度。上午8时前采摘刚开放如杯状的带露花朵,此时花的质量最佳。开放度过小,香气成分及  相似文献   

5.
野生玫瑰绿枝扦插生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王晓娜  蒋红卫  曹瑞  章林  陈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83-15884
[目的]比较研究野生玫瑰(Rosa rugosa Thunb.)与栽培种重瓣红玫瑰(R.rugosa cv.′Plena′)染色体的核型。[方法]记述了吉林省珲春地区野生玫瑰的形态特征、分布状况、物候期及野生玫瑰果营养成分、变异类型,并对野生玫瑰与栽培种重瓣红玫瑰进行体细胞染色体比较分析。[结果]野生种为2n=14,栽培种为二倍体与多倍体的混杂体。[结论]该研究可以为育种工作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玫瑰鲜花富含营养并可食用,但大部分营养成分易随着鲜花的凋谢而损失,鲜食不完的花朵,可采用本文所述制酱的方法进行贮存,其营养价值不减,可长年食用。其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野生玫瑰扦插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药剂处理、扦插季节以及不同扦插基质对野生玫瑰插穗生根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适合野生玫瑰插穗生根的方法。结果表明:野生玫瑰的最佳扦插方法为:采用全光雾插法,用浓度为20mg/L,的IBA浸泡插穗基部20小时,以珍珠岩:沙子=1:1(体积比)作为基质于9月初采穗进行嫩枝扦插,可保证其生根率达76.67%。  相似文献   

9.
野生黄刺玫嫁接玫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野生黄刺玫嫁接玫瑰,可充分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详细介绍了野生黄刺玫嫁接玫瑰的技术及嫁接后应采取的管理措施,并提出了开发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0.
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唐紫’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花蕾期共检出芳香成分53种,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芳香成分有γ-依兰油烯、α-雪松烯、α-蒎烯、反式-α-香柠檬烯、顺式-乙酸-3-己烯酯、长叶马鞭草烯酮;初开期共检测出65种芳香成分,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乙酸香茅酯、苯乙醇、香叶醇、乙酸正己酯、橙花醇、乙酸苯乙酯、顺式-乙酸-3-己烯酯;半开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62种,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香叶醇、苯乙醇、乙酸香茅酯、橙花醇、乙酸正己酯、乙酸苯乙酯和α-月桂烯;盛开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65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乙酸香茅酯、苯乙醇、乙酸香叶酯、香叶醇、乙酸苯乙酯、橙花醇、乙酸正己酯和α-月桂烯;盛开末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58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苯乙醇、乙酸苯乙酯、乙酸香茅酯、α-月桂烯、α-蒎烯、柠檬烯和乙酸香叶酯;伴随花的不断发育,醇类化合物含量迅速增加,半开期含量最高;酯类化合物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盛开期含量最高;萜烯类化合物在花蕾期含量最高,初开期迅速下降,至盛开末期又有所上升;醛类化合物的含量呈先迅速升高后迅速降低的趋势,盛开期含量最高。【结论】玫瑰花发育的不同时期,芳香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鲜花的主要香气成分在初开期基本形成,大部分芳香成分在半开期至盛开期含量最高。因此,生产中提取玫瑰精油时,应选择开放程度在半开期至盛开期的鲜花进行采摘。  相似文献   

11.
22份国产玫瑰资源的自交亲和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明玫瑰(Rosa rugosa Thunb.)自交亲和性状况,为玫瑰及以玫瑰为母本的月季、蔷薇等重要蔷薇属观赏植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统计分析田间坐果率及平均种子数与荧光显微观察花粉管生长状况相结合的方法。【结果】(1)所有试验材料开花当天及开花前4 d的自交坐果率均为零,且花粉管只能伸长到花柱上部1/3处;(2)蕾期授粉能够一定程度地提高玫瑰的自交亲和性,其中开花前2 d授粉效果最好;(3)蕾期自交坐果率及平均种子数与其自由授粉坐果率及平均种子数显著正相关。【结论】(1)玫瑰普遍具有配子体型完全自交不亲和性;(2)蕾期授粉可提高玫瑰自交亲和性,但效果因授粉时期不同和品种不同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切花玫瑰缺素症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切花玫瑰红箭为试材,在分别缺乏一种大量元素的情况下,观察分析植株和叶片表现出来的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13.
杨录军  黄立新  李晓青  冯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826-17828
[目的]为玫瑰转基因提供基础物质。[方法]以玫瑰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腺嘌呤硫酸盐(Ad),萘乙酸(NAA)及其组合对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同时也进行了不同蔗糖浓度对胚状体形成的研究。[结果]6-BA对胚状体的诱导效果较Ad好,NAA与二者配合使用可提高胚状体的发生率,其最佳浓度组合为6-BA0.4mg/L+Ad0.2mg/L+N从0.2mg/L。蔗糖20-30g/L有利于胚状体的形成。其组织学观察表明,胚状体起源于叶片气孔附近的上表皮细胞或上表皮下方的叶肉组织细胞,为单细胞起源。[结论]玫瑰叶片诱导胚状体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0.4mg/L+Ad0.2mg/L+NAA0.2mg/L+蔗糖20~30∥L。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一种玫瑰(Rosa rugosa)花柱总RNA提取的理想方法,为后续相关基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以玫瑰花柱为材料,用核酸蛋白仪和凝胶电泳法比较了改良CTAB 法、Trizol 法以及EASY spin Plus 植物RNA提取试剂盒法提取的玫瑰花柱总RNA的纯度、浓度及完整性,利用RT-PCR反应检测了其反转录产物用于基因扩增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总RNA纯度、浓度较高,但存在严重降解现象;Trizol 法提取的总RNA纯度和浓度极低;EASY spin Plus 植物RNA提取试剂盒法提取的总RNA纯度和浓度较高,条带清晰,且28S 条带亮度是18S 条带亮度的2 倍,将其反转录获得的cDNA用于RT-PCR,能够扩增出清晰的特异性条带。综上所述:EASY spin Plus 植物RNA提取试剂盒法从玫瑰花柱中提取的RNA质量最好,完全能够满足后续的玫瑰分子生物学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平阴玫瑰花芽分化期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平阴玫瑰叶片中P,K,Ca,Mg,Fe,Cu,Zn,Mn,B共9种矿质营养元素在花芽分化的7个生长时期含量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平阴玫瑰花芽分化期间P,K,Zn,Cu大体上呈下降趋势;Ca除现蕾前含量陡然下降外,随叶片成熟含量呈现上升趋势;Mg,Fe,Mn,B含量波动频繁且变化各异。P与K,Zn,Cu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K与Fe,Zn,Cu也达到极显著正相关;Fe与Mn,Zn与Cu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平阴玫瑰叶片中9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按高低排序为:Ca〉K〉P〉Mg〉Fe〉Mn〉B〉Zn〉Cu。  相似文献   

16.
齐宇  赵兰勇 《农学学报》2015,5(11):91-96
本研究旨在克隆玫瑰查尔酮合酶CHS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期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玫瑰花色、培育玫瑰新品种奠定良好基础。以玫瑰品种‘唐红’(Rosa rugosa‘Tanghong’)为试材,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花瓣中获得了玫瑰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的c DNA全长。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全长1416 bp,开放阅读框1167 bp,编码389个氨基酸,其蛋白的分子式为C1899H3043N505O562S18,相对分子质量为42.518 k Da,等电点为6.12。该蛋白不稳定系数低于40,为稳定性蛋白,无信号肽和剪切位点存在。其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由42.16%的α螺旋、29.05%的随机卷曲、10.54%的β转角和18.25%的延伸链组成。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玫瑰CHS基因与同科植物月季、草莓亲缘关系最近,与其他科及同科其他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首次克隆了玫瑰CHS基因,获得了其生物信息学相关信息,探明了CHS基因在类黄酮生物合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改良玫瑰花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保加利亚精油玫瑰同一无性系相同部位茎段为试验材料,12~2月接种最好,芽生长迅速,污染率低,以6-BA,NAA,GA3及蔗糖为试验因子,每个因子5个含量水平,以不同培养基及浓度为基础,通过实验选出宜于保加利亚精油玫瑰组织培养的初代培养基,即MS+6-BA 2.0 mg/L+NAA0.15 mg/L+蔗糖40g/L+琼脂6g/L.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野玫瑰培养繁殖的方法,利用野玫瑰的新鲜茎段建立了野玫瑰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含有3%蔗糖的MS固体培养基上添加0.4mg/LNAA、3.0mg/L6-BA及2.0mg/L2,4-D时芽分化效果好,继代培养时可促进茎分化和伸长;试管苗在MS(1/2N)培养基上生根效果要好于MS和1/2MS培养基;在MS(1/2N)培养基中添加1.0mg/LNAA时,生根效果显著,平均根数达5.6条。试管苗以V草炭土∶V粗沙∶V田土=1∶1∶1为基质移栽成活率最高,达85.1%。  相似文献   

19.
玫瑰与月季种间杂交障碍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玫瑰(Rosa rugosa)与月季(Rosa hybrid)种间杂交障碍原因,为提高观赏玫瑰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牟平野生玫瑰(MP)、‘唐红’玫瑰,以及月季品种‘塞尔维亚’和‘红帽子’为试材,统计分析种间杂交(MPב塞尔维亚’、MPב红帽子’)和品种间杂交(MPב唐红’)的田间坐果率、每果种子数、种子纵径、有胚率、萌发率和成苗率;采用荧光显微法观察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状况;利用常规石蜡切片观察受精及胚胎发育状况。【结果】(1)MPב塞尔维亚’种间杂交坐果率和每果种子数均显著低于品种间杂交,MPב红帽子’种间杂交则未结籽。(2)MPב塞尔维亚’种间杂交种子大小不一,76.67%的小种子纵径仅(0.24±0.07)cm,无胚、胚乳,不萌发;23.33%的大种子纵径达(0.61±0.05)cm,有胚、胚乳,萌发率和成苗率显著低于品种间杂交。(3)授粉后2 h,种间杂交花粉和品种间杂交花粉均已在柱头上大量萌发,但种间杂交花粉管顶端却大量沉积胼胝质;授粉后20-24 h,品种间杂交花粉管进入子房,但全部MPב红帽子’花粉管和多数MPב塞尔维亚’花粉管却于花柱1/2处停止生长;品种间杂交花柱通道细胞及间隙中无明显胼胝质沉积,但种间杂交花柱通道细胞及间隙中却大量沉积胼胝质。(4)少量MPב塞尔维亚’花粉管能够进入子房,并完成受精。但79.42%的杂种胚在授粉15 d左右的心形胚阶段败育,20.58%的杂种胚仍能继续发育。【结论】(1)MPב红帽子’为受精前障碍,MPב塞尔维亚’为受精前后双重障碍;(2)受精前障碍主要由花粉管在花柱1/2处停止生长而导致,可能与花粉管顶端和花柱通道细胞及间隙中大量沉积的胼胝质有关;(3)受精后障碍主要由杂种胚在心形胚阶段败育而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