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学方法在研究黄化病毒组方面一直是特别有用的,因为这类病毒不能用机械方法传播到植物上,病毒在病株中的含量又很低,在用蚜虫作媒介进行病毒传播研究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目前,有用的技术已从一种侵染性中和法延伸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尽管这些方法有许多优点,但是由于在制备动物抗血清中,要准备足够数量的纯化病毒有某些困难;同时,由于黄化病毒之间的血清学特异性,以及不同动物,甚至同一动物不同个体的抗血清之间,常常发生变异,因此需要多种多样的抗血清,而目前这种抗血清的供应仍很有限;所以这些方法在应用上还是受限制的.  相似文献   

2.
3.
根据植物干物质重量以及Elisa测定可见病毒粒的有无.把多年生黑麦草Ellett不同基因型划分为对BYDV的分离物PAV株系敏感或具有抗性的品种。在接种处理中.敏感型与具抗性基因型相比较.前者植株的干物质重量明显(P<0.05)降低;然而,在未接种处理中,2个基因型间产量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先一年冬季的生长和季节性生产情况,从2个田间试验点选出4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的高等植物进行试验。在温室中作了抗病毒鉴定。由各个品种中筛选的侵染百分率为18%—46%.至少有50%对病毒具有抗性。  相似文献   

4.
大麦黄矮病     
大麦黄矮病是当前世界上最重要和广为传播的大麦病毒病害。对其他禾谷类作物特别是燕麦和小麦来说,黄矮病也是一个主要问题,它能侵染100多种单子叶植物。自1951年 Osmdld 和 Houston 在加利福尼亚发现黄矮病以来,这种病害就已鉴别为一种病毒病害。据估计1951年因黄矮病危害加利福尼亚大麦生产损失10%,自那时起世界上种植大麦的其他所有地区,都已发现黄矮病的危害,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地有关黄矮病严重流行也有报导。大麦黄矮病也是当前南美的主要问题。除加利福尼亚,密苏里和英国外,当前种植的绝大多数商用品种,都感  相似文献   

5.
据Arny等(1966)报道,用遗传抗性有效地控制大麦黄矮病毒(BYDV)已经成功地在大麦上得到了证实.然而在小麦对BYDV的抗性遗传方面的报道却极为有限.尽管Qualset等(1973)不少人对某些抗性资源作过报道,但没有发现免疫性,也没有见到主基因控制的抗性.Topcn(1975)研究了Anza(抗)×Bluebird(感)和Anza(抗)×CA63121(抗)这两个春小麦杂交组合后代群体的抗性遗传行为,发现该两组合的F_2资料呈现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1979年,CIMMYT的报告中提出,大麦黄矮病毒(BYDV)病是小黑麦的一种主要病害,但在这以前,科学家们对此病很少注意.当时,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是不种小黑麦的,小黑麦的收集鉴定仅仅开始于1981年.首次鉴定所获的结果就使当地对小黑麦育种和小黑麦的BYDV抗性遗传研究发生了兴趣.尽管作出肯定的结论还为时尚早,这里还是要讨论一下初步的成果和近期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麦黄矮病是一种分布非常广泛的谷物病毒病,几乎在世界各国都有发生.从主要栽培作物到杂草的大多数禾本科植物,该病都能侵染(Plumb R.T.,1983). 其病原体是黄病毒,它是由5种公认的分离菌所引起的.由专门带有某种分离菌的20多种禾谷蚜传播.  相似文献   

8.
9.
10.
在四种对BYDV具有不同耐病性的春燕麦基因型中,比较了非专化性传播的大麦黄矮病毒株系(BYDV-PAV-IL)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每种基因型种植在一个具有充气系统的生长箱中.在2个试验中,每个试验的半数植株作为对照,另一半在2-3叶(Zadoks12至13)期接种.在4种基因型中,对照植株根系伸长的比率均比接种植株高.对照与接种植株相比,在3种基因中接种植株的大部分测定参数均降低,而第四种基因型—Ogle,仅在根系干重和伸长比率上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小谷类作物上BYDV(大麦黄矮病毒病)危害较重.在1981-1982年间,中西部谷物的损失几乎与1959年的损失等同.农学家罗伯特说:"BYDV完全可以用  相似文献   

12.
1980年5月,在日本长冈地区田间,发现大麦植株上表现典型的大麦黄矮病毒病(BYDV)症状.虽然大麦黄矮病毒已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但迄今日本仅有少数报道该病的致病原因.本文报道了BYDV的蚜虫传毒试验和电镜检查的结果,以便确定引起大麦黄矮症状的病原物是否是大麦黄矮病毒(BYDV).  相似文献   

13.
大麦黄矮病(BYD)是世界小谷粒作物为害最严重、发病最普遍的病毒病。已知北美普通小麦品种Anza及CIMMYT的几个小麦材料耐BYD。为了了解BYD耐性遗传基础.对Anza和9个其它耐性小麦材料进行了研究。将耐病材料进行杂交.并与敏感亲本Bobwhite或Bagula杂交。1990年在墨西哥Toluca附近的田间.用BYDV血清型MAV—Mex对亲本、F_1及F_2代进行了检测。1991年.在田间用相同的血清型对亲本、F_1及从每个杂交组合获得的72个F_2单株所产生的P_3品系作了分级鉴定。耐病亲本间杂交后无分离.耐病和敏感亲本杂交所得F_3品系的分布符合单基因分离比例。作者断定Anza及其它9个小麦试材的耐病性是由一普遍存在的、部分有效、部分显性Bdv 1基因所致。Bdv 1可能来源于巴西的栽培品种Frontana.由于它广泛地存在于许多ClMMYT小麦中,所以可能是一持久抗源。  相似文献   

14.
大麦黄矮病毒运动蛋白及其介导的小麦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黄矮病毒依靠介体蚜虫传播引起小麦黄矮病,对我国麦类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对大麦黄矮病毒编码的运动蛋白的生化特性、生物学功能及其介导小麦的抗病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该运动蛋白在病毒构成中能够结合病毒核酸,并与宿主细胞膜系统相互作用,是一个与黄矮病毒系统侵染相关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5.
大麦黄矮病是世界小谷粒作物为害最严重,发病最普通的病毒病。已知北美普通小麦品种Anza及CIMMYT的几个小麦材料耐BYD。为了了解BYD耐性遗传基础。对Anza和9个其它耐性小麦材料进行了研究。将耐病材料进行杂交。并与敏感亲本Bobwhite或Bagula杂交。1990年在墨西哥Toluca附近的田间。用BYDV血清型MAV-Mex对亲本,F1及F2代进行了检测。1991年。在田间用相同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16.
大麦黄矮病,仅在最近才为发展中国家承认是一种严重限制小谷粒作物生产的病害.为了使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人员了解这一领域的情况,联合国开发署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于1983年12月6-8日在墨西哥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总部共同召开了一次国际大麦黄矮病  相似文献   

17.
大麦种质资源抗,耐大麦黄矮病毒田间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堆测法对4492份大麦种质资源进行抗大麦黄矮病毒(BYDV)筛选,经过3年的重复鉴定,有43份材料对BYDV的抗性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8.
19.
引言抗性或耐性品种的开发利用是控制大麦黄矮病(BYDV)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小麦中已被发现的耐性源都是数量性状的,没有鉴定出主基因(Qu-alset等,1973),而黑麦被认为是耐BYDV的(Os-wald和Houston,1953,Comeau,1986)。许多科学家报导了小黑麦对BYDV耐性遗传的变异性,并鉴定出许多耐性品系。与普通小麦相比,小黑麦对BYDV有很强的耐性,同时观察到春性小黑麦的耐性水平不如优良冬性小黑麦的高(Comeau,1984a)。而关于小黑麦耐性的遗传规律以前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确定3个春性和3个冬性小黑麦杂交组合对BYDV耐性的遗传基础。通过目测所得的症状评分和其它3种表示耐性性状进行遗传效应的评估。同时利用狭义遗传力对可见症状进行测算。  相似文献   

20.
从普通小麦与中间类麦(Th.intermedium)的杂交后代中衍生了抗大麦黄矮病品系,中国的中4就是这样一种品系。对被侵染幼苗病毒积累量测定的结果表明,中4抵抗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两种不同血清型。普通小麦(2n=42)和中4(2n=56)的F_1杂种有49条染色体,与其亲本相比带毒水平中等。细胞学和分子杂交研究表明:中4BYDV的抗性基因位于中间类麦的E染色体组和X染色体组中的7对非小麦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