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探索一套适合高寒地区的花生高产栽培模式,以提高花生的产量及效益。近年来,友谊农场摸索出一套花生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技术。试验证明,大垄行间覆膜比常规播种增产效果显著,平均亩产达到213kg,比对照增产12.30%,亩纯效益比直播增加105.6元。  相似文献   

2.
李生湖 《新农业》2022,(9):35-36
党参是一种重要的药材,在中医药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党参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栽培党参需要适宜的气候温度,通过覆膜等专业的中药材栽培技术,可以增加党参的种植规模,提高党参标准化栽培的经济效益和种植品质.本文通过对党参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探索出了党参标准化种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道真县道地中药材洛党参的持续高效发展提供参考,在海拔930~1 430m区间设置3个高度与常规(露地)栽培和覆膜栽培2种种植方式开展洛党参效益比较试验,探明洛党参适宜种植海拔高度及优质高效种植方式。结果表明,海拔1 200m以上地区,洛党参块根个大量重、无木质化、质地软,常规栽培和覆膜栽培产量分别为10 335.0~10 833.0kg/hm~2和13 047.0~13 608.0kg/hm~2,较海拔930m地区栽培分别提高16.0%~21.6%和15.6~20.7%;海拔1 200m以上地区常规栽培和覆膜栽培3年收益分别为129 180~135 594元/hm~2和169 146~175 494元/hm~2,较海拔930 m地区栽培分别提高28.7%~35.1%和27.2%~32.0%。洛党参种植最适宜区域为道真县海拨1 200m以上地区,适宜种植方式为覆膜栽培,同时选择土质为黄壤、排灌条件的地块。  相似文献   

4.
在临洮县干旱半干旱山区白条党参主产区,以露地常规栽培为对照,对新兴的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党参全膜覆盖栽培技术产量为3 511.76 kg/hm~2,增产541.5 kg/hm~2,较常规品种增产18.23%,增效20 000元/hm~2,效果良好,适宜在临洮县干旱半干旱种植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庆元县年推广再生稻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其中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单产比其他稻田低20%~30%.对此,我们借鉴安徽等省地膜水稻栽培技术经验,对山区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生产开展大田覆膜湿润栽培的试验、示范.据试验、生产调查,冷浸田、烂泥田再生稻覆膜栽培比常规栽培头季增产8.8%~17.1%,再生季增产24.2%~27.7%,两季合计增产13.7%~21.2%.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全县再生稻平均亩产达840.0kg,示范方平均亩产908.0kg.  相似文献   

6.
玉米采用二比空栽培技术,显著提高了玉米的单产,增加玉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玉米采用二比空栽培技术玉米亩产达到了585.7公斤,较常规栽培玉米亩产59.3公斤,增产达11.3%,亩效益达到了640.19元,较常规栽培玉米亩增加经济效益100.81元。  相似文献   

7.
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和化肥减量等绿色小麦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亩施有机肥500 kg+绿色防控"技术,平均亩产379 kg,"亩施有机肥250 kg+生物防控"处理,平均亩产353 kg,不施肥不进行病虫害防控处理,平均亩产340 kg,三种绿色栽培模式比常规栽培减产26.9%~34.4%,按差异化价格计算,亩效益1 730~1 847元,明显高于常规栽培。减肥10%的处理,平均亩产459 kg,比常规施肥减产11.5%,二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贵州省黔西南州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条件下的最佳栽插密度。以湘优109为试验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6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地膜覆盖栽培中,水稻的最佳栽插密度为12 000穴/667m2,单产可达到786.9kg/667m2。比当地常规栽培方法(不覆膜)、常规栽培密度(11 000穴/667m2)增产72.5kg/667m2,增幅10.1%;经济效益每667m2增净产值286元。  相似文献   

9.
针对扬黄灌区水资源锐减的矛盾,开展玉米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的综合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相对传统栽培,机械旋耕施肥覆膜穴播宽窄行栽培在节约农田用水的前提下实现了玉米稳产高产,水分生产效率达19.1 kg/(mm·hm2),降水利用率达57.3%,水分利用率提高51.76%,减少灌溉用水35%;玉米产量平均高于机械常规播种均行栽培对照3 150.5 kg/hm2,经济产投比高于机械常规播种均行栽培对照10.3%,有效缓解了水分限制播种、播种限制产量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山地党参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顺县地处太行之腹,山大坡广,利用坡耕地或山地种植党参,可亩产党参100~150kg,亩产值1200~1800元.比常规种植作物亩增效益6~8倍.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套种鲜食玉米设施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马铃薯和玉米两种作物,大家普遍认为栽培容易,效益不佳,但如果改变其传统的栽培方法,实行反季节栽培,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笔者从2001年进行塑料大棚冬春茬马铃薯套种玉米栽培试验,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马铃薯平均亩产量1300千克~1600千克,亩产值3500元~5000元;鲜食玉米平均亩产3500个~4000个果穗,亩产值3000元~58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冯小玲 《吉林农业》2011,(5):212+214-212,214
在麦-玉-薯耕制下,忠县新生镇农业服务中心2008-2009年度通过在甘薯栽培上采用小麦秸秆还土甘薯垄作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摸索出了最佳的栽培方式,2010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平均亩产鲜薯1452kg,比常规栽植亩增288kg,增产率达24.7%,亩增效115元左右。实践证明,此项技术是一项能够取得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简单适用技术,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近三年来滑县在部分乡镇推广小麦-西瓜-玉米栽培模式,小麦亩产约400kg,西瓜亩产约1500kg,玉米亩产约600kg,亩收益4600元左右,比常规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亩产值高1800元以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互助县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中药材产业,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但是由于缺乏技术支撑,严重农民种植效益,尤其互助县党参种植面积较大,因此开展党参不同种植方式试验研究,对互助县党参种植效益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全覆膜种植与不覆膜种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全覆膜党参产量平均干重为3787.1kg/hm2,增产641.1kg/hm2,较常规品种增产20.38%增产效果良好,适宜在互助县种植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15.
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栽培技术,是甘肃省农科院镇原试验站研究成功的一项冬小麦栽培新技术。它是将夏休闲期覆膜抑蒸保墒与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其技术核心是:麦收后遇雨深耕→足额施肥→起垄覆膜→秋季人力穴播。 我县 1999年秋播前引进该项技术,在焦村乡任村示范种植 20亩,平均亩产 241.6 kg,较同期播种的秋覆地膜穴播小麦亩产 201.8 kg,亩增产 39.8 kg,增产率 19.7%,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其中杨秉中种植的 2亩周年覆膜小麦平均亩产 395 kg,创当年全县旱塬区小麦单产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地瓜单位面积产量,探索地膜对地瓜生长发育的作用,从1981年开始进行试验。三年来主要进行了覆膜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地瓜的生长发育、地瓜对 N、P、K 吸收规律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并且在试验示范基础上,1983年开始推广,取得较好效果。一、覆膜地瓜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1981年试验0.04亩,折亩产5400斤,比对照增产55.4%;1982年示范2.18亩,平均亩产6228.2斤,比对照增产65.4%。两年试验结果,地瓜覆膜平均亩产5610.6斤,比不覆膜栽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覆膜、缓释肥料在免耕春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2013年在江口县茶寨村上、中、下等肥力土壤中开展马铃薯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与不覆膜普通复混肥料相比,采用一次性施用缓释肥料并覆膜的栽培方式,马铃薯的经济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都明显高于不覆膜常规施肥处理,比不覆膜常规施肥区平均增产4 066.5 kg/hm2,纯收入增加5 107.5 kg/hm2。初步认为,马铃薯采用覆膜、缓释肥料栽培方式,有节本、增效、省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玉米覆膜抗旱栽培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玉米抗旱高产栽培技术,提高经济效益,采用覆膜与不覆膜栽培进行了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栽培技术能提高玉米的产量,但由于投入成本增加,覆膜与不覆膜栽培相比,前者的经济效益所有下降。  相似文献   

19.
<正>春播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增温、保墒、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和田间小气候的作用,促进花生出苗齐全,壮苗早发,花多针齐,果多果饱,达到早熟、高产、优质、增产增收的目的。目前,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成为花生增产和创高产的一项实用、高效的常规生产技术,亩产500 kg以上高产均是通过地膜覆盖栽培实现的,一般花生中产田覆膜栽培较不覆膜的增产25%左右。现将春播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开展了杂交水稻旱育秧不同栽培技术下的高产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旱育秧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产量居第一位(11 584.5kg/hm2),比旱育秧常规栽培(CK)9 394.05 kg/hm2增产2 190.45 kg/hm2,增产率为23.3%。比旱育秧宽窄行(稀植)栽培技术下产量10 285.2 kg/hm2,增产1 299.3 kg/hm2,增产率为12.63%。旱育秧宽窄行(稀植)比常规栽培增产891.15 kg/hm2,增产率为9.5%,旱育秧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其生育期缩短,株高、分蘖率、结实率、有效穗都优于其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