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芳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150-150,160
采用适合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的北疆2号大豆新品种,设计8种不同栽培密度试验,通过田间调查、室内考种,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北疆2号每荚粒数的影响不明显;对单位面积粒数的影响明显:栽培密度在5~35万株/hm2范围内,随栽培密度增加而增加,栽培密度超过35万株/hm2则下降。  相似文献   

2.
大豆新品种柳19—21的特性及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豆新品种柳19-21是用“杂交混选”与“如皋荚荚三”杂交,采用改良系谱法经8代选择培育而成。目前累计栽培示范面积约1.5万亩。春播一般亩产150公斤,最高亩产270公斤;秋植亩产125公斤左右。籽粒粗蛋白量46.1%,为高蛋白品种。植株高大繁茂,分枝性强,单株荚多、粒多、粒大,栽培上宜因地制宜采用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密度对高产大豆新品种临豆九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与株高呈正向指数函数关系,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呈负向指数函数关系,与叶面积系数呈双曲线型增长,与大豆产量间也呈双曲线型关系;当密度为21.719 6万株/hm2时,可获得最佳理论产量3 925.99kg/hm2。  相似文献   

4.
用当地常用鲜食蚕豆品种慈蚕1号,在春化栽培条件下,进行2个播种时期,3个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春化栽培的慈蚕1号单株荚数、3粒荚数和3粒荚重量占比、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不同密度下,蚕豆的单株荚数有显著差异,但3粒荚数和3粒荚重量占比、产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长农架豆3号新品种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种子形状肾形,种皮棕黄色,有光泽,百粒重59.4克;植株幼苗子叶紫红色花斑,下胚轴绿色,蔓生,株高300cm,主茎绿色(略带浅紫色),粗3mm。叶片绿色,顶端小叶近菱形,长17.5cm,宽13.5cm,花粉色,植株长势强,底部分枝3~5个,均匀结荚习性;嫩荚主色为浅绿色,弯扁条,荚面质地平滑,种室荚横切面长梨形,荚长17.5cm,荚宽2.4cm,荚厚1.4cm,肉厚0.2cm左右。荚喙中部渐尖,喙长1.0cm,腹向微弯曲,缝线绿色,单荚重23克左右,单荚种室数5个左右;生长季从播种至商品荚采收为55天左右,属早熟品种;平均公顷产量27332.0kg,比对照品种紫花油豆增产18.5%;油豆角,嫩荚口感面,植株广适、多抗、高产、耐贮运、易栽培,秋后可摘回头荚,可再生栽培等;吉林省各地露地及保护地均可栽培。长农架豆3号新品种、新技术栽培包含露地栽培管理新技术和温室秋延后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以北豆6号大豆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五种密度下大豆个体和群体的花数、荚数、粒数等状况,从而分析不同密度下花、荚、粒的发展规律,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黔西北山区大豆高产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付业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382-11384
[目的]为筛选毕豆2号的最佳栽培密度。[方法]2006~2008年,在贵州毕节分别选择德沟、赫章双坪、何官屯作为3个试点,设置6组处理,测定各项指标。[结果]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株高、底荚高度和节间长度均随之增加,主茎节数、分枝数、茎杆重量均减小,叶面积指数呈上升趋势,单株荚数、粒数和粒重逐渐减少。[结论]处理④为最佳栽培密度,其产量最高,达2982.5kg/hm^2。  相似文献   

8.
特长之豇80是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邮码:310021)最新育成的早熟、高产、优质、特长荚豇豆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分枝少、抗病毒病,春、夏、秋栽培均优,全生育期80~100天.初荚部位低,结成性好,条荚粗壮,淡绿色(同之豇282),平均嫩荚长70厘米(比之豇282长5~10厘米).种植密度以行株距75厘米×28厘米为宜,平均每667米2产2000公斤.长江流域早春最适播期3月底~4月初.该品种适合全国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设施蚕豆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通蚕鲜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棚不同播期、密度试验,分析该品种株高、始荚高度、单株有效分枝数、始荚节位、节数、单株产量(鲜荚)、小区鲜荚产量等。[结果]通蚕鲜7号播期处理11月2日产量最高,通蚕鲜7号密度试验以37 500株/hm2产量最高。[结论]鲜食蚕豆可采用大棚栽培,播期可在11月初,密度37 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大豆新品种高产创建示范方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效果结果表明,大豆平均株数、株荚数、荚粒数、百粒重和产量都比栽培种植常规品种产量高;豫豆22、中黄41大豆品种,在渑池县66.67 hm2示范方表现出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摸清早熟高产优质鲜食蚕豆新品种玉豆3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豆3号每亩种植密度为10 000株,亩产量可达858.63 kg,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无倒伏,鲜荚商品率高,用种量较少,百粒鲜重、单株实荚数及单荚粒数等农艺性状明显优于其他处理。推荐玉溪适宜区玉豆3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0 000株/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设施蚕豆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通蚕鲜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棚不同播期、密度试验,分析该品种株高、始荚高度、单株有效分枝数、始荚节位、节数、单株产量(鲜荚)、小区鲜荚产量等。[结果]通蚕鲜7号播期处理11月2日产量最高,通蚕鲜7号密度试验以37 500株/hm2产量最高。[结论]鲜食蚕豆可采用大棚栽培,播期可在11月初,密度在37 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不同群体密度对绿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直立型绿豆品种的经济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越大,绿豆的株高越高,单株荚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主茎节数、荚长、百粒重和单荚粒数则没有明显变化。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绿豆产量的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绿豆在适宜的种植密度条件下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同绿1号绿豆品种高产栽培的适宜密度是18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应用GGE叠图法分析种植密度对冀绿7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豆新品种冀绿7号为材料,设置9.0、10.5、12.0、13.5、15.0、16.5、18.0万/hm 7个密度处理,利用GGE双标图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个体发育及群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变化对冀绿7号的株高、主茎节数、单荚粒数、百粒质量影响较小,对单株荚数、单株粒质量影响较大。随密度增大,分枝数、收获指数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生物产量和光合势则逐渐增大。冀绿7号的籽粒产量在低密度时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密度为13.5万/hm时产量最高,随密度继续升高产量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合浙中地区种植的蚕豆新品种,探索其栽培技术,进行了6个品种的比较试验,并利用1个品种进行了栽培技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6个蚕豆新品种中,"浙蚕1号"产量高、成熟时间较集中、荚绿、商品性好、有效荚数量多,适宜在浙中地区推广应用。同时,"浙蚕1号"采用翻耕后黑地膜覆盖栽培的产量优势明显,比露地栽培增产36.8%,在生产中应大力推广翻耕后黑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大豆杂交种82651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豆高产优势,具有多抗性的育种目标,以熊岳多花、多荚、多节、耐旱、抗涝、抗病野生大豆为母体,栽培大豆铁丰18为父本配制杂交种。经过早世代株荚混选、回交,系统育种方法,育成82651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农家致富》2004,(16):23-23
天禧玉带豇豆是由一个早熟丰产的和一个抗热优质丰产的品种经人丁杂交,系统选育而成。集其亲本的优点.成为集荚数型与荚重型为一体的早熟、高产、优质、商品性好、适应性广的豇豆新品种。该品种可在我国南北广泛种植,效益显著。其品种特性已在我刊第4期做过详细介绍,现着重介绍其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探讨了密度、复合肥、尿素、钼酸铵4个栽培因子与湘春豆17号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单株粒重均与密度呈负向相关;茎粗、分枝荚数、单株粒数及单株粒重均与复合肥用量呈正向相关;主茎荚数、单株荚数与尿素追施量呈正向相关;花期叶面喷施钼酸铵对增加大豆粒重有一定的作用;各栽培因子对每荚粒数和百粒重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以适合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的北疆2号大豆新品种为试材,设计8种不同栽培密度,研究其对大豆株高及节数的影响。通过田间调查、室内考种,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北疆2号的株高随栽培密度增加而升高,节数则随栽培密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育出适合广西地区栽培及市场需求的优质、高产、抗病的豇豆新品种,促进广西地区豇豆产业的持续发展。[方法]采用常规系谱选择法选育出豇豆新品种,暂定名为"桂豇一号"豆角,将其与广西区内主栽豇豆品种进行田间经济性状、产量及抗病性比较试验。[结果]"桂豇一号"的商品荚率、荚长、荚厚、单荚重均表现最好,早、晚造产量分别为35 713.5和34 185.0 kg/hm2,其产量最高,且与农家自留种早、晚造产量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性水平,同时其还具有较强的抗病性。[结论]"桂豇一号"具有高产、优质、双荚率高、抗病力强等特点,适宜在广西区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