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秸秆还田模式与常规种植模式对比,研究了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大豆茬种植玉米轮作还田模式的株高、干物质重、叶面积均高于常规种植模式;两种模式下土壤含水量和容重变化并无显著差异;在土壤养分方面,大豆茬种植玉米轮作还田模式的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高于玉米常规模式;在产量方面,大豆茬种植玉米轮作还田模式比玉米常规模式下的产量表现为增产,增产幅度为6.4%.  相似文献   

2.
目前,小麦是支撑人类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种植收益。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小麦的栽培品质和种植产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业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基于此,为了进一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促进农业市场的发展,以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为例,研究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分析认为种植人员应按照小麦栽培种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符合要求的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对策,实现小麦高产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试验通过全膜双垄沟播覆盖种植与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研究对其土壤理化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经秸秆还田后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表现为整株还田>秸秆粉碎>免耕留茬,秸秆还田后的土壤容重明显降低但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后的土壤容重增大。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与温度的影响,在玉米生育前期经秸秆还田后的土壤温度与水分均显著低于对照,在玉米生育后期秸秆腐解后对土壤水分起到一个补偿效应。就玉米产量变化而言,表现为全膜覆膜+整株秸秆还田>全膜覆膜+秸秆粉碎还田>全膜双垄沟播>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露地种植,玉米全膜双垄沟播较露地种植增产达到显著水平,玉米采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结合秸秆还田技术的栽培模式较单一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有增产的趋势,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有减产倾向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将3垄2行的种植方式与秸秆还田相结合,形成种还分离模式,研究其对土壤腐殖化特征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还分离模式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且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以及蔗糖酶活性同未秸秆还田处理相比显著增加。种还分离模式下R1和R2处理的玉米根系体积、根干质量相较未秸秆还田处理分别增加了10.98%、11.95%和27.24%、25.47%,与常规种植相比,CK、R1、R2处理玉米产量分别增加了6.36%、4.90%、3.07%,说明种还分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其产量并未受到不利影响。结果表明,种还分离模式通过将秸秆还田区域和玉米种植区域分离,既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又可减少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相对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高黔北中高海拔区玉米土壤生产能力,实现玉米高产稳产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在正安县庙塘镇板房村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规种植方式(玉米秸秆不还田,CK)、秸秆旋耕还田(T1处理);秸秆覆盖还田(T2处理)3个处理进行玉米栽培。结果表明:秸秆旋耕还田和秸秆覆盖还田能改善土壤肥力。秸秆旋耕还田的玉米产量为697.45 kg/667m2,纯效益为1 013.84元/667m2;秸秆覆盖还田的玉米产量为685.95 kg/667m2,纯效益为977.04元/667m2;玉米秸秆不还田的玉米产量为635.64 kg/667m2,纯效益为816.04元/667m2,秸秆旋耕还田和秸秆覆盖还田的产量分别较常规种植高9.7%、7.9%,纯效益分别较常规种植高24.24%、19.73%。秸秆旋耕还田的综合效果更理想,适宜在正安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高光效栽培和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高光效栽培通过调整栽培行向、栽培株行距等方式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光热资源,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将收获后的部分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该研究通过对玉米高光效栽培和秸秆还田研究,结果表明:高光效及秸秆还田能显著提升玉米产量,秸秆还田收获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比种植前提高了198.47%,秸秆还田处理速效钾的含量相比对照提高了59.18%,说明秸秆还田有助于提高有机质含量,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力,为作物高产优质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栽培一般多采用麦秸为主要原料,我国玉米种植面积有3亿亩左右,玉米秸秆的产量巨大,目前大多数的农民都将玉米秸秆全部还田,这样秸秆还田量超过科学还田量的一倍,还会影响下茬小麦生长,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如何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增加农业效益,近几年来我们在麦秸作主料栽培双孢蘑菇的基础上,探索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试验表明,只要原料复配合理,就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和效益.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不仅可以变废为宝,增加效益,而且可以将玉米秸秆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料,从而实现农业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玉米不同培肥模式的田间试验,探索3种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模式的增产效果及其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的影响效果相同,依次为有机培肥半量秸秆还田全量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其中,增产效果最显著的是有机培肥模式,增产率达到41.4%。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植株茎秆强度的影响以有机培肥最好,其次是全量秸秆还田、半量秸秆还田,最后是常规施肥。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植株根重的增加表现为有机培肥全量秸秆还田常规种植半量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培肥效果、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本试验设秸秆还田+施肥、秸秆还田+不施肥、秸秆不还田+施肥、秸秆不还田+不施肥4个处理,通过定期取样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对土壤容重、有机质等理化性状进行分析,定期调查玉米生长动态指标,最后测产和考种。[结果] 秸秆还田区与不还田区相比较,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增加。反映出秸秆还田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玉米生长和增加产量等方面有着显著效果,因此,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和玉米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具有稳产、高效、环保等优点,是一项较佳的培肥地力和增产措施,可在大方县玉米种植地区加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摘要:在小麦种植中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对于提高小麦的栽培品质,提升小麦种植产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具体结合玉米秸秆还田过程中影响其应用效果的因素,以及在实施中的应用难题等进行分析,例如,秸秆还田的时间把控不到位,秸秆碎度控制不到位,以及秸秆还田后土壤争氮现象较为明显等。最后,针对性地提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于小麦栽培中的有效策略,希望更好的促进小麦实现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聊城市莘县的小麦栽培模式,试验探究传统种植、地膜覆盖、秸秆还田、绿肥种植4种栽培模式对土壤肥力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会对土壤肥力及小麦产量造成影响,相较于其他栽培模式,地膜覆盖种植方式下小麦产量最高,适宜在莘县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和秸秆还田措施下玉米农田土壤保水改土效果及增产效应,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对比分析了全覆膜垄膜沟播结合秸秆还田(S+M)、秸秆还田(S)、全覆膜垄膜沟播(M)、秸秆不还田不覆膜(CK)4种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水分、酶活性变化规律及玉米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和秸秆还田均能提高玉米各生育阶段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尤以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最为显著,且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提升效果优于秸秆还田,两者耦合后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最大;垄膜沟播和秸秆还田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且随玉米生育期推移,土壤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大喇叭口期达到峰值;同时,垄膜沟播和秸秆还田均能提高玉米干物质量和产量,由高到低次序为S+M>M>S>CK,与CK相比,S、M、S+M处理玉米产量分别提高11.84%、37.83%、45.13%,全覆膜垄膜沟播结合秸秆还田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玉米节水增效增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完善玉米免耕栽培技术,集成适合马山县实际的多样化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模式,从2004年下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连续3年6造进行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玉米产量等作用;秸秆还田免耕栽培玉米平均产量达6965kg/hm2,比常耕栽培增产229kg/hm2,增产7.2%,平均节本增收1223元/hm2.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升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改善耕层结构,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节支效果。研究根据黑龙江省的地理条件、种植制度和种植模式,总结出玉米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包括秸秆粉碎翻埋还田、秸秆碎混还田和秸秆粉碎地表覆盖还田三种模式,各地可根据气候和土壤的不同,以及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灵活选择秸秆还田耕种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3 a定位试验,采用实地测产、水分平衡等方法,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与产量性状,以及土壤储水量、作物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降低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以及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增加小麦千粒重以及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玉米周年产量较秸秆不还田处理增加1.1%,其中,小麦季减产3.3%,玉米季增产4.8%;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季和玉米季各时期0~200 cm土体储水量均跃秸秆不还田处理,其中,小麦收获期至玉米播种期土壤储水量增加明显,增幅为4.6%;秸秆还田处理有利于减少小麦季和玉米季的作物耗水量,提高周年水分利用效率,但不利于小麦季作物水分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作物秸秆配施腐熟剂还田对小麦产量及其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郑麦7698和徐麦33,采用水稻、玉米、花生3种作物秸秆配施腐熟剂还田种植模式,以小麦常规栽培方式为对照,研究其对小麦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作物秸秆还田均能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其中以玉米秸秆还田增产优势最强,郑麦7698和徐麦33分别平均增产40.05%和26.27%;花生秸秆还田分别平均增产23.69%和15.97%;水稻秸秆处理分别平均增产30.34%和9.02%,水稻、花生2种秸秆还田增产效果差异不显著。与传统耕作相比,秸秆还田能显著控制小麦前期群体数量,促进后期生长,优化群体质量,提高分蘖成穗率;能显著提高小麦后期LAI,增加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生产量,提高后期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率,通过增穗增粒或增粒增质量途径,有效提高小麦产量。秸秆还田对小麦全苗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甘肃河西内陆灌区制种玉米长期施用化肥导致产量和品质低而不稳的问题,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巴吉村连续15年种植制种玉米基地上进行了玉米秸秆还田对敦玉810制种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量与玉米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呈正相关关系。经回归统计分析,玉米秸秆最适还田量为24.15 t/hm2,在最适还田量下制种玉米理论产量为6.39 t/hm2。玉米秸秆还田有利于改善制种玉米品质,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都安县秋玉米不同栽培模式小区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生产在全县乡域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了能更好地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我们对玉米不同栽培模式进行试验,确定了适合都安县玉米生产的栽培模式[1]。试验结果:桂单589秸秆还田免耕、正大619秸秆还田免耕、正大619免耕、桂单589免耕、桂单589翻耕、正大619翻耕,亩干籽产量分别为440.7 kg、441.8 kg、439.0 kg、415.7 kg、411.5 kg、439.3 kg,正大619秸秆还田免耕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黑龙江省玉米秸秆还田及有效防治亚洲玉米螟,2019年在哈尔滨市双城区、2020年在肇东市黎明镇对玉米秸秆地表覆盖还田、碎混还田和翻埋还田3种秸秆还田模式下的玉米田内亚洲玉米螟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玉米产量测定。结果表明,还田模式对亚洲玉米螟发生有一定的影响,秸秆地表覆盖还田模式下亚洲玉米螟的发生量显著高于秸秆碎混还田和翻埋还田模式,秸秆地表覆盖还田模式比秸秆碎混还田模式下亚洲玉米螟成虫诱捕量高34.0%~40.2%,被害株率高14.7%~31.4%,百秆活虫数多28.8%~103.0%,蛀孔数多13.5%~38.9%。比翻埋还田模式下亚洲玉米螟诱捕量高47.5%~63.9%,被害株率高28.1%~35.3%,百秆活虫数多37.8%~123.3%,蛀孔数多26.3%~52.4%。还田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大,秸秆碎混还田和翻埋还田模式下玉米产量均高于秸秆地表覆盖还田模式,秸秆碎混还田比地表覆盖还田模式高2.5%~2.7%,秸秆翻埋还田比地表覆盖还田模式高1.9%~2.1%,但未达到显著差异。生产中推荐采用秸秆碎混还田和秸秆翻埋还田模式来降低亚洲玉米螟田间危害,同时不影响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研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CK),设置4种秸秆还田方式,分别为秸秆粉碎翻压还田(T1)、秸秆粉碎行间覆盖还田(T2)、秸秆发酵翻压还田(T3)、秸秆炭化还田(T4)。研究了玉米叶面积指数、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和转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特征。【结果】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影响显著,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各处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表现为T3>T4>T1>T2>CK,玉米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是T3处理最高。【结论】秸秆发酵翻压还田有利于提高玉米叶面积,增加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和转运,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是较好的秸秆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