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驻豆12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室以驻豆5021为母本,豫豆8号为父本选育的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 311.85kg/hm~2,比对照豫豆22增产8.77%;2013年河南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661.75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5.63%,居参试品种第1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5.24%,商品性好,适应性强,稳产性好。2014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14001。  相似文献   

2.
旱地冬小麦新品种西平1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西平1号是平凉市农业科学院小麦育种研究室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乾县试验站联合选育而成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杂交组合为[西农1043(Y8402-10/长武131)//Y93120(京农79-13/P60-412)。该品种在2011—2013年甘肃省陇东片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4 934.1 kg/hm~2,比统一对照品种增产9.31%;在2013—2014年度陇东片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5 233.5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2.8%。该品种抗冻抗旱性好、抗病性强、抗倒性好,丰产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3.
沧豆13是沧州市农林科学院2006年以沧豆4号为母本、中作00-48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8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豆20180003。2015~2016年河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3 198.0 kg/hm~2,较对照冀豆12号增产3.5%。2017年河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 201.0 kg/hm~2,较对照冀豆12增产4.2%。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倒伏、抗病、高产、稳产等特性,蛋白质含量41.19%,脂肪含量20.92%,生育期107 d,最佳播种密度19.5万~24.0万株/hm~2。沧豆13生育期适中,丰产稳产性好,落叶性好,抗倒伏,抗病,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4.
郑豆0689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以豫豆29为父本、自主选育品系QTL069为母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择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抗夏大豆新品种。郑豆0689在2012—2013年在河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264.15 kg/hm~2,比对照品种豫豆22号增产5.47%;在2014年河南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277.50 kg/hm~2,比对照品种豫豆22号增产15.96%,居8个参试品种第1位;其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2.16%,脂肪含量平均为20.08%,抗大豆花叶病毒病。该品种籽粒商品性好,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性强等特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并于2015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15004。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大豆新品种石豆12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方法]对2015—2016年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并对区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石豆12品种抗病性好,适应性强,比较抗旱,耐阴雨,抗风不倒。其丰产稳产性好,一般产量3 000 kg/hm~2以上。[结论]石豆12是一个产量高、丰产性和稳产性好品种,适宜在河北省夏播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新品种D优3138的丰产稳产及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D优3138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根据2011-2015年河南省豫南稻区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高产栽培试验结果,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品种区域试验统计方法对D优3138杂交水稻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优3138在2011-2013年河南省豫南稻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8 620.0kg/hm~2,在2014-2015年高产栽培试验中的平均产量为10 210kg/hm~2,平均高稳系数(88.74%)和适应度(83.4%)均高于Ⅱ优838(CK)。在区域试验的8个试点中,2011年D优3138产量超过所有组合平均产量的试点有5个,CK为3个;2012年超过所有组合平均产量的试点有7个,CK仅1个;在2013年生产试验的8个试点中,D优3138在各试点的产量均超过所有组合的平均产量,而CK在各试点的产量均低于各组合的平均产量。因此,D优3138的种植区域及适应范围广、丰产稳产性好,可在豫南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大豆新品种濮豆1802是濮阳市农业科学院以郑97196为母本,汾豆5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系统选育而成。2011-2012年濮豆1802参加河南省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355.2 kg/hm2,较对照豫豆22增产13.67%;2013年参加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31.4 kg/hm2,比对照豫豆22增产9.97%。2014年5月濮豆1802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抗逆。该品种适宜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国审大豆新品种吉育86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新品种吉育86,2007~2008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3494.25kg/hm~2,比对照品种九农21增产8.3%,2009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3579kg/hm~2,比对照九农21增产6.7%。该品种2009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为:产量高,稳产性好,抗病性强,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9.
闽豆6号是以浙2818为母本、闽豆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选而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在福建省2010-2011年的多点区域试验中,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鲜荚平均产量达9 568.20kg·hm~(-2),比对照增产8.85%,标准荚平均产量达5 497.50kg·hm~(-2),比对照增产4.31%;在2012年生产试验中鲜荚平均产量达10 742.55kg·hm~(-2),比对照增产15.86%;2013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2013001),适合在福建省大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2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2是以中黄31为母本、山宁7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2 358.23 kg/hm~2,较陇豆品种2号增产6.19%。2016年参加全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2 339.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8.82%。该品种丰产,品质优,抗旱、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籽粒含粗蛋白质412.6 g/kg、粗脂肪197.8 g/kg。多年田间试验未发现花叶病毒病、霜霉病发生,高抗大豆黑斑病。抗倒性强,抗旱性好。适宜在甘肃省河西、沿黄灌区和陇东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庆薯1号系原庆阳地区农科所以克新2号为母本,86-6-3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性好,抗病性强,耐旱等突出特点。在2001-2002年原庆阳地区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达29 943.0 kg/hm2,较对照品种会川161增产25.5%,居参试6个品种之首位;2000-2002年多点生产试验示范平均折合产量31 810.5 kg/hm2。适宜在陇东地区旱塬山地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5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中黄605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中品03-5179为母本、中黄30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稳产广适抗病品种。2018 — 2019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3 038.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2.87%。2020年参加全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2 958.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16.04%。该品种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旱、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籽粒含粗蛋白405.0 g/kg、粗脂肪208.5 g/kg。多年田间试验未发现花叶病毒病、霜霉病、菌核病的发生,经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中抗大豆灰斑病。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及晚熟品种类型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摘要:通过对2005-2006年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龙花163两年区试平均荚果产量居第一,平均产量分别为265.5kg/666.7m2和271.5kg/666.7m2,分别比对照泉花10号增产15.7%和16.3%,丰产性和稳产性都高于其它品种,适宜在我省大部分地区种植,在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好的地方种植产量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14.
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民勤县和凉州区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对引进的11个醇用甜高粱品种(系)进行多点品比试验,比较分析了各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糖锤度、糖产量等。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3个试验点丰产性最好的是克沃5号,折合产量114 989.85 kg/hm~2,属高产、稳产型品种,适宜在古浪和民勤县地域种植;其次是SF83003,折合产量103 192.50 kg/hm~2,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适宜在凉州区、民勤县和古浪县种植;第3的是N32F2026,折合产量103 130.85 kg/hm~2,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适宜在凉州区和古浪县地域种植。综合考虑各参试品种(系)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糖锤度、糖产量及田间综合表现等,在武威市表现较好的4个品种(系)依次是克沃5号、SF83003、N32F2026、辽甜3号,建议在武威市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大豆新品种濮豆1788是以自选系濮豆6018为母本,郑19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3-2014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76.85 kg/hm~2,较对照豫豆22增产11.34%;2015年参加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32.65 kg/hm~2,比对照豫豆22增产11.6%。粗蛋白质含量为42.92%,粗脂肪19.22%。2016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根据华玉11参加湖北省2010—2011年玉米(Zea mays L.)区域试验及西南地区各级试验的表现情况,利用产量平均值、变异系数、丰产性参数效应值、高稳系数、标准差比数法等方法对其丰产、稳产、适应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是一个丰产性好、稳定性强、适应性广的玉米杂交种,适宜在西南山区及国内相应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同时为探索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采用裂区设计试验,设置施肥量(F)与密度(M)2因素5水平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华玉11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得出其获得高产(15 993 kg/hm~2)的最优密肥组合为密度6.00万株/hm~2、750.0 kg/hm~2复合肥作底肥、450.0 kg/hm~2尿素作追肥(苗肥∶穗肥=1∶2)。  相似文献   

17.
板仓粳糯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与湖南五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晚稻中熟常规粳型糯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并介绍了该品种具有糯性强、丰产性较好,稳产性好、耐低温能力强等特性,理论产量为8 731.5 kg/hm~2,按照八五折计算,实际产量约7 422.0 kg/hm~2。最后,从适时播种、严格种子消毒等方面阐述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大豆新品种银豆2号是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引进的大豆高代材料经过多年选育而成。银豆2号2011—2012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 a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463.75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20.26%。2012年参加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为2 906.4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3.29%。籽粒粗蛋白含量430.6 g/kg,粗脂肪含量206.5 g/kg。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抗大豆黑斑病。高产、稳产性强、抗倒伏,适宜在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河西、陇东等同类生态区间作套种。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合承德种植的糜子品种,2019年在围场县、隆化县、平泉市3个不同地点对来源于山西、陕西、内蒙古、承德的育成品种或当地农家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晋黍5号和雁黍11号品种丰产性好,平均产量分别为3 321.9和3 251.0 kg/hm~2,均属于特殊型品种,在高肥水条件下品种增产潜力大;南天门黑黍子和晋黍2号品种丰产性好,适合在地力水平低、瘠薄地推广种植,可获得较高产量。榆黍1号、蒋杖子白黍子和通辽大白黍3个品种可作为特殊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0.
黔单988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用自选系QR30作母本,QR273作父本组配而成,2012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2011贵州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646.6kg/667m2,比对照增产8.24%,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78.2kg/667m2,比对照增产10.12%。该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好,籽粒容重高,商品性好,抗大斑病、丝黑穗病,中抗小斑病、茎腐病、玉米螟,感纹枯病,抗倒性强,适宜贵州中等肥力以上的土壤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