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武威市凉州区老黄瓜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5)
本文从品种选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介绍老黄瓜种植技术,以期为老黄瓜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不同药剂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效,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由试验结果可知,第一次用药后,调查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效达到了88.69%~45.51%,其中喷施32.5%阿米妙收悬浮剂1 000倍防效最好,其次为25%咪鲜胺乳油1 000倍,与其他处理达极显著差异;第二次药后,调查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效达到了82.07%~49.75%,其中喷施32.5%阿米妙收悬浮剂1 000倍和25%咪鲜胺乳油1 000倍防效最好,与80%甲基托布津WP 800倍处理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6.
7.
8.
9.
一、病害症状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真菌性病害,可侵染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豆科等作物,老百姓俗称黄点子病。该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叶片被害的症状可分为小型斑、大型斑、角型斑三种。小型斑低温低湿时多表现在发病初期的新叶上。高温高湿植株长势旺盛时多产生大型斑。 相似文献
10.
11.
12.
武威市凉州区因地域优势而有着非常良好的气候条件,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四季豆反季节生产。因此,该区大力推广高效优质山地四季豆的栽培技术。文章通过具体分析四季豆的特性及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全面提升四季豆的种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14.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20,(3)
黄瓜棒孢叶斑病是近年来生产中流行的一种气传病害,易与霜霉病、炭疽病等病害混淆,具有传播迅速、难以防治的特点,严重威胁黄瓜生产。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快速、灵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于定量检测叶片中黄瓜棒孢叶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并应用于田间监测。基于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actin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CAF2/CAR2,以标准品DNA构建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当退火温度60℃,DNA模板量3μL(10 ng·μL~(-1)),引物量0.2μL (10 mmol·L~(-1))时为最佳体系条件。此方法检测黄瓜棒孢叶斑病菌DNA最低浓度为1.36×10~(-6)ng·μL~(-1)。验证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组内与组间重复性和稳定性,其变异系数均小于2%。应用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检测5种不同抗性黄瓜品种接种棒孢叶斑病菌后不同时间叶片中病菌动态变化,发现4~8 h(Cq值30)时,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开始侵染高感和感病品种,8~12 h时开始侵染中抗、抗病和高抗品种,且随时间延续侵染量逐渐增加,根据黄瓜棒孢叶斑病病情分级标准,当Cq值21时,病情级别为1;Cq值19时,病情级别为2;Cq值17,病情级别为3;Cq值14,病情级别为4。研究为黄瓜棒孢叶斑病诊断及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为了鉴定江西省吉安地区一种新的烤烟叶斑病病原菌,研究了该菌的致病性、形态特征以及温度对其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分析了其核糖体DNA-ITS 序列同源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属于棒孢属真菌,同源性分析显示,该菌与 Gen Bank 中多主棒孢霉 ITS 序列的同源性达99%以上,确认该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Curt.)Wei〕;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在低于9℃、高于39℃条件下不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26.5℃;最适于产孢温度为29℃,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6.5℃。烤烟棒孢霉叶斑病在江西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黄瓜霜霉病和棒孢叶斑病由藻界卵菌门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M.A.Curtis)Rostovzev]及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侵染引起,是黄瓜生产主要病害。文章利用抗霜霉病与棒孢叶斑病黄瓜品种‘D9320’和感霜霉病与棒孢叶斑病黄瓜品种‘D0401’为试验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黄瓜抗病性候选基因CsCBS,探究CsCBS基因在黄瓜抗两种病害中作用。克隆获黄瓜CsCBS,其包含1个1 263 bp开放阅读框,编码420个氨基酸。在编码区有11个外显子,9个内含子,含1个CBS结构域和1个DUF结构域。在单一接种棒孢叶斑病菌、霜霉病菌及同时接种两种病原菌3种处理下,接种2~24 h,CsCBS在抗病品种‘D9320’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同时接种2种病原菌处理在4 h时表达量最高,为对照57倍。CsCBS对棒孢叶斑病菌响应最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在感病品种‘D0401’中,CsCBS表达量均低于对照或与对照持平,表达量极低且过表达CsCBS,显著提高其对霜霉病及棒孢叶斑病抗性。CsCBS转基因黄瓜T_0代植株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研究结果为阐述黄瓜双抗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是我国新近几年玉米上发生的重要病害。其危害性在一些地区已经超过大小斑病,成为主要玉米病害.国内外关于该病害的研究,在寄主方面主要侧重在抗病性、抗病性遗传及品种抗病性鉴定上。在我国,普遍缺少高度抗病的品种和自交系,抗病的品种和自交系的遗传背景和抗病基因也不清楚,目前主推的品种遗传基础过窄,是寻找多抗品种的主要障碍.在病原菌方面,我国以新月弯孢菌气生变种(Curvularialunata)危害玉米为主,该病菌致病性和产毒能力都很强,不同地区的病菌菌株存在致病力的差异,但其遗传背景和相互关系尚需深入研究。该病害蔓延快,危害重,应引起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