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县桑园近年桑虱发生较多,1958年全县曾有14个乡镇、86个村、211个组受害,发生面积达4101亩,占桑园总面积的8%左右,个别田块危害严重。为此,我站在对其发  相似文献   

2.
桑粉虱Bemisia myriedl kuwana,又名白虱、杨梅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在江苏、四川、广东等蚕区曾暴发成灾,1992年我县有27个乡镇、14万亩桑园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尤其在苗区密植桑园和苗圃中危害猖獗,严重地块枝条上均无健叶,新梢停止生长,危害之烈是历史上所罕见的.一、发生原因根据我们初步调查分析,造成我县桑粉虱大面积发生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有一定越冬虫基数.1991年中秋  相似文献   

3.
李民  楼普灿 《蚕桑通报》1994,25(1):48-50
桑粉虱属同翅目(Homoptera)、胸喙亚目(Sternorhycha)、粉虱总科(Aleyrodoidea)、粉虱科(Aleyrodidae),学名为(Bemisia myricae Kuwana).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生态条件改变以及近二年夏秋季高温多湿的气象因子等诸原因,导致桑粉虱大发生.1992年夏秋季在嘉兴市主产蚕区暴发成灾,为害面涉及海宁、桐乡、嘉兴郊区的55个乡(镇),30万亩桑园和7万亩桑苗.其中成灾面积达10万亩桑园和5万亩桑苗.93年使嘉湖地区123个乡(镇)50万亩桑园受害,导致三秋茧大幅度减产减收,已严重威胁到嘉湖蚕区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作物布局的变化,农业劳动力产值水平的提高,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大幅度增加,害虫抗药性增强,特别是造成小型害虫的再次猖獗.1992年和1993年夏、秋季杭嘉湖蚕区连续两年桑粉虱Parabemisla myrlcae Kuwana大暴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桑粉虱的扩展速度之快,为害之严重都是历史上罕见的.受害桑园内成片桑树新梢停止生长,受害叶叶质老化,大量的害虫残体严重污染桑叶.据初步统计,虫害发生面积占浙江省桑园总面积的60%以  相似文献   

5.
桑粉虱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黎明  徐锦松 《蚕桑通报》1994,25(4):16-17,57
桑粉虱药剂防治试验浙江省桐乡市农林局朱黎明,徐锦松,张宝兴最近两年来桑粉虱在我市大暴发,小虫成大灾,严重威胁着夏秋蚕生产,92年全市发生面积13.23万亩,占桑园总面积的76.7%,93年全面暴发,严重发生面积达9.2万余亩,占总面积的50%以上。据...  相似文献   

6.
徐锦松  朱黎明 《江苏蚕业》1994,(4):23-25,22
<正>桑粉虱是目前嘉湖蚕区的一大桑园害虫,连续二年暴发成灾,危害严重,1993年桐乡市三秋蚕茧因桑粉虱危害比上年减产17.7%。为制订防治桑粉虱的对策提供依据,我们对桑粉虱的田间消长规律及各虫态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宁南县桑树病虫害发展趋势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宁南县是我省蚕桑产业发展重点产区,现有桑园面积14666.7hm~2(22万亩),在海拔1600m以下地区推广"6215"桑园栽植模式,桑园宽行内套种马铃薯、黄豆等经济作物,增加蚕农收入。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桑园套种方式的改变,桑红蜘蛛、桑粉虱、桑蓟马、桑螟虫、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等桑树虫害的发生增多,危害增大。  相似文献   

8.
修水县桑粉虱暴发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粉虱[Bemisia myricae Kuwana]属同翅目,粉虱科.以前是修水县桑园间歇发生的次要害虫,近年来呈上升与蔓延之势,成为主要的暴发性害虫.2007年该县桑园暴发了严重的桑粉虱虫灾.  相似文献   

9.
桑粉虱发生的调查与防治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桑粉虱在1992~1993年中是我市及嘉湖蚕区的一大桑园害虫,连年暴发成灾,其为害之严重,扩散之迅猛为我市历史所罕见。据统计,1992年全市受该虫危害的面积达111825亩,占总桑园面积的96.4%,其中严重受灾面积有5.5万亩。这些桑园的桑树顶部幼嫩桑叶背面密布成虫,呈白色绒布状,后皱缩卷曲失绿,停止生长,中下部桑叶布满卵、幼虫、蛹、蛹壳及少数成虫,并受分泌蜜露沾污而诱发煤病,呈煤黑色,严重影响秋叶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临安市河桥镇是临安市首个桑园面积超万亩(667 hm2)的乡镇.2005年全镇桑园面积达到793.3 hm2,其中投产桑园700 hm2,占全市桑园总面积的28%;蚕、桑总产值2878.7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38%;27个行政村,年产茧250 t以上的村有15个,4780个养蚕农户,户均蚕、桑收入达6022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广西桑园中桑粉虱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提出了采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为桑园害虫防控提供了有效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桑瘿纹是目前危害桑园的三大害虫之一,在我县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仅悦庄、徐家庄两乡镇受害面积就达40%以上.桑瘿纹的发生时期正值桑树旺盛生长期,它的幼虫危害桑芽,使得桑树顶芽枯萎、枝条缩短,严重影响了中晚秋蚕的产量和来年春蚕的饲育量.一般减产在30%,是制约桑园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1993年我市桑瘿蚊暴发,受害面积近万亩,受害严重的有8000亩左右,占全市桑园总面积的1/4,其中西渚乡严重受害桑园面积近4900亩,占全乡桑园总面积的72%。受害桑树枝条封顶,侧枝丛生,条短叶老,可利用叶少,影响中晚秋蚕饲养,单西渚乡少发中晚秋蚕种2500多张,减产蚕茧37%。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桑粉虱大暴发的原因调查与防治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992年和1993年夏、秋季在浙江杭嘉湖蚕区连续两年桑粉虱(Parabemisia myricae Kuwana)大暴发,虫害的扩展速度之快,为害之严重都是历史上罕见的。受害桑园内  相似文献   

15.
灭虫磷对桑粉虱等害虫的防效试验嘉兴郊区农林局李民,楼普灿浙江省农业厅周勤近年来,桑园害虫为害严重,特别是桑粉虱的为害,曾对浙江重点蚕区,造成巨大损失。然而治虫农药品种单一,从而影响了防效,为了筛选出既对防治桑园鳞翅目害虫有效,又对防治桑粉虱有效的新农...  相似文献   

16.
桑粉虱(Pealins mon Takahashi)自1993年秋在我市暴发成灾以后,就成为我市桑园秋期的主要害虫。我们于1994~1997年对桑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桑粉虱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通过多年摸索,已基本积累了一套综防经验。1994~2000年,桑粉虱的发生、为害率呈不断下降趋势,为蚕茧的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叶质基础。1 人工防治 人工防治是桑粉虱防治过程中最有效的途径之一。1.1 晚秋条桑育 桑粉虱卵主要产于第1~4叶,占94%,6叶以下少见,幼虫主要分…  相似文献   

17.
冉龙萍 《四川蚕业》2003,31(1):34-35
1 桑粉虱的发生发展危害区域宁南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 ,金沙江畔干热河谷地带 ,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桑树长势好 ,病虫发生少 ,枝长 5 5米 ,叶大长宽 40cm× 40cm ,1 982年曾得到国家茧丝办领导的赞美 :“宁南桑叶大如蒲扇”。随着时间的推移 ,蚕农对桑树管理轻视 ,桑树长势差 ,病虫害严重。近四、五年各种桑树病虫害均在不同区域发生 ,全县尤以桑粉虱最为严重。1 998年桑粉虱出现在我县新村乡碧窝村1社河坝百亩桑园地里 ,第二年相邻黑水河彼岸的松新五一村 1 4社遭到了同样的危害 ,短短的五年时间桑粉虱已在我县大面积危害 ,特别是…  相似文献   

18.
<正>自1992年桑粉虱在我区暴发以来,我们就把对桑粉虱越冬场所的调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采取多种方法,寻找桑粉虱的越冬虫态及场所。下面将调查研究情况简报如下。 1、1992年秋冬调查情况 1992年12月11日在建设乡五一村分别调查了桑条、竹园、水杉、木槿、青菜、杨树、枸杞、楝树、芦竹、龙柏、松树、冬青树等多种作物与树木,均未找到桑粉虱的成虫、蛹和其它虫态。 1993年1月17日在建设乡五一村的桑苗圃和桑园里,各收集5m~2面积的落叶,再把这些叶混合后分作2份,分别用80目的尼龙网包住,1包放在桑保站养虫室里,另1包放在桑保站桑园内,从3月份至5月份经常观察调查有否桑粉虱成虫出来,最终未找到桑粉虱的成虫。  相似文献   

19.
<正> 桑粉虱是我省川北蚕区桑树重要害虫之一,由于过去四边桑当家,成灾终是局部和小面积的。八十年代以来,我省蚕业生产蓬勃发展,原有桑密度不断加大、大量集中成片密植丰产桑园、粮桑间作桑园建立起来,各蚕区大力推进“三高”蚕业,加强了对桑树的肥培管理,桑树长势普遍丰茂,形成郁闭的小环境;加上四川盆地特定的少风、多雾、湿重的生态环境,成为该害虫暴发的重要因子。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连续暴发成灾,发生范围遍及全省各主产蚕区,危害程度不断加重,造成损失十分巨大。如1991年绵阳市沉抗乡万亩桑园、宣汉县下八乡八千亩新建密植桑园以及万源县大沙、河口、草坝、临河等乡的两千亩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粘虫板对桑蓟马和桑粉虱的控制作用,本试验比较了黄色和蓝色粘虫板在不同密度下对桑蓟马和桑粉虱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黄色粘虫板对桑蓟马的诱集效果极显著优于蓝色粘虫板,对桑粉虱的诱集效果也优于蓝色粘虫板。每667 m2设置14片和7片黄色粘虫板,对桑蓟马的诱捕率分别为8.55%和5.02%,对桑粉虱的诱捕率分别为26.40%和46.31%,在虫口密度高、粘虫板设置数量过少时,对田间虫量控制作用不大,需进一步试验优化桑园粘虫板的设置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