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高原降雨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调查和模拟降雨试验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区降雨是影响土壤侵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水土流失主要是由少数几次大雨或暴雨所引起,大多数的降雨一般不产生地表径流;能够引起水土流失的土壤侵蚀暴雨标准随雨强和历时而异;EI30是较适用的降雨侵蚀力指标,各种降雨特征值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土壤侵蚀与降雨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年玉米试验地降雨观测,分析了雨量、雨强、降雨历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雨、暴雨、大暴雨容易引起水土流失,采用等高种植和秸秆或薄膜覆盖技术可减缓侵蚀程度。  相似文献   

3.
土壤降雨入渗特征研究是分析土壤侵蚀过程和选择水土保持措施不可缺少的因素。在降雨过程中,雨水入渗愈多,地表径流愈少,反之地表径流愈多,土壤冲刷则愈严重。研究不同地类的降雨入渗,对防止水土流失及制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为获得不同地类在暴雨  相似文献   

4.
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与降雨特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连续三年定位研究,全面探讨降雨特性对炼山与不炼山的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区年均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EI30)为1508.0mm和602.1[100J·cm/(m2·h)],侵蚀性降雨占全年降雨次数的34%~40%;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随降雨侵蚀力增大而增加;林地水土流失量主要由大雨和暴雨两种降雨类型所引起,充足的前期降雨会加剧林地水土流失,尤其是在旱季;炼山的杉木林地水土流失随降雨的年分布特点而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炼山林地水土流失均明显大于不炼山林地.因此增加地表覆盖和选择合适的营林作业方式和时间是防止炼山林地大量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工破坏型、封坡禁伐型和荒坡垦种型三种土地利用方式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观测.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降雨量年际分布不均匀,从2001~2004年,年降雨量、汛期降雨量及侵蚀降雨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冲刷深和侵蚀模数的大小顺序:荒坡墨种型〉人工破坏型〉封坡禁伐型。回归分析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侵蚀量与降雨量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通径分析表明,人工破坏型土壤侵蚀量的直接作用通径系数绝对值大小顺序: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而封坡禁伐型和荒坡垦种型土壤侵蚀量的直接作用通径系数绝对值大小顺序是: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量的间接作用通径系数总和绝对值大小顺序是:降雨历时〉降雨强度〉降雨量。  相似文献   

6.
利用日降雨数据估算降雨侵蚀力,以此来反映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通过分析安康市及周边4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的逐日降雨数据,基于降雨侵蚀力的简易算法,计算分析了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安康市降雨侵蚀力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分布特征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降雨侵蚀力在年际变化上与降水量呈现一致的特点,年际变化特征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相关性较大,降雨侵蚀力的趋势系数结果表明降水对土壤侵蚀的能力基本呈现出增加的趋势;降雨侵蚀力在年内的变化特点是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全年的97.2%,最大月份为7月,占全年的23.8%。研究结果为安康市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暴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已被权威部门和专家公认为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雨量多、强度大、降雨集中的暴雨,是形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因子。分析了暴雨对地表产生的剥蚀和冲刷作用;在阐述我国雨量和暴雨的分布特征基础上,对多种植被对暴雨的截留作用以及多种混交林对减少土壤冲刷率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提高植被覆盖率要优先考虑增加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8.
闽东南花岗岩侵蚀区的侵蚀性降雨集中分布于5~9月份。产生水土流失主要是大于20mm的降雨,尤其是50.1~80和大于100mm的降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占总量的55%。降雨量仅对顺坡抛荒区的土壤侵蚀量产生极显著的影响,同时与顺坡抛荒区、顺坡草区、中耕作物区和灌丛区的径流量成显著的正相关。30min瞬时雨强与顺坡抛荒区和中耕作物区的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成显著的正相关,也与顺坡草区的径流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平均雨强对各处理区的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建设项目排出大量弃渣,堆置形成工程堆积体,其具有边坡坡度陡、表层物质松散、机械组成复杂、植物根系及有机质缺失和抗蚀性差等特征,导致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严重,备受国内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坡度、坡长、土石比(砾石含量)等下垫面条件,降雨强度(放水流量)、来水类型等降雨条件和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对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为进一步探明工程堆积体的土壤侵蚀过程机理和建立适合我国的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预测模型指引方向.今后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试验影响因素增加工程堆积体不同堆放年限、工程堆积体物质来源和不同植被措施或工程措施等;工程堆积体野外土壤侵蚀长期定点试验;引入土壤侵蚀微观观测新技术;加大各类工程措施对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降雨等级的划分有助于正确认识不同量级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水土流失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鄱阳湖流域16个气象站点1991—2020年的降雨数据,在日降雨等级划分标准的基础上,从土壤侵蚀动力角度出发,采用最小偏差法,分析次降雨与日降雨之间的对应关系,以确定次降雨等级。同时,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变差系数、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对各等级降雨进行年内、年际变化特征研究,分析该流域各等级次降雨对降雨侵蚀力的贡献。【结果】(1)次降雨中雨、大雨、暴雨的理论上限值分别为31.3 mm、64.6 mm、150.9 mm。(2)30年来鄱阳湖流域总降雨、非侵蚀性降雨和侵蚀性降雨的降雨场次均呈增加趋势,降雨总量和侵蚀性降雨量亦呈增长趋势,但非侵蚀性降雨量呈下降趋势。(3)各等级降雨在年内均呈现年初开始上升、至3—6月出现高值,随后呈总体下降趋势。(4)总降雨、中雨、大雨、暴雨和大暴雨等级次降雨侵蚀力密度随时间变化的倾向率分别为0.34、0.04、0.31、0.32和1.25 MJ/(hm2·h·10a),均为正值。(5)中雨、大雨、暴雨、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罗玉沟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雨侵蚀力是建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及RUSLE的6个最基本因子之一,它反映了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罗玉沟流域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的典型小流域,此区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采用章文波修正的Richardson日降雨侵蚀力模型,处理该流域15年日降雨资料,估算降雨侵蚀力.通过分析得出:(1)该流域年均降雨侵...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GIS基础上,根据武汉市降雨、地形、土壤等基础数据,运用和RUSLE模型计算研究区土壤侵蚀量,分析其土壤侵蚀分布特征,得到其水土流失情况。  相似文献   

13.
引进了具有经济性、便捷性、可操作性、重现性等优点的模拟降雨试验系统,在云南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中进行实践和运用,研究坡耕地土壤产汇流规律和侵蚀规律。根据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产汇流情况,统计张毕山、吉科等5个小流域坡地试验小区和坡改梯后梯地试验小区共59场次模拟降雨试验数据,分析坡改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坡改梯后梯地土埂发挥了拦蓄雨量作用,强化了降雨入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降低了暴雨地表径流形成,土壤流失量和侵蚀强度得到了明显的缓减,蓄水保土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甘肃中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孙家岔流域为例,在分析研究区百年一遇暴雨资料的基础上,推算了研究范围内的洪峰流量,重点研究了暴雨条件下的水土流失特点。结果表明,在暴雨条件下,坡度12°的农坡地土壤侵蚀量大于坡度24°的荒坡地,为荒坡地的7.5~10.4倍;坡度24°左右的荒坡地相对于坡度12°~14°的农坡地,因其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易于产流产沙,更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基地,也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坡耕地由特大暴雨所产生的面蚀模数和坡面径流模数分别是多年平均值的109倍和7.3~7.6倍,而荒坡地面蚀模数和坡面径流模数分别是多年平均值的6.95倍和2.9~3.0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四川省南部县鹤鸣观小流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进行观测,分析2003-2008年来的该流域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2003-2008年,两条支沟降雨量呈现出先降再升再降的变化,径流量随降雨量变化而变化,引起径流深、径流模数呈现相同的变化;土壤侵蚀量及土壤侵蚀模数虽然变化趋势与径流相似,但变化的幅度更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侵蚀量与降雨量及降雨历时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应用SOTER数据库与RUSLE模型定量化估算河北省土壤侵蚀风险。【方法】在建立河北省SOTER数据库的基础上,提取地形因子、植被覆盖与耕作管理措施和土壤保持措施,结合土壤可蚀性与降雨侵蚀力因子,应用RUSLE模型定量评价河北省山区土壤侵蚀风险。【结果】河北省轻度水土流失面积3.5万km2,占18.9%;中度水土流失面积1.1万km2,占6.1%;强度与极强度水土流失面积分别为8 183km2与1.0万km2,分别占全省面积的4.4%和5.6%;剧烈土壤侵蚀面积为1.2万km2,占全省面积的6.8%。【结论】河北省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太行山、燕山山区,尤以低山丘陵地带的土石山区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最优回归子集的土壤解冻期降雨侵蚀模拟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季解冻期是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阶段,表层土壤含水率高和未完全解冻层的存在是其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遇到降雨等外力的影响极易发生土壤侵蚀。为揭示春季解冻期土壤侵蚀机理,采用室外冷冻室内解冻及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春季解冻期土壤初始解冻深度(5,10,15mm)、初始土壤含水率(20%,30%,40%)和降雨强度(0.8,1.0,1.2mm·min~(-1))3个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采用三因素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试验,并应用最优回归子集技术分别建立土壤侵蚀量和产流时间的非线性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侵蚀量的回归方程中除土壤含水率没有达到极显著外,初始解冻深度及其平方、初始土壤含水率平方及3个因素的两两交互作用极显著;在产流时间的回归方程中除初始土壤含水率极显著外,降雨强度、解冻深度及其平方、含水率平方、解冻深度与含水率及降雨强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建立的回归方程极显著。说明最优回归子集技术可以应用于春季解冻期土壤侵蚀的研究,可为春季解冻期土壤侵蚀机理及该时期土壤侵蚀量预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研究了川中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坡面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年际间存在差异;随着坡度的增加,坡面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呈增加的趋势。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降雨量与坡面径流深、土壤侵蚀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而降雨强度、降雨历时与土壤侵蚀量分别存在着显著的幂函数和二次函数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为坡耕地主要的土壤侵蚀因子,降雨历时对土壤侵蚀的贡献率随坡度的增加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土石质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省土石质低山丘陵区土壤贫瘠,耕作方式不合理,加之降雨多以大雨、暴雨为主,使得土壤侵蚀严重,经济发展缓慢。通过对阜蒙县试验小区资料的研究,总结了当地土壤侵蚀的发展规律,为合理安排耕作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陇东黄土地区刺槐林水土保持效益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定量及定性地分析了刺槐人工林影响降雨的物理过程以及暴雨条件下的水土流失规律。计算了空旷地及林冠下单位降水水体的雨滴动能;测定了林冠下降雨雨谱分布参数;确定了林冠截持雨量及干流量的数学模型以及刺槐林地降雨侵蚀力的复合指标-E_bI_(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